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初三上学期三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学术史上,晋末十六国时期的“五凉”学者多是闻名遐迩的硕学宿儒。《晋书》中的杨轲、宋纤等,《魏书》中的张湛、阴仲达等,也都是这样的人物。他们心怀鄙薄之志,博通经籍,著述繁富,在学术研究方面,一丝不苟。教授门生,经常动以千数,得到他们指点的人都会感觉如坐春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从中亦不难窥见陇右教育之发达,文化之繁盛,以至有“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之说,隋唐时代陇右之文化学术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得以繁荣起来的。

    A.闻名遐迩 B.鄙薄 C.如坐春风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2、(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踩着潮湿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

    B. 小溪分道扬镳了,一部分认为左边的是近路,另一部分认为右边是近路。

    C. 每一个人都能幸运地看到日出,难偿所愿

    D. 以高和险,使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长叹。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果坦荡无私、光明磊落,坚决不为英法联军文过饰非

    B.“中国成语大会”的参赛小选手,聪明伶俐,贻笑大方,深受观众喜爱。

    C.我们天天见到错别字,有些人却置若罔闻,不去注意它。

    D.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

  • 4、下列各项中,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生机勃勃之景,表现了诗人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的襟怀。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两句由上阕自然转入下阕对历代英雄的评论,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文学常识

    词语解释

    句子翻译

    ①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人名),本文是受______________(人名)之邀而作的。

    ②把酒临风

    临:_______________

    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文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_______________。词中加点的“此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3甲乙两文中都写到有关“月”的内容,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文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月色之美。

    B.古诗词中常出现“皓月”一词,意思是明亮的月亮。

    C.甲文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D.甲文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如何描写战斗场面的?

    【2】辛弃疾说自己这首词是“壮词”,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虽然这些风流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感人的故事,不朽的业绩,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质,却留在我们心中。假如你班要开展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语。

    (2)在参与此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

    ①排风流人物座次。  ②讲风流人物故事。  ③   。  ④  

    (3)在“排风流人物座次”时,假如你把毛泽东排在第一,请说说你对毛泽东的评价。

    (4)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众多的风流人物,请写出一个活动在在吉林省的人名简要并概括其事迹。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名句填写

    (1) 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2) 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描绘边塞秋天图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温庭筠《商山早行》借大雁来表达思乡怀亲、急于返家的迫切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回答问题。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要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椭球体,它的半径长约6370公里,从赤道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738.14公里,两极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356.76公里。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根据其物质状况大致可划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叫地壳,中间一层叫地幔(或叫中间层),最里面的核心部分叫地核。假如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的话,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地核相当于蛋黄。

    地壳主要由一层一层的岩层构成,平均厚度约33公里。地壳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层,下层主要为玄武岩,一般厚约10公里,是一个布满全球的圈层。上层主要为花岗岩,这是构成大陆的主体。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2900公里。它的上部也是一些岩石,主要是超基性岩(如橄榄岩)和榴辉岩。岩层之下的地幔物质,温度很高,具有塑性,在力的长期作用下,以一种半粘性流动的形式,缓慢的改变形状。

    地核在地幔之下,半径约为3470公里,其外部表现出液体的性质,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

    科学分析表明,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层里,其中以离地面20~30公里的地方发生的地震最为常见。

    地壳和地幔的岩石层里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这是由于那里的岩石在力(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破裂,这个破裂处就是震源,地震活动便从这里开始。

    我们可用两手弯曲一根木棒,当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木棒的弯曲处便会破裂,在其断裂的一刹那,两只手会感到振动。木棒的破裂处就是震源,感觉到的振动便是地震。

    钢硬的岩石为什么会像受力的木棒一样破裂呢?首先,因为它是钢硬的,所以才会破裂,其次是有力作用在它身上才能使它破裂。在地下,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力的作用,而且这些力会在某些地方积累增强,当增大到岩石承受不了时,就会发生破裂。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地壳运动。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引起断裂变动,这种变动是地震发生的主因。地球上90%以上的地震都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造成的。此外,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也可造成地震,但其数量少、规模小。我们要预报预防的主要是前者。

    1依据本文的介绍,请说说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用原文回答)。

    2作者在写了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后,为什么又写了“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也可造成地震,但其数量少、规模小”这样一段话?

