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向东运动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
A.0~5s,甲车的速度是4m/s
B.10~15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10~15s,甲车做变速运动
D.0~15s,甲、乙两车运动的路程都是30m
2、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上偏下的目标,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平面镜竖直向下平移
B.平面镜逆时针转动
C.激光笔逆时针转动
D.激光笔水平向左平移
3、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O可能是入射光
B.∠AOM是入射角,∠CON是折射角
C.光若沿CO入射,将沿OA和OB射出
D.增大AO与水面间的夹角,折射角会减小
4、高铁进站口的自动检票闸机上安装有摄像头,通过拍摄将人脸与证件照进行比对,信息一致就会放行。关于人脸识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光学核心元件是凸透镜
B.刷脸时,脸要处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人脸通过摄像头在检票闸机上成的是虚像
D.人靠近摄像头时,经摄像头成的像会变大
5、如图所示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鱼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6、《淮南子》完整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夏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露和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
C.秋分:“风起白苹初日晚,霜雕红叶欲秋分”,霜的形成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热,从而使环境温度降低
D.大寒:“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水结冰时温度降低,不断对外界放热
7、下列各组固体中,都有确定熔点的是( )
A.石蜡、铝、海波
B.冰、萘、固态酒精
C.松香、铜、金
D.玻璃、铅、沥青
8、关于密度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单位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C.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表征物体含有物质多少的物理量
9、“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10、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转化,形成了雾、雨、雪、露、霜、雾凇等等自然现象,如图所示是水的三态变化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雪消融是丙到乙的过程
B.露珠消失是乙到甲的过程
C.雾的形成是丙到甲的过程
D.雨的形成是甲到丙的过程
11、不同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B.若甲、乙质量相等时,
C.若甲的体积为时,其质量是60g
D.若乙的质量为15g时,其体积是
12、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叫”的声音相比较,牛叫的声音( )
A.音调高,响度大
B.音调低,响度大
C.音调高,响度小
D.音调低,响度小
13、如图所示,一辆玩具车放入水中,从侧面看车轮浸入水中的部分变“扁”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的说明这一现象( )
A.
B.
C.
D.
14、小吴用弹性膜注水制作了一个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变透镜的厚度,如图甲是他用其模拟正常眼睛看物体时的装置,固定透镜,将一个F形光源放在合适的位置后,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若用黑纸片将透镜遮挡一半,光屏上成半个烛焰的像
C.若将近视眼镜放到透镜前方,要将光屏远离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模拟图乙的成因时需要从透镜向外抽水
15、如图所示,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因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6、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勇夺金牌,让国旗在国歌声中一次次升起。我国国歌演奏时间约为( )
A.0.5秒
B.5秒
C.50秒
D.5分钟
17、下列数据与事实最接近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50cm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C.人体的脉搏每秒钟大约跳动50次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m/s
18、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40厘米
B.30厘米
C.20厘米
D.10厘米
19、沸腾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我们在物理课上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了实验探究学习,并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图象,下面能正确反映水沸腾的图象是( )
A.
B.
C.
D.
20、古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吟出“柳絮飞来片片红”的诗句,洁白的柳絮这时看上去却是红色的,这是因为柳絮( )
A.发出红光
B.发出红外线
C.反射夕阳的红光
D.吸收夕阳的红光
21、安装教室窗户玻璃时,宜选用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 )
A.0~2m,1mm
B.0~10cm,1cm
C.0~10cm,1mm
D.0~2m,1dm
22、某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时,起跑的速度为7m/s,中途的速度为9m/s,最后冲刺的速度为10m/s,若他的成绩为12.5s。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9m/s
B.8.67m/s
C.8m/s
D.12m/s
2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雨后彩虹
B.日晷影子
C.筷子弯折
D.后视镜成像
24、冬天,戴着近视眼镜的小明从室外进入温暖的房间,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水雾,之后水雾又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眼镜片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B.水雾的消失是升华现象
C.用扇子扇镜片,可以加快水雾的消失
D.水雾与霜的形成原理相同
25、足球是同学们喜爱的体育项目。小晨将静止的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_______;足球落地后会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足球具有_______,最终足球会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了_______。
26、体积为0.5m3的木块,质量为300kg,它的密度为________kg/m3,若把它分为体积之比为3∶2的二块,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密度之比为________。
27、在研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和“沸腾的规律”实验中,共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__。
28、小伟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29、如图,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_____是法线,反射角为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度。
30、人类在探索微观粒子的过程中,首先发现的是________,它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是________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________,周围有电子绕其运动.
31、(1)潜水艇是通过改变 ______实现浮沉的;某潜水艇从长江潜行到东海执行任务,所受的浮力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将它挤瘪,另一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图所示;两次排开水的体积V甲和V乙的大小关系是V甲______V乙;两次所受的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关系是F甲______F乙。
32、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
33、如图所示,是同一支密度计分别浸入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时的情景。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F甲和F乙的关系是:F甲___________F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关系是:ρ甲___________ρ乙(此两空均选填“>”、“=”或“<”)。
34、我国自主研制的超音速巡航战斗机,具备电磁隐身、超视距攻击等优异性能。在一次军事演习中,该战斗机以2倍声速的航行速度飞行5min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km;一架伴飞歼机在飞行中保持与其相对静止,则此伴飞歼机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设声速为340m/s)
35、小明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水平放置的直尺上面,再取两段完全等大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此实验应在______(填“较暗”或“较亮”)环境下进行;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__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 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关系;
(3)若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
(4)如果将蜡烛A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___造成的;
(6)如果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 0.2m ,则像向上移动______m。
36、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如果用蜡堵住其耳朵,即使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它也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它是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 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___;由上可知亚声导致人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短文C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________,声具有________.
37、如图某段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若小明驾车通过这段20km的路程用时为20min,则车速为多少km/h?标志牌上“40”的含义?是否超速?
38、汽车驶出高速公路后,进入某国道,如图为此国道某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传感器。在汽车以某一速度v远离测速仪某段距离L=64m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为0.4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试计算并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39、如图所示,小明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后竖直射向井底,请在图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40、在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4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