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很快从“公审蒋介石”转向“联蒋抗日”。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中国共产党的转变( )
A.适应了民族抗战的需要
B.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C.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D.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抗战期间,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三三制”原则。具体指: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中国共产党制定这一制度是基于( )
A.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
B.加快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C.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
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李鸿章曾经描述道:“洋兵数千,枪炮并发,所当辄摩,其落地开花炸弹,真神技也”,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主张( )
A.开设通商口岸
B.学习西方技术
C.设置总理衙门
D.学习西方制度
4、唐诗“嵩高降德为时生,洪笔三题造化名。凤诏伫归专北极,骊珠搜得尽东瀛。褒衣已换金章贵,禁掖(宫中旁舍,亦泛指宫廷)曾随玉树荣。明日定知同相印,青衿新列柳间营。”描写的是( )
A.欢迎玄奘从天竺取经归来
B.武则天登基为帝的盛况
C.安史之乱之下惨烈的战况
D.科举放榜得中后的狂喜
5、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
A.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D.国共双方达成合作抗日的共识
6、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留下许多石刻,《峄山刻石》中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琅琊刻石》中述:“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碣石刻石》中言:“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大力宣扬自己的显赫功绩
B.彰显强大国力
C.加强对于地方的有效治理
D.构建国家认同
7、下图为1914年马星驰创作的漫画《寒蝉仗马之变相》。该漫画将肃政厅和平政院分别描绘成天冷时的蝉和皇宫仪仗队中被驯服的马匹。下列对该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
注:肃政厅和平政院是袁世凯政府于1914年建立的,负责纠弹行政官吏的违宪违纪行为
A.折射出民主政治发展的艰难
B.反映了近代监察体制的建立
C.旨在揭示袁世凯的复辟阴谋
D.体现了行政权力划分的混乱
8、下图为“隋朝运河与粮仓示意图”。据此可知,隋朝大量设置粮仓( )
A.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B.促进了运河交通的发展
C.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D.巩固了北方的经济地位
9、1992年8月4日《人民日报》报道: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家大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首钢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国家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
10、据统计,1944年国统区有高达86%的投资进入了商业和投机中,四大家族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从四大银行攫取绝大部分贷款去投机,而民国政府提供给工厂主们的贷款却远低于1939年的贷款。这在当时势必造成( )
A.国民政府严格管制经济
B.国统区经济濒临崩溃
C.民族工业发展日益艰难
D.国统区通胀现象严重
11、1907年,学部上清廷的奏折说:“倘使女教不立,妇德不修,则是有妻而不能相夫,有母而不能训子……此先圣先王化民成俗所由,必以学为先务也。”1914年,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汤化龙说:“余对于女子教育之方针,则务在使其将来足为贤妻良母,可以维持家庭而已。”这主要反映了( )
A.妇女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历届政府重视家庭教育
C.近代教育转型之路艰难
D.西方思想冲击传统观念
12、“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该词中的“靖康耻”是指( )
A.北宋痛失燕云十六州
B.宋代“以钱财换和平”
C.金俘虏北宋两位皇帝
D.岳家军北伐受到阻挠
13、“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是时人对康雍乾时期政治状况的描述。这反映出( )
A.思想控制严密
B.君主专制加强
C.统治危机严重
D.世界变化冲击
14、这一特权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逞凶肆虐、走私贩毒、进行各种犯罪的护身符。他们可以凭借这一特权在中国杀人越货,横行无忌,而每每逍遥法外。这一特权指的是( )
A.协定关税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开放通商口岸
D.领事裁判权
15、唐诗内容的广泛性是空前的,它反映了唐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也全面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的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由此可见( )
A.学术研究应回归世俗生活
B.三教合一赋予唐诗丰富内容
C.倡导以唐诗解决现实问题
D.社会政治经济影响文学艺术
16、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19世纪80年代,有人记云:“地火皆由铁管通至马路,于是各戏馆及酒楼、茶肆俱可接点。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据此可知,近代上海( )
A.是应用新技术的重要窗口
B.民众生活水平逐渐提升
C.始终是中国对外贸易中心
D.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
17、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国家战略方式重构区域发展蓝图。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反映了中央政府( )
A.始终坚持“和平统一”原则
B.开始注重维护国家安全
C.不断丰富“一国两制”实践
D.力促港澳之间交流合作
18、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国人在中国“遇有交涉词讼”,中国法律不能管理,“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交管事官(即领事馆)照办。”此项规定破坏了中国 ( )
A.关税主权
B.司法主权
C.领土主权
D.贸易主权
19、如图是唐代至清代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柱状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南北经济差异逐渐消除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20、明朝后期,大量的农民放弃农业耕作,进入城镇谋求生计,这使得农民数量减少和手工业、商业从业者增多,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农民为基础的行业的金字塔结构出现松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兴起
D.长途贸易的发展
21、1928年,毛泽东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敌人不来,我们就在这里练兵,发动群众;敌人来了,我们就靠这个家和敌人作战。”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 )
