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了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面对技术封锁,多少科学家无所不为,青丝变白发。
B.她经常自言自语,以此排遣子女不在身边的寂寞。
C.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2、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罗贯中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B.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D.《怀疑与学问》作者是顾颉刚,他是文学家。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狗丢失后,他心急如焚,到处张贴“寻狗启示”。
B.马友友早已跻身为世界屈指可数的一流大提琴家。
C.读书使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D.一个六十多岁的流浪汉,坐在铺着毯子的墙根下,旁若无人地读书。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中美经济贸易谈判中,美方代表总是没有明确态度,他们的真实意图难以捉摸。
B. 这里风景宜人,河流清澈见底,山峰奇形怪状,真是别具匠心啊!
C. 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D. 西方文化有西方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有中国的特定思维,两者不能相提并论,应相互包容和尊重。
5、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③深矣,常有以自下④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⑤。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御:车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马车。③志念:气度。④自下:谦虚而甘居人下。⑤抑损:小心谨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从门间窥其夫
B.故逐之夫问其故
C.曹刿请见其妻请去
D.公将鼓之晏子怪而问之
【2】给【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限两处。
晏 子 长 不 满 六 尺 身 相 齐 国 名 显 诸 侯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甲】文中的曹刿谋虑深远周密、军事才能高超;【乙】文中的晏子平易谦逊、为国荐贤。
B.两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相同。【甲】【乙】两文都主要通过直接描写的方法,分别刻画了曹刿及晏子这两个主要人物。
C.两文的某些词语与古代文化有关。【甲】文中的“牺牲”与古代祭祀有关;【乙】文中的“相”“大夫”与古代职务有关。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甲】文“未可”“可矣”写出了战事紧迫和曹刿的坚决果断;【乙】文“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写出了车夫的骄傲自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5】你从这两篇文章中能够得出一个什么共同的启示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之时。
【1】有诗评者认为整首词中最突出的是第二句中的“凉”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达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7、指出下列语句所用的表达方式,再说明该句表达的内容。
(1)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不够吃……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主要运用了_____,表达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
(2)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主要运用了_________,表达的内容是____________
(3)净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的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主要运用了________,表达的内容是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
②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⑤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⑥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说明: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题不超过10分。】
叠字在古诗词中独具魅力,如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中“苍苍竹林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①“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中的②“ ”,王绩《野望》中的③“ ”,温庭筠《望江南》中的④“ ”。这些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韵律感
9、(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快递与电子商务
①从山东来京打工的阴法勇2004年刚当上快递员那会儿,每天在丰台区的三个镇之间骑车跑上五六十公里,也只能揽来三四个快件。但如今,阴法勇每天只去一家企业收件。他说:“这家企业的网上购物生意,每天都能发七八十个快件。光这一家我就快忙不过来了。”
②最早,民营快递的发展速度并不快。从2005年起,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其对快递业的正面影响开始显现。当年,圆通、申通、中通和韵达速递工资先后和淘宝签约,成为淘宝推荐的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中的网购迅速成为这些大型快递企业的主要业务来源。最高峰时,圆通70%的业务量都来自淘宝。对一些小型快递企业而言,电子商务产生的业务量甚至占其业务总量的90%-100%。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近几年,快递业务收入每年都有20%只有的增长。
③然而,“成也电子商务,败也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在给快递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其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
④首先,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使急于抢占这个市场的快递业打起了价格战。七八年前,北京同城快递起价为10元左右,后来一度降至5元,DDS快递公司甚至曾打出上海同城快递2.8元的超低价。这种情况导致导致快递企业利润积累缓慢,扩大再生产能力不足,无法满足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抗风险能力渐弱。先是DDS公司在业务激增的冲击下,因入不敷出倒闭。之后是去年11月11日淘宝大促销,一天就产生了1000多万件快递量,让快递企业也招架不住。造成混乱局面。
⑤其次,近两年来的电子商务和快递业成为一根绳上的两只蚱蜢,电子商务跳得太快,而快递业被拽得踉踉跄跄。在管理上出现脱节情况。快递企业来不及兴建仓库,购置车辆和培训人员,往往采用特许加盟的方式扩大规模。这种方式虽然能快速扩大企业的派送范围,却难以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快件延误、损毁或丢失的现象时常发生。特别是电子商务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发货,导致中西部地区派送任务重,揽收收入低,派送不积极,设计快件丢失、损毁和延误的投诉居高不下。
⑥如今,快递服务质量已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突破这一瓶颈,电子商务企业开始将触角伸至快递业:有的入股快递企业,有的开始自建物流。今年初,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集团也宣称将通过“物流宝”平台大力推进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并投入上百亿元兴建全国性仓储网络平台。专家预计,该平台一旦建成,对快递业将产生深远影响。总的来讲是会缓解快递业的供需矛盾。大量跨省快递将转变为同城快递,租不到飞机、火车而影响寄递速度的情况,以及长距离运输造成的快件损毁情况或将相应减少,网购快递服务质量也有望因此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加盟企业或将纷纷宣布独立,产业集中度也可能因此降低,快递业将重新“洗牌”。
【1】请你说说选文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选文②段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④段中加点的“甚至”删掉好不好?为什么?