    3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逃跑

    铁凝

    ①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剧团。

    ②老宋五十岁左右,个子偏矮,阔嘴、大脸,属于那种天庭饱满的忠厚长相。他的站相儿不是有些山民的瑟缩,他身子稍稍前倾,垂手侍立,像个老杂货店的伙计,仿佛随时都准备从柜台里探出身子,谦逊、热情地侍候来客。老宋是被亲戚介绍来这团看守传达室的。一次,团长和亲戚讲起他被借调出国赴意大利演出的事,一直不曾开口的老宋突然插了句嘴,说,意大利属南欧,从地图上看像只靴子,高跟的。他把“高跟”说成“高更”。团长笑了,不是笑他的口音,是惊奇老宋的出其不意,聪慧和文化兼而有之的出其不意。

    ③老宋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一个开水锅炉。水烧开,老宋站在当院,亮起大嗓喊:“水开了!”喊是有称谓的。为了这称谓,老宋还颇费了心思: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这个称谓谁都不反感,无亲疏远近之嫌,无厚此薄彼之意。

    ④份外的事老宋也没少做。五楼的人们说,老宋,帮我把这罐煤气扛上去吧。三楼的人们说,老宋,我买的沙发来了,你给搭把手吧。一楼的妇女喜欢织毛衣,就喊,老宋,给我架着毛线。

    ⑤老宋沉默寡言的时候居多。唱小生的老夏算是他的好友,老宋只向老夏说一些家事。他的闺女,嫁的是一个更穷的地方的懒人。前几年那人忽然扔下老宋的闺女以及一个刚满月的孩子走了,不知去了哪里。闺女的日子很难,处处得老宋接济。

    ⑥光阴像箭一样。老夏要退了,老宋也更老了。他开始出错,但这团的人们念着他的为人和孤单,没有辞退他。直到有一天,老宋的腿不争气地出了大毛病。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老宋问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老宋对老夏说,咱们回去吧。

    ⑦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为老宋筹集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人民币。老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身子像坠入云中。老宋数了一夜钱,即便一张两块的旧票,压在掌上也沉甸甸的。老宋数完钱就开始想心事,难道真的要把刚刚数过的这些东西都扔给医院吗?他决心不再相信这条肿得檩梁似的左腿是条病腿,为了证实自己的见解,他做起了演员练功的高难动作,形态虽然怪诞,却是悲壮。这些动作将老宋折腾得激动不已,直到他稀哩哗啦摔在地上。

    ⑧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

    ⑨第二天,老宋从这个剧团和这个城市消失了。

    ⑩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老宋的不辞而别显然是愚弄了他们。老夏想起当年老宋来是靠了一个亲戚的介绍,那亲戚住本市。亲戚说,不瞒你说,他回老家第二天就去县医院把腿锯了,那儿便宜,两千不到。剩下一万多又有什么不好?一个乡下人,又是穷闺女,又是穷外孙。老夏没有再矫情,只是愤怒难平,疑惑难平。

    ⑪不久,团里有人从北部山区演出回来,告诉老夏说在新开发的一个旅游景点看见老宋了,老宋坐在一个小铁皮房子里卖胶卷。老夏决心去亲眼目睹那逃逸的老宋的现状,用这亲眼目睹来刺激起对方的尴尬、难堪和愧疚。

    ⑫他很快就发现,在一个小铁皮屋子旁边,老宋拄着双拐,正指挥一个健壮的年轻人卸货,左腿那儿空着。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一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

    ⑬老宋也看见了老夏,木呆呆地愣在那里。突然间,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他的奔跑使老夏眼花缭乱,恍惚之中也许跟头、旋子、飞脚全有,他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2期)

    1阅读全文,仿照示例,梳理出老夏对老宋的情感线索。

    事件

    情感

    带老宋看病,帮忙筹款

    关心、同情

    老宋带走大家的爱心捐款不辞而别

    ____

    老夏看到缺了左腿的老宋

    ____

     

     

    2小说第②-⑤段的内容看似与题意无关,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根据提示,品味语言。

    (1)老宋数了一夜钱,即便一张两块的旧票,压在掌上也沉甸甸的。(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加点词的理解。)

    (2)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4探究老宋两次“逃跑”背后的原因,并揣摩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感。

  •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沙枣

    梁衡

    记得我刚从北京来到河套时就对沙枣这种树感到奇怪。1968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头一年在大队劳动锻炼。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新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我想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

