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六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是艾青《光的赞歌》中的诗句。

    B.《水浒传》中“打虎”成了部分英雄勇猛的代名词,比如:“打虎将”李忠,景阳冈打虎英雄武松,沂岭杀四虎的李逵,登州山上药箭射虎的解珍、解宝兄弟等。

    C.《儒林外史》中的匡超人,少年时期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事亲孝顺,后来到了杭州,要投奔的潘三外出未归,便与一班假名士交往,受到他们的影响,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人品开始受到污染,思想开始蜕变。

    D.小说《简·爱》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主人公在盖茨海德府(舅妈家),洛伍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沼泽山庄四个主要地方的生活,简·爱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方式是登广告,想做的工作是家庭教师,于是她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言(zhēn)##dot## 守(kè)       广(máo)     ##dot## 揉造作(jiǎo)

    B.拮(jù)     (lǚ)       (yòu)       后继(pū)

    C.养(quán) 告(qìng)   免(shè)       孜孜不倦(zī)

    D.妖(ráo)   杂(rǒng)   婷(pīng)     面面相(qù)

  •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zhá yàn 伤痕累lěi

    B.伤(zhōng 滩( 置辨(xiè

    C.   xiá 绳(qiàn 如坐针zhān

    D.菜(hūn 铢( 当(gōu   味同蜡(jiáo

  • 4、《简•爱》中,简来到桑菲尔德庄园的第一天晚上,见到了______(     

    A.费尔法克斯太太

    B.巴扎诺娃医生

    C.邻居衍太太

    D.保姆大堰河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九年级上册《隆中对》)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时人莫之   先生不知何人也

    B.将军宜枉驾   不如蜀鄙之僧哉

    C.孤不德量力   已失期

    D.猖蹶,至于今日 贤能为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先主器之

    A将军岂愿见之乎B辍耕之垄上C.专诸之刺王僚也D.以伤先帝之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4】文章从哪些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请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这是一首咏桂花词。②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③太鲜明:《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1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的上阕前两句写出了桂花的____________

    2请分析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班上将开展“音诗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活动一】诗歌朗诵

    (1)班级将举行“音诗画”诗歌朗诵比赛,小组同学挑选了阿炳的《二泉映月》来配乐朗诵余光中的《乡愁》。请简述选用《二泉映月》配乐的原因。

    《二泉映月》:阿炳创作的二胡名曲,此曲忧伤而又意境深邃,不仅流露出伤感怆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而且寄托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活动二】诗歌创作

    (2)好朋友的生日快要到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试着写一首诗,把你的祝福和希望编辑成微信发给他。要求:感情真挚,借助意象,不少于四排,用“/”符号标注你的诗行。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读古诗词,就是读人生岁月。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中读出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从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的“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中读出冲出家庭牢笼的喜悦;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中读出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悲痛惆怅;从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中读出对所爱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从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中读出中年人的乐观旷达。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心灯如月

    谢新源

    ①晚饭后散步回来,我、儿子和妻一如既往地达成默契:我写作、儿看书、妻弹琴。我们各自关严了门,沉浸在各自所钟情的天地里去。电就是在这时停的,房间里顿时漆黑如罩,琴声戛然而止。也不过片刻,妻摸索出了那只陈旧的蜡烛,“嚓”的一声响,客厅里先亮起一束毛笔尖似的烛光。

    ②蜡烛燃烧得静极,火苗儿纹丝不动,柔柔的光款款地投向四壁,屋里多起隐隐约约的黑影。妻和独生子不习惯这样的暗淡,轻掩房门到院中纳凉去了。我无奈地搁下笔,静坐桌前,目光落在了烛焰上。屋里是少有的静,烛光下青翠文竹和墙上的字画条幅被罩上了一层朦胧;烛光的芳香淡淡弥漫。烛,营造出满屋的馨香和温情。

    ③我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静如处子的烛焰。凝望它,它就幻化成了一盏油灯,蓦地点燃凝固于我心头已有十数个年头的思绪。油灯对于我来说记忆尤为深刻。抑或,我所有智慧的开启,无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约是在上小学五年级时,因为要升初中,我们晚上开始上自习课。那时,故乡偏僻尚未通电,30多位同学端着油灯汇集到教室里来,一俟点燃亮光如柱,立即四壁生辉。第一次处在几十盏灯同时点燃的辉泽里,我们原本就十分活泼的童心越发地激动不安,素来宁静的教室搬桌挪椅,呼应嬉笑,难得安宁。有调皮者趁人不备,扑地吹灭同桌亮着的灯,那正在看书的同学先是一愣,继而就要动手揪人,揪不着,便追着扑倒在地也要将对方的灯吹灭……

    ④这个晚上正值隆冬,有米粒大的雪花飘然摇落。间或就有一股北风透过窗棂缺了玻璃的豁口吹进教室来,齐刷刷一片的火苗儿先是被吹得卷缩了身子倾向一边,陡然变暗,未待挺直恢复先前的亮,便纷纷地熄灭,大家就又一阵惊呼。惟角落里剩下一二盏孤灯,成了“火源”。众人一窝蜂拥去,争着要先点亮自己这盏,接着就听到油灯坠地的脆响。整个冬季,每晚自习总会有十几、二十分钟这样的嬉戏,简陋窄小的教室里平添了份温馨,多了一份浪漫,我们负重的童心因此而变得轻松、愉悦。

    ⑤初中大家都考上了,或许是年长了,或许是课程骤然增多,或许是有了两年之后要考高中的压力,我们从入学这天起便开始上晚自习。灯还是过去的灯,人还是过去的人,而教室里却是再也看不到先前众人笑闹的情景了,个个面孔紧绷,神无旁及,火苗儿袅袅而燃。肃穆的教室里更加沉寂,心里泯灭已久的那种压抑和负重感又悄悄地萌发……

