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督战 拨款 催枯拉朽 震耳欲聋
B. 仲裁 由衷 锐不可当 眼花缭乱
C. 潇洒 浩翰 白手起家 惊心动魄
D. 桅竿 默契 迎风招展 梦想成真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生物学家通过对舌苔上味蕾的研究,终于回答清楚了我们吃有些食物时为什么会觉得食物味道鲜美。
B.在克服大风沙、强干旱、大温差等不利条件之后,沙生芦苇、沙生柽柳、河西菊、沙拐枣、甘草、骆驼刺等植物在西北大沙漠地带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C.出汗是很高效的散热方式,每蒸发1克水就可带走2.43千焦的热量。但是并不是汗流出来就一定能马上蒸发掉,它能否有效地蒸发,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湿度。
D.浏览新闻是人们目前通过移动终端主要进行的活动,因此,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闻客户端。
3、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蔓延著,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B.当你在积雪初溶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C.《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
D.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4、(题文)下列语句插入文段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____________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①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④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A. ②③④① B. ②③①④
C. ①③②④ D. ②④③①
5、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完成小题。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注)事鼓鼙(pí):从事军务。
【1】请简要赏析“万里辞家事鼓鼙”一句中“万里”的妙处。
【2】“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是如何抒情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用课文原句填空。
(1)东皋薄暮望,____。(王绩《野望》)
(2)_____,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3)__________,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4)此中有真意,____。(陶渊明《饮酒》)
(5)李清照《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6)欧阳修《采桑子》中“________,_______”与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
7、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不仅刻画了保尔的思想成长历程,也刻画了他的感情成长经历。除了与冬妮亚的感情经历外,请你简要叙述保尔的另外两次感情经历。
8、阅读《口味偏好和基因有关》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为什么不同的人口味喜好不同?口味的不同是否与人的本质区别——基因有关呢?
②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饮食喜好不只与味觉基因有关,与嗅觉基因也有关系。
③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不同人种间,讨厌香菜的人比例存在极大差别,2012年两位加拿大科学家统计发现东亚人讨厌香菜的最多,有21%;拉丁裔和中东地区讨厌香菜的人比例最低,分别只有4%和3%。研究发现这是11号染色体rs72921001的位点多态性的缘故。而且,如果OR6A2嗅觉受体基因出现变异,就会明显表现出对香菜的排斥,闻起来觉得有似碱性肥皂味。
④从源头上说,我们的味觉基因包括“酸味”“甜味”“苦味”“咸味”“鲜味”五个大类。酸、甜、苦、咸、鲜是基本的味觉组成,科学家们已经确认了一些与味觉能力相关的基因。
⑤苦味味蕾是口腔中最发达的味蕾,苦味基因也是味觉基因中种类最多的,达数十种,这也表明苦味基因是受到自然选择而被最多保留下来的基因,说明对人体有帮助。比如,有种苦味基因为TAS2R16,这个基因强的人对苦味敏感,能尝出植物中常见的吡喃葡萄糖苷类毒素。
⑥2011年6月,复旦大学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的TAS2R16苦味基因最发达,他们还推测出5000—6000年前,中国曾发生过大规模的自然筛选,那些不能尝出有毒植物中苦味的人被淘汰,而那些无毒或毒性很低的植物被保留下来并进化至今。
⑦再来说甜。哺乳动物往往是通过对舌头味蕾中神经细胞产生的味觉受体来辨别味道的,甜味物质与甜味受体结合便会产生电流刺激,令大脑感知这种味道。美国科学家曾在人类第四对染色体上鉴别出了与感受甜味有关的基因。而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小组则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甜味受体的产生受特定基因控制。
⑧辣味基因的发现,源自意大利科学家“重走丝绸之路”的创举。他们开创性地对古丝路上那些尚未被现代文明影响的部落进行了研究,并从他们经久不变的饮食习惯中探究出关于基因对口味的影响。从已知基因中发现8个突变位点,其中就包括一个与感受辣味相关的离子通道蛋白编码基因,这个基因决定了人们辣口味的偏好。
⑨因此挑食或许只是基因不同。佛罗里达大学嗅觉和味觉中心的一位科学家称,与男性相比,味觉超常的能力在女性身上更为常见,而亚洲人和非洲裔美国人中味觉超常的人又比白种人多。科学家估计,在美国,大约有15%的人是味觉超常人士。
⑩当然,美食不止跟味觉、嗅觉基因有关,它还蕴含着感情与历史。大多数人都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它非常强烈,让人对之念念不忘,据说孩子想家了,多半是想家里的饭菜了。
【1】第①②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⑴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⑵简要分析第⑨段划线句中“或许”一词的表达效果。
【3】鲁迅小说《社戏》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有同学看完本文后,认为《社戏》中的“我”觉得那夜豆最好吃,完全取决于“我”的味觉和嗅觉基因,而你不赞成这一观点,请你根据本文的知识说说你不赞成的理由。
9、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请以“流淌在心中的歌”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提示:
(1)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