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是( )
A.“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紧承第一桩誓愿而用。苌弘、望帝都是无罪被冤被杀的人,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B.“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配合窦娥的三两桩誓愿而用,说明窦娥蒙受了冲天冤情,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
C.前两个典故写人间怨恨,后两个典故写天地震怒:一个当时应验,一个后来应验。四个典故,内容层层递进,意义由轻而重。
D.四个典故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表现了窦娥的性格。同时紧紧扣住了“‘感天’‘动地’窦娥冤”这个题目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非能水也”中“水”的用法()
A.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B.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 商人重利轻别离
D.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政府在此次疫情事件上的危言危行,非但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C.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夜寐,坚持用妙笔和镜头记录祖国发展的成就,讴歌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D.如果我们抱残守缺,在创作上不能积极创新,那么终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将把童话弃如敝屣。
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活用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
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风乎舞雩,咏而归
D.范增数目项王
5、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最恰当的一项:
A.启诱导发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等教育
强和弟弟都接到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强用借来的钱送走了弟弟,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给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戆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赶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无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赶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办好吧,我这个经理的帽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哪,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来,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和弟弟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的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们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们高人一等,能做好自个儿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
选取自《微型小说三百篇》,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强”出身于贫寒的乡村人家,他朴实,却懂得自尊,毫不为港口城市的繁华、美丽所打动。
B.“强”的母亲懂得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她使自己的儿子具有了那种“比文化高”的东西,因而得到了“老板”的敬重。
C.“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的细节,对“强”的作法起到了提顿、强调的作用,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D.作者巧妙地通过“本家哥”与“强”的对比,使“强”这一形象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E.文章的题目,常可以对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高等教育”一语双关,提示着本文的主旨所在。
【2】请简要分析“强”这个人物形象。
【3】请简要分析“外商”的心理变化。
7、根据情景描述填写内容。
(1)《望海潮》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赤壁之战中周瑜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
(4)《醉花阴》中形象地抒发相思之情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声声慢》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郊闲望有感 韩偓①
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
鱼冲骇浪雪鳞健,鸦闪夕阳金背光。
心为感恩长惨戚,鬓缘经乱早苍浪。
可怜广武山前语②,楚汉宁教作战场。
注:①韩偓,晚唐诗人,曾深得昭宗器重,官至兵部侍郎,后为小人所忌,被迫流落至江西、福建等地。②《晋书•阮籍传》:“籍曾登广武,观楚汉交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选取了富有秋天特征的“枫叶”“秋霜”“碧云”等意象,描绘了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的深秋景色。
B.诗歌颔联形象地写出了鱼儿在水中冲浪健游,鳞片如雪;乌鸦在夕阳下自由飞翔,翅膀闪着金光。
C.全诗围绕“闲”字,写出了诗人悠闲地观赏眼前色彩斑斓、生机蓬勃的秋景,表现了诗人自在、悠闲的心态。
D.这首诗前四句描绘秋郊秋景图,后四句联系自己的遭遇,感时抒怀;以乐景衬哀情,脉络清晰。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惨戚”的原因。
9、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靖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后除马邑郡丞。会高祖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遂舍之。
时萧铣据荆州,靖陈十策以图之。八月,靖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①,江水泛涨,三峡路险,靖必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纵彼知我,无以应敌,此必成禽也。”遂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靖曰:“士弘,铣之健将,士卒骁勇,今新失荆门,尽兵出战,此是救败之师,恐不可当也。勿与争锋,待其气衰,然后奋击,破之必矣。”孝恭不从,率师与贼合战,孝恭果败。贼舟大掠,人皆负重。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时诸将咸请孝恭云:“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罪状既重,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以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裏,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勾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裏,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改)
注释:①秋潦:秋汛时节。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后除马邑郡丞 除:清除
B. 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就:成就
C. 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 籍:抄没
D. 突利可汗不虞于靖 虞:预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直趋恶阳岭以逼之
B. 高祖壮其言 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C. 时萧铣据荆州,靖陈十策以图之 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
D. 九月,靖乃率师而进 靖岂敢孤军而至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
高祖攻下京城,抓住李靖,将要杀掉他
B. 靖必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
李靖一定不能进军,于是让土兵休息,并拆除了设备
C. 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
既然百姓受萧铣的驱遣逼迫,抵抗和作战难道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吗
D. 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
李靖进攻定襄,打败了突厥,突利可汗只身逃走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死危急关头,李靖说服高祖并得到赦免,展示了过人的才略。
B. 在如何攻打文士弘所率部队的策略上,李靖与孝恭产生了分歧。
C. 李靖率兵出其不意、孤军深入的进攻方式让突利可汗吃惊不小。
D. 太宗认为李靖平定突厥之功,已可等同于李陵攻打匈奴的功绩。
【5】在平定萧铣的过程中,李靖体现了怎样的文武才略?请根据文章第二、三两节内容概括作答。
10、大作文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一百多年前一位医者的墓志铭,这句话影响深远,至今仍然闪烁着人文之光。
“治愈”常指身体恢复健康。生活中,具有治愈能力的不只是药物和医者。温暖的话语,默默的陪伴,人间草木、清风明月、高山大川都具有这样神奇的力量。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里,一些温暖人心、净化心灵的作品也常常治愈我们的心魂……
请以“治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