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泸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这个意义上出发,知行合一,做一个更加文明的公民,其实也是在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过一种更值得过的生活。

    ②如果说,遵守公共空间的秩序与规则是底线要求,那么,主动为别人着想,做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则是更高的境界。

    ③文明不是空洞浮泛的口号,而是仰赖一点一滴地去践行。

    ④因此,与其做一个对不文明现象义愤填膺的“键盘侠”。

    ⑤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

    ⑥不如迈出坚实步伐,用双手书写文明的笔画。

    A.①⑤②④⑥③ B.③④⑥①⑤② C.①②⑤③④⑥ D.③④⑥⑤②①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愧(nǎn )            (yàn)席               (yè )               自惭形(huì)

    B.存(xù )             (zì)                 (sè)索                 然失色(àn)

    C.停(zhì)             (kuāng)骗            (tiào)望             随机变(yìng)

    D.阔(chuó)            (jù)          ##dot##      (guō)               变不惊(chù)

  •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C.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D.法家主张君权至上,纵横家以士为贵,在当时的诸子百家中,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可谓别具匠心。

  • 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雄伟壮丽”“安排任务”“山清水秀”“报纸杂志”这四个短语,从结构上看,都属于并列短语。

    B.“看到老师们的认真负责,使我们很受教育。”这个句子结构不完整,如果去掉“看到”或“使”,句子结构就完整了。

    C.“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了……”这句话属于复句中的承接复句。

    D.“春风又绿江南岸”,“千里莺啼绿映红”两句诗中的“绿”字意义和用法一致。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就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来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弘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①午: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未:下午一点到三点。申:下午三点到五点;②夕春:夕阳

    【1】下面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伛偻提携”和“黄发垂髫”,都指代老人和孩子。

    B.“酿泉为酒”点明了食物的来源,就地取材,简朴而别有滋味。

    C.写“滁人游”的热闹景象,从正面反映了政治的清明。

    D.“午未申①三时”既写出了杭人游湖的时间,又引出下文作者对湖景的描写。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4】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乙】两文都是游记散文,所有片段都运用了________、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两文中都写到了“乐”,但却不同,【甲】文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政治襟怀,【乙】文写了“朝日思出。夕春未下”时西湖的美丽景致,寓情于景,表现了作者以_______为乐的情感,喜爱_______的愿景,表现了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王安石的《孤桐》一文,完成小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愠:疾苦、怨愤。③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孔子家语》记载:帝舜一面弹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三联写出了孤桐哪些特点?

    (2)诗人借“孤桐”的形象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图片《聚焦“限塑令”九年之痛》,完成小题。

    (图片来源:新华网数据新闻部)

    1下列对图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务院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

    B. 滥用塑料袋危害很大,所以我国要实行“限塑”。

    C. 因多方因素“限塑令”在部分场所实施情况不容乐观。

    D. 图片主要告诉人们“限塑令”实施以来收到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阅读(塑料袋到底有多可怕),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其危害。

    3实施九年来,多方因素导致“限塑令”效果不佳。请联系图文,结合生活实际就如何提高“限塑令”的效果谈几点建议。

    4如果把图片(“限塑令”限制了多少塑料袋)张贴在公共场所宣传栏中,你认为对引导民众合理使用塑料袋能起到宣传作用吗?请说明理由。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4)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化用《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词句,对月亮寄予美好情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出师表》中诸葛亮劝谏后主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灰尘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堆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既然你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本文的情节

    发现“破烂”→___________ →被“教诲”→___________ →获“奖励”→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分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文中这位老人的可敬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灰尘”的理解。

  • 10、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题(16分)

    读书也要讲姿势

    书籍是人类数百年来无数聪明才智的载体,它记录着人类记几十年的知识教训。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书卷也日益繁多。当我面对如排山倒海般袭来的书山书海,不禁会想,我们该以什么姿势来读书呢?说到这一定会有人觉得很奇怪。可不是吗?我们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这就难以理解了。

    其实,这个问题还是不难理解的。无论做什么活动,都要讲究一定的姿势。人们日常的每个动作,如果仔细加以观察,几乎都有与它相适应的某种姿势。正确的姿势和不正确的姿势,产生的结果往往很不相同。同样,在生产实习和参加实验的时候,大家也很认真听取老师傅和熟工人关于操作规程的讲解,并且在机器旁边从事操作的过程中,很注意每个动作都保持正确的姿势,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但是,当我们走到学生自习的教室和图书阅览室一看,情形却很不一样。在这些地方,一部分同学往往表现得很随便,有的顶着阳光,有的背着光线,或者斜倚在书桌旁边,或者蹲在阴暗的角落里,埋头在看书、做习题。还有的虽然坐着写东西,可是,偏偏又把头侧向左边,搁在左臂上,斜着眼睛看右手的笔尖在练习本上移动。为什么他们在这些地方,对于自己读书和写字等,就完全不讲究姿势呢?

    我想劝告这些同学,要努力纠正不正确的读书姿势,讲究正确的读书姿势。事实早已证明,有的同学因为马虎大意,缺乏正确的读书姿势,以致身体已经出现了一些严重的不健康状态,如近视、驼背等。如果青少年都戴上了眼镜,岂不令人惋惜?现在只要努力纠正,他们之中除了极少数由于先天性的原因以外,一般是能够逐渐好转,或者停止发展的。希望教师们、家长们,配合同学们自己,共同创造条件,形成风气,促使每个青少年都具有正确的读书姿势。

    不管是读书或者是写作,不拿出真精神就一定搞不好。坐着比较容易提起精神,这完全符合生理规律。即便我们现在不一定都要强调像古人那样正襟危坐,但是,能够坐得端端正正,也决无害处,只会有好处。而且坐的地方还必须注意光线,不要阳光直射,也不可背光。如果能够做到窗明几净就更好了。

    至于躺着看书等,固然不必绝对反对,可是的确不应该当做正确的姿势。对于一般健康的人来说,如果认真阅读重要的书籍,最好不要躺着。所谓卧常可以作文也只能是思索文章的若干要点,或者是病人口授文章的内容而已。三国时代的曹操和唐代的杨炯,虽然都是有杰出才能的,特别是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盈川,在儿童时期就被称为神童,这两人可能有独异于常人之处,但是他们卧读的例子也仍然不足为训。

    如今青年同学们读书的风气很盛,大家对于读书的姿势问题,就越来越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作者在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观点?(2分)

    【2】段加点词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3】段讲了什么道理?与下文之间的论证关系如何?(4分)

    【4】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作用何在?(3分)

    【5】请谈谈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

     

  • 11、非凡皆自“愚处”起

    尉承栋

    (1)有位画家用四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2)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3)“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非凡皆从“愚处”起。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迂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4)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硏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5)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6)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的。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请简要说说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3】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一个人怎样才能成就“非凡”。

    【5】文章第四段提出了名家大师都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观点,请再为它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6】文章第五段是否可以删去?请阐明理由。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屡屡失意的青年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满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沉浮着,一会儿,一丝清香缓缓地从杯中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青年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历多次的沸水浸泡终于绽放了芳香!人生如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炼。

    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3)不得抄袭、仿写、套写。(4)不少于600字。(5)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