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黄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唐伯虎之画,宣德之铜炉,时大彬之紫砂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时尚之物。苏州成为引领时尚之都,凡是做人“透骨时样”,就被称为“苏意”,凡是衣服式样新颖,就被称为“苏样”。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明代世俗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

    B.苏州因商业兴盛而成为时尚之都

    C.商品经济浸染致使享乐观念流行

    D.经济水平的提高丰富了精神生活

  • 2、王安石变法在时间维度上是北宋中期对北宋初期以来社会问题的回应,在空间维度上是南方派系对北方派系的斗争。在空间维度上,下表中论据选用正确且论证过程合理的是

     

    论据

    论证

    A

    王安石是江西籍官员,他的幕僚多为江西、福建籍官员。

    江西、福建籍官员多为北民南迁的迁移家族(如王安石),迁移家族的特点是求变多于守成,

    B

    政治重心迁到南方不久。

    初入南方,为适应南方经济发展要求必须改革。

    C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

    北宋初期以来逐步形成的“三冗”问题,导致积贫积弱,国家内外交困。

    D

    王安石一生在南北多地为官。

    丰富的南北阅历,使王安石既不同于北方士人,又与南方士人相异。

    A.A

    B.B

    C.C

    D.D

  • 3、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

    B.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

    C.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 4、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

    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 5、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qì),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反映了

    A.唐朝陆上丝绸之路的商业繁荣

    B.唐朝时安西地区丝织业的发达

    C.白银成为唐时普遍流通的货币

    D.唐朝长安城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 6、北宋时,哲宗下诏:“初除转运判官、提举官须实历知县以上亲民人,提点刑狱以上须实历知州或通判人。”意即监司的官员必须有出任知县、知州或通判的经验。该项措施

    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B.强化了各机构之间的制衡

    C.能遏制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D.有助于提升监察官员素质、

  • 7、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A.威力巨大的炮舰

    B.物美价廉的工业品

    C.先进的通讯手段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 8、元朝回回人忽思慧,担任太医,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营养专著《饮膳正要》。该书卷一讲各类食物禁忌;卷二讲原料、饮料和食疗;卷三讲粮食、蔬菜、各种肉类和水果等。早年传往日本,明清两代曾多次翻印,广为流传。这反映出(     

    A.蒙古人生活全面中原化

    B.理学修身催生中医养生

    C.元朝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D.药食同源观念影响广泛

  • 9、628年,唐代政府在各地设置义仓,规定义仓粮食有灾则用于赈民,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白此以后,州、县普遍设置义仓,专用于备荒,不许杂用。这表明当时

    A.用立法手段救助弱势群体

    B.重农恤民思想得到实践

    C.关注民生的力度大大增强

    D.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 10、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

    A.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

    B.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

    C.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D.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11、.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 12、在罗马法中,“一切权利均因人而设”,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与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正如著名的罗马法学家保罗所说:“当涉及胎儿的利益时,母体中的胎儿像活人一样被看待,尽管在它出生以前这对他人毫无裨益。”这表明罗马法

    A.注重保护妇女儿童的权益

    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蕴含了对平等的朴素追求

    D.充分保护平民的正当权益

  • 13、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并认为不读《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还说读《诗》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可见在孔子看来,熟读《诗经》可以(       

    A.加强道德自律

    B.丰富文化素养

    C.推动礼乐复兴

    D.增进人际和谐

  • 14、周灭商后,周公在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时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天命靡常”。这一思想

    A.巩固了西周的封建统治

    B.符合先秦儒学的追求

    C.具有重天命、轻人事的特点

    D.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础

  • 15、东晋及宋、齐、梁、陈各朝先后在其管辖地区内用北方的地名设置了一批州、郡和县,后世称为侨州、侨郡、侨县,用来安置北方流民。北魏时期,拓跋政权也在南北交争地带设置新郡县或侨州、侨郡。据此可知,当时设置侨州、郡县的主要目的是(       

    A.加速民族交融

    B.争夺农业人口

    C.扩展统治区域

    D.维护中央集权

  • 16、以下对下表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1871—1911年间中国进出口贸易净值(单位:百万元以1871—1873年为指数100基准)

    年份

    出口

    指数

    进口

    指数

    1871—1873

    110

    100

    106

    100

    1881—1883

    108

    98.2

    126

    118.9

    1891—1893

    167

    151.8

    219

    206.6

    1901—1903

    311

    282.7

    473

    42

    1909—1911

    570

    518.2

    702

    662.3

    A.晚清中国对外贸易始终处于逆差地位

    B.中国经济游走于世界市场的边缘之外

    C.中国商品整体上缺乏有效国际竞争力

    D.辛亥革命推动中国出口贸易加快发展

  • 17、《民法大全》中规定: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如当事人涉嫌犯罪,可通过拷问迫使其供出同谋与罪行;如王侯涉及叛国罪,需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同样需接受拷问。这反映出罗马法

    A.具有合理与节制的特点

    B.承认刑讯逼供的合理性

    C.旨在维护贵族特权统治

    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18、某同学在研究现代世界发展有关问题时编制了如下表格。据此判断,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时间

    事件

    1989年

    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

    1999年

    二十国集团成立

    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A.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

    B.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国际治理机制的改进

    D.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 19、货币、信贷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便利了商品交换。以下材料所反映的信息按照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世祖中统元年,始造交钞,以丝为本"

    ②“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③"钞票四百二十元,外加即期庄票两张"

