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营口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B.以手抚膺坐长叹

    C.剑阁峥嵘而崔嵬 D.所守或匪亲

  • 2、下列句子中与 “何陋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輮以为轮

  • 3、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为天下笑者,何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非我也,岁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4、下列几组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禊事也                                                    茂林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举酒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        此余之所

    D.江北                                                    余船以俱进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去云南不全是为了那玉龙雪山,还为了那被誉为“第一美味”的过桥米线和独具特色的“汽锅鸡”。据说,品尝这两样美食最好是在秋末初冬较为合适。

    B. 某网站就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以82.48%的关注度高居榜首。

    C. 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最美妈妈”吴菊萍受到超级明星般的社会关注,这无疑证明了道德之真与人性之美天然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D.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商业与环境”全球峰会,是继哥本哈根大会之后,世界环保组织和全球商界领袖首次谋求绿色共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民日报全新改版、全彩印刷,做大做强报网端微十多种载体,覆盖用户7.86亿人次;新华社发布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推出“AI合成新闻主播”,创建“媒体创意工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整合优势资源,集聚350多家媒体机构形成矩阵,打造全国广电“联合舰队”……观察今日之传播场域,媒体融合方兴未艾,人们眼中曾经“很传统”的主流媒体,正以加速变革不断赢得更多注意力资源。

    只有在物理变化的基础上,努力激发化学反应,创造更多可能性,推进“融合+”,主流媒体才能真正赢得受众。众声喧哗的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主流媒体手握的是“金话筒”。把握时代大势,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媒体融合的大手笔正等待我们去创造。

    摘编自李浩燃《勇立潮头,推进全媒体时代“融合+”》,人民日报2019年01月28日)

    材料二:

    2018年4月2日,人民网发布2017年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报告对全国296份中央、省级、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的主要报纸、301个中央及省级广播频率、37家拥有上星卫视的电视台的融合传播情况进行考察,分析了2017年媒体融合传播的总体水平和特点。

    表1报纸、广播频率、电视融合/网络传播力TOP10

     

    报纸

    广播频率

    电视台

    1

    人民日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中央电视台

    2

    环球时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

    浙江电视台

    3

    参考消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

    湖南电视台

    4

    光明日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劲曲调频

    江苏电视台

    5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北京电视台

    6

    中国青年报

    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

    上海电视台

    7

    华商报

    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

    广东电视台

    8

    经济日报

    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

    湖北电视台

    9

    浙江日报

    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交通之声

    山东电视台

    10

    广州日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

    河北电视台

    表2传统媒体渠道拓展情况

     

    微博

    微信

    入驻聚合新闻APP

    入驻音频/视频APP

    自建APP(含集团)

    报纸

    (N=296)

    97%

    98%

    94%

    -

    87.5%

    广播频率(N=296)

    94%

    77%

    47%

    99%

    96.7%

    电视台(N=296)

    97%

    95%

    95%

    100%

    97%

    (摘编自《2017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发布》2018年4月2日人民网)

    材料三:

    媒体融合发展与融合传播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许多数字技术与不同媒体融合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融合成果。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被运用到全媒体采编平台之中,移动直播、H5应用等技术在采编制作环节普遍采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从无到有。这些技术进步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技术也为融合发展的传播效果评估提供了便利条件。融合发展的效果如何,包括内容传播效果和项目建设效果是否达到了与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目的,都要进行准确的反馈与评估。应以传播效果评估为重要环节,倒逼融合发展不断深化。

    尽管同国外媒体相比,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走在前列、处于“第一方阵”,尤其是主流媒体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但在内容生产上还要进一步努力,补齐短板,进一步赢得融合发展优势。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内容是满足受众需求的“第一指标”’技术与渠道都是为了方便内容到达受众。

    摘编自崔士鑫《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处于“第一方阵”》)

    材料四:

    从多媒体,到全媒体,再到融媒体,媒体融合理念不断精进,业内对融合路径已有共识。不过,痛点显而易见。媒体内容生产折射出的仍是媒体中心主义思维,对用户思维的考量不足。对于用户而言,媒体融合的意义,在于可以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全面、多维度的信息,把身边黑暗的地方看得更清楚,而非谁提供的信息最多、谁玩出多少花样。

    当用户思维渗入媒体融合的每一根神经,产品意识就会自觉生成,媒体的信息生产与发布,将不再依靠惯例、感觉。只有到了这个阶段,媒体形式的融合、生产流程的再塑才具有实质意义。

    (摘编自卞德明《媒体融合别丢了用户思维》,《人民日报》2017年3月16日)

    【1】下列对材料中“融媒体时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融媒体时代意味着对传统的全面突破,人工智能是打造有影响力平台的主要路径。

    B.相对而言,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在融媒体时代表现更突出,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优势。

    C.我国已抢占融媒体时代的先机,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有力满足了受众交流的需求。

    D.融媒体时代要采用多样信息传输方式,丰富信息内容,准确把握用户的心理诉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流媒体在做大做强报网端微十多种载体,应用人工智能平台,充分整合优势资源等下工夫,目的是赢取更多注意力资源。

    B.《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在传播力上形成了极明显优势,这与其在媒体融合上的积极探索有关。

    C.同国外媒体相比,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能够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在于我国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带动了融合媒体技术的发展。

    D.媒体融合的应有之义,绝不是现有媒体形式及信息生产流程的整合,更应是媒体的生产内容对用户需求和用户思维的融合。

    【3】结合上述材料,针对我国媒体融合现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琵琶行》中表达诗人与琵琶女同病相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韩愈《诗说》中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临江仙·送王缄

    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本词从题材上看属______词。从全词上看,词中抒发的感情极为复杂,有悼亡的悲痛之情,有_____之情,有_________之情。

    注①:王缄,苏轼亡妻王弗之弟,此时苏轼被贬到杭州,王缄从家乡来看望苏轼,此时距王弗去世已经十年。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按照“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全是代词的一组是( )

    ①青,取之于蓝  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⑤冰,水为之  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③⑦⑧ D.④⑤⑧

    2从文言句式的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你认为这节文字的议论中心是( )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D.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4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偶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从这首诗中,人读出了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不能没有发现的眼睛;有人读出了若没有追寻的过程,也许永远学不会珍惜;还有人读出了任何一种成功都并非偶然,除了努力还需要时间的积累;而在人的天性上又往往对自己拥有的视而不见,却努力去追求得不到的,总以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够不着的才是最亮的。于是,许多人雄心万丈,不辞离乡背井,也要去追寻那遥挂在天际的梦。

    请结合材料写出自己的感悟,标题自拟,立意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