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齐齐哈尔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文言句式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②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④大王来何操

    ⑤死生,昼夜事也 ⑥激昂大义

    ⑦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吾属今为之虏矣

    A. ①⑦⑨/②⑥/③⑤/④/⑧ B. ①⑥⑦⑨/②/③⑤/④⑧

    C. ①⑦⑨/②/③⑤/④⑧/⑥ D. ①⑥⑦⑨/②④/③/⑤⑧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鱼(qí)             (xuàn)          疾(lüè)        撒手人(huán)

    B.贪(lán)            栏(zhà)            视(bǐ)          不前(xǐ)

    C.没(yān)            (dàn)            心(qiǎn)       五彩斑(lán)

    D.杜(zhuàn)        (nüè)          (xiá)          根究底(páo)

  •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砉然向然。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而陛下说之,何也? D.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4、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借助,利用)舟楫者 不(借助)思索

    B. 冰,水(做,凝成)之 (为了)之奈何

    C. 非利足也,而(达到)千里 专心(尽,极)志

    D. (劝勉,鼓励)学 (用道理打动人)导

  • 5、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B.契诃夫是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个是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马克·吐温。

    C.别里科夫已经成为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改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D.《装在套子里的人》极其成功地运用了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又到了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倒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中年的。是的,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因为花要告诉我的不只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还是几天前,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吧。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宽容。两三颗炸弹夺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吧。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941年8月16日在昆明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看到园中美好的景象时,借花树一景,想象园中的人在日寇轰炸前的美好生活,从而为后文写美好的毁灭奠定基础。

    B.面对惨景,作者有着深重的悲哀,可惜无人理解,无人倾听,内心十分寂寞,因此对世人的冷漠无情感到极度的失望和愤怒。

    C.废园中有多人惨死,但作者集中笔墨写了一位年轻的女子,因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被窒息的悲剧更能触动人的悲悯之心。

    D.末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冷雨”将作者拉回现实,凸显内心的悲凉;“到处漏雨”则含蓄控诉了日寇的罪恶。

    2联系上下文,赏析划线句“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

    3文章多次写到园中的红花绿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五丁开山”神话传说为蜀道增添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干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同时透露出际此乱世,对韩十四的前途渺茫的担忧。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诗歌第三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由也为之,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是( )

    A.以吾一日乎尔   长:cháng,年长

    B.乎大国之间   摄:niè,夹处

    C.因之以饥   馑:jǐn,饥荒

    D.及三年 比:,对比

    2下列句子中, “如”字的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方六七十,五六十

    A.或知尔 B.朝露,去日苦多

    C.宗庙之事,会同 D.其礼乐,以俟君子

    3从句式的角度,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吾知也

    A.句读之不知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D.异乎三子者之撰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917年1月,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发表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向当时的北大学子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时至今日,这篇演讲稿读来依然让人感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两年之后,你也将跨入大学之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你准备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你的大学生活呢?

    请结合蔡元培先生的任意两点希望,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③自拟标题;②文体明确;④内容充实;⑤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