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言句式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②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④大王来何操
⑤死生,昼夜事也 ⑥激昂大义
⑦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吾属今为之虏矣
A. ①⑦⑨/②⑥/③⑤/④/⑧ B. ①⑥⑦⑨/②/③⑤/④⑧
C. ①⑦⑨/②/③⑤/④⑧/⑥ D. ①⑥⑦⑨/②④/③/⑤⑧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鱼鳍(qí) 目眩(xuàn) 疟疾(lüè) 撒手人寰(huán)
B.贪婪(lán) 栅栏(zhà) 鄙视(bǐ) 畏葸不前(xǐ)
C.湮没(yān) 怪诞(dàn) 潜心(qiǎn) 五彩斑斓(lán)
D.杜撰(zhuàn) 肆虐(nüè) 要挟(xiá) 刨根究底(páo)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砉然向然。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而陛下说之,何也? D.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假(借助,利用)舟楫者 不假(借助)思索
B. 冰,水为(做,凝成)之 为(为了)之奈何
C. 非利足也,而致(达到)千里 专心致(尽,极)志
D. 劝(劝勉,鼓励)学 劝(用道理打动人)导
5、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B.契诃夫是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个是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马克·吐温。
C.别里科夫已经成为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改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D.《装在套子里的人》极其成功地运用了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又到了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倒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中年的。是的,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因为花要告诉我的不只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还是几天前,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吧。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宽容。两三颗炸弹夺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吧。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⑪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941年8月16日在昆明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看到园中美好的景象时,借花树一景,想象园中的人在日寇轰炸前的美好生活,从而为后文写美好的毁灭奠定基础。
B.面对惨景,作者有着深重的悲哀,可惜无人理解,无人倾听,内心十分寂寞,因此对世人的冷漠无情感到极度的失望和愤怒。
C.废园中有多人惨死,但作者集中笔墨写了一位年轻的女子,因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被窒息的悲剧更能触动人的悲悯之心。
D.末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冷雨”将作者拉回现实,凸显内心的悲凉;“到处漏雨”则含蓄控诉了日寇的罪恶。
【2】联系上下文,赏析划线句“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
【3】文章多次写到园中的红花绿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五丁开山”神话传说为蜀道增添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喟。
8、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干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同时透露出际此乱世,对韩十四的前途渺茫的担忧。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诗歌第三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长:cháng,年长
B.摄乎大国之间 摄:niè,夹处
C.因之以饥馑 馑:jǐn,饥荒
D.比及三年 比:bì,对比
【2】下列句子中, “如”字的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A.如或知尔 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C.宗庙之事,如会同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从句式的角度,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吾知也
A.句读之不知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D.异乎三子者之撰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917年1月,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发表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向当时的北大学子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时至今日,这篇演讲稿读来依然让人感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两年之后,你也将跨入大学之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你准备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你的大学生活呢?
请结合蔡元培先生的任意两点希望,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③自拟标题;②文体明确;④内容充实;⑤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