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固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B.①为天下笑者,何也?  ②而君幸于赵王

    C.①设九宾于廷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D.①君何以知燕王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2、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为天下笑者,何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非我也,岁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3、《家》中,对封建制度嫉恶如仇,关心国家的前途,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的高家孙辈是( )

    A.觉新 B.觉民 C.觉慧 D.瑞珏

  • 4、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李长根是个老实憨厚的农民,勤劳致富后,仍然和夫人一家五口,住在天门山脚下的小村里。

    B.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C.董老师打开书,只见扉页写道: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D.小燕在双十一买到了她心仪已久的手机,兴奋地在网店留言:“下次我还会光临贵店,多多惠顾贵店的。”

  • 5、在下列各组句子中,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为天下笑,何也

    B.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陈涉之位,非尊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C.于其身也,耻师焉

    河内凶,移其民于河东

    D.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今其智反不能及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派出5批近800人的专业队伍驰援武汉,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里有4900余人来自中医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国际临床评价指标认为,对于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真正反映疗效的关键指标是转重率。临床发现,中医验方在减轻发热咳嗽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有独特优势。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作为欧洲第一个实现中医药立法的国家,匈牙利在抗击疫情之初就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作用。今年2月底,在匈中医师就开始熬煮可以增强免疫力的中药茶饮,并免费向当地民众发放。“中医药能因人而异地进行针对性治疗,帮助病人减轻病症,独特优势和作用显著,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获得越来越广泛认可。”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已经是抗击疫情的重要方案,中医药正为全球抗疫作出贡献。”

    (摘编自《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医药抗疫》,《人民日报》2020年3月24日)

    材料二:

    有人质疑,面对一个新发疾病,西医没有特效药,中医为啥有方子?

    其实,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二者看待人体和疾病的角度不同,治病方法也不相同。例如,面对新冠病毒,西医的重点是寻找有效药物,直接消灭病原体;而中医则着眼于病因和病机,通过整体调节,清除病原体的生存环境,调动人体的自我痊愈机能,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本次疫情初期,我国中医专家对患者进行诊察分析以后,结合武汉气候特点,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新冠肺炎属于“寒湿疫”,在治疗上应主要针对寒和湿,用辛温解表之法。为此,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推荐“清肺排毒汤”。此方是对张仲景相关经方的融合创新运用,既祛寒闭,又利小便祛湿;既防疫邪入里,又调肝和胃。除了通用方,还有针对不同病情、不同证型的其他方剂和中成药。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回望中华民族历史,中国人和疫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说文解字》云:“疫,民皆疾也。”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疫”的记载。东汉中后期,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而且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明代医学家吴又可写出了我国温病学第一部专论疫病的著作——《温疫论》。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在传染病防治中起到积极作用。凭借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和针、灸、砭、药、按跷、导引等医术,中华民族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凶险疫情。中医药学组方的关键,在于精准找到病因病机,明确治则治法。无论什么疾病,中医只要找到致病原因,就能从古代经典中得到答案,从而制定出诊疗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并用,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法宝”。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中医和西医是战友。只有互相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才能降伏病魔、造福患者。我们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中西医的差异,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盲目否定中医。

    (摘编自白剑峰《用疗效证明中医实力》,《人民日报》2020年3月13日)

    材料三:

    3月18日,中国第二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13人抵达意大利,其中中医专家引人注目。这是中国首次派出有中医的医疗专家组驰援海外战“疫”。中医专家将向海外讲述中西医结合战“疫”的中国经验,并为当地侨胞提供诊疗咨询。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数据显示,迄今,中医药参与治疗的中国确诊病例超过90%。世卫组织近日发布消息,决定删除其官网上关于抗疫“常见问题”一栏中“不应使用传统草本药物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关内容。此举被认为是中医药抗疫的临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全球战“疫”,中医大有可为。然而,受文化传统差异和各国法律政策影响,在参与世界各国的临床救治过程中,中医和中医药依然面临重重阻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道人类共同考题,疗效是最佳答案。中医出海,和西医强强联合,势必为世界彻底战胜疫情注入一剂“强心针”。

    (摘编自《侨胞为何对中医战“疫”充满信心?》,《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3月2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药方剂可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情转重,其疗效体现了国际临床评价关键指标要求。

    B.中医药传到多数国家和地区,甚至受到法律保护,说明其已迈出走向世界的坚实一步。

    C.西医中医各有千秋,并且作用互补,这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疫病的重要原因。

    D.中医药抗疫的临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这标志着世卫组织对中医药的肯定。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医专家对新冠肺炎的属性判断及各种中药方剂的使用,真正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

    B.《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自其问世后人们才对传染病有了正确、全面的认知。

    C.无论是何种疾病,中医都能从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中得到答案,制定出诊疗方案,帮助患者战胜肆虐的病魔。

