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南宁市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老舍——现代——《骆驼祥子》

    B. 张岱——明末清初——《湖心亭看雪》

    C. 刘禹锡——宋朝——《陋室铭》

    D. 郦道元——北魏——《水经注》

  •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的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B.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C.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你说英语难学,其实无论做什么,都会碰到一些困难,绝不会风平浪静的。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道教理论、组织日臻完善,民众宗教情绪潜滋暗长,为大规模宗教运动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B.经过老师深恶痛疾的一番教导,他下定决心改正错误,争取用好成绩回报父母。

    C.因为有他殚精竭虑地研究,我国在防疫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终于引起国际上广泛的关注。

    D.年轻的城市需要青春活力,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 4、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明当时根本不在场,对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他了。

    B.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C.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

    D.临近期末,各种考试接踵而至,我都快麻木了。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卜算子·咏梅

    作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作者采用_________的写法,表现出诗人_____________的形象。

    【2】分析“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碾”字的作用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请用正楷字,笔画清晰地用课文原句填空。

    (1)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行到水穷处,。(王维《终南别业》)

    (2)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3)……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   。(鲁迅《风筝》)

    (4)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5) ?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

    (6)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中饱含了词人浓浓的乡思和愁绪的词句是:“     ”。

    (7)秋瑾的《满江红》中表现词人不为世俗理解,生活常受折磨的词句是:“         。”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课外阅读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2)“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段选文出自____________(书名),该书又名__________,作者是美国的_______(人名),是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中国革命事件)的评价。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回忆我的母亲(节选)朱德

    ①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②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③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④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⑤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⑥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⑦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一九零零)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一八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⑧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一九零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⑨光绪三十四年(一九零八)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⑩从宣统元年(一九零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_____(强壮、强健、健康)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_____(鼓励、勉励、激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1】结合语境,末尾两段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3】简要概括母亲形象。

    【4】第段“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句中“竟”一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5】选文第⑧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     

    A.具体详实的记叙

    B.富有感情的描写

    C.深沉动情的抒情

    D.充满感情色彩的议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写作。

    《迷信的老爸》中,儿子韩东经历了药渣子事件后,读懂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其实,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诗文,都需要我们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

    请以“我终于读懂了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