    ④“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 ……,经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 20、195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约为195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约为194亿美元,两者大体相当;1967年底,美国的黄金储备约为121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约为331亿美元。这一情况的发展(       

    A.不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

    B.导致了欧洲经济崛起赶超美国

    C.标志着战后美国经济霸权终结

    D.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濒临瘫痪

  • 21、下表是明朝出身于两类家庭的进士在进士总数中的比例,据此可以推知明朝

     

    明初

    明末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实职官”家庭

    72.32

    60.73%%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从五品以上官”家庭

    92.13%

    83.71%

    A.科举制度日益走向僵化

    B.官宦子弟的科举优势丧失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较强

    D.家庭对政治的影响力降低

  • 22、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材料中这些话说明古代雅典

    A.制度自信

    B.法律确保人人平等

    C.直接民主

    D.民主政体开始确立

  • 23、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经济周报》并刊登了一系列文章。据表可知,中国共产党(     

    时期

    核心内容

    代表文章

    1945年底

    全面客观盘点当时中国经济建设的状况,提出对症下药的智慧之策,响应和平建国号召。

    《今后中国经济建设之展望》

    《略论当前中国的经济危机及其对策》

    1947年初

    以学术研究方式,阐释怎样研究和应对中国的经济问题,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勘误》

    《经济常识的研究方法》

    1949年7月

    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经济政策,消除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工商业者的种种顾虑。

    《如何处理城市经济》

    《试论今后的贸易管理》

    A.注重斗争策略的灵活性

    B.争取各民主党派支持

    C.重视经济与军事相结合

    D.宣传新民主主义政策

  • 24、中共二大发布的宣言指出,中国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党为保障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联合战线里设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A.客观分析了民主革命的实际问题

    B.认识到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C.探索出了中国农村革命的新道路

    D.开始独立领导国民大革命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交通事业的进步【知识点153】

    (1)1909年,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____通车

    (2)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3)1909年,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 26、维新变法的兴起【知识点127】

    (1)康、梁等人的实践活动:上书、著书立说、办报立会、成立学堂、与顽固派论战。

    (2)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代表

    著作

    主张

    特点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____

    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____

    梁启超

    《变法通议》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倡导____思想

    谭嗣同

    《仁学》

    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维新派中的____

    严复

    ____》《原富》

    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

    ____观点;反对君主专制

    把进化论思想同维新变法相结合

    (3)维新变法的高潮: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历史上称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称“____”。

  • 27、历史条件【知识点163】

    (1)思想基础:____的广泛传播。

    (2)阶级基础:____的队伍壮大。

    (3)____: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4)外部条件:____的帮助。

    (5)催化作用:____、李大钊等一批先进马克思主义者的活动。

  • 28、背景【知识点141】

    (1)____时期,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2)一战期间,____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____的逆流。以____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 29、杰出人物是实施历史任务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虽然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请按照表格内的分类,依据主要贡献将下列人物填入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赢政(A) 老子(B) 孝文帝(C) 文成公主(D)

    刘知己(E) 朱熹(F) 章学诚(G)

    历史任务

    历史人物

    (1) 建国创制

     

    (2) 评史论学

     

    (3) 创生思想

     

    (4) 民族交往

     

     

     

  • 30、谚请将下列历史人物与印记的历史事件相对应(填写字母)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1) 周公( ) 设河西四郡(A)

    (2) 汉武帝(   )   废除丞相(B)

    (3) 朱元璋(   )   制礼作乐(C)

    (4) 康熙帝(   )   签订《尼布楚条约》(D)

  • 31、原因

    (1)甲午战争后,列强争对中国____,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甲午战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____的限制

    (3)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____”。

  • 32、功绩:基本上推翻了____的统治,沉重打击了____的侵略势力。【知识点172】

  • 33、时间: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________年)

  • 34、兴起与发展【知识点134】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

    (2)1905年,____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____。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3)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____起义最为壮烈。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____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4)1911年5月,全国爆发____。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四川____,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提供有利时机。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为了保障马来半岛作战的侧背安全,切断援蒋路线,加大对印度和中国的压力,日军对缅作战。1942年1月,日军进攻緬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印派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漢、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中国战争史》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及法西斯战争的特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远征军出固作战的原因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比较斯大林格勒战收与凡尔登战役的异同。

  • 3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姓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梏,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1) 结合材料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商鞅为实现秦国“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所采取的措施。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影响。

  • 3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性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摘编自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概括关于日本战败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你所列的观点。

     

  • 38、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举国上下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 39、【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后周)周世宗即位之初,国内政局不稳,官员敲诈和贪污风气盛行,他严惩失职误事、贪污重敛的官吏,严明赏罚,编订《大周刑统》,颁行全国,还屡次下诏求谏求贤,网罗人才。他不贪恋奢华之物,严厉禁止朝廷官员大肆铺张浪费。世宗“命工刻木为耕夫、织妇、蚕女之状,置于禁中,思广劝课之道”,经常亲自到各州县视察民情,考察农业生产状况,大规模河道整治,兴修水利,疏通运河。世宗整顿禁军,下令“选武艺超绝者,署为殿前诸班,老弱赢小者去之,诸军士伍,无不精当,且减冗食之费焉”,根据“先易后难”的方针,向西夺取后蜀4州,向南攻占南唐江北14州,北伐辽、汉,连克三州三关。由于英年早逝,世宗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旧五代史》对他的评价“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摘编自原同申《浅谈周世宗的改革》等

    (1)根据材料,概括周世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世宗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