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长春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光辉夺目的巨钻。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采,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 2、相同生字发音相同的一项(

    A.七竖八  飞来祸  冲直撞 B.书育人  条主义  三九流

    C.磨蹭蹭  好事多  卸杀驴 D.繁荣昌  气凌人  人丁兴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②《人民的名义》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飘红,受到热烈追捧。实力演员张丰毅、吴刚、张志坚等以其精湛的演技,挥洒自如地演绎着剧本中的角色。

    ③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会上做的报告,如黄钟大吕,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④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光风霁月,是众人仰慕的对象。

    ⑤考风考纪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学习风气,也关系到学生的道德成长,所以考试时使用手机等作弊行为是必须令行禁止的。

    ⑥由于没有天敌,繁殖能力又强,亚洲鲤鱼在美国河流湖泊中恒河沙数,造成巨大危害。

    A. ①②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④⑥

  •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B.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D.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 5、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B. 焉用亡郑以(增加)邻

    C. (供给)其乏困 D. 夫晋,何(厌烦)之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上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__________    ____”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味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咏怀古迹》中运用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以及人生悲剧根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锦瑟》中 “_____________    ____”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的情境、虚渺的梦境,把人生的恍惚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表现了出来。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嗅梅

    无尽藏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中“尽日”交代了寻春心情的急切和行动的持久,“踏遍陇头云”用夸张手法表现出寻春的艰辛。

    B.第一首诗“笑”字意味丰厚,既有对自己艰苦寻春而不见春的暗笑,也有对归来后感受到春就在身边的自得。

    C.第二首诗情感富有变化:诗人因寻春不得而惋惜和遗憾,因看到大林寺桃花盛开而惊异,因发现春景尚在而欣喜。

    D.两首诗语言华丽,构思精巧,立意新颖,既富有情趣,又包含深刻哲理,读来耐人寻味,感觉耳目一新。

    2两首诗蕴含的哲理有何异同之处?请简要说明。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选出下列加点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大遗 ②秦孝公据崤函之

    B.①外连衡而诸侯 ②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C.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②于其身也,则师焉

    D.①填然之 ②有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2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客何为者

    3下列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4把文中划横线的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红楼梦》里的芸芸众生,即使是最微小卑屈的人物,都有作者的巧思塑造。他们每个人背负着不同的宿命悲剧,作者不做嘲讽贬抑,细细写来,充满体谅与悲悯。生命的鄙俗粗鲁,与生命的忧愁不忍,往往是并列的。请以“我看 ”为副标题,写一篇评析类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以“我看 ”为副标题,选取一位红楼人物评析,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感情充沛,不少于 600 字。

    (2)古典名著《红楼梦》,有人认为它展现的是“青春的王国”,有人认为它写尽“世道沧桑”,也有人认为它关乎“生命哲学”……,那么你读出了怎样的“红楼”世界?请写一篇“红楼”主题探究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论点明确,条理清晰,结合文本,有理有据,感情充沛,不少于 60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