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张不由想起三年来两人一起玩耍、同桌共读。(在“共读”后面加“的情景”)
B. 微信支付之所以让那么多人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删除“因为”)
C. 考试焦虑是考生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果考生善于进行心理调适,就能避免减轻不良反应。(去掉“避免”)
D. 春天的城北公园鲜花盛开,生机盎然,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把“好时机”改为“好地方”)
2、下列加线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班长很好强,他不希望自己比别人慢,所以做事情总是一马当先。
B.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C.非洲贫苦国家的人们经常挨饿,不能饱食终日。
D.她在商场里看到一条名牌裙子极其精美,天衣无缝,一时冲动花了半个月的工资把它买了下来。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南京过江隧道的开通,有助于解决长江大桥的交通拥堵问题。
B. 世界月球大会上,有关人士介绍了我国深空探测的远景规划。
C. 在“五个一”工程的推动下,南京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D. 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呐喊》,是鲁迅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B.《安塞腰鼓》是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著名散文。
C.《回延安》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富有浓郁的陕北风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延安”的深情。
D.《灯笼》是萧乾20世纪30年代写的一篇散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意义,表现了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你认为《蒹葭》的中心意象是什么?这一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6、古诗文积累。
(1)《与朱元思书》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4)《龟虽寿》一诗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5)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请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部,写出其中的一个人物,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与这个人物相关的一个故事。
《水浒传》 《西游记》 《名人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所选名著: 人物:
故事: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
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
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如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
③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之美。
④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那么,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竞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服饰风格是与现实分不开的,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首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的“巴黎”。
⑤到了唐代后期,服饰审美中那种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与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
⑥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服饰以纯朴淡雅为美。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此外,明代中期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达的手工业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其服饰从质料到色彩到图案都追求艳丽,形成了奢华的风气。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西洋文化逐渐向东渗透,留学生脱长袍马褂,变西装革履,也与当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密切联系。
⑦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饰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蔽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唐贞观年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用黄色的。
⑧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遮羞蔽体功能,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今天,我们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
【1】文章以_____________为顺序,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演变过程。
【2】各个朝代的服饰有各自的审美意识追求。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填空。
魏晋时期 | 个性解放 |
唐朝前期 | (1) |
宋朝 | (2) |
明朝 | (3) |
【3】阅读③④两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③段中引用《晋记》相关内容,意在说明什么?
(2)第④段中着重介绍安乐公主的百鸟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字“绝不能”的表达效果。
9、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为此,学校将举行一次以“和为贵”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撰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书写工整,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