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面诗句的意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B.“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C.<<登高>>写出了去国怀乡、骨肉分离、病魔缠身、漂泊憔悴、落魄潦倒、冷酷辛酸,全诗句句充满着凄楚悲凉和伤感孤独。
D.“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瑟”虽只是乐器,在我国诗歌中已浓缩为“哀婉”的特殊意象,就象“杨柳”已浓缩为“离别/送别”意象一样。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1)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________。
(2)《我与地坛》中对母亲心理的细腻描写,《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爱丝梅拉达喂水的感人场面的描写,________,丰富多样,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3)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他对侍萍的思恋、怀念,便成了他后半生用来________、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了。
A. 浅尝辄止 浓墨重彩 自欺欺人
B. 敷衍了事 笔走龙蛇 庸人自扰
C. 浅尝辄止 笔走龙蛇 庸人自扰
D. 敷衍了事 浓墨重彩 自欺欺人
3、下面是一段评论《捣衣》诗的文字。在横线处填入所给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捣衣》清而彻,有悲人者。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无感,何嗟何怨也!
①内外相感,愁情结悲 ②秋士悲于心
③然后哀怨生焉 ④捣衣感于外
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②④①③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我为赵将
B.见犯乃死,重负国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会于西河外渑池
D.求人可使报秦者 铸以为金人十二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指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指体犹未壮),冠(行冠礼,表示成年)”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在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由此可知,衡阳在衡山的南边。
C.“自翰林出滁上”中的“出”指京城到外地任职。白居易《琵琶行》序中“予出官二年”也是此意。但前者是升官,后者是贬官。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儒家的《诗》《书》《礼》《易》《乐》《春秋》,“传”指解释经书的著作。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件小事
鲁迅
①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②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③ 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教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儿,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④ 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⑤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⑥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⑦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
⑧ “你怎么啦?”
⑨ “我摔坏了。”
⑩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⑪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脾,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⑫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的背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⑬ 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
⑭ 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
⑮ 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⑯ 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⑫ 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 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一九二O年七月(选自《呐喊》,吉林文史出版社。略有删减)
【1】“我”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车夫的反应是( )
A. 完全没有听到 B. 听得清清楚楚
C. 或者听到了,或者没有听到 D. 听到了,但不太清晰
【2】文章环境描写精当,请分析文中画线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3】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3题)
(1)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草平仲①绿,清夜子规②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①平仲:银杏的别称;②子规:传为蜀帝杜宇死后所化,叫声凄清,听似“不如归去”。
(1)从诗歌颈联的描写看,诗人夜宿七盘岭是什么季节?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写的?
(2)写一段文字,谈谈“空留听”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陶琰,字廷信,绛州人。父铨,进士,陕西右参议。琰举成化七年乡试第一,十七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
弘治初,进员外郎。历固原兵备副使。练士卒,广刍粟。历九年,部内晏如。迁福建按察使,浙江左布政使。正德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迁刑部右侍郎。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瑾诛,起左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准、扬诸府。
六年,转南京刑部侍郎。明年,贼刘七等将犯江南,王浩八又入衢州。进琰右都御史,巡视浙江。至则七等已灭,浩八听抚。会宁、绍濒海地飓风大作,居民漂没万数。琰出帑金振救,而大筑萧山至会稽堤五万余丈。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防浩八党出没,遣将击斩其渠魁。遂城开化、常山、遂安、兰溪,境内以靖。复命总督漕运,七疏乞归。世宗嗣位,起故官。凡三督漕,军民习其政,不严而肃。
琰性清俭,饭惟一疏。每到官及罢去,行李止三竹笥。寻加户部尚书。嘉靖元年召拜工部尚书。其冬,改南京兵部,加太子少保。未浃岁,屡引年乞体。加太子太保,乘传归,有司岁时存问。又九年卒,年八十有四。赠少保,谥恭介。
子滋,以进士授行人。谏武宗南巡,杖阙下,谪国子学正。嘉靖初,历兵部郎中。率同官伏阙争“大礼”,再受杖,谪戍榆林。兵部尚书王时中等言,琰老病呻吟,冀父子一相见,乞改调近卫。不许。十五年赦还,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
B.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
C.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
D.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其最高长官为工部侍郎,曾称冬官、大司空等。
C.转,和调、徙一样,都是调动官职。如《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D.太子太保,别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琰为官正直公正,调查发现刘瑾是被诬陷的,为他洗刷了冤屈。
B.陶琰能体恤百姓疾苦,遭遇风灾时,他及时拿出国库的钱财财救济灾民,并修筑堤岸五万多丈。
C.陶琰生性清廉节俭,每餐只有一个菜,每次上升和离职,行李只有三个竹箱。
D.嘉靖元年,陶琰召拜为工部尚书。这年冬天,改为南京兵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0、(关键环节)
一部署名为罗伯特·加尔布雷特的侦探小说《杜鹃鸟的呼唤》面世后颇受好评。出版商表示,侦查员出身的作者退伍后从事安保行业,本书是其处女作。不过作者的新手身份因写法娴熟而被质疑。后经媒体多方调查证实,罗伯特·加尔布雷特是《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的新笔名。被“揭穿”身份后,罗琳说希望这个秘密保持得更久一点,因为她隐瞒身份后看到关于小说的真实评论时,感受到的欢乐更加纯粹。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罗琳、出版商或其他相关方写一段话,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不少于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