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清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在新中国参加的某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A.正式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说明反对霸权主义已成为时代主题

    C.是新中国首次参加的国际会议

    D.加强了中国与新兴民族国家的联系

  • 2、马克思认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人类社会历史经历了由“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动力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新航路的开辟

    D.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 3、1960年出版的美国小说《兔子,跑吧》细腻刻画了一个美国青年在他一生的平庸生活中所经历的磨难。主人公“兔子”如同作者的影子,见证了一个陌生的、甚至敌对的世界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人的命运。该作品(     

    A.表明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

    B.折射出冷战下美国人的生存状态

    C.源于美国经济危机时社会福利的减少

    D.证明美国社会存在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 4、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迈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成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

    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

    C.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

    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

  • 5、货币、信贷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便利了商品交换。以下材料所反映的信息按照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世祖中统元年,始造交钞,以丝为本"

    ②“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③"钞票四百二十元,外加即期庄票两张"

    ④“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 ……,经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 6、唐朝开元年间(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

    B.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C.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D.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 7、1949—1980年,国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并投资支持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1981—1995年,集体农机站逐渐解体,农机工业重点生产适合当时农村规模经营的小型农具等;1996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组织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服务,联合收割机异军突起。据此可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①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②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

    ③国家经济政策的扶植④世界银行贷款的资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以下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B.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C.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D.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主权在民

  • 9、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表多篇文章,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普遍认同

    C.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

    D.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 10、马克思说:“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唯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下列事件能够证明该说法的有

    ①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②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④康德的“人非工具”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11、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表体现了中华武术蕴含的独特魅力,由此可知中华武术(        

    技击观一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制、性命双修

    健身观

    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

    意境观

    形意统合、形神兼备、天人台、物我两忘

    抱拳礼

    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

    A.浸润着传统文化理念

    B.凸显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C.根植于传统佛道思想

    D.决定国人精神品格的形成

  • 12、出土于埃及的《纳尔迈调色板》是一块盾形石板(下图),见证了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文字发展中“以字注画”的阶段。重大事件是以图画形式完成,其中人物、地点等重要信息标注文字。据学者研究,这种形式最初诞生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据此可知当时的埃及(       

       

    (正面王冠是代表上埃及的白冠,反面王冠是代表下埃及的红冠)

    A.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楔形文字体系

    B.在与西亚文明的交流中受其影响

    C.在王的领导下进行统一埃及的战争

    D.通过艺术作品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 13、某同学在研究现代世界发展有关问题时编制了如下表格。据此判断,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时间

    事件

    1989年

    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

    1999年

    二十国集团成立

    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A.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

    B.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国际治理机制的改进

    D.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 14、汉朝把调节粮价,解决粮食问题上升到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定的高度。为此,汉政府(       

    A.实行里甲制

    B.创设义田

    C.设立养济院

    D.建立常平仓

  • 15、中世纪法国多数基督教神学家认为游戏是“魔鬼的礼物”,除个别技巧类游戏外,原则上反对游戏。但从15世纪开始,儿童玩具或游戏场面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宗教肖像画之中,游戏也成为纯真乃至圣洁的象征。这一变化

    A.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

    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推动

    C.推动了儿童教育的普及

    D.表明俗世与宗教的分离

  • 16、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 17、张海鹏在《洋务活动及其现代的解释》一文中列举了关于“洋务”一词的较早出处

    1866年

    曾国藩

    目下中外之患,自以洋务为最巨 。

    1867年

    奕䜣

    溯自洋务之兴,迄今二三十年矣。

    1874年

    李鸿章

    自有洋务以来,叠次办结之案,无非委曲将就。

    1880年

    左宗棠

    自洋务兴,中国为岛族所轻侮。

    这表明,部分开明官僚(     

    A.积极探求富国强兵之道

    B.认识到官办工业的弊端

    C.力图维护国家主权独立

    D.重新审视中国的外交处境

  • 18、《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

    A.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

    B.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C.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

    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

  • 19、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企业利润全部上缴国家,开支则由国家财政下拨。1983年1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利改税”,企业上缴55%的企业所得税,剩下的45%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分成。这表明当时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按劳分配原则得到贯彻

    C.开始试行现代企业制度

    D.企业经营自主权有所加强

  • 20、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可知,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导致明清粮食亩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繁荣冲击农业生产

    B.残酷的封建剥削严重伤农

    C.农业生产技术发展长期停滞

    D.生产方式制约生产力提高

  • 21、20世纪30年代,苏联特别注重在职干部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一些党、政、军干部和优秀工人输送到高等学校进行系统培训。这一时期,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中的学生几乎四分之三是工人,四分之一是共产党员。苏联此举旨在(     

    A.贯彻国家经济建设方针

    B.发挥了新经济体制的优势

    C.从根本上纠正右倾错误

    D.借鉴了资本主义某些做法

  • 22、《汉书》称颂汉武帝:“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他在位期间

    A.推行科举制

    B.令各郡国建立学校

    C.不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D.重新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

  • 23、公元前445年,罗马的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权利。公元前326年,彼特留法案废除了债务奴隶制。罗马的这些法案

    A.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统治

    B.有助于缓和共和国的矛盾

    C.保护了广大奴隶的利益

    D.促使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 24、唐代开元钱币纠正了隋五铢偏轻的缺点,恢复到西汉五铢钱的标准重量。政府逐步增设钱炉,扩大铸钱的数量,至玄宗天宝年间,钱炉扩充至99座,每岁铸钱三十二万七千余贯,达到唐朝历史上的最高产量。据此可知,官营铸币业的上述举措

