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乐山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 B.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庞大物

    C.贰于楚也  君尝为晋君赐矣 D.以其无礼晋  佚之狐言郑伯曰

  • 2、下列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迁至栘中厩监     稍:略微        汉亦留之以相     当:抵押

    B.置遗单于            币:财物        胜曰               候:拜访

    C.以语武               状:情况        使卫律其事        治:惩办

    D.虞常果张胜        引:招供        惠等哭,归营     舆:车马

  •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②晋,何厌之有 ③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④子卿尚复谁为乎 ⑤死生亦大矣   ⑥武以中郎将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⑦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⑧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⑨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A.①⑧/②④/③⑦/⑤⑨/⑥ B.①/②⑤/③⑦/④⑨/⑥⑧

    C.①⑦/②⑥/③④/⑤⑨/⑧ D.①⑧/②③④/⑤⑦/⑥/⑨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针对韩国总统文在寅推动国会重新进行环评,推迟“萨德”部署的现状,美国国防部斥责文在寅在“萨德”部署问题上首鼠两端

    B. 运动员在重要国际赛事中擅自弃赛,对运动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国家荣誉和利益充耳不闻,这种行为是极其错误的。

    C. 由“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票选出“中国新四大方面”,中国高铁首当其冲,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响当当名片。

    D. 马云在“美国中小企业论坛”上的演讲,以“移动端上的国家”定义中国,让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的欧美国家高山仰止

     

  • 5、下列对《红楼梦》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痛恨“八股”,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些言谈举止无不表现了贾宝玉个性的叛逆。

    B.王熙凤“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在得知贾琏与尤二姐好上后,她明里把尤二姐接来照顾,背地里却使坏,致使尤二姐被迫自缢身亡。

    C.贾政一心指望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曾以《论语》《孟子》这两部经典为主考量宝玉学问,结果发现宝玉乱改经典语句,这让他大失所望。

    D.惜春理家主要做了两方面改革:一是裁撤重复支出,严格财务纪律,禁止破例冒领;二是将大观园里的田地等发包给专人管理以增加收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共81章,有5100多字。《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总而言之,老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国家贵在“无为”“无事”等圣人之治,而圣人之治的手段并不是通过制定刑法等国家制度来对老百姓加以规制,圣人以合乎自然、不行强制来推行其统治。而法律制度是治国者统治人民的工具,是统治者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与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的国家机器,老子认为这些法律制度以及国家机器的存在都是统治者的有为措施,而这些有为措施又体现了统治者雄心、私欲、智慧等产生争战、贫富、盗贼等祸害的缘由的因素,往往滋扰人民按自然之道来生活,所以老子极力反对这些措施与法令制度。因此,从老子“道法自然”思想中可以得出结论,法需要顺应“道”与“德”的运动,效法自然之律,在辩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治理作用。

    1下列对“道法自然”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道”是《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精华,“道法自然”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

    B.“德”是社会生活的道德范畴,“德”是“道”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领域的发展与表现。

    C.与西方的自然法不同,“道法自然”是指效法自然之道,在辩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法”的作用。

    D.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反对统治者“有为”措施与法令制度,反对统治者滋扰人民按自然之道来生活。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

    A.《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作品,按照内容称为《道德真经》,按照作者称为《老子》,按照字数称为《五千言》。

    B.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他经常仰头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思考天上有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老师推荐他入周都深造。

    C.老子生活在周朝,王室势微,各诸侯之间战争不断。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D.老子认为,统治者以合乎自然、不行强制来推行其统治,要体现“无为”“无事”的圣人之治,否则,就会滋扰人民按自然之道来生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斜阳草树,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⑵乱石穿空,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⑶韩愈《师说》中点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原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⑷《登高》中“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落叶与流水融情于景,表现了诗人无限的惆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下列各句中对诗歌的理解、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 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 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 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2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何易于

    唐・孙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知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铲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铲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卒不加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

    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上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有删节)

    注:①榷(què)管:专管专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B.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C.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D.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笏是大臣朝见时所持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B.明府是唐时对观察使的尊称,也泛称府州级的主官,此处指何易于的长官。

    C.劾可以指审理判决案件,也可以指检举揭发他人的罪状,文中指后者。

    D.上下考指吏部考核官吏划分等级,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何易于体察百姓,不媚权贵。刺史乘船出游,何易于不役使百姓而亲自拉船,表达了对刺史的不满。

    B.何易于心系百姓,不顾生死。为了不增加百姓的赋税负担,他冒着违抗诏令而获罪的风险,愤慨地烧掉茶树。

    C.何易于一芯为民,不求名利。不追求赋税、劳役、捉盗等方面的考核成绩,因此过路的高官也无法为他美言。

    D.何易于爱护百姓,不滥施刑。每遇到有争执打官司的百姓,他都亲自过问,罪小的说服,罪大的杖责而不下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2)上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岀粟帛。

    5孙樵写《书何易于》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月27日晚,武汉市民打开窗户集体唱歌并大喊“武汉加油”的视频在微信群广泛传播,一位武汉市民介绍,开窗8分钟,看到可能会产生飞沫传播肺炎的消息后,整个小区瞬间恢复安静。

    对此,媒体和网友谈了自己的看法:

    ①新闻l_--l:体现武汉人民的幽默和乐观。

    ②网友:英雄的城市,你定能过关!

    ③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多家当地媒体就呼吁:停止开窗唱歌!有网友建议,要是想唱的话可以带着口罩关着窗唱。

    ④武汉网友:好吧,那就不唱了。武汉居民表示那是昨天最开心的事情,感觉听到大家的声音,就感觉还有人陪伴着自己,感觉整个人都有希望了!但是大家还是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春天我们再相会!武汉加油!永远爱武汉!

    ⑤央频一央视主播说联播:疫情面前不分武汉人和非武汉人。武汉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封闭76天后武汉按下了重启键,防疫控疫,我们坚信中国必胜!

      请同学们结合上述材料从下面任务中选择一个写一篇作文。

      ①武汉精神代表的是以大局为重的中华民族精神,请以“困境中的内驱力”为副题,写一篇演讲稿。

      ②新冠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请以“困境中的守望相助”为副题,写一篇主题班会发言稿。

      ③武汉按下了重启键,全国的防疫控疫局势转好,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请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大家做好自我防疫,不要放松警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