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展现了昂扬奋发的气概。
B.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运用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明被我们认为“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的人终归获得了成功。
C.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运用犀利的设问,引人深思,催人奋进。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巧妙自然的双关,“丝”与“思”谐音,意思是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方休,写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2、下列选项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B. 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C. 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第22号台风“山竹”快要来临,所有的船员都急不暇择地做起各项应急工作。
B.在最后的紧要关头,北斗导航卫星发出了通讯,在场的科学家们无不感慨万分。
C.现在的滨海,交通网络飞速发展,铁路桥梁鳞次栉比,人们出行非常方便快捷。
D.阿布贾砖石围墙绝迹,绿树成荫,视野开阔,到处是万紫千红的花草、树墙、藤萝墙。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中的“三父子”是指苏洵、苏轼、苏辙。
B.《我爱这土地》中,“我”指作者,“土地”象征祖国,文题表明了本詩是一篇抒写“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诗歌。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剧本有《克伦威尔》、《欧那尼》,诗作《历代传说集》等。
D.范仲淹,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的文章和诗词超凡脱俗,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能谤讥于市朝/所恶有甚于死者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岂不诚大丈夫哉
C.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
D.皆以美于徐公/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群 臣 吏 民 能 面 刺 寡 人 之 过 者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的两次窥镜及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既突出了他自我欣赏的性格特点,也体现了他的反省精神。
B.妻、妾和客无不认为邹忌比徐公漂亮,但由于身份和心理的不同,虽然都是赞扬,语气上却有明显差异。
C.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文章虽然很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5】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6、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所乘之船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外文名称为2019-nCoV,是2019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起源于武汉。该病毒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该病毒已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病毒潜伏期最短有1天发病,最长的潜伏期是14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
(材料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续,湖北出现医用口罩、防护服、测温仪等防疫物资短缺。全国人民也自发进行捐助。下面是微信捐款的流程。
(材料三)
2020开年,一个万众一心的时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面对疫情,全国各大城市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某市为确保全市中小学生“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最大限度减少延期开学对正常教育教学的影响,特推出针对全市中小学生的网络直播课堂,为全市广大中小学生提供覆盖全学科、全免费的假期在线辅导课程。
(1)请你阅读材料一,阐述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2)疫情爆发后,武汉成为重灾区。张阿姨想为武汉捐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不知道捐款途径。请你结合材料二微信捐款的流程,告诉张阿姨如何捐款。
(3)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推行在线辅导课堂的看法。
8、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① ,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② ,单于夜遁逃。(《塞下曲》)
③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④晓战随金鼓, 。(《塞下曲六首》其一)
⑤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⑥且壮士不死即已, , !(《陈涉世家》)
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相见欢》)
⑧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一束康乃馨
①天刚亮,擦鞋匠老钱就来到了街头十字路口。那儿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多,老钱每天都能擦上10多双鞋子,能挣上10多块钱。老钱刚把自己的工具摆好,就来了一个孩子。孩子背来一背篓花,在老钱旁边放下了。老钱知道,那花是康乃馨。他心想:你那花又吃不得,能好卖吗?
②这时,一个男人经过,男人没有找老钱擦鞋,却走到孩子面前问道:“这花多少钱一束?”孩子说:“8块钱一束!”老钱一听,心想,这花还挺贵!谁知男人连价钱也没还,就选了一束康乃馨,然后掏钱给了孩子。
③这个男人走后,又一个男人走来,也买了孩子一束康乃馨。等买花的人走后,老钱羡慕地对孩子说:“你的花可真好卖呀!”孩子笑着说:“今天是母亲节,许多人都要买康乃馨送给母亲!”老钱听了才知道今天是个节日。他知道过节日生意就会变好。他想,今天我的生意也该很好吧!
