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阜新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这是老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C. 近年来,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接连曝光,各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D. 这种建筑具有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使利,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

  • 2、下列对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赫尔曼.黑塞,诗人、小说家。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

    B. 梭罗,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散文游记作家、诗人。他只身一人跑进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居住,观察自然、思考人生,并把这段生活与思想真实地记录在享誉世界的《瓦尔登湖》一书中。

    C. 欧.亨利,美国著名小说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警察与赞美诗》等。

    D. 肖洛霍夫,苏联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等。

  • 3、下列对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找到。

    C.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苏武身体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会面谈论虞常的罪行。

    D.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 4、下列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数罟不入洿池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振长策而御宇内

    ⑤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輮使之然也   ⑧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⑨赢粮而景从 ⑩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②③⑤⑥⑦⑨⑩ B.②③④⑤⑦⑧⑨⑩

    C.①③⑤⑦⑧⑨⑩ D.①③④⑤⑥⑧⑨

  • 5、下列加点字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却宾客以诸侯 B.王无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欲辟土地,秦楚 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其根本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光阴

    陆蠡

    我曾经想过,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末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年青人往往不知珍惜光阴,犹如拥资巨万的富家子,他可以任意挥霍他的钱财,等到黄金垂尽便吝啬起来,而懊悔从前的浪费了。

    最近的一个秋日的傍晚,我在近郊散步,我迎着苍黄的落日走过去,复背着它的光辉走回来,足踩着自己的影子。“我是牵着我的思想在散步,”我对自己说,“我是踪蹑着我的影子,看我赶不赶得过它?”我携着我的思想一同散步。它是羞怯得畏见阳光,老躲在我的影子里。使得我和它谈话,不得不偏过头去,伛偻着身子,正如一个高大的男子低头和身边的女子说话,是那么轻声地,絮絮地。

    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枚树叶,飘坠在我们的脚前。那样轻,怕跌碎的样子。要不是四周是那么静寂,我准不会注意。但我注意到了,我捡了起来,我试想分辨它是什么树叶?梧桐的,枫树的,还是樗栎的?但我恍若看到这不是一张树叶,分明是一张日历,一张被不可见的手扯下来的日历。这上面写着的是一个无形的字:“秋。”

    “秋!”我微喟一声。

    “秋,秋。”我的思想躲在我的影子里和答我。

    我感到有点迟暮了。好像这个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阴。

    “逝去的光阴。”我的思想如刁钻的精灵,摸着了我的心思。

    “光……阴。”这两个平声的没有低昂的字眼,在我的耳边震响。

    光阴要逝去么?却借落叶通知我。我岂不曾拥有过大量的光阴,这年青人唯一的财产,一如富贾之子拥有巨资。我曾是光阴富有者。同时我也想起了两个惜阴的人。

    正是这样秋暖的日子,在很早很早以前。家门前的禾场上排列着一行行的谷簟,在阳光下曝晒着田里新收割来的谷粒。芙蓉花盛开着。我坐在它的荫下,坐在一只竹箩里面——我的身子还装不满一竹箩——玩着谷堆里捉来的蚱蜢螳螂和甲虫,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祖父匆匆出去,匆匆回来,复匆匆出去,不肯有一刻休息。但是他珍惜也没有用,他仅有不多的光阴。等到他在一个悄然的夜晚,撇下我们而去时,我还不懂他为什么要离开我们,原来他把光阴用尽了。

    还是在不多年以前,父亲写信给我说:“你现在长大了,应该知道光阴的可贵。听说你在学校里专爱玩,功课也不用功……”父亲也珍惜起光阴来了。大概他开始忧光阴之穷匮,遂于无意中把忧心吐露给我。在当时我不是能领会的。我仍是嫌光阴过得太慢。“今天是星期一呢!”便要发愁。“什么时候是圣诞节呢?”虽则我并不喜欢这异邦的节日。“怎样还不放假呢?”我在打算怎样过那些佳美的日子。光阴是推移得太慢了,像跛脚的鸭子。于是我用欢笑去噪逐它,把它赶得快些。正如执棰的孩子驱着鸭群,唿哨起快活的声音促紧不善于行的水禽的脚步,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

