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吉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元春才选凤藻宫,贾府大兴土木,修造园林。贾蔷要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贾琏有犹豫之意,贾蓉示意凤姐为之说好话,贾琏方允。

    B.贾芸从贾琏处打听得凤姐把和尚的事给了贾芹,便向母舅卜世仁要冰片麝香,准备向凤姐行贿,但卜世仁拒绝了。最后,颇有义侠之气的醉金刚倪二不要文约不要利钱借十五两三钱多银子给贾芸。贾芸才购得冰片麝香。

    C.李嬷嬷骂袭人“哄宝玉”“装狐媚”“配小子”,袭人气哭。宝玉守袭人,劝袭人,给袭人喂药。待袭人睡后,宝玉给晴雯篦头,麝月讽刺,宝玉说她“磨牙”。

    D.马道婆暗里施法,宝玉、凤姐一齐发疯,糊涂发烧。贾赦为宝、凤寻僧觅道,贾政劝说:“儿女之数,皆由天命,非人力可强者。他二人之病出于不意,百般医治不效,想天意该如此,也只好由他们去罢。”

  •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烛之武退秦师》记叙了烛之武凭借高妙的说辞说服秦国撤军,解秦晋之围的经过。

    B.《阿房宫赋》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杜牧,文章探讨了秦国速亡的原因,艺术上注重铺陈,夸张扬厉,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文章以疏密有致的叙述展示了林冲由“忍”到“狠”转变的过程。

    D.曹禺,现代戏剧家.代表作《雷雨》是中国话剧艺术由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塑造了周朴园、周繁漪、鲁侍萍等典型形象。

  • 3、下列关于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B.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骚”,指《离骚》。《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C.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垂髫”指童年;女子成年称“及笄”,男子成年称“弱冠”。

    D.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

  •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直属机关党政领导干部会议上再次重申,各部门领导要勤勉工作,廉洁自律,绝不允许 枉法。

    ②季羡林先生治学严谨,为了弄清每句话的出处,判断对方说法的真伪,他跑了好几家图书馆, 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③经朋友   ,我终于认识了这位让人景仰的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的老前辈。

    A. 徇情 批阅 引荐 B. 殉情 披阅 引荐

    C. 徇情 披阅 引见 D. 殉情 批阅 引见

  • 5、下列对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虽下   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

    B.启   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

    C.钩心斗角   斗角:指宫女们相互忌妒,明争暗斗。

    D.思厥先祖父   祖父:泛指祖辈、父辈。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

    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摘编自鲁迅《祝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写到祥林嫂眼神的变化,这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复杂变化。

    B.祥林嫂境遇悲惨,但是鲁镇照旧过新年,许多人仍去逗她说话,这种鲜明的对比塑造了众人冷漠的形象,突显了她处境的悲凉。

    C.文中提及柳妈是“善女人”“不杀生”,却还是认为祥林嫂应“撞一个死”,这说明当时社会封建礼教的天罗地网相当严密。

    D.文段最后通过“我”之口,交代了祥林嫂沦为乞丐的结局,体现了“我”对祥林嫂被逐出鲁家的同情以及“我”的反省精神。

    2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直接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3四婶前后两次不让祥林嫂动祭具,祥林嫂两次反应却大不相同。比较文本中画线句子的句式有何不同?四婶的话对祥林嫂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白居易运用景物描写和听众反映等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告诫人们整日空想不如踏实学习收获更大。

    (3)《蜀道难》中李白用手可摸星的夸张写法写出山峰之高以及刻画出行人惶恐神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邓子仪

    王安石

    清溪相值各青春,老去临流辄损神。

    事事只随波浪去,年年空得鬓毛新。

    论心未忍遗横目,干世还忧近逆鳞

    嘉句感君邀我厚,自嗟才不异常人。

    【注】①遗横目:遗留在沦陷区的白姓。②干世:治理政事。③逆鳞:指皇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青春”形象地写出了溪流之水生机焕发、充满活力的状态。

    B.“老去临流辄损神”一句,诗人将自己与清溪对比,感叹自己的年老。

    C.颔联“事事”年年”与“随”“空”相结合,强化了诗人岁月蹉跎之感。

    D.“干世还忧近逆鳞”写出了诗人想要治理政事,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的心理。

    【2】请结合诗句分析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铜历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 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B.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C.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D.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棺椁,棺材和外棺。棺即盛放死者的葬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棺椁可以显示死者的地位。

    B.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C. 左右,文中指君王身边侍候的人,近臣。

    D. 太牢,是古代祭祀等级的一种,古代祭祀宴会时,若牛、羊、豕三牲具备则为太牢,若少一牲,则为少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优孟有辩才,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优孟投其所好,建议庄王以人君之礼葬马,使楚庄王认识错误,最终收回成命。

    B. 优孟识礼,他主张用六畜的礼仪来安葬楚庄王的爱马,先把马埋进土中,再用粮食稻谷来祭祀它,最后火化。

    C. 优孟重情重义,孙步敖生前善待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果然帮助了他。

    D. 优孟智勇双全,他装扮成孙叔敖的样子去见楚庄王,以假乱真,后又凭自己"优"的身份以歌辞唱出为官的无奈,使楚庄王醒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2)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十年家窗苦读,小华终于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小华坚信读万卷书时还要行万里路,所以在假期会抓住一切机会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自觉收获颇丰,偶尔也会在朋友圈中分享一些照片留作纪念。有一次,室友小彬评论道:“你的家境又不是特别富裕,你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与运方’,似乎有些自私。”小华看到后,陷入了沉思……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给小华或者小彬写一封信谈一谈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