    A.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

    B.促使盈利规模不断扩大

    C.使政府垄断了铸币权

    D.满足了商品经济的需要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粮食安全问题从古至今都是重要的课题。中国古代就有重农的传统,统治者为保障粮食生产提出了各种措施。请完成下表。

    保障粮食生产的措施

    历史事例

    减轻负担

    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

    政府鼓励

    (请勿在此处答题)

    土地政策

    (请勿在此处答题)

    保障农时

    (请勿在此处答题)

     

     

  • 26、大众传媒的发展【知识点155】

    (1)报刊业:维新派(《____》《国闻报》)、革命派(《____》)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2)电影:____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 27、历史条件【知识点163】

    (1)思想基础:____的广泛传播。

    (2)阶级基础:____的队伍壮大。

    (3)____: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4)外部条件:____的帮助。

    (5)催化作用:____、李大钊等一批先进马克思主义者的活动。

  • 28、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________嘉兴南湖游船【知识点164】

    (1)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____,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____。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2)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29、在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中,不是只有和平与渐进,也充斥着血腥与暴力。请按表格的

    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表中相应位置(填写字母,不能复选)。

    英国革命(A)美国独立战争(B)美国南北战争(C)德国王朝战争(D)

    中国辛亥革命(E)俄国十月革命(F)中国抗日战争(G)

  • 30、主要内容【知识点143】

    (1)前期:提倡____,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____,反对旧道德;提倡____,反对旧文学。

    (2)后期:传播____

  • 31、著名企业: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____、荣宗敬、____在江苏无锡创办保兴面粉厂、____在河北唐山创办启新洋灰公司等

  • 32、过程【知识点161】

    (1)第一阶段:初步介绍

    ①1918年,____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____》《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②1919年,____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第二阶段:深入传播

    ____: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②思想论战:1919年李大战和胡适展开了____的讨论;1920年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展开了关于____问题的讨论,同____进行了激烈交锋。这三次思想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____: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劳动界》《劳动者》等刊物

    ④思想转变: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建立了一些____

  • 33、结局:1895年甲午____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知识点115】

  • 34、经过【知识点158】

    (1)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青年学生,高呼“____,内除国贼”、“废除____”等口号,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高潮:1919年6月初开始,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中国____登上政治舞台。

    (3)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____;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于成龙,清朝第一廉吏。少年时代,勤奋好学,熟读诗书。22岁考中乡试副榜贡生,但迟迟未能走上仕途。在正式成为省级大员之前,于成龙出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并先后在广西、四川、湖广等地历练。难能可贵的是,他以高龄在基层任职,并没有丝毫心灰意冷,也没有打算做一个太平官,而是要做到“天理良心”。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第一次出仕,这一年他44岁,第一任官职是任广西罗城县知县。罗城地处荒僻,族群关系复杂,民风强悍,务件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于成龙兢兢业业,为民谋利、问民疾苦,设学校、兴教化,不久便取得成效。一时间,罗城居民得以安居乐业,尽心于农耕。他在做湖广黄州府同知时,将自己的积蓄赈济灾民并平定地方暴乱,尽管战事紧急,但他仍关心民众疾苦,严令禁止在正常赋税之外再行征收,禁止私自加派,由此民心大安。清康熙十七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江防道员,操练水师,亦卓有成效。在直隶巡抚任内,告诫州县,不许搜刮百姓,馈送长官,如有违反绝不宽宥。赴任两江总督时,于成龙不像其他官员一样大张旗鼓,以示威严,而是与幼子共骑骡车一辆,悄悄入衙。平日里,轻车简从.查访民间,革除积弊,通宵达旦地工作。由于于成龙常常食用青菜而不知肉味,竞还得了个“于青菜”之称呼。

    ——《清初吏治清明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成龙成为清朝第一廉吏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于成龙的功绩。

     

  • 36、那些年我们“哈”的国

    某校学生在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时,发现从晚清到新中国建立的90多年间,中国人先后“哈”(非常想学习)过很多国家,并列了以下简表。

    问题:

    (1)根据示例,完成表格“主要内容”的填写?

    (2)国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哈”了这一系列的国家说明了什么?

    (3)请为这个表格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3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之时为止。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民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人教网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梭伦改革和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为打击旧贵族势力,梭伦和孝文帝分别采取了那些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

     

  •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

    流行词汇

     

     

     

     

    1840—1912年

    师夷长技

    洋布

    洋火

    兴民权

    革命……

    1912—1949年

    共和约法

    民主科学

    实业救国

    她……

     

    1949—1978年

    列宁装

    三大改造

    人民代表

    粮票……

     

    1978年以后

    专业户

    乡镇企业

    村民委员会

    股票

    互联网……

     

    根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信息词,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角度提炼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 3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文题。

    科索沃战争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持续时间从1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在北约主要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而且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北约这次空袭南联盟的高技木武器几乎达到娜,从游戈在压得里压海的航空母舰,到幽灵般掠过长空的隐形战机,一批又一批高技术武器粉墨登台。北约的空隙一开始就集中了460架先进作战飞机对付南联盟的170架老旧作战飞机,后来更是增加到1200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绝对优势。北约的大规模空中作战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正是因为它完全掌握着天权、基本上控制着制空权和战场制信息权,并且形成了信息与火力一体化的作战系统。北约多次增调EA-B电子干扰权和能发射“哈姆”反福射导弹的战斗机,就是为了夺取制信息权。

    ——摘编自西陆网《科索沃战争大事记》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科索沃战争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賴麵形势产生的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