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借指晚年。
B.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失意的样子。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
D.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偏僻:偏激,不端正。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的作品主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藤野先生》《祝福》即出自小说集《呐喊》。
B.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C.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诗能够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着盛唐诗歌的艺术成就。
D. 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著有《王右丞集》。
3、下列对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进贾府当日没有见到两个舅舅。贾赦推托身体有恙,不方便见黛玉;而贾政则由于公务繁忙,所以也未见黛玉。
B.“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的贾惜春的判词,她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年龄最小的女性。
C.宝玉生日,大家做“占花名”游戏。宝钗掣出一支牡丹花签,题着“艳冠群芳”,诗句“任是无情也动人”;黛玉掣出一支芙蓉花签,题着“风露清愁”,诗句“莫怨东风当自嗟”。
D.尤三姐容貌出众,性格刚烈,爱慕柳湘莲。贾琏为媒,湘莲赠“鸳鸯剑”为信物。后来,湘莲索剑退亲,尤三姐当着湘莲面横剑自刎以表清白,湘莲后悔不迭,他也抽出宝剑自刎殉情。
4、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选项不同的一项( )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何以知之
C. 彼且奚适也
D. 信义安所见乎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其实,网络文化并非与经典格格不入
②可以预见,网络文化的发展壮大,必定需要经典来滋养和提升文化品格
③目前呈现“浅文化”或“轻文化”状态只是其尚未成熟和健全的阶段特征
④届时,经典将借助网络手段而大放光彩
⑤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全社会长时间、有意识的努力
⑥人类离不开经典,网络时代亦如此。
A. ⑥①③②④⑤ B. ⑥①②③⑤④
C. ②①③④⑤⑥ D. ②③①⑤④⑥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一点即便不是戏迷的朋友也知道。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流派繁多,魅力独特,千百年来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而戏曲进校园,意义重大。“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戏剧这种艺术形式吸收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之精华,展现着独特的审美风范。教育家蔡元培说过,美育是人类打开心灵窗户不可缺少的工程。戏曲能帮助学生认识美、发现美,见证传统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除了美之外,还有真和善。岳飞戏、关公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很多经典曲目讲述是非、善恶、忠奸,弘扬家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崇高价值追求。所以,戏曲进校园,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涵养心灵,从唱念做打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对戏曲本身而言,进校园也是圈粉良机。看过去,从城里到乡间,处处搭台唱戏;从引车卖浆者到王公贵族、商贾文人,多是戏曲“粉丝”。比如鲁迅不爱看戏,也难忘幼时看戏的场景。他在《社戏》里深情追忆:“真的,一直到现在……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但看如今,很多剧种失宠,戏迷锐减——其实很多人只是缺少接触、了解的机会,而戏曲进校园让学生与戏曲文化亲密接触,有望让更多年轻观众“路转粉”,促进传统艺术薪火相传。
不过,戏曲进校园虽易,要达成良好的效果却不简单。为什么?因为校门好进,“心门”难开,戏曲进校园的对手主要是学生的“内心戏”。很多同学一听说表演传统戏曲,直接敬而远之。在部分年轻人眼里,戏曲的表演比较“拖沓”,而且唱词晦涩,很多人觉得无法欣赏,所以即便不要钱,也不太愿意去看。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想让每个学生每年欣赏一场戏曲,这要求戏曲进校园时要“会玩”。比如在曲目选择上,除了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特点、由浅而深,还可以提供“菜单”式服务,让学生“点菜”。当然,戏曲进校园也不能只是观看表演,学校可以“定制”戏曲知识普及读本、引导孩子动手制作戏剧道具、试戏服等。此外,艺术表演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艺术熏陶也是如此。它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一年一两次进校园活动即便声势再浩大,其影响力也毕竟有限。所以,比戏曲进校园更可贵的,是戏曲“在”校园。早在2014年,广州就每年开展粤剧专家授课、成立小小剧社、交流演出等多项活动。以荔湾区三元坊小学为例,如今很多学生不仅对粤剧略知一二,有的还学会了吹拉弹唱,能在舞台上体验跌宕的人生。
总之,戏曲进校园是弘扬传统文化、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学生来说,审美、情操等都是“熏”出来的,它是慢的艺术,不能急,不能“暴饮暴食”。相信假以时日,“生旦净末丑”能觅得更多知音,戏曲进校园也能带给人们更多惊喜。
(摘编自《广州日报》)
【1】下列关于中国戏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戏曲尽管流派繁多,但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整体,有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B.中国戏曲有着独特的审美风范,吸收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之精华。
C.中国戏曲有着很高的价值追求,弘扬了高贵、美好的精神,很多剧目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
D.中国戏曲的缺点在于表演节奏比较慢,唱词不易理解,让部分年轻人无法欣赏,敬而远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两个角度论证了戏曲进校园的意义,较为深入地阐述了戏曲对受众的影响。
B.文章引用蔡元培的话语,意在说明戏曲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更具说服力。
C.文章举出荔枝湾三元小学的事例,意在强调戏曲“在”校园比戏曲进校园更有效果。
D.文章论证层层深入,针对戏曲进校园的不利之处,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戏曲进校园既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获益,又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代代传承。
B.如鲁迅这般不爱看戏的人都追忆幼时看戏情景,可见优秀的剧目让人印象深刻,对人影响深远。
C.只要让学生更多接触戏曲文化,而不只是看表演,就会让更多的年轻观众喜欢戏曲,成为“戏迷”。
D.审美、情操的培养是慢的艺术,不能“暴饮暴食”,推动戏曲进校园也不能急。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化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情景交融手法写出自己故园之思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
③《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来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髙超。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③。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星芒尽:指战争结束。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④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弯弓”与“插羽”形象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也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可见敌军大败,侧面表现了将士们神勇无比。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2】谈谈作者如何表现将士们的英雄形象和献身精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何易于
唐・孙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①,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知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铲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铲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
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上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有删节)
注:①榷(què)管:专管专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B.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C.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D.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笏是大臣朝见时所持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B.明府是唐时对观察使的尊称,也泛称府州级的主官,此处指何易于的长官。
C.劾可以指审理判决案件,也可以指检举揭发他人的罪状,文中指后者。
D.上下考指吏部考核官吏划分等级,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何易于体察百姓,不媚权贵。刺史乘船出游,何易于不役使百姓而亲自拉船,表达了对刺史的不满。
B.何易于心系百姓,不顾生死。为了不增加百姓的赋税负担,他冒着违抗诏令而获罪的风险,愤慨地烧掉茶树。
C.何易于一芯为民,不求名利。不追求赋税、劳役、捉盗等方面的考核成绩,因此过路的高官也无法为他美言。
D.何易于爱护百姓,不滥施刑。每遇到有争执打官司的百姓,他都亲自过问,罪小的说服,罪大的杖责而不下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2)上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岀粟帛。
【5】孙樵写《书何易于》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
1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高考模拟志愿填报时,小菁准备填报医学专业。看到大量医务人员为抗击新冠肺炎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小菁的父母也为医护人员感动、祝福,但是却不赞成小菁选择医学专业,理由是医护人员太辛苦、太危险了。
针对这种情况,请你以小菁的同学之身份,选择下面的一个任务完成作文。
(1)给小菁父母或小菁写一封信,谈谈你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阐明你的理由。
(2)在开学后班级的人生规划交流课上,针对此类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