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韶(shào)光 缪种 默契qì 璀璨夺目
B. 俨yǎn然 厮打 间jiān或 气势磅薄
C. 宫绦 tāo 战粟 罥( juàn)烟眉 五彩斑斓
D. 桌帷 wéi 漫游 栅zhà栏 笑靥如花
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善于创新的凤凰金融在科技金融的发展上先声夺人,以其前瞻性的经营理念,站上了科技金融的风口,取得了优秀的业绩。
②战国时期赵国宰相蔺相如,是位足智多谋、巧言令色的能士,由于常为赵王出谋划策而深受赵王的器重和宠爱。
③仅仅用了200年的时间,世界工业革命便由机城化、电器化走向信息化,一夜之间硅谷的人才价码令人鞭长莫及。
④美国对中国、日本等世界主要国家的研究,成果卓著,堪称经典,其彻底性、细致性、前沿性均令人难以望其项背。
⑤成长的日子里从父亲的期期艾艾的神情和言语中,我看出了他对我寄予的厚望。于是我希望自己像男生一样强。
⑥不必有金碧辉煌的建筑,不必有高深莫测的院墙,但它必须有尊重知识的氛围,必须有目光如炬的学生,必須有真理高于一切的思想。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①④⑤
3、对下列《雷雨》节选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A.这段戏使周鲁两家三十年前旧恨的冲突实质上明朗化了。
B.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是从私生活领域揭露周朴园的丑恶灵魂。
C.鲁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马上意识到,这将危及他的名誉地位,因而他一下子变得冷酷无情起来。
D.周朴园对鲁侍萍忽然变得粗暴是因为周朴园思念的是年轻貌美的鲁侍萍,眼前的鲁侍萍使他很失望,因此他的自欺欺人的美梦也破灭了,这段戏表现了他复杂的心情和性格。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 才能不及中人
C. 山东豪骏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郡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时,只有具备了理性态度与长远目光,方能抵挡诱感、站稳脚跟,从而创作出洛阳纸贵的文学佳作。
②考场作文的书写特别重要,直接反映了考生的语文基本素养,但有些同学的书写依然任性自我,笔走龙蛇,卷面十分潦草。
③上海市民数字阅读网站近日开通,这意味着,一向被认为非主流的网络文学得以登堂入室,成为公共图书馆收藏的对象。
④美国特朗普政府试图使用更大的赌注对中方施压,并企图令中国签下城下之盟,只要中方顶住,对方就不会得逞。
⑤时至今日,中国居民的消费状况同改革开放伊始早已今非昔比,而消费升级,在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⑥一些领导干部错误地将八项规定与职工合法权益完全对立起米。没有整体观念,目无全牛,为不惹麻烦而搞“一刀切”。
A. ①④⑤ B. ④⑤⑥ C. ②③⑥ D. ①②③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
材料二
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对于非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而且,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2003年国家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家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
树料三
2009年,全球爆发甲型HIN1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仅87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
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零感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
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抗击甲流:中国在行动》)
材料四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
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
【1】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成因等情况,这导致公共卫生事件往往性质复杂而传播广泛。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毒可能会无国界扩散,这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D.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这有利于把握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做好防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部分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B..2009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力的防控措施抗击甲型HINI流感疫情,还成功研制生产了H1N1甲流疫苗,取得了抗击疫情的胜利。
C.正是因为经历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赞赏,这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的肯定,也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
