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是唐代至清代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柱状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南北经济差异逐渐消除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2、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由此可见,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师夷长技以自强
D.学习西方的管理经验
3、“中正”是九品中正制中对人才进行品评的官员。据学者统计,西晋时期担任各级中正且门第可考者共29人,其中出身自高门士族、一般士族者占总数的72.4%,东晋时期这一比例增加至93.5%。据此可知,当时( )
A.官员素质提高
B.阶层流动受限
C.门第观念淡化
D.中央集权加强
4、在中央苏区,由民众选举市乡代表,市乡代表选举区代表,区代表选举县代表,再如此一步步选举省代表、全国苏维埃代表。陕甘宁边区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之投票选举制”。不同的选举模式( )
A.说明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战略转移
B.与当时的主要矛盾密切相关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策的一致性
D.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5、1927年11月,海丰县、陆丰县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通过开展土地革命、加强党组织建设,支援工农革命军作战,苏维埃政权不断巩固。海陆丰政权的实践活动( )
A.标志中国革命重心开始向农村转移
B.粉碎了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C.为党的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D.证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性
6、曾任侵华日军大本营参谋的山崎重三郎后来写文章说道:“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堪称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它是一种全民总动员的攻势战略。”在这里,他主要强调( )
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共产党战略战术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C.统一战线的建立消弭了国共矛盾
D.游击战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7、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思想理论成果,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它们共同之处是
A.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C.精益求精、统一战线
D.改革开放、群众路线
8、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府,后又特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满汉各一员,一年一换。台湾学子也可以参加福建的举人考试,且有固定的录取名额。台湾震灾、水灾后,清政府也进行赈济。清政府上述举措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利于增强台湾对国家的认同感
C.助推了台湾地区文化发展
D.有效缓解了满汉官僚间的纷争
9、邵雍《观物内篇》谓:“因静照物、以物观物”,程颢《秋日偶成》中也提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全面影响了两宋画家对风俗画中配景的择取。即以“静观内省”式的造境心态,完成对于自然物象的冷静观察与平静书写。这些绘画理论( )
A.是市民阶层意志的体现
B.践行了理学的格物观念
C.反映了绘画理论的成熟
D.开始突破传统写意风格
10、唐初,尚书省“事无不总”,其事权与地位相当重要,(尚书省)都堂、六部、二十四司机构分工合理,编制完备,齐整划一、上下级的统属关系相当明确,三个层级间的管理幅度也较适中,形成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形结构。这一结构( )
A.加强了相权,削弱了皇权
B.有助于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
C.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
D.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质变
11、康乾盛世时期, 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巩固边疆的举措, 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始派驻驻藏大臣 ②在台湾设府
③彻底击败准格尔部 ④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12、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上文强调的是戊戌变法( )
A.促进了民主政治的产生
B.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1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议以文字形式报呈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的权力
B.引入知识分子提高官员素养
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4、中国共产党“二大”的主要内容是( )
A.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B.组织和领导中国工人运动
C.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
D.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15、下图为1912年和1920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态势。出现该态势的原因是( )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颁布奖励实业办法。
②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中华民国的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下表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 宰相人数 | |
北宋(71) | 南宋(62) | |
高级官员 | 20 | 8 |
中级官员 | 15 | 10 |
低级官员 | 12 | 8 |
无官职记录 | 24 | 36 |
此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17、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
A.《春秋》
B.《楚辞》
C.《诗经》
D.《史记》
18、在宋朝路、州、县三级行政体系中,地方行政权力分工明确,县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使一个统一的行政机构能在不同级别间和谐运行。这说明宋朝的地方行政体制( )
A.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
B.不利于地方机构行政效率的提高
C.解决了吏治腐败的政治顽疾
D.将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有机结合
19、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既交,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太吏之泄泄(闲缺)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繁
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
20、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精神按其孕育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
B.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C.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
D.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
21、据居延(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汉简记载,汉代边防部队中从事耕作和兴修水利的士兵分别称为“田卒”和“河渠卒”。罗布泊出土的汉简中也有关于汉代戍卒从事农耕的记录。这可用来说明汉代( )
A.修建长城的必要性
B.西北边疆得到开发
C.北方农耕已经普及
D.民族关系较为融洽
22、在远征路上的亚历山大经常向宙斯、雅典娜等希腊诸神致敬,找希腊预言家占卜,举办希腊式的体育、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的赛事。一批优秀的希腊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学者陪伴在他左右。由此可见,亚历山大( )
A.提高了被征服地区文明程度
B.热衷于传播希腊文化
C.借助希腊文化实行专制统治
D.催生了希腊人文精神
23、魏源将中英战争比为传统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事,自信中国只需学好兵工便仍能扬武功于海国,因此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这体现了当时( )
A.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B.统治阶层中主战派占主导
C.中国近代化程度高
D.有识之士新旧观念的并存
24、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25、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________即位。________年,定国号为________,忽必烈就是________
26、郡县制起源于___________后期,各大国在新吞并的土地上不再进行分封,该而设郡县。郡县长官由____________,不能世袭。__________时期,各大国已经广泛实行郡县制。
27、运动评价: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________的发展和________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由于守旧势力仍很强大,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导致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
28、中共七大:1945年4—6月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举行。毛泽东作《________》的政治报告。中共七大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打击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中共七大,确立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________
29、1972年,________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1975年,周恩来病重,________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后来________的预演。江青等人极力反对邓小平领导的整顿,使国民经济再度恶化
30、重庆谈判
(1)背景
①抗日战争胜利后,________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②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力争建立一个________的国家;国民党坚持________的方针。
(2)过程: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中共决定接受邀请,争取________新局面。
(3)成果: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________。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31、目标:“________”“求富”
32、抗日根据地:日本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________
33、中共七大
(1)背景:为了总结中国抗战经验,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2)召开:1945年4—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隆重举行。
(3)内容
①毛泽东在会上作《________》的政治报告
②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确立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4)意义: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34、1997年7月1日中国对________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号,中国对_______ 行使主权。__________的回归,标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儒学复兴的背景是什么?
36、列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如何形成的
37、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如何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
38、老子
(1)老子的地位是怎样的?
(2)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从世界观、辩证法和政治主张等思考)
39、中共十四大(1992年)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什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