④走来走去的人都纷纷向孩子买康乃馨。在人们眼里,好像就只有卖康乃馨的孩子,没有老钱似的。孩子的康乃馨都卖出去半背篓了,可老钱才擦了两双鞋子,只收了2块钱。老钱不由得埋怨起自己来,我咋这么笨,就没想到卖康乃馨呢?!老钱盯着孩子,盯着孩子的康乃馨,眼睛里燃起一团火,他嫉妒孩子,他恨不得把孩子的康乃馨抢过来。要是那些康乃馨是自己的,那自己该赚多少钱呀!只卖一个上午就能顶一个月!这想法一直在老钱的心里转悠着,折磨着他。
⑤老钱越是眼红,孩子的康乃馨就越是好卖。人们都只注意到孩子的紅色康乃馨,谁都没把老钱放在眼里,找老钱擦鞋的人竟比往常少。老钱看了一眼孩子的背篓,更来气了,孩子就只剩下最后一束康乃馨了。
⑥不知怎么的,孩子的最后一束康乃馨却无人问津了。孩子对过往的行人叫道:“买康乃馨哟,送给母亲的好礼物,只有最后一束了,只卖5块钱,只卖5块钱!”听了孩子这话,人们连看也不看了。老钱听了暗暗发笑,心里说,真是笨,你一说只有最后一束,谁还买呀!不过,老钱就希望孩子这么叫下去,看他怎么把最后一束康乃馨卖出去!
⑦时间一点点过去,孩子的康乃馨已经不如早上新鲜了,过往的行人也稀少了。每一个行人经过,孩子都会叫道:“买康乃馨哟,送给母亲的好礼物,只有最后一束了,只卖5块钱,只卖5块钱!”可行人瞧也不瞧就走过去了。
⑧没有人买孩子的那束康乃馨,孩子就急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围着他的背篓团团转。老钱看了不由得意起来,他终于忍不住对孩子说道:“现在没人买花了,你的花卖不出去了!”孩子着急地说:“我要把它卖出去!叔叔,现在什么时候了?”老钱没有表,他说:“应该有1点钟了吧!”“啊!都1点钟了!”孩子一听就叫起来,“我妈还等我回家去做饭给她吃!”老钱说:“你出来卖花,你妈还要你回去做饭给她吃,她怎么……”孩子说:“我妈有病,而且瘫痪在床,动不了,家里没有别人,我要是不做饭给妈妈吃,她就会饿。今天卖花赚到的钱,我还要拿去给她买药。”
⑨老钱没想到孩子这么苦,他深深自责。这时,一个男人在老钱面前的椅子上坐下来,老钱赶紧拿家伙替他擦鞋。老钱擦鞋的时候对孩子说:“你的这束康乃馨,我要了!”孩子听了开心地笑了:“好,我这就卖给你!”孩子说着就从背篓里抽出康乃馨送到了老钱面前,老钱接过康乃馨,赶紧掏钱给了孩子。孩子接过钱,冲老钱笑笑:“叔叔,我先走了!”然后孩子背上背篓一蹦一跳地走了。老钱见了就笑了。
⑩老钱很快就把男人的鞋子擦好了,男人掏出一块钱给了老钱。老钱拿起康乃馨,送到男人面前说:“送给你,拿去给你母亲吧!”男人一愣:“你刚才不是花钱买的吗?怎么不要?”老钱笑着说:“我母亲早在半年前就去世了,我是想让他早点回家才买下的!”男人笑了,说:“我要了!”男人接过康乃馨,然后掏出5块钱塞到了老钱手里。老钱说:“我不要钱,我送你……”男人说:“你花钱买的,我怎么能白要?”男人说完放下钱就走了。
⑪男人走出这条街后,把康乃馨放到街边一块显眼的石头上,他想谁要谁就拿去吧。男人没有母亲,他的母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
【1】请按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概括老钱和孩子之间的故事。
【2】第③段和第⑨段画线句子都写到了孩子的“笑”,请简要分析孩子这两次笑的原因。
【3】老钱为什么对男孩产生嫉妒、气愤的心理?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本文主旨简要谈谈。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要善待挫折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 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可以说____________。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 有删改 )
【1】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2】第④段“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 一句中“往往”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填入第④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逆境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做出最出色的工作。
B.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C.所有的挫折都能造就人才。
D.在成才的过程中挫折随时都有可能降临。
【4】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 和“垫脚石”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5】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
11、深耕文化土壤,助力文创升级
①二十四节气主题徽章、古建筑榫卯积木、“遇见颐和园”沉浸式光影秀……不久前,在第五届进博会现场,富含中国元素的文创产品受到欢迎,成为扮靓“四叶草”展馆的一道独特风景,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影响力。
②一段时间以来,从铜奔马造型玩偶等实物文创商品走红,到《千里江山图》数字展等数字文创作品火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呈现活跃景象。经过多年沉淀,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历了从外形模仿到元素提取、从实物用品到非实体形态内容创意、文化服务、数字作品的演化,正在从量的突破走向质的升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开发出一大批彰显中华美学风格、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体现,也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要求。
