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可克达拉市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乐节吸引了外国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当地餐饮、旅馆业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B.十四五岁的少年,恰如试飞的雏鹰,当有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

    C.小张很少考虑个人的生活,常常粗茶淡饭,不修边幅,全身心地投入新产品的研究中。

    D.壮阔的塞北,烟雨的江南、祖国秀美的河山让人叹为观止

  • 2、下列加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非洲贫苦国家的人们经常挨饿不能饱食终日

    B. 顾况性格诙谐,不拘小节,曾经写诗嘲讽权贵,被贬饶州司户参军。

    C. 小提琴与钢琴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旗鼓相当,是在中国影响最为深广的两种近代西洋乐器。

    D. 离开家乡这么久看到现在家乡衰败的样子不禁使我触目伤怀

  •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通过高考这条独木桥面前,衡水中学“高考工厂”比起所谓的“素质教育”显示出更加实用。(在“实用”后面加上“的优势”)

    B. 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旨在通过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从十个方面提升街巷环境。(将“提升”改为“改造”)

    C. 在陈学中的千亩农场里,看着绿油油的麦苗仿若一片绿色的海洋,让人不禁畅想到几个月后丰收的景象。(删去“看着”)

    D. 随着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放暑假,使一群群“小候鸟”陆续迁徙来到广州,与在此打工的父母短暂相聚。(删去“陆续”)

  • 4、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灭(jiān) 然(qiāo) 陆(zhuó) 然(yān) 息敛声(bǐng)

    B.裁(zhòng) 澎(bài) 红(yān) 轩(miǎo) 肆无忌(dàn)

    C.伤(chuāng) 刻(juān) 望(liáo) 形(dùn) 丢三四(là)

    D.首(qiáo) 熟(xián) 弱(léi) 碧(piǎo) 引凄异(zhǔ)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从色彩运用的角度赏析首联。

    【2】诗歌的尾联是怎样表达诗人情感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背诵默写(8分,每空1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是

     

    (2)《赤壁》诗中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激发作者浮想联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4)《山坡羊·潼关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A.“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B.“四川人,从来没有看见过像这样的中国战士!这些人,当兵不是只为了一碗饭,而是一些为争取胜利而愿意自杀的青年!他们是人类?是疯人?或是神仙呢?——迷信的四川人这样惊叹着。

    C.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冒了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他在北平首先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这四个月旅行使一个来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新闻记者,在思想感情上起了极大的变化。他对于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人,革命的战士、农民、牧民、工人、共青团员、少先队员,有了真挚的热烈的感情,从而对于在革命与战争的激浪中的中国,有了深刻的正确的认识。

    【1】A段中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________,发动政变的动机是__________

    【2】你认为红军是人类,是疯人,还是神仙?请结合书中内容,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3】有同学发现,读《昆虫记》就像从显微镜中看微观世界,读《红星照耀中国》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请你仿照以下示例,说说该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示例: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就像从显微镜中看微观世界。因为作者通过细节描写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有趣的昆虫世界。例如,作者在记述蝉幼虫脱壳的过程时,细致地描写了蝉的动作,让读者看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昆虫世界。

    读《红星照耀中国》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生的课堂

    ①灰布衫、灰围巾,耳根夹半支烟——先生背着手,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随手将教材丢向讲桌,黑框眼镜后面那机智的目光像探照灯扫视着课堂上一张张年轻的脸。

    ②先生的面容瘦削,小平头硬戳戳的,散发凛然之气——活脱脱的鲁迅形象。先生收了笑容,转身面向黑板,极潇洒地草书:荷塘月色。末了,意犹未尽,歪头欣赏自己的板书,好像很满意,这才郑重地点了点头,重又面对学生讲道:这节课,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

    ③我们这些面黄肌瘦、衣衫不整、来自偏远乡村的学生们,就是自那堂课开始懂得了什么是文学欣赏,深切体会到汉语的优美。

    ④先生配合课文布置作文《我的家乡》。我在作文中描写家乡四季风光之美,用心描绘夏日的稻田、荷香,以及澄澈的月光;还写到勤劳的父辈秋日里的收获和冰天雪地时挖莲菜的辛劳。先生在课堂上大为夸奖我的作文写得好,有真情实感。正是这份鼓励,激起了我对文学浓厚的兴趣。