    “你曾用欢笑驱赶你的光阴。”我的思想像“回声”的化身,复述我的话。

    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竟有一次我坐在房里整半天不出去。我伏在案前,目视着阳光从桌面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我用一根尺,一只表,来计算阳光的足在我的桌面移动的速度,我观察了计算了好久。蓦然有一种感触浮起在我的脑际,我为什么干这玩意儿呢?我看见了多少次阳光从我的桌面爬过,我又多少次看见阳光从我的窗口探入,复悄悄地退出。我惯用双手交握成各种样式,遮断它的光线,把影子投在粉壁上,做出种种动物的形状,如一头羊,一只螃蟹,一只兔;或则喝一口水,朝阳光喷去,令微细的水滴把光线散成彩虹的颜色。何时使我的心变成沉重,像吝啬的老人计数他的金钱,我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呢?我曾讥笑惜阴人之不智,终也让别人来讥笑自身么?

    “你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的思想像幸灾乐祸似的,揶揄我。

    真的,我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重新谛视这片叶,上面仍依稀显现着无形的字:“秋。”

    另一天,从另一枝柯上,会有不可见的手扯下另一片树叶--是一张日历--那上面写的应该是另一个字:“冬!”

    “冬。”我的思想似乎失去了回答的气力。

    “秋,……冬。”又是两个没有低昂的平声的字眼,像一滴凉水滴进我的心胸,使我有点寒意。我不能再散步了,我携着我的思想走回家,正如那西洋妇人携着她的狗,施施归去。此后我就想起,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末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

    (选自《陆蠡散文选》,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描写散步的见闻时,很自然地把这种见闻转化为细腻的对话描写,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感觉、复杂的思想,也表现了作者对时间的深刻认识。

    B.陆蠡的爸爸劝他“应该知道光阴的可贵”之时,也是忧虑自己光阴穷匮之始;无奈年少的陆蠡想的却是“什么时候放假呢”,他还嫌光阴走得太慢。

    C.“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这句话里包含了多少痛心和无奈啊。光阴是无穷无尽的,光阴又是悭吝而无情的,人总是少年轻年日,迟暮惜光辉。

    D.作者这篇文章借助诗意的联想,把议论隐含在饱含诗情的记叙和描写之中,对光阴有着沉痛的反思,这种反思将使我们更清醒地审视自己,珍爱光阴。

    2我坐在竹萝里玩耍时,爷爷却来去匆匆,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作者看到一枚落叶为什么即刻联想到“秋”?联想到“逝去的光阴”?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诗人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4)在《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的大小和面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于僻居老病之中有贵客不期而至之时。②漫劳:劳驾您。③江干:江边,杜甫住处。④粗粝:即糙米。⑤药栏:药圆栏杆。这里借指药圆中的花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待客之状,草堂初建,居幽而地僻,忽闻通报,有贵客来临,诗人循礼恭迎客人。

    B.颔联写惊讶之情,用散文的笔调,驭律诗的对法,自嘲之意可见,体现杜甫七律诗的特色。

    C.颈联写款待之事,虽不能盛馔相饷,也算尽礼,招待不周,还望多包涵,表达了羞愧之情。

    D.诗题突出“宾”字,但在写法上,却处处以宾主对举,实际上,突出的是诗人的平生感慨。

    2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兵刃既接,弃曱戈兵而走。或百步而后 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 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 百亩之田,勿其时 夺:耽误

    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节俭

    D. 王无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

    B. 五十步笑百步   弱天下之民

    C. 填然鼓,兵刃既接   爱其子,择师而教

    D. 是何异于刺人杀之   吾尝终日思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A. 庠序之教 ②学于师

    B. 之以桑   ②吾道也

    C. ①是使民养丧死无憾 ②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D. ①外连横而诸侯   ②尊而重士

    4最能体现孟子“仁政”思想,即“王道”主张的具体措施的一组是

    ①七十者衣帛食肉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黎民不饥不寒

    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⑤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⑥民养生丧死无憾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④⑤⑥ D. ②④⑤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 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

    B.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在指出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

    C. 孟子认为,合理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是实行仁政的最终目的, 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D.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告诫统治者不要归咎于年成,而要反省自己, 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这才是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作文

    “小确幸”一词,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对于“小确幸”,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