    ⑥上高中是在十几里地外的公社,没有想到晚上会是在电灯下看书的。虽然吊在屋梁上的只是普通白炽灯,但与过去的油灯相比,那就是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了。电是校办工厂发的,尽管一到夜晚柴油发电机的响声会打破校园的宁静,却丝毫不会使人觉得吵杂,仿佛那突突的响声是夜的伴奏曲,夜因为有这样节奏分明的轰鸣而变得富有活力,充满生机。

    ⑦不过,油灯是未敢抛弃的,那时柴油价贱,供不应求,学校常因缺油而停电,所以,从初中带来的油灯始终在抽屉里占有它的位置。而1978年的夏天,每个晚上的自习我们几乎无一不是在油灯下熬过的。

    ⑧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初夏,数以百计的补习生、插班生涌入校园,同我们应届生一起迎接高考。教室里异常闷热,能静下心来复习是不可能的事。每到夜晚,所有的课桌都被我们各自搬到教室旁一溜儿排开的几个篮球场上,或三五合并,或独处一隅,然后点亮油灯。这是一个庞大的灯阵,数百盏油灯,灿然的火焰,在夜的空间跳动,星点相连,忽闪摇曳,若星河般绚烂,圣火降临般壮丽……

    ⑨晶亮的月升起来,能够看到月光下油灯淡蓝色的烟雾随夜的气息飘逸燎绕,翻动书页的响声窸窸窣窣,笔尖与纸的磨擦声窸窸窣窣,隐伏着繁忙与竞争。桌左前方那盏油灯是在我目光里跳动数次之后熄灭的,接着听到灯下传出无奈的叹息声。我注视着那片暗淡,久久地,那盏灯却是再也没有亮起来。我忍不住走过去。“没油了,买不起油,我用的是爹娘吃的棉籽油,他们一个多月没吃油了。”那是个补习生,他说。

    ⑩我知道他是初中毕业后因父母双双患病而辍学的。恢复高考,他被浇灭的继续求学的希望得以复苏。他曾是全公社所有的初中生中的尖子,所以他想创造初中生考大学的奇迹。我把我的油灯连同桌子移过去,我知道他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缺少点燃智慧的光亮。他瞪着惊奇的眼睛盯着我,嘴唇翕动不语。感激是不需要语言的。月升到了中天的位置,清辉如水,月光下的油灯的火焰更妩媚、洒脱、灵光鼓荡。

    ⑪这年的秋天他创造了想要创造的奇迹,而我却落榜了。他在大学里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月放清辉的晚上,你是我心中的灯。”我回信说“你也是我心中灯。你创造的奇迹,使我们这些以黄土地为生的人看到了希望。”

    (选自《当代散文精品》有更改)

    1请根据提示,概括出不同时间段灯火的特点。

    现在:火苗毛笔尖似的,静,纹丝不动——小学五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灯火跳动、星点相连,忽闪摇曳、绚烂、壮丽。

    2文章第⑥节略写白炽灯有什么作用?

    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

    (1)有调皮者趁人不备,扑地吹灭同桌亮着的灯,那正在看书的同学先是一愣,继而就要动手揪人,揪不着便扑地也将对方的灯吹灭……(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2)月升到了中天的位置,清辉如水,月光下的油灯的火焰更妩媚、洒脱、灵光鼓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4请简述“油灯对于我来说记忆尤为深刻”的缘由。

    5请分别写出文章末段中两个“心灯”的内涵。

  •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乡村的风

    许俊文

    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1作者为什么说“风是乡村的魂”,请联系全文,分要点加以概括。

    2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④段却写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

    3综合全文,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哪些情感?

    4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从第⑤段举出一句加以赏析。

  • 1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与境遇

    罗建军

    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环境、境况和遭遇。人们总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②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状态。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敞开心胸迎接阳光的明媚,也有那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积极汲取新的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当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他宽容的怀抱接纳你。”关键是要确立时机意识,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深思精进。同时还应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沉下心来读书,清醒认识自己,理性看待世界。

    ③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机遇。逆境人人都会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逆境为机遇,最终逆境反倒助之“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爱默生认为:“艰难时刻具有科学价值,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是决不会错过这种机会的。”很多伟大的发明与发现,恰是当事者于现实中走投无路、转而沉湎于书本与思考时突然发现的。在我国历史上,在人生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屈原被放逐而作《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长征时中国革命处于逆境时期,每天面临敌人围追堵截,但毛泽东仍坚持在马背上读书学习,并写下不少流传后世的名篇佳作。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人赶走心里积压的阴霾,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④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境。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恰恰书籍具有这种功能。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追求智慧的充实;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也能帮助我们守住崇高的灵魂与人格,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永远保持学习的兴趣。

    ⑤“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无论客观世界如何发展变化,人的因素始终具有决定性。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信念,处顺境而不自满,处逆境而不气馁,处闹境而不浮躁,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保持一颗年轻上进的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2月3日,有删改)

    【1】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

    【2】如何理解第⑤段“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这句话的有何含义和作用?

    【3】作者在文中充分列举事例,证明了“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的观点。你也能举出一事例印证吗?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青春是一只唱着歌的鸟儿,在我们最美丽的生命季节欢唱;青春是一段美妙的旋律,弹奏人生最美的乐章;青春是流泪的欢笑,花季雨季总有淡淡的忧伤;青春是一帘动人的梦境,梦里梦外总是豪情万丈。

    请以“我的多彩青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