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小龄童在主席台上夸夸其谈,与同学们一起探讨西游文化,大家兴致高涨。
B.这样美好的天气,同学们来到郊外,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C.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2、下列关于文学知识、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曲是元代盛行的新诗体,主要有套数和小令两种形式。《天净沙·秋思》属于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的“左迁”是指升职,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想象丰富,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C.“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D.古人称谓有敬辞和谦辞的区别,如令堂、垂爱、高寿等都属于敬辞类,家父、寒舍、拙见都属于谦辞类。
3、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今年“五一”文化消费成为假日经济的黑马。(黑马:指出人意料的获胜者。)
B. 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 骄傲:褒义词,自豪)
C. 小轿车的车价会不会高台跳水。(跳水:指一项水上体育运动项目)
D. 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影:动词,放映)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掺和(chān) 称职 (chèn) 温顺 (shùn) 随声附和(hè)
B. 禁锢(jìn) 怂恿 (sǒng) 虐待 (nuè) 哄堂大笑(hōng)
C. 纯粹(cuì) 搓捻(cuō) 狭隘 (yì) 混为一谈(hǔn)
D. 祷告(dǎo) 侍奉(shì) 粗犷(kuàng) 翻来覆去(fù)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我先后两次光临那大酒店,都是自助餐。(句中“光临”这一敬词使用不正确。)
C.培养、应该、了解、凄清。(这四个都是动词。)
D.在处理每件事时,不管是工作、学习,我们都应多一些果断和当机立断,而少一些甚至是没有武断和优柔寡断!(句中的“优柔寡断”是贬义词。)
6、下列对《骆驼祥子》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 )
A.小说的语言充满老北京式的独特风格,俗白、流畅而生动。
B.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能养活自己,不受车老板的剥削。
C.小说除了祥子,还写了许多命运悲惨的车夫,车夫老马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D.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成为行尸走肉,其悲惨命运归根到底只是当时旧社会的黑暗。
7、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虐待(nüè) 慷概 混为一谈(hún) 沉默寡言
B.抽噎(yē) 蹒跚 拈轻怕重(zhān) 人声顶沸
C.坍塌(dān) 废墟 咄咄逼人(duō) 怪诞不禁
D.滑稽(jī) 斑斓 骇人听闻(hài) 惊惶失措
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文徵明习字
文微明①临②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③,书遂大进。平生④于⑤书,未尝⑥苟且⑦。或⑧答人简札⑨,少⑩不当意,必再三易⑪之不厌⑫,故⑬愈老而愈益⑭精妙。
【注释】①文徵(zhēng)明:明朝著名书法家;②临:临摹;③率(lǜ):标准;④平生:一生;⑤于:对,对于;⑥未尝,从来没有;⑦苟且:敷衍了事,马虎;⑧或:有时;⑨简札:信件,书信;⑩少:通“稍”,稍微;⑪易:改换,更换;⑫不厌:不嫌烦;⑬故:所以;⑭益:更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日______:日以十本为率《文徵明习字》日______:我以日始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日______;
②书遂大进《文徵明习字》书________;平生于书《文徵明习字》书_________;孤当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书________;
③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遂______:书遂大进《文徵明习字》遂_________。
(2)与“必再三易之不厌”中加点“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B.但微颔之(《卖油翁》)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D.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学奕》)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或答人简礼,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4)本题所选文段叙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写下你读后受到的启发。
9、同学对所学古诗词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古诗中的情景交融 (1)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归纳发现: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衰落、颓败的悲凉氛围。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归纳发现:“杨花”“子规”两个特殊的意象,不仅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令,还烘托出______的氛围,寄寓了作者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 (3)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归纳发现:运用比喻描写景物,突出边塞夜晚的荒寒苦寂。 (4)“______,以观沧海。”“______,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归纳发现:“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景物都具有______的特点,曹操借助这些景物,抒发了想进一步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亲爱的年轻朋友:
①节日快乐!
②想起几天前,你们在我的公众号留言问我;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生中不会遇到困难,甚至是艰难时刻。
③小的时候,我跟爷爷去荒草甸子里割草,归程时天象诡异,一根飞速旋转着的黑色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且伴随着沉闷如雷鸣的轰隆声。
④我惊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淡淡地说:“风,使劲拉车吧,孩子!”