    D.为进一步消除因文化传统差异和法律政策影响给中医药参与海外救治带来的阻碍,中医专家需加大驰援力度。

    3下列中医谚语中,与材料二论述的中医诊疗原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B.“一切气病用气药不效,少佐芎归血气流通而愈。”

    C.“吃米带点糠,老少身体壮。”

    D.“治病求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4材料二客观理性地论证了中医的实力,试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明这种客观理性是如何体现的。

    5中医专家能够参与驰援海外战“疫”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两句,简述了女子出嫁的过程。

    (2)陶潜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谈到自己此前的为官经历,感叹道:“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遥想当年曹操南征时浩荡军威“______________”,从而感叹曹操是“一世之雄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

    (注)①淳熙五年(1178),作者虽深受朝廷赏识,由临安赴任湖北转运使,然朝廷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矛盾重重。这首词是船行长江采石矶时所作。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削翠”以江中仰视的景象表现采石矶壁立如削、草木葱茏的壮美,极具形象性。

    B.上阕描绘了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景象,为下文抒发内心的感慨张本。

    C.“别浦鱼肥堪脍”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休说鲈鱼堪脍”表达的情感相同。

    D.本词运用多种抒情手法,既有借景抒情,又以反问直抒胸臆,情感表达富有层次。

    2“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久约弥大,东平须城人也。擢进士第,调郓城主簿,三迁曹州军事判官。有盗窃民财,诉者以为强,郡守欲傅以重辟。久约阅实,囚得免死。授磁州刺史。磁并山,素多盗,既获而款伏者,审录官或不时至,系者多以杖杀,或死狱中。久约恻然曰:“民虽为盗,而不死于法可乎?”乃尽请谳之而后行。

    时以贫富不均,或欲令富民分贷贫者,下有司议,久约曰:“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贫富不均,亦理之常。若从或者言,适足以敛怨,非损有余补不足之道。”章宗时右丞相,韪其议。寻上章请老,诏谕之曰:“卿忠直敢言,匡益甚多,未可使去左右。”迁太常卿,仍兼谏职。

    时郡县多阙官,久约言:“世岂乏材,阂于资格故也。明诏每责大臣以守格法而滞人材,乞断自宸衷而力行之。”世宗曰:“此事宰相不属意,而使谏臣言之欤?”即日授刺史者数人。又谓久约曰:“近日察举好官,皆是诸科监临,全无进士,何也?岂荐举之法已有奸弊,不可久行乎?”久约曰:“诸科中岂无廉能人,不因察举有终身不至县令者,此法未可废也。”

    章宗即位久约以国富民贫等八事为献皆嘉纳之再乞致仕不许授横海军节度使,以优佚之。明昌二年致仕,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章宗即位/久约以国富民贫等八事/为献皆嘉/纳之/再乞致仕不许/授横海军节度使

    B.章宗即位/久约以国富民贫等八事为献/皆嘉纳之/再乞致仕/不许/授横海军节度使

    C.章宗即位/久约以国富民贫等八事/为献皆嘉/纳之/再乞致仕/不许/授横海军节度使

    D.章宗即位/久约以国富民贫等八事为献/皆嘉纳之/再乞致仕不许/授横海军节度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人成年以后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有关系的名字。取字是为了供他人称呼。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不能称名,只能称字。

    B.领,兼任某官职,一般指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类似的词还有“兼”“判”等。

    C.“明昌”,是章帝年号。年号是一种用来纪年的名号,从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一直沿用到清朝。

    D.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退休,与“乞骸骨”的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久约明察秋毫。担任郓城主簿时,有偷盗百姓财物的人被抓,诉讼的人却以强盗的名义告官,黄久约查明实情,囚犯得以免除死罪。

    B.黄久约独出己见。当时社会贫富不均,黄久约主张让富人把财物借给穷人,认为这样才不会招致怨恨。

    C.黄久约深受信任。他上书请求告老还乡,皇帝下诏书说他忠直敢言,对自己帮助很大,最终拒绝了他的请求,

    D.黄久约关心国事。很多郡县缺少官员,他认为世上不缺少人才,只是人才多受资历限制,希望皇帝明断并大力推行相关诏令。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磁并山,素多盗,既获而款伏者,审录官或不时至,系者多以杖杀,或死狱中。

    (2)诸科中岂无廉能人,不因察举有终身不至县令者,此法未可废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只野鸡被猎人关进笼子里,不知被关了多久。有一天,主人忽然心情高兴,让它去草地上走一走。它正在散步,忽然听到翅膀扇动的声音。是一只野鸡飞到了树上。它有些气愤,叫嚷着:“你怎么可以飞到树上去?主人没有教你吗?”野鸡也不气恼,悠然地说:“我就是自己的主人!你被关在笼子里太久了,已经忘记了飞的快乐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