【4】请根据选文④⑤段内容简要说明快递业“败也电子商务”的原因。
【5】请选出下列说法与选文⑥段表述的内容不相符的一项
A. 快递业如果要持续发展,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是服务质量不高。
B. 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入股或自建物流的方式进入快递行业。
C. 阿里巴巴全国性仓储网络平台一旦建成,快递业的供需矛盾将不存在。
D. 电子商务企业的加入,将导致快递业的格局发生改变。
10、阅读《那时候有多美》一文,完成小题
那时候有多美 王璐琪
①那个五月的雨天,新来的语文老师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来到我们身边。当他立在教室门前,大家都鸦雀无声地盯着他看。
②“今天的作文课,描述你们的新语文老师——我。”他走到讲桌前,行头都没有卸掉,就这么抱着手肘,看着我们写作文。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新鲜的老师,很新鲜。我留意到,他的鞋上还粘着一片水灵灵的草叶子。因为披着蓑衣,所以他走过的时候,掀起了一阵麦草的清香。
③“写作不是闭门造车,要到田野里去!”A当其他班的同学在教室里上课时,我们则头戴柳条编的花环,蒲公英一样自由自在地飘出了校园。他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外面风景那么美,在屋里待着简直是一种浪费!”所以,我们会在长满芬芳牧草的草坪上读鲁迅的文章,在潺潺的小溪边背苏轼的词,在洁白的羊群中念余光中的乡愁……
④老师教我们唱一首《那时候有多美》的民谣,他会弹吉他。老师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孩子的合唱。
⑤我们的老师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可谁能想到,这么个铁塔般的汉子心中,满满的全是有关文学和艺术的柔情呢?
⑥半学期在“田园牧歌”中度过,我们班在期中考试遭遇了“滑铁卢”。除了语文成绩的平均分全年级最高,其余的课简直惨不忍睹。在那么有趣的语文课里待着太美了,其余的课都用来回味了,谁还有心思趴在课桌上,看着铁青的黑板?
⑦成绩出来的那天上午,老师还安慰我们,不要灰心,总会有又有趣又能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的。但下午开家长会时,家长像一群等着吃肉的秃鹫,在老师发分数条的时候就开始虎视眈眈了......
⑧于是,之后的语文课基本都是在教室里上的,可是作文课,他还是带我们去了学校附近的湖边。当老师讲述该如何描写湖的时候,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这个湖我们天天见,知道怎么写,没必要来这里。”
⑨“可是湖水每一刻都是不同的呀,光线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景色是不一样的,甚至湖水的气味也是不一样的!”老师没听出来学生话语中的挑衅,他沉浸在自己对湖水的一往情深中,“在我们北方,几乎见不到这么美的湖……”
⑩可是,更多的同学关心的是会不会因为成绩差而挨打。于是,不少家长和学生发起签名上书的倡议,开始质疑语文老师的教学
⑾不久,老师来向我们辞行。他走得很突然,一如他来的时候那样。最后一篇作文是“离别”,老师事先帮每一个人在作文上写好了题目。字迹飘逸俊秀,与他的外形差距很大。这一刻,我们都哭了。
⑿后来,我们换了“称职”的语文老师,这一年,我们班的升学率全校最高。
⒀毕业后,我也会来那片湖泊,转一转,看一看。才发现,原来老师说的是真的。这片在我们曾经看来百年不变的湖泊,确实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颜色。而且,雨天湖水散发着淡淡的雾气,闻着青草的香味。可是这么多年了,却是由一个外乡人为我们点明的。
⒁B“那时候有多美,笑起来像一湖清水,连叹息都那么轻微,我不能体会。”
【1】阅读全文,摘选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那个五月的雨天,他来到我们班,大家觉得他_______________;期中考之后,他在作文课上深情描述湖水时,部分同学挑衅;老师被迫辞行时,我们_____________。
【2】“因为披着蓑衣,所以他走过的时候,掀起了一阵麦草的清香。”联系上下文,谈谈“麦草的清香”有哪两方面的含义。
