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水滴石穿是一种执着,愚公移山是一种执着。执着是锲而不舍的追寻,是百折不挠的探索。
B.原本是天衣无缝的计划,却由于叛徒的出卖,导致了那场战争的失败。
C.“五一”黄金周期间,许多景区人满为患,随处可见的垃圾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D.当我们走进这片开阔而安静的草原,宛如进入了世外桃源一样,晴朗的天气,阳光遍地,一切是这么的祥和、美好。
2、下列句子的语气与其它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B.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C.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D.不准随地吐痰!
3、“春风迎紫气一元复始”最合适的下联是( )
A.瑞雪兆丰年四海皆春 B.红旗舞东风五湖似画
C.大地发春华万物更新 D.艳阳暖大地绿水长流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好的演讲材料不是抄来的,而是演讲者对事实、数据等进行搜集、整理、研究的结果。
B.通过 5G 全新技术的支撑,让未来数据可视化成为新闻生产的关键性技术。
C.教育部门多次再三强调,各个学校要坚决避免学生私自下河游泳,一定要强化学生的安全观念。
D.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必将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新征程。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缠绵的离情别绪,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D.“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6、古诗文默写
(1)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2)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磷竞跃(《答谢中书书》)
(3) ? 。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
(4)《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 。”蕴含了深刻哲理,即不放弃希望。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的诗句是“ , 。”
7、名著阅读
(1)《昆虫记》是 国昆虫学家、文学家 所著的长篇 作品。
(2)简单介绍一下《昆虫记》最吸引你的艺术特色。
8、(题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小题1)文中说“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请分析中路军所遇之敌情是怎样的?
【2】(小题2)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3】(小题3)三路大军的渡江经过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4】(小题4)文章在叙述敌人溃退的情况后,又插入精要的议论,请说明插入精要的议论有什么好处。
9、文题
用心去贴近自然,我们感受到了春的生机和冬的温晴;用心去感受亲情,我们领悟到了背影中父爱的深沉;用心去体味生活,我们享受着每一次独特经历带来的成长……
请将“用心去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