A.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重要性
B.开展农村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C.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D.坚持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22、武则天在位期间创立殿试,使得“恩归有司”变为“恩由主上”,使贡举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宋朝的新及第举人不再向宰相、知贡举官谢恩,而是向皇帝谢恩,称作“朝谢”。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皇帝非常喜欢当主考官
B.宋代比唐代君主更开放
C.君主意欲亲自选拔人才
D.君主专制集权得到加强
23、隋朝在历史上重新统一了分裂的中国,但它却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其统治类似于历史上的( )
A.东汉
B.秦朝
C.北魏
D.元朝
24、明朝永乐时期内阁“仅以文字翰墨为勋绩”,阁臣品秩不过五品。仁宣时期,阁臣加官至三孤,秩从一品,官阶超过了六卿;以后凡入阁者均相继晋各部尚书,嘉靖年间张璁“居内阁,则排六卿而成相之尊”。这表明内阁( )
A.政治地位提升
B.成为法定机构
C.具有决策权力
D.有效制约皇权
25、日军还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________”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________行为
26、1960年提出_________的方针,1962年_______ 总结了经验,1964年 _____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
27、战役与影响
请将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与右侧的影响相对应(填写字母)
战役影响
(1)南京解放(_______) A.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2)淮海战役(_______) 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3)辽沈战役(_______) C.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4)孟良崮战役(_______) D.打退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_______) E.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的优势
28、________年,中共中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________”和________运动
29、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 _____ 年7月23日。
(2)代表:毛泽东、_____ 、李达等13人
(3)地点: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_____ 南湖一艘游船上。
(4)内容
①确定了党的名称:“_____ ”。
②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_____ 。
③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 _____ 任书记。
30、建国大业
请将表中左侧的“重大举措”与右侧的“历史意义”相匹配(请填写表中数字)
重大举措 | 历史意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①结束连续十几年物价飞涨局面,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
B.土地改革 | ②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造就了国内前所未有的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 |
C.“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 ③基本上实现了生产关系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D.三大改造 | ④使农民从分拣土地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中国实现工业化扫清障碍 |
E.抗美援朝 | ⑤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
F.《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⑥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
G.亚非会议 | ⑦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
H.日内瓦会议 | ⑧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A. ________ B. ___________ C. __________ D. ___________
E._________ F. ___________ G.___________ H. ____________
31、________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________》
32、行省制________明朝
废除丞相________清朝
设立军机处________元朝
三省六部制________汉朝
推恩令________隋唐
33、辽:先后创制________、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进行文学创作
3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________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宣布成立________。选举________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________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35、《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何时?
36、西汉建立时间和都城在哪里?
37、古代中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唐朝、明朝和清朝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在地方管理方面,汉初、秦朝和元朝分别实行了什么制度?
(3)在人才选拔方面,隋唐以来形成和发展了怎样的制度,这—制度有何意义?
38、“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引自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Ⅱ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把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振兴联在一起考虑,强调“如果农村人口没有足够的购买力购买鞋子、衣服、汽车,那么工业中心也要受苦”。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1950年前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直接过渡”和“利用资本主义”分别是指什么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做法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现象产生的根源。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3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提出时间?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时间?写入党章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