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于名著《艾青诗选》和《水浒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第一次署名“艾青”,这是他的成名作。
B. 绘画出生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C. 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写的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杀富济贫,造反起义的故事。在这些好汉中,有两位打虎英雄,在景阳冈打虎的是武松,在沂岭杀四虎的是李逵。
D. 《水浒传》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课外阅读,要提倡学生自选自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自由自在地看才有味道。
①好比在夏季夜晚看星星 ②不必提出过于严格的要求
③那么多的星星爱看哪颗看哪颗 ④教师的指导只起引路的作用
⑤有的可以盯住它仔细琢磨 ⑥有的可以漫不经心一扫而过
A. ②①③⑥⑤④ B. ④②①③⑤⑥ C. ⑤⑥②④①③ D. ①②④③⑥⑤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B. 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剧情跌宕起伏,反腐尺度之大前所未有,可谓气势磅礴,石破天惊。
C. 他俩表演的双簧真是太有趣了,连一向严肃的林老师都忍俊不禁。
D. 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阴晦(huì) 豢养(huàn) 大发雷霆(tínɡ)
B.谷穗(suì) 煞白(shà) 宠辱偕忘(jiē)
C.摇曳(yè) 筵席(yàn) 矫揉造作(jiǎo)
D.怨怅(zhànɡ) 中伤(zhònɡ) 觥筹交错(ɡōnɡ)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藩①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②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③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节选自《后汉书·陈藩传》)
注:①藩:陈蕃,字仲举,东汉大臣。②芜秽:杂乱不堪。③孺子:年幼者。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苟富贵,无相忘(苟且) B.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
C.尝闲处一室(居住) D.安事一室乎(打扫)
【2】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会宾客大宴
B.上使外将兵/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C.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D.大丈夫处世/何处无竹柏
【3】下列对文段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乙文没断句的句子可以划分为“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
B.甲文用对比手法,将陈涉与其他佣耕者进行对比,以突出他的非凡之志。
C.甲乙两文表现陈涉、陈藩在青少年时期都具有远大的人生抱负。
D.乙文刻画薛勤这个人物,主要采用了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手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2)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6、诗歌阅读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注释) 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请从诗中各找一处运用了下列修辞手法的诗句。(辨别修辞手法)
(1)比喻:_________________
(2)拟人:__________________
【2】“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什么?“挂霜的葡萄”象征着什么?(理解词语含义)
【3】诗歌的第二小节主要写了什么?诗人主要抓住哪些具体内容从而使诗歌层次井然有序、逐层推进?(理解诗歌内容)
【4】比较本诗与《我爱这土地》在情感上的异同点。(比较探究)
7、综合性活动学习。
当前,天长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正紧张有序进行,为展示天长市的文明美好形象,发扬小主人翁意识,请你完成以下题目:
(1)设计一条关于文明创建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在文明创建中,学校可以开展哪些语文活动?(写出两项活动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展示城市文明形象,请你就市民素质、公共秩序、环境保护、交通出行等方面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明进社区。学校你丢我捡小分队来到春晖小区,看到一个居民乱扔垃圾,有同学上前劝阻,他却说:“你们不是在捡吗?我不扔,你们还捡什么呢?”这时,我们该如何劝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句默写。
(1)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盛名之下, 。(《后汉书·黄琼传》)
(3) ,白露未晞。(《诗经》)
(4)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5)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春江晚景》)
(6)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8)《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思书》中“ , ”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流之急。
(9)《陈涉世家》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
9、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①“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②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己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③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④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⑤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⑥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万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⑦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璎同题文章改编)
【1】请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
【2】赵爷爷记性差,常常忘记银行卡密码,银行建议他办理刷脸取款业务。他担心别人会拿着他的照片去刷脸取款,自己皱纹增多难以识别,请你用文中相关知识帮助他消除顾虑。
10、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①“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自古以来,北斗七星就被赋予了司南功能,用以指引方向、分辨四季、标定时刻,中国人对北斗有着熟悉而亲切的认知。如今,仰望星空,由数十颗人造卫星组成的新的北斗“星座”更加璀璨。
②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郑重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由我国建成的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卫星导航系统,从此走向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这是自豪的宣告,折射出这一完全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的来之不易;这也是热情的邀约,体现了中国北斗作为向全世界贡献的重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致力于为全球提供导航定位服务的诚意和决心。
③在享受便捷高效导航服务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将梦想照进现实的伟力,深深感佩于为实现梦想而追求卓越的执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说:“北斗是党和国家调动千军万马干出来的,是工程全线几十万人团结一心拼出来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坚定支持共同托举起来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凝结着无数人接续奋斗的心血,饱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本色,刷新了科技强国的“中国速度”,展现了自主创新的“中国精度”,彰显了开放包容的“中国气度”。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高度评价,“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开通,是我国攀登科技高峰、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为全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战略成果”。
④为他人“导航”,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路”怎么走。起步晚、底子薄,独立建成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曾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创造性地提出“双星定位”构想、绘下“三步走”发展蓝图,到在卫星导航频段逾期最后时刻完成首次卫星发射、拿到进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俱乐部的“入场券”,再到两年多时间18箭30星的高密度发射、完成全球组网,中国航天人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破解星载原子钟、北斗国产芯片、星间链路等“不可能”,经历160余项核心关键技术和世界级难题的攻克、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的突破,闪耀着“混合式”星座、短报文通信等独有的中国智慧火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蹚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创新超越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⑤中国的北斗是一流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中国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共促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俄罗斯、欧洲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持续深化,可以让全球用户享受到多系统并用带来的好处。全球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中国北斗作为国家名片的形象持续深入人心。中国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之后却主动向全世界开放。这种开放融合的胸怀和理念,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也将进一步锤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全球的能力。
⑥进入全球服务的新阶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着广阔前景,也面临全新挑战。脚踏实地、行稳致远,走向全球的中国北斗大有可为。
《人民日报》(2020年08月10日05版)
【1】开篇引用“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有什么作用?