    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的袖子。

    6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天气很热,大家就在门前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我一下就想起在香山脚下夹道的丁香,清香醉人。但我知道这里是没有丁香树的。到晚上,月照窗纸,更是香浸草屋满地霜。当时很不解其因。

    第二天傍晚我又去担水,照旧注意别让枣刺刮着胳膊,这才发现,原来香味是从这里发出的。真想不到这么不起眼的树丛能发出这么醉人的香味。从此,我开始注意沙枣。

    认识的深化还是第二年春天。那是4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党校学习班。党校院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学习直到6月9日才结束。这段时间正是沙枣发芽抽叶、开花吐香的时期,我仔细地观察了全过程。

    沙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粗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当时曾写了一首小词记录了自己的感受:

    干枝有刺,叶小花开迟。沙埋根,风打枝,却将暗香袭人急。

    1972年秋天,我已调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又一次见识了沙枣的壮观。

    这个大队紧靠乌兰布和大沙漠,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蚀,大队专门成立了一个林业队,造林围沙。十几年来,他们沿着沙漠的边缘造起了一条20多里长的沙枣林带,沙枣林带的后面又是柳、杨、榆等其他树的林带,再后才是果木和农田。我去时已是秋后,阴历十月了。沙枣已经开始落叶,只有那些没有被风刮落的果实还稀疏地缀在树上,有的鲜红鲜红,有的没有变过来,还是原来的青绿,形状也有滚圆的和椭圆的两种。我们摘着吃了一些,面而涩,倒也有它自己的味道,小孩子们是不会放过它的。当地人把它打下来当饲料喂猪。在这里,我才第一次感觉到了它的实用价值。

    首先,长长的沙枣林带锁住了咆哮的黄沙。你看那浩浩的沙海波峰起伏,但一到沙枣林前就止步不前了。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卷回去几尺远,这样,在树带下就形成了一个几尺宽的无沙通道,像有一个无形的磁场挡着,沙总是不能越过。而高大的沙枣树带着一种威慑力量巍然屹立在沙海边上,迎着风发出豪壮的呼叫。沙枣能防风治沙,这是它最大的用处。

    沙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是抗旱力强,无论怎样干旱,只要插下苗子,就会茁壮生长,虽不水嫩可爱,但顽强不死,直到长大。二是能自卫,它的枝条上长着尖尖的刺,动物不能伤它,人也不能随便攀折它。正因为这点,沙枣林常被栽在房前屋后当墙围,或在地边护田。三是它能抗盐碱。它的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枝却那样红,叶却那样绿。因为有这些优点,它在严酷的环境里照样能茁壮地生长。

    过去我以为沙枣是灌木。在这里我才发现沙枣是乔木,它可以长得很高大。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我采访的林业队长是一个近60岁的老人,20多年来一直在栽树。花白的头发,脸上深而密的皱纹,古铜色的脸膛,粗大的双手,我一下就联想到,他像一株成年的沙枣,年年月月在这里和风沙作战,保护着千万顷的庄稼不受风沙之害。质朴、顽强、吃苦耐劳,这些可贵的品质就通过他那双满是老茧的手在育苗时注到沙枣秧里,通过他那双深沉的眼睛在期待中注到沙枣那红色的树干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年冬季,我搬到县城中学来住。这个校园其实就是一个沙枣园。一进校门,大道两旁便是一片密密的沙枣林。初夏时节,每天上下班,特别是晚饭后,黄昏时,或皓月初升的时候,那沁人的香味四处蒸起,八方袭来,飘飘漫漫,流溢不绝,让人陶醉。这时,我感到万物都融化在这清香中,充盈于宇宙间。

    宋人咏梅有一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其实,这句移来写沙枣何尝不可?这浮动着的暗香是整个初夏河套平原的标志。沙枣飘香过后,接着而来的就是八百里平原上仲夏的麦香,初秋的菜香,仲秋的玉米香和晚秋糖菜的甜香。

    沙枣花香,香飘四季,40多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

    1作者对沙枣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2文章第十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写沙枣顽强的生命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两个面。

    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4如何理解结尾“沙枣花香,香飘四季,40多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含义?

    5根据上下文,从下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填入文章横线处,恰当的是( )

    A. 不是沙枣像人,是人像沙枣   B. 不是人像沙枣,是沙枣像人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数字。有的数字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但有的数字,又不只是一个数字。

    请以“不只是一个数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