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雅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不同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B.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宋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壁”。“乐府”原指一种官署,后指一种新诗体。

    C.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为“春秋三传”之ー,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的“传”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传”都是一种史书体例。

    D.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宗庙之事,如会同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D.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

  • 4、下面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那个剧本我读了五遍。   主谓谓语句

    B. 李老师教过我们德语。   兼语句

    C. 他的身体不如从前硬朗了。   比较句

    D. 老奶奶拄着拐棍过马路回家。   连谓句

  • 5、下列关于相关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建安,即现在的南京,三国时期为吴国都城,时称建业,自六朝始称建康,此外还有金陵、武林等别称。

    B. 济南二安,指宋朝时期两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和李清照。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字易安,故合称为“济南二安”。

    C. 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天神的节日,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代以后开始有秋社。

    D.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有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速之客

    梁晓声

    几天前,我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我1985年在新疆认识的一位青年石油工人。吃过饭,他吞吞吐吐地请求:梁老师,我想住在你家,只住一宿,明天一早就走。

    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半了。我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好不容易见上一面,你住下,在北京玩几天吧!

    他笑着摇头:那可不行。只有半个月假。在沧州住三五天,还想回家见我母亲呢。

    我奇怪地问:那么你到沧州去,并不是……

    他又摇了摇头:您忘了我家在大庆?到沧州农村去,是探望我奶奶。我父亲在天津站上车找我。我们一起去沧州。

    我不但奇怪,而且糊涂了。在我记忆中,他奶奶早已去世了。

    他见我困惑,于是娓娓道来:梁老师,您是知道的,我们石油人中,有不少父子兵。别人以为,父子可以天天在一起似的,其实不尽然。有时调令一下,一走就是几千里,一别就是七八年!

    他问我:您还记得我们队上的小侯么?我说:记得,那个下了班就抱着吉它弹起来没完,外号叫观赏猴的小伙子,对不对?他说:对。就是他。人们都说我俩长得像双胞胎。但去年他死了。我不禁一怔,不知道小侯为什么死,更不知和到沧州去探望奶奶之间有什么联系。

    他吸了两口烟,说:小侯是在大风暴中,为了保护十几万美金进口的器材而死的,他用外衣保护好器材,自己却被沙暴埋住了。人们从一米多深的沙丘下把他扒出来,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信,是他父亲写给他的。他父亲是胜利油田的一位老工人,父子俩九年没见面了。父亲在信上说,因公要路过兰州,希望可以在兰州站见上一面。火车在兰州停车二十分钟,可以叙叙父子情。队友们传看了那封信,都哭了。大家都觉得,还是暂不告诉他父亲真相好。自然而然的,大家将目光集中到了我身上。

    我也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去找队里的领导,请求批准我冒充小侯一次。领导当即就批准了,还方方面面地嘱咐了我一通,怕我和小侯的父亲见面之后露出破绽,把小侯遗物中的他父亲的一张照片交给我。

    在车站,他望着我,我望着他。过了好一阵儿,他问我:儿子,是你么?我说:爸,是我啊!

    我和那人就拥抱在一起。我忍不住哭了,仿佛我们真的九年没见过面了。他也落泪了。

    我们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蹲下,互相望着,都不停地吸着烟。聊了一会儿之后,父亲似乎起了疑心,从兜里摸出我的照片,也就是小侯的照片,低头看看照片又看看我,犹豫好一阵儿,终于单刀直入的问:小伙子,别演戏了。说吧,你为什么冒充我儿子?

    我无奈,只有老实交待。听完我的话,他将一只手拍在我肩上,说:儿子,不,对不起,我现在已经不该叫你儿子了。既然你老实交待了,那么我也老实交待吧。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和你一样,我也是被大家推选出来,经领导批准,专为完成这一项任务的。

    我们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互相望着,都默默流泪。

    列车即将启动,我们不得不都站起。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彼此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

    小侯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奶奶,和他的伯父婶子们住在沧州乡下。一周前,我收到了老孟,也就是当年冒充小侯父亲那个人写给我的信。信上说,小侯八十三岁双目失明的老奶奶,既想儿子,又想孙子,想得整天磨磨叨叨的。老孟在信中跟我商量,无论怎样,也应该了却老人家的心愿,使她在归天之前,和儿子、孙子,团圆上几天。我想,这一路上,能节省几元钱,就节省几元钱吧!

    唉。这些石油人哪!怎么是这么奇特的人啊!

    我流下了泪,默默从冰箱里取出了朋友送给我的几盒蜂王浆,递给他,诚挚地说:把我这点儿心意,也给老人家带去吧!

    (选自《梁晓声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侯在作品中虽着墨不多,却是作品的灵魂人物,他先是对工作不满,后恪尽职守因公殉职,这是典型的先抑后扬手法。

    B. 作者匠心独运,巧妙设置了“父子”均是冒充者来相会的情节,跌宕起伏,能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

    C. 画线语句中“父子”沉默相对,既表明两人对小侯父子的悲惨遭遇满是同情,也体现了两个冒充者之间的尴尬。

    D. 本文以“不速之客”为题直接点明叙述对象,“不速之客”的突然造访引起了“我”的微微不满,但听完他讲的故事后“我”对其充满敬佩之情。

    2小说在形象上比较特别,它不是塑造鲜明的个体形象,而是刻画了石油工人的群体形象,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这个群体的形象特点。

    3“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有人说这一情节完全可以删去,因为没有这一情节不影响小说的表现力;也有人说要保留这一情节,因为正是这一情节使小说更具震撼力。你认为有必要保留这一情节吗?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通过对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

    (2)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

    (3)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②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帽子。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强饮”一词是痛快豪饮的意思,表明诗人晚年要纵酒人生。

    B.颔联写诗人在船上所见所感,春来水涨,江流浩瀚,自己老眼昏花。

    C.颈联运用叠词,具有韵律美,写景由近及远,由蝴蝶而鸥鸟,层次分明。

    D.尾联总收全诗,诗人北望长安,思朝廷,忧愁顿生,有沉郁苍茫之美。

    2《杜诗镜铨》认为结尾写愁“结有远神”。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愁”的原因。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顺流而

    A. 则其好游者不能 B. 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C. 死生亦 D.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让我们无暇空虚,没时间体会痛苦。

    又有人说:思想需要经验的积累,灵感需要孤独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累积、沉淀、宁静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奔忙使作家无法写作,音乐家无法谱曲,画家无法作画,学者无法著述。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