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A.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俩配合的天衣无缝,最先完成了小组的任务。
B.在接下来的几周,他慢慢的变了:变得听话而不再故意作对,遇事能心平气和地商讨而不再强词夺理。
C.在衣着上你可以不修边幅,但切不可让灵魂染上污点。
D.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2、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B. 王明学习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C. 对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的养猪户,人民群众深恶痛疾。
D. 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诗歌的情感往往寄托在鲜明独特的意象上,通过意象营造出生动感人的意境。
B. 杨绛先生于2016年5月25日辞世。她在叙事散文《老王》中记叙了与老王的交往经历,表达了她对老王深切的愧怍之情,也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C. 古代跟年龄有关的称谓很多,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加冠”指年已二十的成年男子。
D. 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课文《蝉》就是选自其中。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舍——现代——《骆驼祥子》
B. 张岱——明末清初——《湖心亭看雪》
C. 刘禹锡——宋朝——《陋室铭》
D. 郦道元——北魏——《水经注》
5、(二)阅读下列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 “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6、古诗文默写。
纵观我国古今著名诗文,很多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和情感。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①___,②____”书写舍身报国之志;李清照在《渔家傲》中用“③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自己决心乘风高飞,去寻求理想与愿望;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用“_④,_____⑤”抒发自己辞官归隐后悠然自得的心境;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最爱湖东行不足,⑥__”抒发自己沉醉于湖光山色的喜悦之情;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用“⑦__,⑧___”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7、名著阅读
【1】《水浒传》中发生在黄泥岗的重大事件是-------------------。
【2】《水浒传》有位英雄人物,他为兄弟报仇怒杀---------,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酒店结识------(母夜叉);醉打蒋门神,替(金眼彪)-------夺回-----;大闹-----,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的追捕,削发扮成-------;夜走------,痛杀王道人……正是:“山中猛虎,见识魂飞魄散,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任选三小题填写)
8、阅读《担当的力量》完成下面小题。
①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20斤的担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慢慢适应了,30斤、40斤、50斤,只是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了。他说,自己多挑一点,爹娘就少干一点。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当父辈们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②而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
③担当的力量源自爱。A是什么给了花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勇气?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B是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把钢刀一样的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使命感。C是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拳拳报国之志。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以担当的精神挺起整个民族的脊梁。他们这些人,一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④担当的力量源自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教师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春蚕到死丝方尽;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热血沃疆土;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危难面前那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往前冲”的呐喊,是“四有”书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是时代楷模燕振昌“克勤克俭,忠诚敬业,勤勉热心,求真务实”的真心。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⑤担当的力量源自传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弘扬,将会形成激励我们年青一代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一片丹心图报国”的于谦。这些民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撑。
⑥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与品格,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中的A、B、C三个画线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3】选文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一片丹心图报国”的于谦。
( ) ( )
【4】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母亲聊到她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当母亲和她的同学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长大后又有了坚守三尺讲台的担当,母亲和她的同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B.文章②~⑤段的论证思路是:首先提出“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这一问题,然后从“担当的力量源自于爱”“担当的力量源自于责任”“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C.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举例论证,具体地论证了“担当的力量源自责任”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证了“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这一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D.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以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9、请以“藏在心中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