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还)
B.元嘉草草(草率、轻率)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长远的年代)
D.封狼居胥(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
2、下列各组对联,对仗不够工整的一项是( )
A.风生碧涧鱼龙跃 月照青山松柏香
B.醉倚春风弄明月 斜撑老树护幽亭
C.千古迷人繁盛地 九州耀眼艳阳天
D.二三星斗胸前落 十万峰峦走足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烦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 B.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C.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D.但/寒烟衰草/凝绿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近日,新一代青年励志演讲家尼克•圣斗士来我校进行了精彩演讲,这次演讲点燃了同学们的追梦激情,令许多同学趋之若鹜。
B. 尽管月考虐我千百遍,但我仍然相信,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终有一天,否极泰来。
C. 那个氓婚前信誓旦旦,婚后没了人样。所以啊,我们别为一张脸去养一身伤,绵中老师提醒你:道路千万条,清醒最重要。
D. 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如果得陇望蜀,只会作茧自缚。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撒在乡野的草籽
张复林
(1)麻雀,这些上天随意撒在江南乡野的草籽,它们在乡村热烈而盛大地生长和繁衍。
(2)麦熟季节,麻雀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飞掠而来。多的时候,黑压压一片,像一大块浓重的乌云,铺天盖地,布满了天空,大地仿佛被压低了许多。无数的麻雀同时发出呼呼的啸声,啸声闷雷般滚过长空,犹如千万匹野马在嘶鸣奔突,脚下的大地都跟着颤抖起来。那时,田野上一望无际的麦地和麦地之上的天空都是属于麻雀的,成为麻雀展示和演奏的大舞台。而作为人类的我们只能在大地上仰望 ,或者聆听,这些天地间神秘的舞者。
(3)农历的五月,麻雀俨然江南乡野的主宰。
(4)田野上,阳光明媚,夏麦金黄,风吹麦浪翻滚。麻雀扑扇着轻盈的翅膀,牢牢挂在不断倾覆又不断扬起的麦株之上;或者箭矢般弹射出去,麦穗上绿色的麦蚜虫和背部有红色斑点的麦蜘蛛,瞬间成为它们的美食。一旦填饱肚子,便开始了游戏表演的时候。它们或排成一个不够规则的方阵,像接受检阅的士兵,迈着方步,在地垄间行进;或成群结队飞掠起来,方阵变换成椭圆,有时则是长方的形状,在田野上空做一番优雅的逡巡,盘旋。
(5)以徐徐飞翔的姿势和唧唧有声的热切叫唤,麻雀不断唤起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渴望,成为孩子们快乐乡村生活的最初引领者。
(6)借着密集的麦株掩护,孩子们藏身麦地深处,他们头戴自编的草帽,把自己巧妙伪装起来,悄无声息的向麻雀靠近,愈到跟前愈加小心,前面的竖起食指在嘴角做出噤声的手势,后面的就近趴在地垄上,一个紧挨一个,屏住呼吸,一动不动,痴痴地观望。有时候,领头的一声唿哨,孩子们呼啦一声,一跃而起,恶作剧地追逐,或者奔跑,惊起的麻雀像硕大的雨点,斜着灰色的身子流星般迅疾从这一垄坠向那一垄。一阵得意的坏笑之后,孩子们又蹑手蹑脚向麻雀靠近,看看都伸手可及了,聪明的麻雀会立即蹿起,另找一处安全地方坠下,把孩子们引向更远处的另一片麦地。看看快到麦地尽头,麻雀会腾地展翅飞高,再折身从孩子们头顶飞回来,一面集体啸叫着,就像另一拨不惧挑衅的孩童。就那样,麻雀和孩子们,彼此在麦地里捉起了迷藏。大地上,金黄的麦浪反射着透明的阳光,发出炫目的光芒。孩子们在光芒中来回奔跑,无边的欢笑波浪在麦地上空荡漾。
(7)对于孩子们,麻雀聚集的麦地,永远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和神秘的光芒。
(8)麦收之后,田野不再是麻雀的主战场,它们把目光投向了队上的晒谷场。晴朗的日子,平整的晒谷场上,晒满了社员们辛勤劳动的果实,有麦子、大豆、稻谷,黄澄澄的粮食,在麻雀眼里,每一粒都闪耀着饱满而诱人的光泽。它们围着晒谷场,或三三两两悠闲地踱步,或不慌不忙觅食,当然,偶尔也有趁守护晒场的女人不注意,随同一群偷食的鸡雏,干出偷吃粮食的犯规行为。听到吆喝声,会赶紧飞上附近农舍的房檐,或者晒场边上某株高大的古柏,那副样子,活脱一群成功偷嘴的孩子。更多的时候,它们相互追逐、嬉戏、挑逗,要么乱纷纷、闹哄哄的,围着古柏下笨笨的稻草垛翻上飞下,做着属于它们的游戏……而累了的时候,它们会飞上草垛,围聚一块,或仰望草垛之上的天空,或各自梳理着并不十分漂亮的褐色毛羽。乡村的安适与恬淡,借助它们柔软而绵密的毛羽,在村庄的草垛间流传。