【2】为了体现“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选文列举了哪些事实论据?
【3】“为他人‘导航’,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路’怎么走”,这句话意在突出什么?
【4】请你结合选文的相关内容,从“大国担当、大国工匠、大国风范”中任选一词谈谈你的读文感受。
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为什么我们常说“俗话说得好”
人常说:“俗话说得好。”这不仅仅是引用或生发某一句俗话时所使用的语辞和套话,同时也是对俗话本身的一种价值判断与中肯评价。俗话亦称俗谚、谚语。它该是传統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言简意深,直指人心,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真。《韩非子》有言:“古无虚谚。”由于谚语是我们的先民通过口耳相传源远流长传承下来的,真实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不然,進会将一句套话、假话抑或虚与委蛇的话,一代又一代“义务”地接力传递下来呢?谚语之天然本真,诚如唐诗所谓“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完全是通过不加修饰地自然呈现出来的。俗谚是真言,也是箴言,但箴言首先必须是真言。
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善,有道是,“知行合一是善”善是人心的指归。谚语的善,在于它的益世功能和实用价值。千百年来,谚语保留着许多对生产生活颇有用处,对世道人心颇有教益的东西。譬如,“惊蛰百虫动,走马快耕田”(生产),“凡人败德坏名,钱财占了八分”(警世),等等。
谚语虽是黎民百姓的家常话,但在家长里短中却包含着生活哲理与人生哲学。谚语的内容内涵,几乎都是向上向善的;纵使伤时骂世,也是从反面来隐喻劝善的。古往今来,谚语始终“自觉地”承担着一种社会教化功能,如知时节的春雨,润物细无声。即使是从未上过学的人之父母,亦可用谚语来教育子女,引导他们知行合一,崇善向上,长大成人。谚语是人世间最宝贵的“经验之谈”。
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美。俗话说:“养儿不用屙金尿银,但能见景生情。”生活中常见的这种其乐融融的骨肉亲情,体现的即是天伦之乐,人伦之美。俗话又说:“人是正月正,景是九月九。”老百姓讲究,宁穷一年,不穷一天,“正月正"乃大年初一,这一天,每一个人都有钱有闲有精神!“九月九”已入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凉爽宜人,橙黄橘绿,美景无限。此类俗谚,既是景语,亦是情语,情景交融,美美与共。
可以说,所有的谚语都似比喻,所有的比喻都是诗文。诗意是美,隽永是美,幽默是美, 思想是美,物我交融、情景合一是真美,朴素自然、俗中见雅是大美。
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俗话所关注的从来是大地和人民,所深入的永远是生活与心灵。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朴实,深刻,精辟!形式上的大白话、大实话,内容上的乡土气、泥土味,正是它深入人心、流布广远的真谛所在;也是它称之为文化、融心化人的根本所在。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门见山,先提出“俗话说得好”的观点,接着先后从俗语具有的“真”、“善”“美”等特点来说理,结尾重述观点,结构严谨。
B. 文章善于运用引用材料的方法来论证观点,如名人名言、诗文诗句、日常的俗语,这样,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加强了论述的力度。
C. 因为俗语通俗易懂,父母可以用来教育子女,引导他们知行合一,崇善向上,长大成人,故而,很多俗语都可以作为人性向善的向导。
D. 文章告诉我们,俗语(俗谚)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所以,俗语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
【2】根据文意,下列对俗语(谚话)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舌尖儿上挂着上帝,心窝儿里藏着魔鬼”(西谚)说的口是心非、言清行浊的恶人恶行,这俗语不能证明俗话“好在它的善”。
B. 俗话“千两纹银万两金,难抵父母在世恩”说的人生事也是世俗事,是俗语真诚与真实的体现,所以俗语是真言,也是箴言。
C. “粗布衣裳家常饭,吃不俗,穿不烂”这句俗语,可谓是俗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名副其实的活的哲学。
D. “春捂秋冻”、“吃饭先喝汤,到老不受伤”"、“花开在春天,人学在少年”等谚语对生活、对世道人心起到教益之用。
【3】为什么俗语(谚语)能够“深入人心、流布广远”?结合选文,说说你的理解。
12、文题
一首古诗,让我们与古人对话,寻觅逝去的美好;一张照片,让我们回忆起童年,想起儿时生活的美好;一次旅游,让我们看到山川河流,欣赏自然万物的美好;一次对话,让我们心灵相通,懂得了理解的美好……美好藏在万事万物之中,让我们一起发现并记录。
请以“藏在______中的美好”为题目,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④文中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漏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