【3】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请从修辞角度品析A句。
A 当其他班的同学在教室里上课时,我们则头戴柳条编的花环,蒲公英一样自由自在地飘出了校园。
(2)请说说你对B句的理解。(提示:可从内容、结构、语言等角度)
B“那时候有多美,笑起来像一湖清水,连叹息都那么轻微,我不能体会。”
【4】第⑿段“后来,我们换了‘称职’的语文老师”,这是否意味着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不称职的?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和学习生活说说看法。(提示:课文《王几何》《我的老师》《再塑生命》)
11、阅读《皮箱与柿子》,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义乌搭乘火车到上海,历时三个小时。
②从来不把购物当作旅游重点活动的我,来到义乌后,却抵制不了诱惑,一头扎进商品海洋里,大买特买,原本携带的两只皮箱装不下,只好另外买了一只超大的箱子。上了火车后,才知道“累赘”两个字怎么写。把两只较小的箱子放到头顶上的行李架上,那只超大的皮箱,只好硬塞在座位旁边的空间里——那个空间,原本是让乘客伸展双腿的。
③刚把一切安顿好,上来了一对日本夫妻,手拿着车票找座位,来到我们面前,对了对号码,他们的座位正是对着我们的。一看到挤在座位旁的大行李箱,他们便露出了极为不满意的神情。
④他们指着那件行李,叽叽咕咕地说了一大堆话,我清楚地知道,他们是嫌那件行李箱占据了应该属于他们的空间。语言不通,我只好通过手势“说出”困境——头顶上的行李架实在承受不了这件行李的体积和重量呀!他们虽然明白了,可是,脸却像一块铁,沉沉地坠着。
⑤对着眼前这两张好像被火烤焦了的脸,可真辛苦啊!我心想:三个小时的行程呢!不过,理亏的是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呀。
⑥火车在奔驰,我们为了避免四目相对的尴尬,都极不自然地把脸扭向一边,假装看窗外的风景。我的脖子因为长时间扭向一个方向,变得有点酸痛了。
⑦就在这时,我想起了前一天在义乌市场购买的四个柿子。
⑧这柿子,皮极薄,红似火,饱满亮滑。我把它们从手提袋里小心翼翼地取了出来,将其中两个特大、特圆、特饱满的,递给他们。
⑨他们惊了一下,原本紧紧绷着的脸,出其不意地松懈了,还慢慢地注入了一点笑意,然后,两个人齐齐伸出双手来接,以日语说道“谢谢啊,谢谢!”
⑩僵持的气氛,全然扭转了。两张硬硬的脸,变成了两团软软的棉花糖。
⑪他们一边吃,一边竖起拇指称赞,甜甜的汁液自嘴角淌出。
⑫过了不久,有服务员前来兜售橘子,他们一买便是四包,投桃报李,送了两包给我们。⑬大家高高兴兴地剥着橘子吃,金黄色的橘子皮,化成了浮动在空气里一圈圈美丽的光晕,我们在氤氲的橘子香里对视、微笑。
⑭少顷,他们从皮包里掏出了一本袖珍字典——是日语和中文对照的——翻开来,指着一些日常用语,虚心地向我讨教汉语的发音。我起劲地教,他们开心地学,有些卷舌音,他们怎么也无法发出准确的音,边学边笑,大家笑得几乎岔气。
⑮火车抵达上海后,夫妻俩见我们行李超多,自告奋勇地帮我们将那个累赘的大皮箱一步一步地拖下火车去。
⑯站在绚丽的阳光下,他们用蹩脚的汉语喊道:“再见,再见!”
⑰那声音,蕴含着甜甜的笑意。
【1】请按照顺序用词语(短语)写出“日本夫妻”对“我们”态度的变化过程。)
“极端不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好告别
【2】联系全文,分析第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3】请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⑨段中的画线句。
【4】文家以“皮箱与柿子”为题有什么表达作用?
12、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我生活在________中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①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毛泽东)
②犯错误乃是取得进步所必须交付的学费。(卢那察尔斯基)
③两个错误加不出一个正确。(欧洲谚语)
④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