(9)冬闲时节,粮食颗粒归仓。麻雀成群出现在收晒房周围,饥饿促使它们四处寻找下手的机会。收晒房是队里的粮仓,看管十分严密。集体的粮食堆得小山一样,饱满的麦粒,圆滚滚的大豆,黄澄澄的稻子,愈发刺激着麻雀饥饿的身体。机警的它们,总能找到收晒房的漏洞,比如土墙上某一处不易觉察的缝隙,或者粗心的保管员未及时关上闸阀的通风巷道。它们会从那些地方偷偷溜进昏暗的收晒房。除了分发粮食的日子,通常收晒房静悄悄的,偷食的麻雀警觉而敏捷,闻听任何一声足音,就会即刻惊飞而起。不过,它们不会飞远,只是藏进收晒房顶粗大的柏木廊柱之上。声音一旦远去,它们又会斜着翅膀,轻捷地从高高的房梁上,伞兵样徐徐降落下来。麻雀并不贪食,得手之后,便不声不响原路撤回,回到游戏的晒谷场,回到农家彼此紧挨着的熟悉的院落,回到已经一片空旷的冬日荒凉的田野。
(10)一直以来,麻雀被孩子们视为村庄最为亲近的物类,孩子们把它们当作乡村生活最具亲和力的伙伴。很随意地,它们把巢安在各家屋檐下的土墙缝间,或牛栏顶上厚厚的茅草蓬里。田野、场院、草垛、竹丛、树林……甚至窗台上斜伸出来的晾衣竹竿,都是它们栖息游戏的场所。麻雀以其生活的悠然与随意,成为村庄真正的诗意栖居者。
(11)这些都是先前麻雀给我生活的村庄制造的,或盛大壮观,或温馨浪漫的景象。可以说,正是麻雀给我清贫的乡村生活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和欢乐。麻雀,这些撒在江南乡野的草籽,这些翩翩飞翔于五月乡村麦地上空的鸟雀,它们是我童年生活最初的见证者和快乐的施予者。
(有删改)
【1】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2】根据全文,说说“撒在乡野的草籽”的深层意蕴。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用黄鹤不能飞过,猿猴无法攀援,表明蜀道之高的两句: _____,_____。
(2)《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
(3)《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下列小题。
乱后还①三首(其一)
辛愿②
兵戈为客苦思乡,春暮还乡却自伤。
典籍散亡山阁冷,松筠憔悴野园荒。
莺衔晚色啼深树,燕掠春阴入短墙。
邻里也知归自远,竞将言语慰凄凉。
(注)①这首诗写于金室将亡时,作者在一次战乱后,从流亡途中回到故乡。②辛愿,字敬之,生卒年不详,金末福昌县(今河南宜阳)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思乡”与“还乡”相承,“苦”与“伤”并提,表达了“近乡情更怯”的感受。
B.颈联描绘了作者在暮春时节、傍晚时分看到的冷落景象,流莺在深树间啼鸣,春燕在寒意中掠过短墙。
C.邻里的同情和宽慰,源于作者流亡的遭遇和眼下的处境,也是他们善良和淳朴的体现。
D.全诗对“乱”及“后”在词语上多有照应,如“兵戈”“散亡”“憔悴"“凄凉”等。
【2】这首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B.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C.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D.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三晋”是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国的合称,作为地理名词,指赵、魏、韩三国故地。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和民政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10、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作文。
有人骑一匹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另一人骑一匹骏马,两人一路同行。骏马咬伤了国马的脖颈,国马血流如注,但若无其事,行走自如。后来骏马回到家中,不吃不饮,浑身颤抖。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国马奔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
对于“宽容”,你有怎样的体验与认识呢?请围绕“宽容”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