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这些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D.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嘱咐 羁绊 人情世故 周而复始
B.臀部 缄默 海枯石烂 挑钹离间
C.腼怀 堕落 风口浪尖 分崩离析
D.挚爱 驰骋 穿流不息 名副其实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凫水(fú) 缄默(jiān) 草长莺飞 消声匿迹
B.羁绊(jī) 亢奋(kàng) 戛然而止 海枯石烂
C.蓦然(mù) 褶皱(zhě) 叹为观止 目空一切
D.斡旋(wò) 载途(zài) 周而复始 人情事故
4、下列词语中,字形或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奥秘 揭竿而起 甲胄(zhòu) 脉脉含情(mò)
B. 标致 不可明状 匿名(nì) 挑拨离间(jiān)
C. 广袤 洞察世事 畸形(jī) 舐犊之情(shì)
D. 托辞 器宇轩昂 诬蔑(wū) 藏污纳垢(ɡòu)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湖。
【2】诗人描绘的洞庭湖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意图是什么?
6、默写:
(1)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
(2)佁然不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3)求之不得, 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6)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班级将《昆虫记》定为本周的阅读书目,请你为《昆虫记》写一段推荐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句子选自《昆虫记》,请仿照表格中的读书笔记,从下面文段中摘选句子,并作赏析。
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膀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背上,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同时,它还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螳螂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的上面。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那对随时准备东挡西杀的前臂也早已张了开来,露出了那种黑白相间的斑点。
读书笔记两则
所选语句 | 赏析 |
到了中午,许许多多工蜂从洞口飞进飞出,老祖母(守门的蜜蜂)仍旧守护在那里;到了下午,外边很热,工蜂都不去采蜜,留在家里建造新的巢,这时候,老祖母仍旧在上面守着门。在这种闷热的时候,它连瞌睡都不打一下,它不能打瞌睡,这个家的安全都靠它了。 |
这几句话将负责看家护门的蜜蜂拟人化,形象地称之为守门的老祖母。又列举闷热的时候连瞌睡也不打一下的事例,突出表现了守门蜜蜂高度负责的特点,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蜜蜂世界的有趣景象。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像
①审美过程当中,由于审美者面对的是富有吸引力的、启发性的一种美的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对事物的种种联想和想像。这些联想和想像是在对审美对象有所感受、有所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反过来又会加深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和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在中国历来是被强调的。比如中国古代诗论,一概强调写诗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你写了一个象,你要使人想到这个象外面还有丰富的形象。法国巴尔扎克在小说《幻灭》里面讲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了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的心中去发展”。这就叫弱刺激变为强刺激。这是审美的主观能动性。
②在审美过程当中,有一个较为特殊的问题需要专门论述,就是欣赏语言艺术是要通过再造想像的。什么叫再造想像呢?再造想像就是根据语言、符号、图样的描述和指示,在头脑中构想相应的形象。譬如一个建筑师拿到一个建筑设计图,想像未来的高楼大厦是什么样的,这就叫再造想像。再造想像很重要,白纸黑字,要讲形象感,它似乎比戏曲和电影差远了。你这不是白纸黑字吗?他那不是表演吗?穿得花花绿绿的,还带动作,应该是那个形象感强得多。恰恰相反,名著改成电影或者戏剧,从来只有一个反应:没有原著好看。《红楼梦》拍得再好,也没有原著好,《水浒传》拍得再好,也没有原著好看。白纸黑字通过再造想像,它给你的形象感丰富得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十八个字,往你眼前一摆,一幅生动的乡土民俗风情画就展现在你面前。
③语言艺术的审美必须要通过再造想像。有的人看书囫囵吞枣,根本没有把握住再造条件是什么,脑子里也没出现有关的人物形象,走马观花,囫囵吞枣,那就不叫艺术欣赏。特别是读中国的诗词曲赋,这些语言艺术作品含有更大的特殊性,因为它有很多典故,如果你的文化素养能够通晓,那么这个典故不但有形象感,而且还能够引发联想想像。特别是唐代以后用的典故,它都是意象化的。典故本身就构成形象:“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的本身就有形象,但同时也有典故。假如你没有这个文化知识来理解它,你对这个诗所反映的这个形象也不理解,在诗中的关系也就更不理解。所以我说要提高联想想像能力,要增加生活经验,要增加文化知识。
——(取材于金开诚《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
【1】下列对“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像”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富有吸引力、启发性的审美对象可以自然地唤起审美者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B.在理解感受基础上产生的联想和想像,会加深审美者对审美对象的理解感受。
C.中国古代诗论强调诗歌所写的景象要能引发人们的审美联想。
D.真正懂诗的人能够把简短的诗句在心中扩展成为长诗,这体现了审美的主观能动性。
【2】根据文意判断下列现象关于“再造想像”的表现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电影导演最初阅读剧本时脑海中涌现出电影镜头的画面。
B.读者阅读小说《红楼梦》时,心中形成了大观园的景象。
C.读到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会想到与它相关的典故故事。
D.读《清明》眼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乡土民俗风情画。
【3】“一些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人们普遍反映不如原著好看。”结合文意对其原因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影视作品普遍不如语言类艺术作品好看并耐人寻味。
B.因为语言艺术通过再造想像,给人的形象感丰富得多。
C.要想理解影视作品,人们需增加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
D.中国文学名著有很多典故是影视作品不容易表现的。
9、根据提示内容,完成写作。
是阳光,给了小草碧绿的颜色;是湖水,给了鱼儿灵动的身姿;是草原,给了骏马酣畅的奔腾……大自然给万物以恩泽,而我们自己,也日日沐浴着恩泽:来自亲人、师长、好友,乃至一本书籍、一句箴言……
请以“是你给我一片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立意自定,角度自选,写出真情实感。④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