【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控?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历史随流水而逝,没有留给人们反思和教训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推究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呼吁统治者要防微杜渐,谨防玩物丧志。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西江月①
向子諲
五柳坊中烟绿,百花洲上云红。萧萧白发两衰翁,不与时人同梦。
抛掷麟符虎节②,徜徉江月林风。世间万事转头空,个里③如如④不动。
(注)①该词是词人触犯秦桧、辞官退隐清江五柳坊后所作,当时仲舅李公休亦辞舂陵郡守致仕。②麟符虎节:古代朝廷用于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其他各项事务的一种信物。③个里:其中、里面,指心里。④如如:佛教语,引申为永存,常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两句写居处所见朗润而绚丽的山村景色,既有视角之转换,又有色彩之交映。
B.三、四句词人先是慨叹年华已逝,然后抒发不与世俗同流之志,格调由低沉转为高昂。
C.五、六句叙事极富画面感,“抛掷”“徜徉”对比鲜明,将词人不同心绪表露无遗。
D.最后两句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表达出词人经宦海沉浮、对生命顿悟后的万念俱灰。
【2】词人在本词序言中说“喜赋是词”,试结合全词,简要说明“喜”从何来。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世延,字子敬。世延天资秀发,喜读书,究心儒者体用之学。弱冠,世祖召见,俾入枢密院御史台肄习官政。至元二十一年,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时年二十有四。
元贞元年,除江南行御史台都事,丁内艰,不赴。十年,除安西路总管。安西,故京兆省台所治,号称会府。前政壅滞者三千牍,世延既至,不三月,剖决殆尽。陕民饥,省台议请于朝赈之,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延祐元年,省臣奏:“比奉诏汉人参政用儒者,赵世延其人也。”帝曰:“世延诚可用,然雍古氏非汉人,其署宜居右。”遂拜中书参知政事。明年,仁宗崩,帖木迭儿复居相位,锐意报复,属其党何志道,诱世延从弟胥益儿哈呼诬告世延罪,逮世延置对,至夔路,遇赦。世延以疾抵荆门,留就医。帖木迭儿遣使督追至京师,俾其党煅炼使成狱。会有旨,事经赦原,勿复问。帖木迭儿更以它事白帝,系之刑曹,逼令自裁,世延不为动,居囚再岁。中书左丞相拜住屡言世延亡辜,得旨出狱,就舍以养疾。未几,帖木迭儿死,事乃释。
至顺元年,诏世延与虞集等纂修《皇朝经世大典》,世延屡奏:“臣衰老,乞解中书政务,专意纂修。”帝曰:“老臣如卿者无几,求退之言,后勿复陈。”四月,仍加翰林学士承旨,封鲁国公。秋,以疾,移文中书致其事。元统三年十一月卒,享年七十有七。
至正二年,谥文忠。
(节选自《元史》,有修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B.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C.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D.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御史台”是元代的中央监察机构,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C.“丁内艰”是古代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D.“延祐”是元朝元仁宗的年号,帝王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选文中的“元贞” “至顺” “仁宗”“至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世延才华横溢,年少得志。20岁就被世祖召入枢密院御史台学习官政, 2 4岁被授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
B.赵世延做官时爱惜百姓,为百姓着想。陕西饥荒,不等朝廷赈济,他以自己的身家财产担保,希望先开仓赈民,救活了许多人。
C.赵世延为官有道,深受朝廷重视。他以年老为由多次上奏请求解职,告老还乡,但皇帝不同意,还又给他加封官职。
D.帖木迭儿多次陷害赵世延,不仅指使其党羽诬陷赵世延,更亲自向皇帝诬告赵世延有罪,直至帖木迭儿去世,这件事才罢休。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政壅滞者三千牍,世延既至,不三月,剖决殆尽。
(2)帖木迭儿更以它事白帝,系之刑曹,逼令自裁,世延不为动,居囚再岁。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岁的岩坎香是云南某高中一名足球特长生,他的目标是踢进男足国家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在水中苦练足球,不断增强和提高自己双腿爆发力和奔跑速度。他的训练视频在网络上受到广泛关注,继而他被一家职业球队邀请到省城试训。然而,球场上真刀真枪的较量、短兵相接的对抗,让岩坎香迅速暴露出诸多短板,事实证明他“根本无法吃职业这口饭”,梦想破碎一地,他崩溃大哭……然而看清了终极梦想的不切实际后,他很快自愈,并重新树立了一个跳起来可以够得到的目标——好好复习,考入大学,报考足球专业,毕业后当教练或体育老师,教孩子们踢球!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从下列三个任务中任选一个,以相应的当事人身份完成写作。
(1)假如你是岩坎香,请给广大网友写一封信,回应大家对自己的关心和关注;
(2)假如你是班长,请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会课上发表自己对“梦想”的看法和思考;
(3)假如年级要组织一场以“梦想的价值在于实现还是在于拥有”为辩题的辩论赛,请你作为正方或反方的辩手,写一篇辩论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