⑤风越来越大,我们车上的草被刮扬到天上去,我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地抓住了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有被风刮走。
⑥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
⑦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仿佛一尊雕塑。
⑧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都伸不开了。爷爷与狂风对抗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⑨大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我们的车还在,我们就像钉在这个大坝上一样,没有被大风吹倒。
(选自莫言“五•四”寄语《不被大风吹倒》)
【材料二】
①潘际銮收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在1944年,那年他16周岁。这位老人如今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被称为“中国焊接第一人”。
②在进入西南联大就读之前,潘际銮是云南省高中生毕业会考全省第一名。可大学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他的专业课物理就拿了一个不及格。这对当时的他来说,简直是当头一棒。
③“平时上课我听得很认真,没想到考试竟然考了个不及格。从那时候起,我才明白,西南联大的老师,不仅要求我们学会他们在课上讲的内容,还要求我们自学,把课堂上没有讲到、但是又相关的原理,自己融会贯通。”潘际銮坐在沙发上,一边回忆一边感叹。
④联大一间宿舍里,住满40个学生,没有多余的地方摆书桌。宿舍里没有灯,天一擦黑,就没法看书了。从那次不及格之后,潘际銮抓紧白天一切可利用的时间,钻研课上老师讲过的专业知识,也努力丰富课外的知识。宿舍人多嘈杂,可在潘际銮静心学习的时候,不论他人谈论什么问题,他都仿佛没听到一样,只一心想着自己要研究的学问。
⑤回忆往事时,他突然又露出一个有些小得意的微笑:“从那次不及格之后,我的成绩就一直排在前边啦。”
(选自张渺《忆联大》,有删改)
【材料三】
①迎着亿万国人关注的目光,护卫着国旗的光辉,向着太阳出发,国旗护卫队官兵们追求一流标准的脚步从未停歇。
②走进国旗护卫队营区,首先会踏上一条画着白色格子的路。这是队列养成路,每一个长方形格子宽度为75厘米,也就是正步走一步的步幅。
③除了走功,站功和持枪功也是每天必练的课目。不仅如此,国旗护卫队官兵还要专门训练眼神和表情。他们要在迎风迎光的条件下保持40秒不眨眼,在暗淡的夜色中保持全神贯注,以练就眼中的神采。升旗仪式没有花哨的动作,展示威仪靠的就是整齐挺拔的仪态和威严肃穆的神情。
④这些年来,每天升降旗,风雨无阻,刻苦训练。护卫队官兵出天安门城楼到金水桥,过长安街到升旗台,在固定路线上往返,不知磨破了多少次脚,踢坏了多少双鞋。长年累月的摩擦,使这条路线上形成了清晰可见的四道深浅不一的擦痕。这些擦痕一头连着训练场,一头连着国旗台,是力量的印记,也是信念的见证。
(选自《解放军报》)
【材料四】
①2022年6月16日上午10时53分,满载乘客的5818次列车从和田站驶出,新疆和田至若羌铁路通车,标志着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贯通运营。
②和若铁路位于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全长825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铁路有534公里分布在风沙路段,占线路长度的65%。
③风沙对铁路建设和运营的危害非常严重。为此,铁路建设者们创造性地提出“风沙防护工程与铁路建设同步进行”的理念。风沙防护工程共修建草方格近5000万平方米,种植红柳、沙棘等灌木和乔木近1300万株,它们在大漠戈壁中织起了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
(选自《人民网》)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莫言想用爷爷的故事告诉年轻人,遇到困难不要畏惧、逃避,要勇敢面对,不要被困难打倒。
B.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通过宿舍拥挤和没有灯两个细节,侧面表现出西南联合大学学生们的乐观坚强的品格。
C.为了更好地在升旗仪式中展示威仪,国旗护卫队官兵要对走功、站功、持枪功以及眼神和表情等进行训练。
D.风沙防护工程建立的绿色生态屏障包括近5000万平方米草方格和近1300万株红柳、沙棘等灌木和乔木。
【2】材料一中莫言和爷爷与“大风”对抗的故事让我们动容。其实在生活中到处都有这样的“大风”。请根据材料三、材料四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内容 | 写作对象 | “大风” | 没有被“大风”吹倒的原因 |
材料三 |
| 高标准的要求 |
|
材料四 | 和若铁路建设者 | 风沙对铁路建设和运营的危害非常严重 |
|
【3】作为中学生的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办?请结合材料二中潘际鉴的具体做法,用排比句的形式写出来。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我应该_________
11、(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内容。
【2】找出这段景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的过渡句。
【3】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味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
【5】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写出两条即可。
12、题目一:“复盘”原是围棋术语,指的是对弈者们在下完一局棋之后,把对局的过程再重复一遍。棋手通过观察总结哪些地方下得好,哪些地方下得不好,哪些地方可以优化改进等,从而提升专业能力。“复盘”用在生活中就是指我们如何从过去的经历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不断进步。升入初中以来,你一定有很多难忘的经历,值得你去“复盘”。
请你以“复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