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烟囱 嘶哑 随心所欲 扭捏作态
B.冠冕 尴尬 絮絮叨叨 娇揉造作
C.摇曳 难堪 随机应变 不攻自破
D.视察 崇拜 眼花缭乱 学识渊博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嗔怪(chēn) 桑梓(zǐ) 侥幸(ráo) 顿开茅塞(sè)
B.作揖(yī) 诓骗(kuāng) 中伤(zhòng) 冠冕堂皇(guān)
C.娉婷(píng) 瞥见(piē) 遁词(dùn) 差强人意(chà)
D.折本(shé) 恣睢(zì) 栈桥(jiàn) 间不容发(jiān)
3、为“近月江楼听水韵”选择对仗最工整的句( )
A.临日山崖观海浪
B.临风野陌醉花香
C.逢春枯木又发芽
D.临水楼台听涛声
4、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减弱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是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将“减弱”改成“减少”。
B.随着航油价格不断攀升,使国内机票燃油附加费也相应提高。
删掉“随着”。
C.读书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整体而放弃了局部。
将“整体”与 “局部”调换位置。
D.古人苦读书的态度引发了当代人。
在结尾加上“的非议”。
5、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王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1】下面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听已/是亦不可以已乎
B. 辄默记/饮少辄醉
C. 已而复如初/已而夕阳在山
D. 恬若不见/仿佛若有光
【2】用“| ”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3】请比较王冕与《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水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面各项中,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地刻画出诗人既悲愤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B.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中,作者的思绪从前文的“坚冰塞川的黄河”和“大雪满山的太行”飞到遥远的上古,从两位圣贤的曲折经历中得到慰藉和启发。
C.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反复咏叹,充分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D. 此诗想象丰富雄奇,感情基调豪迈乐观,充分显示出李白诗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2】请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祖国70周年华诞之际,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用7个记录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大事件背后的小故事向祖国献礼。该片将普通人生活变化与祖国强盛和时代的进步紧紧联系在一起,令观者感动、自豪。上映后,票房火爆,好评如潮。爱华中学抓住这一契机,组织了以“开发电影中的学习资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为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你们小组将围绕“好影片对写作的帮助”展开研究,请从不同角度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不少于三个。
【2】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出租车司机张北京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偶得一张珍贵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门票,拿着票四处显摆结果丢了票(露“富”被四川男孩掉包“买”走),这幽默嘚瑟背运让人忍俊不禁。得知男孩是汶川地震儿童,掉包只为进场摸摸地震中遇难的父亲所修的栏杆,他将视若珍宝的票无偿赠送,这细微朴素的同情令人肃然起敬。在“看角色学做人”专题座谈会上,大家请你就张北京的某个特点,立足其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谈谈你的收获。请写出你的发言。(字数100~120字)
8、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2)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3)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5)诗言志。李白在 《行路难(其一)》中写到,即使前途渺茫,也要不失“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乐观与自信;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到,即使心绪难平,也不能失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乐观与昂扬;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到,即使团圆难期,也要不失“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旷达与祝福。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4·23世界读节日”将至,作为全民阅读主阵地的公共图书馆,广东省图书馆策划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阅读活动。省图书馆将联合省社科、高校等组成专家团,举办线上与线下的日常讲座和专题讲座:依托该馆品牌活动“趣缘读书会”“七色花少儿读书会”,以“走出去”或线上直播、阅读打卡等多种形式,引领全省读者参与经典诵读。同时开展线上线下主题书展、书画展、摄影展等活动。