    ⑤然而,临近毕业那年,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下,原本就体质瘦弱的我病倒了,在医院住了三个月。待我走出医院大门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九。落下的课程太多,时间又太短,亲人们着实为我担忧。迷茫之际,我想到了先生。那时,先生在另一所中学任校长。

    ⑥正月初一,我带着土特产,骑车奔波二十公里路去找他求助。天寒地冻,好不容易赶到先生家,先生却到邻村走亲戚了。我哪肯就此死心,费了好大的劲儿找寻到先生的亲戚家。当先生看见狼狈不堪的我喊他老师时,先吃了一惊,接着埋怨道: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天!这娃……上炕,上炕。硬是将我劝上火炕,和先生的亲戚一同吃菜喝酒。临别,先生叮咛我替他问候我父母好。

    ⑦正月初六,先生夫妇意外地来到我家,还带了厚重的礼品。看见先生夫妇进门,我的脸一阵阵发烧。先生先问候我父母好,和他们讨论我上学的事,又鼓励我放下思想包袱,好好学习,做有出息的孩子。送先生夫妇回县城的路上,我埋怨他们不该亲自来,捎个话就行了。先生解释说:一来你父母年龄和我差不多,应该向他们拜个年;二来我要告诉你上学的消息,让你放心。

    ⑧在那所中学学习的几个月,我奋发图强。一方面加强营养滋补身体,一方面刻苦学习,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深知,身后不仅有父母亲人,还有关注我的先生。后来,我以预考全班第五名的成绩顺利进入七月举行的高考考场。

    ⑨上学、工作、成家,一晃十多年过去。我忙于自己的事务,与先生保持着松散的联系。先生的夫人去世了,先生退休后,居于小城一隅,深居简出。每每与先生会面,聊过我的工作、生活之后,先生总忘不了谈及我的父母,要我转达对他们的问候。先生不止一次地说:你爱学习,读了那么多书,比老师强。这真是让我羞愧难当,以先生的学问,我是终生也赶不上的。何况我俗务太多,无暇专心学习。我深知先生是在鼓励我不要忘了读书。先生极少当着我的面谈他的困苦,但他的困苦我能想象得来: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晚辈不在身边,生活全靠他自己打理……

    ⑩我的散文集出版,特意赠先生,请他指教。先生说:我眼花,看不清文字。"我感到自己搅乱了先生原本清静的生活,先生却将书特意放在床头。我说:书我拿走吧……先生说:先放着,我慢慢看。临别,先生叮嘱我,他要请我们吃饭。我说要吃饭也该我请客,怎能叫您老人家破费呢?先生一再说他要礼尚往来,又说日子和饭店已经定好了,我只好答应下来。后来得知,那一天是先生的八十寿诞。

    我意识到:原来我和先生是同一天过生日!这令我十分兴奋。冥冥之中,我与先生早就有难以割舍的缘分。先生八十寿诞那天,我在致祝酒辞时向先生深深地鞠躬,是他影响了我的一生,传授知识,指明人生道路,教会我怎样做人。

    时光荏苒。两年前的秋天,兄长打电话告诉我:先生过世了!我的脑海忽然一片空白,渐渐地,眼前又浮现出三十多年前先生为我们上课的情景:灰布衫、灰围巾,耳根夹着半支烟,背着手走上讲台……

    【1】文章记述了“我”和先生之间的哪些事情?请分条简要概括。

    【2】作者是如何把先生许多事件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

    【3】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菁菁校园,如诗如梦,承载着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一天又一天,从早晨的忙碌,到夜晚的宁静,从教室里的书声琅琅,到操场上的欢声笑语,都是一个个快乐的音符。所有的花儿都在这里绽放,所有的梦想都在这里放飞,所有的故事都从这里开始。在这里,我们一路欢歌,体验着成长的喜悦;在这里,我们尽情舞蹈,展示着生命的风采……

    请以“校园里的那些回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书写工整,标点规范;语言流畅,富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