③高质量的文创产品,需要以恰当的创意形式,将历史内涵与时代审美相结合,达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相统一。创意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文明丰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为现代文化创意实践提供了最丰厚的滋养、最充沛的源泉。只有怀着对中华文化的敬意,沉入古籍深处、洞悉文物细节、回到考古现场,才能创作出有助于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优秀产品。从敦煌研究院的“飞天”“九色鹿”到恭王府博物馆的“天下第一福”,再到三星堆博物馆的“金面具”,各大博物馆围绕特色文物深耕文创品牌,做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④文化创意产品承载着人们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追求,是创造与欣赏、文化与生产、创意与生活的结合。文创产品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以恰当的创意提供差异化的精神体验,满足人们高品质、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点亮夜灯认识一幅宋代观星图,玩局桌游了解江南四大才子生平轶事,印在布包上的文物表情越来越“萌”,沉浸式演出里的人物造型越来越“真”……从近年来受到欢迎的“爆款”产品看,文创从实物外形模仿向内容创意、互动型产品演化,正是基于对人们知识探索需求、情感表达需求、文化认同需求的深入挖掘。
⑤文创产品的持续创新,离不开数字技术赋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文化数字化为当代文化业态发展描绘了极具想象力的图景。比如,深圳一位动画师团队运用京剧、水等元素创作了一则动画视频,网友直呼隔着屏幕感受到“中国之美”;有媒体运用智能影像修复技术让李苦禅所绘《盛夏图》“动”了起来,水波浮动,荷花绽放,尽显水墨之美。从实践来看,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互动影视等技术,可以增强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承载力、展现力和传播力。作为一种呈现手段,数字化丰富了文创产品的载体;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数字化拓宽着文创产品的消费场景。
⑥当下,文化创意日益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经济的新增长点。陈列在博物馆的先秦编钟、汉代宫灯、唐代乐器、宋代书画,或化身日常用品,或融入漫画、综艺、数字展览等内容创作,吸引着更多饶有兴致的寻访者深入了解厚重的中华文明史。期待文化创意产品持续提质升级,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更多人从中华文化中获得精神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12月07日第11版【评论】栏目)
【1】请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理清材料一的思路。
①____ ②_____ ③____
【2】材料一选自2022年12月7日《人民日报》【评论】栏目,后来在查阅资料时发现2022年11月29日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睡前聊一会儿】栏目也入选了此文,但是细读两处文本发现有三处不同,具体如下:
我的探究 | ||
内容 | 《人民日报》【评论】栏目 | 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睡前聊一会儿】栏目 |
标题 | 深耕文化土壤,助力文创升级 | 秦砖汉瓦里,藏着怎样的创意? |
开头 | 见材料一的开头语段 | 日常生活中,你买过文创产品吗?如今的文创江湖,早已不是“书签、钥匙扣、冰箱贴”老三样了,逛博物馆、参观景点,甚至看演出,内涵与颜值齐飞、创意与质感并存的文创礼物,都在吸引你将其带回家。这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出圈爆款:马踏飞燕玩偶萌趣可爱,青铜面具雪糕神秘威武。不久前,在第五届进博会现场,富含中国元素的文创产品也受到欢迎,二十四节气主题徽章、古建筑榫卯积木、“遇见颐和园”沉浸式光影秀……成为扮靓“四叶草”展馆的一道独特风景,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影响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
第②⑤的划线句 | 第②段划线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第5段划线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 无 |
(1)请你从三处不同中任选两处,谈谈编者把此文编入《人民日报》【评论】栏目时为何做删改?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策略总结 | ||
(2)通过以上探究,请你总结阅读论说性文章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 |
【3】名著融入文创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时尚潮流。九(5)班小金同学给大家推荐了以下三种文创物品,你认为哪一款是高质量的文创产品?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A.眼罩,字为“吾梦中好杀人” B.布袋,字为“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C.书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字,按要求作文。
两根竹子,一根做成了笛子,一根成了晾衣竿。晾衣竿不服气地问笛子:“我们是同一片山上的竹子,凭什么我天天日晒风吹,一文不值,而你却价值千金?”笛子说:“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却经历了千刀万剐,精雕细琢。”晾衣竿顿时沉默了……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3)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