【材料二】
①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书是我们最好的伙伴,在寒冷的冬天送来温暖,在炎热的夏季泼洒凉爽;在你痛苦的日子递上安慰,在你快乐的时候播放笑声。从书中,你看遍悲欢离合,享尽侠骨柔情。
②“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古典文化充满了精华和珍品,我们应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在浩瀚无际的书的海洋里,熏染古人逸飞的豪情、横溢的才华、博大的胸怀、独具的人格。
③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书卷气,不但要爱读书,还要善读书。唐代皮日休认为,书籍“譬乎药,善服有济,不善服反为害”。所谓善读、善服,包括许多内容,主要有三点,即读旨端正、选读好书、方法得当。读书具备了这三点,方能长智怡情,提高气质。读书妙决有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通”字。茅盾的“穷本溯源”,是为求通;秦牧的“牛嚼鲸吞”,是为求通;华罗庚的“厚书薄读”,是为求通;钱锺书的“取长补短”,是为求通;冯友兰的“知音解味”,是为求通。把握了“通”的原则,我们在读书中就能做到学贯中西、识透古今。
【材料三】
①“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读书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也是获取智慧和经验的重要途径。因而我认为: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
②读书贵恒,要养成读书习惯,手不释卷。“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可以让人们了解知识,让人在阅读中受到感动、教育和启迪,也是文化、经验和知识的载体。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从少年起,酷爱读书而且他手不释卷。在毛泽东的读书生涯中,对《资治通鉴》详细批注17遍,受其影响与启发,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的唯物史观。可见,读过的书不是一去不返的黄鹤,而是可以反复阅读、可以留在记忆里不断滋润着我们心田的东西。
③读书贵悟,要善于思考、读出顿悟,才能得到升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上苍赋予了每个人相似的肉体,却赋予人不同的灵感和才能,太多的时候,当灵感和才能暂时不能给我们带来生活的舒适与安逸时,有的人也许选择成为现实的奴隶。然而读书给了大家超越现实的勇气,挺起自己的脊梁。心怀天下、心忧黎庶,哪怕一文不名;虚怀若谷、相信未来,哪怕正陷于现实的泥潭。读书人实现自己价值的途径,就是在伟大书籍的指引下,跨越现实世界,去追寻未来。
④读书贵行,应当既重读书、又重践行,亦知亦行,知行合一。胸无江海心难阔,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我认为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更有道理。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经过多方的实践之后发现了相对论,使物理世界一下进入一个新纪元。可见,只有知行合一才能让读书真正有用、有价值、有意义。
【材料四】
①读书可以使我们将一切疲劳、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对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休息;对用脑力处理事务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解脱。当我们平静的时候,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当我们烦闷的时候,读书可以为我们解闷;当我们愁苦的时候,读书可以使我们忘忧。读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升到一个宁静专注的境界,让我们能以旁观者的眼光回顾自己的忙碌沉迷,让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②林语堂博士曾说:“世上原有所谓性情相近的事。所以一个人必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找寻出和自己性情相近者。”你如能时常有机会和一位与自己精神领域接近的作家借书本聊天谈心,他所说的就是你想说的话,他的喜怒哀乐就是你的喜怒哀乐;而且他给你一些启示,叫你认识你自己狭小天地以外的世界;这时,你就可以得到如同交到知己朋友一般的快乐。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想有书卷气,只要能做到爱读书就好。
B.材料三首段引用名言是为了提出论点,从而引出下文。
C.从材料四可以看出,读书之乐表现在:①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将一切疲劳、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后的快乐;②可以得到如同交到知己朋友一般的快乐。
D.四则材料谈论的都是关于读书的问题,但角度有所不同。
【2】请你根据材料一,写一则一句话新闻,
