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B. 四书,是《论语》《孟子》《礼记》《春秋》的合称。
C. 清乾隆皇帝诏定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即二十四史。
D.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美国著名作家谢尔曼兄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迪士尼动画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
B.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报答含辛茹苦培育我们成长的父母。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的必然选择。
D. 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红楼梦》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汲取 颓唐 一泄千里
B.打鼾 派谴 人迹罕至
C.点缀 狼籍 触目伤怀
D.葴言 轻觑 徒有其表
4、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
A.隽永jùn 殒命yǔn 因地治宜zhì 韬光养晦tāo
B.船舷xuán 贿赂lù 不可思议yì 络绎不决jué
C.克扣kè 相辅相承chéng 萎靡不振mí 平心而论píng
D.嫉妒jí 煞风景shā 拾级而上shè 委曲求全qū
5、周行逢,朗州武陵人。少无赖不事家人生产尝犯法配发静江军卒。以骁勇,累迁裨校。王逵攻边镐,行逢别破益阳,杀唐兵二千余人,执其将李建期。当是时,隶朗州刘言麾下者指挥使十人,咸以知兵名,行逢能谋,张文表善战,潘叔嗣果敢,三人多相须成功,而行逢与王逵则又情款甚昵焉。及逵为武安节度使,拜行逢集州刺史,为逵行军司马。
显德元年,拜行逢武清军节度使,权知潭州军府事。潘叔嗣既杀逵,遣其客将李简率朗人迎行逢为帅。行逢入城,或请以潭州与叔嗣,行逢曰:“叔嗣杀主帅,罪当死,若与武安,是吾使之杀主公也。”召以为行军司马。叔嗣怒,称疾不至。乃阳以武安与之,召使至府受命。至则遣人执之立庭下,责之曰:“汝为小校,无大功,王逵用汝为团练使,一旦反杀主帅。吾未忍斩汝,乃敢拒吾命乎!”遂杀之。
行逢,故农家子,起微贱,知民间疾苦,励精为治,公而无私。婿唐德求补吏,行逢曰:“汝才不堪为吏。吾今私汝,则可矣;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与之农具而遣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骁勇,累迁裨校。(_____)
②隶朗州刘言麾下者 (_____)
③乃阳以武安与之(______)
④吾今私汝,则可矣(_______)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咸以知兵名”一句中的“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 将军身披坚执锐
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少 无 赖 不 事 家 人 生 产 尝 犯 法 配 发 静 江 军 卒。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拜行逢武清军节度使,权知潭州军府事。
②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
6、赏析诗歌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字用得好,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前两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烘托出什么样的氛围?
7、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强饮三大白 (《湖心亭看雪》) (___________)
(2)至若春和景明 (《岳阳楼记》) (___________)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___________)
(4)寻向所志 (《桃花源记》) (___________)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 (___________)
8、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__________________,殊未屑!(秋瑾《满江红》)
(2)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4)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5)《湖心亭看雪》中“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妙用量词,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9、阅读李泉的《钩沉①》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专攻唐诗宋词的谷教授准备撰写《中华诗词掌故之钩沉》。谷教授经常伏案于资料室,一副眼镜,一支“永生”旧钢笔,一叠硬白纸板卡片,潜心专注的神态令人肃然起敬。人们阅报翻书的动作都格外小心,生怕惊扰谷教授缜密深邃的思维。谷教授对这些全然不觉,早已进入一种至高至深的境界。
②唯有管收发的驼王钻入资料室的时候,才能偶尔打破这严肃静寂的氛围。驼王姓王名它,四十五六岁,读过高中,据说当年是高材生,只因驼背且脚跛未能入高等学府深造,实在是一大憾事。后来不知怎的,进了W学院当勤杂工,倒也得了与学者名流接触的机会,每月到各处室收集废旧报刊,躲入屋内拿剪刀挖“天窗”,硬是将剪残了的报刊卖得些许零钱,日子过得倒也洒脱自在,远胜过乞丐王。人皆怪之,送雅号“驼王”。
③谷教授翻阅学术刊物,不时笔录摘记,托颔沉思。驼王则遍览各类报刊,手持一黄皮小本,拿胶布粘卷的油笔在上面写,时而兀自嗬嗬地笑。别人便朝他皱眉侧目。驼王似无感觉,竟捧本杂志走近谷教授,往桌上一拍,问:“老谷,此字念啥?什么意思?”人们更是莫名其妙,投以冷漠的目光。
④谷教授轻推眼镜,稍事沉吟,斯文地一笑,如在讲堂为弟子传道授业解惑,一一指点。驼王点头,作顿开茅塞状,黑且粗的大拇指一竖,转回身坐下去,连个“谢”字都不出口,遂将那杂志掀得哗然作响。
⑤后来,光顾资料室的人日渐冷落。谷教授与驼王依旧时常相遇,对视颔首,各有所专,两不相扰。
⑥谷教授洋洋万言的《中华诗词掌故之钩沉》终于发表,又入选《神州文论观止》,共得稿酬66元。某日,驼王谦恭诚恳地冲谷教授道:“先生,可否送我《观止》一册?”谷教授欣然应允,且题写“敬祈王它先生雅正”,盖上印章,双手赠予。驼王说句“多谢”扭身便告辞了。谷教授思忖道:“能读懂乎?”