【3】材料二第③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4】材料三中第③④段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5】针对以上材料中所提到的读书的好处,请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读书体会。
10、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回答问题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作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从“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选文第二段主要论述了怎样做才是“敬业”。请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4】“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请从身边举一个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的例子并加以简评。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小跑着的父亲
郑皓文
①火车如一匹不知疲倦的马,奔向中原大地。暗夜中窗外惨淡的风景都隐匿了,置上一层冰冷的霜。
②我昏沉地移开盖在脸上的书,侧头盯着窗户里我模糊而半透明的影子。郑州,还有父亲,困顿中我想他应该在那里等我。我从衣袋中抽出手,在玻璃上一下一下地蹭。在露出的黑暗中,父亲的形象慢慢浮起。个头不高,身体胖而结实,一双手短粗有力圆滑红润。他眼睛小,笑起来笑纹又深,眼睛快消失不见,但这不影响其中放出晶亮有神的光。
③然而这是我极小时对父亲的印象,那时,他还没有离开我生活的城市,上次见他时,那光已不复存在,只有积在眼窝里浑浊的泪。
④上次见,已经是两年前了吧。他生意失利,几乎一无所有,来到我所在的城市,费尽力气找到我的学校。我看到一个睡眠不好困苦而失意的男人。他一见到我,只匆匆说了几句话,然后望了我好久,就小跑着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⑤我的回忆定格在父亲小跑的画面。他好像总是在小跑,小跑着为客户送订单,小跑着去给朋友帮忙,就像有什么力量在推着他前进。父亲似乎曾经说过,他年轻时是市田径队队员,跑短跑的,后来伤了腿就退出了。
⑥火车跑累了,滑进亮着白光的车站。父亲站在站台上,蜷在一件黑夹克里瑟缩着,他扫视着车窗,我和他四目相对的一刹那,他的眼睛如火柴般在黑暗中嚓地被点亮了。他小跑着追我挨着的窗户,白气自他不加抑制的上扬的嘴角溢出,双腿像两只飞得笨拙的鸟。我勉强浮出笑容向他打招呼,扶着行李箱的手不住地颤抖。
⑦接到我,父亲看似随意地讲了上次去学校找我的原因,“应酬喝酒喝多了,肝脏出了问题。我那时怕再也见不着你了,赶紧连夜去找你,就是想看看你。”那一瞬间我怔住了,原来并不是毫不在意。之后的很多话我都没有听得真切,只感觉心头那堵墙,摇摇晃晃。
⑧这次见,是随父亲看望病情加重的爷爷。时隔10余年,我和爷爷奶奶重逢。记忆里硬朗挺拔的爷爷被光阴掠走记忆的能力,只是安静地望着我笑,而奶奶的泪珠清澈似秋分的月华。我一进门,她便拽过我的手,像丢失的什么东西被重新觅回。她滔滔不绝地与我聊了很长时间,我的手一直被她爱惜宝贝般护在腹前。这几天里,久未见面的大姑二姑带我四处游玩。父亲更是全程小跑着为我们干这干那,似乎在尽力补偿着什么。
⑨时间倏忽而过,父亲送我到火车站。我刚和他说了几句话,便传来催促上车的尖锐的哨声。我感到和上次见面同样的匆促和紧张。我心里竟多了几丝难以察觉的凄凉。转身要登车,父亲突然叫住我。我回头,父亲短粗的手掌紧握着伸至我的面前。手指张开,是一个小泥狗,涂着艳丽的红蓝色,点着漆黑上釉的眼珠,父亲似乎还想说什么,嘴唇蠕动了一下,终于没有开口。他抬起粗糙的手,最后只是轻轻地搓捏了一下我的耳朵。火车开始奔跑了。父亲眼中灯塔般闪着光,双腿又迈动起来。他像一个巨人,一个要跑过时间的巨人。我扭过头,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下来。
⑩我把小泥狗放在车窗边。父亲手上的汗使它晶莹而湿润。我想起来了,奶奶说过这是父亲童年唯一珍爱的玩具。我突然感到什么在飞速地流逝,却无法挽留一分一毫。我慌乱起来,抓过小泥狗,将它紧紧地攥在手里,我感到什么东西绵软而刚强地稳稳立在心口,灼灼地照耀着如海面的灯塔。我于是心安了。在光晕中沉沉地入了梦乡。小泥狗静静地待在我的指间。它的眼珠漆黑,放出晶亮有神的光,好像永远含着泪水,其中映着父亲小跑的样子。是呀,尽管我们不在一处生活,尽管他错过了我绝大部分的童年,可他无时无刻不在小跑着,追逐在我的后面。
⑪火车如一匹不知疲倦的马,奔离中原大地。一堵厚厚的障壁轰然倒塌。
【1】概括选文写了哪几件事?
【2】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他扫视着车窗,我和他四目相对的一刹那,他的眼睛如火柴般在黑暗中嚓地被点亮了。(简析“嚓”字的表达效果)
(2)我感到什么东西绵软而刚强地稳稳立在心口,灼灼地照耀着如海面的灯塔。(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简析“一堵厚厚的障壁轰然倒塌”在结尾的作用。
【4】好的题目往往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说说选文题目的好处。
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的身体里每一粒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的恒星,如若我也能像这星一样,在每个晴朗的夏夜,不畏惧光亮的月,不在乎自己的光有多么微小,只是一点一点用全力去发光。那么我是否也能在属于我自己的天空发光发亮?站起身,仿佛星空也不那么遥远。也许只要一踮脚,便能触摸到那原以为遥不可及的梦,便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上面语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发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人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