⑦数日后,市里举办“环城收藏家珍品竞展”,一纸烫金飘香请柬落在谷教授案头,上有“敬希光临评鉴”字样。开展之日,谷教授与各界学者名流及买票观展者入展厅,凝神悉心鉴赏,击节咂舌称叹之声不断。
⑧蓦然,谷教授伫足一展柜前,定睛注目,他见是一大册“中华现代征婚广告收藏大全(一)”,收藏者王它。再俯身审视,乃一厚本报刊剪贴,所用之剪贴簿,却是那精装大开本的《观止》,真是移花接木,精致奇绝。谷教授面露不悦之色,暗叹:“原来如此!”
⑨竞展告成,驼王获奖,得奖金888元。听此消息,谷教授不禁大惊:“奇哉怪也!”
⑩驼王却不露声色,入资料室从容不迫一如往常。谷教授双眉微锁,目光冷峻,似仍执著如一,决计再撰高深论文若干,再创辉煌。偶或,谷教授偷觑驼王,见此人数日来专看唐诗宋词研究之类的学刊,心中甚是不解。孺子可教耶?那边,驼王似入境一般,贪婪地在小本子上记什么。谷教授又不能不悄悄抚案称奇存疑。
⑪又过数日,谷教授闲来有暇,翻报纸浏览,倏地,一条“广告词征集揭晓”刺入眼帘。一等奖一名,作者王它,其作品为:“双爱”淋浴器,“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奖金一万五千元。谷教授痴然良久,信手拈笔在那报纸上狂草“天生我材必有用”7个字,长叹一声仰躺椅背上。
⑫翌日晨,驼王给谷教授送报刊,却碰了锁,很是惊讶。一打听,才知教授昨夜心脏病突发,住院抢救,现刚脱险。驼王心里一震,一切暂作罢,赶紧看望谷先生,边走边自语:“谷教授,恩师也。”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注①钩沉:指探索深奥的道理或散失的内容,也指把被岁月沉积遗忘的历史再翻腾出来。
【1】阅读文章8~11段,梳理出谷教授在驼王两次获奖后的情感变化。
见征婚广告收藏大全,谷教授不悦——驼王获奖888元,谷教授①____ ——驼王获奖15000元,谷教授②__ ——最终,谷教授③___住院抢救。
【2】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理解的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多次向谷教授请教从不言谢,表现驼王不拘小节,谷教授生病却急忙探望,口称恩师,刻画他的知恩图报。
B. 小说近似用白描手法,塑造了两个主人公,一个谷教授,一个驼王,一个潜心研究学问,一个广泛搜罗资料,结局却大不相同,耐人寻味。
C.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对比鲜明,褒贬明确,充分赞扬了谷教授的坚守钩沉,谦和清高;批判了驼王的投机钻营,取巧牟利。
D. 谷教授属于过去钩沉的时代,无法与市场同步;而面对新时代,驼王则如鱼得水,在市场的文化商海中斩蛟擒龙,做出一番惊世骇俗的作为。
【3】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 谷教授面露不悦之色,暗叹:“原来如此!”阅读第⑧段,说说“原来如此”的含义。
(2) 探究小说以“钩沉”为题的好处。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上海、吉林等多地疫情发生期间,网络上关于疫情的信息严重过载,出现了很多谣言。谣言的病毒式传播对中央要求的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产生很大干扰,不利于万众一心打好抗疫“动态清零”攻坚战。
②谣言之所以能以假乱真蛊惑人,有其内在奥秘。只有弄清谣言生成、传播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谣言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信息黑洞的存在。美国社会学家特·希布塔尼认为,谣言总是起源于一桩重要而扑朔迷离的事件。它是在一群人议论过程中产生的即兴新闻,是一种集体行动,目的是给无法解释的事件寻求一种答案。谣言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人们经常是根据印象而不是事实对其进行判断。当某一事件被公众关注,此时又没有真实信息的补给,谣言就出场了。等到谣言成为满天飞絮的时候,再有真相出现,为时已晚。也就是说,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跑遍了半个世界。
③疫情背景下,谣言极易滋生和传播,引发“信息疫情”。“信息疫情”往往与处于危机状态的人们对于风险的扭曲、失真认知有关。互联网编织起来的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使得谣言传播甚为方便。因物理媒介的广泛互联,人们对疫情获取的信息量激增。但对于多数人而言,因为没有对等的信息鉴别能力,无法判断自己关注的信息的真伪,容易引发心理恐慌,又进一步造成新的认知偏差。于是,一则谣言从起飞到落地,不需要费多少周折,即可释放出巨大的“信息噪音”。
④有三类人群容易成为谣言易感人群。第一类是青少年,他们缺乏知识积累、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是不实信息的易感人群。第二类是老年人,他们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较弱,往往依靠积累多年的生活经验作为选择、判断信息的依据。第三类是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人群,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训练,这类易感人群对于谣言的鉴别能力会弱一些,也就容易被谣言捕获。
⑤对谣言进行“反制”是必要的,首先是要编织好法规的防护网。不管是谣言制造者还是传播者,也不论是出于何种动机,只要他们的现实行为违反了法律,就要为此付出代价,受到相应的惩罚。责任部门要加强对自媒体的管理,明确行业红线和底线,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自媒体的责任意识,解决自媒体责任缺位问题。
⑥同时也需要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没有人天生就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公众的媒介素养绝对不是像口红一样的装饰品,而是社会发展的“刚需”。此次由奥密克戎病毒引发的几个城市的疫情,是对公众媒介素养的一场前所未有的考试。媒介素养的提升,仅靠个人努力还不够,需要政府、社会以及专业机构,特别是专业教育机构的共同参与,合力推动。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2年4月28日,作者张涛甫,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谣言的三类易感人群要加强宣传和正面引导。
B.对谣言进行“反制”需要编织好法规的防护网。
C.预防谣言产生和传播需要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
D.破解谣言产生和传播的奥秘,防止谣言蛊惑人。
【2】文章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阐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是信息疫情?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防止信息疫情的发生?
11、阅读《长处难处好处》,完成下面小题
长处 难处 好处
①回乡时曾问邻里一位百岁老人,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人与人究竟如何相处?老人平静而淡定地说:“其实最管用最简单的态度就是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静静想一想,这不失为人生之真谛,也不失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相安之术。
②多看人长处,既是一种角度,更是一种态度。《列子·说符》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走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觉得那个人无论是走路的样子,还是脸色,抑或是说话的样子,都像是偷斧的人。后来,他找到了斧子,又遇到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觉得他走路的样子、脸色、说话都不像是偷斧的人。现实中,有的人或先入为主看人,或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或干脆门缝里看人,等等,结果不是把人看歪了,就是把人看扁了,或者把人看坏了。延安时期,陈云同志在担任中组部部长时,曾一再告诫,要树立一个观念,要看干部的长处,你要光看他的短处,没有一个可用之人了,必须发现他的长处,这样我们才能使用每个人的长处。全面而不是片面,动态而不是僵化,具体而不是抽象,发展而不是静止地看待他人,就能看到一个生动鲜活的人,一个丰富多彩的人,一个可用有益的人。
③多帮人难处,既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情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与人之间就应当互相帮助,携手前行。所谓“跌倒的老人扶不扶”“陌生人的求助帮不帮”,说到底都是一些“伪命题”。现实中就曾发生过让人啼嘘和感慨的故事:某人路过河边,见一小孩落水没有立即下水救援,当他回家没有找到儿子后,方才返回出事河道,发现溺水的正是自己的儿子,再将儿子从水中救起,为时已晚,小孩已溺水身亡。从根本上说,帮人就是帮己,我为人人就是人人为我。今天我帮人,等于明天人帮我。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难处,有各式各类的苦痛,特别是,我国还有很多生活在山高水冷、地俯天远的贫困人口,不少人都眼巴巴渴望着得到帮助。常怀惦记之心,常抱揪心之情,尽己所能,帮人所难,解人燃眉之急,助人成功之臂,可以说是积德行善,更是提升做人的境界。
④多想人好处,既是一种修为,更是一种修养。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是个人努力和贵人相助、高人指点、友人帮衬、家人支持的共同结果。然而,现在有的人取得了一些成功,满脑子想到的都是自己的不容易,一开口就是自己多么努力,多么艰辛,充其量再夸上几句自己的家人,他们看不到也想不起组织和他人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和好处,有的甚至还会反过来念念不忘谁谁谁刁难、排挤、打压过自己,耿耿于怀某某某妒忌、诬陷、谁谚过自己,等等。于是总是愤愤不平,委屈难消。知恩、感恩、报恩,是一种修养,是做人的美德和本色,对于那些在危难时、关键处、重要时帮助过自己的人,不可、不该更不能忘却。心存感恩不能只是说得好听,唱得动听,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这样做了,实际上既心安,又理得,还为自己加分。
⑤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则多一种祥和,多一份快乐,多一片天地,健康良性的“朋友圈”则会越扩越大,人生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文章第②自然段列举了哪两个事实论据,有什么作用?
【3】请写出第三段的论证思路。
【4】本文最后一段的作用是?
12、毕业季,离别季。我们舍不得课桌黑板,操场食堂,舍不得吹过教室走廊的最后那一阵清风,舍不得那某一段一去不回的青春。那就好好道个别吧,留下彼此的思念。请你创作8行小诗,表达对母校的怀念。
示例1 | 示例2 | 我的创作 |
舍不得 校园的林荫小道 那里有高大的香樟 春天可以嗅到草木的芬芳 秋天可以听着落叶的声响 我们三三两两, 放肆地笑着,闹着 分享着快乐 倾吐着烦恼 | 舍不得 放学后的夜色阑珊 回家的路上 或许,和父母说说今天发生的趣事 或许,和伙伴为一个题目争论不休 或许,只是想让自己安静地走回家 那时,回头望望 在夜色中的校园 静谧而安详 | 舍不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