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漯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常态化防控中,我们管好国门、城门、家门,这是守护城市烟火气息的不二法门

    B.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参加工作起就对李洪文事迹如雷贯耳

    C.牡丹之乡的王春凤,60亩地无公害蔬菜,一次捐出,让人大快人心

    D.这些参赛的运动员,虽然他们年龄小,但在竞赛规则的遵守等方面都表现得信手拈来

  • 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有诗句“家住沂州翠岭东……有人问我名和姓,撼地摇天黑旋风”,描绘的是曾经大闹五台山的花和尚鲁智深。

    B. “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这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赞颂“单骑救主”后又“大闹长坂桥”的赵子龙的诗句。

    C. 在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中,自幼为僧的玄奘奉唐太宗旨意到天竺国求取三藏大乘佛法,他发誓不到西天,不取真经,断不回国;送别时,唐太宗捻土入酒,叮嘱他“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D. 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写宝玉过生日,与众女聚会大观园,吃酒、行令、划拳,好不热闹。宝钗先是命婆子“将门锁上”,不教外人进人;其间说了“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有桂花油”的酒底,引得众人发笑;后来不胜酒力,醉卧于芍药花丛中,被一群蜂蝶闹嚷嚷地围着。

  • 3、下面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符语境的一项是( 

    A. 他在做事过程中,总是一副廓然无累的样子,所以常常因失败而愁眉苦脸。

    B. 他因亵渎学问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C. 父亲是一个睿智的男人,因此当他决定在我们的博客上发文时我觉得很荣幸。

    D. 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

  • 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是博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日记体作品集,傅雷对儿子的生活进行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话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B.《红星照耀中国》中,“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们打招呼,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被描述的人物是周恩来。

    C.《儒林外史》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其中范进、王冕、贾雨村、严监生等都是其中的艺术典型。

    D.美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讲述了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最终她与罗切斯特终成眷属。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伏伽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

    大悦,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④帝:指唐高祖。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时时而间进( )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徐公                 每假借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闻寡人耳者                 悉以咨(《出师表》)

    C.群公卿士罕进直言       由是则生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D.其伏伽为治书侍御史   战(《曹刿论战》)

    【3】翻译下面句子。

    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4】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两人的共同点。

    王曰:“善。”乃下令……        帝大悦,即诏……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发挥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表现的画面。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分布在南京城的大大小小的书店是这座世界文学之都的底气。今天,晓霞和你一起逛书店。

    腰封文字:一个时代的惶恐、脆弱和逼仄,一段关于罪与罚、创伤与救赎的灵魂剖白

    腰封文字:著名作家叶兆言《夜泊秦淮》后25年新历史小说扛鼎之作

    1晓霞看见很多图书都有腰封,她想了解腰封的作用。请你为下面的一段话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让晓霞明白腰封有哪些作用。下列关联词语中不能选用的一项是(   )

    腰封是包裹在图书封面、印有简练宣传语的一条纸带,它   可以起装饰作用,   可以促进图书销量。

    A.不但……而且…… B.既……又……

    C.不是……而是…… D.不仅……还……

    2请从下面四部作品中任选一部,为其设计一个腰封,并简述设计理念。

    ①《艾青诗选》   ②《水浒传》   ③《儒林外史》   ④《简·爱》

    书名:《____________

    (1)腰封图案: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

    (2)腰封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晓霞发现南京不少有名的书店都在开展一些活动,就此现象,你和晓霞展开了讨论。

    晓霞:南京的先锋书店最近开展了不少活动啊,你看,有“新书分享会”,还有“音乐分享沙龙”。书店开新书发布会,向读者介绍新书会我能理解,开音乐沙龙跟读书有什么关系呢?

    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霞:经你这么一说,我觉得也有道理啊!你觉得如果想吸引我们这些中学生读者多到书店来,书店还可以开展什么形式的活动呢?

    你:(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霞:这个主意不错哦,我们一起去跟书店经理提提这条建议吧。

    4请你写一首诗,表达你们在书店里流连的美好感受。要求:①不少于四行;②诗歌中需要有“书”这个意象。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课文默写。

    ⑴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⑵《行路难》中道出了作者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昂扬之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______________________;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⑸请把李商隐《无题》一诗默写完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所有的故乡都在远去

    ①全家于20年之后第一次回老家,为的是给4位老人上坟。

    20年前爷爷奶奶坟前新栽的小树苗已经长成枝干粗壮的松树,和灌木野草一起长成了林子。通往坟山的田垄已经变成水泥路,如此的光滑锃亮,路边开设了养殖场,伴着宽敞的水泥路一寸寸挤压着坟山。这两座祖坟,离人来人往的大马路已经不过100米了。

    ③风大,满地枯枝干草,我们一边放火烧纸,一边心惊胆战,怕把山给烧着了。外公外婆的坟在另一座山上。那是本地的一座大坟山。坟墓从下往上葬,一直到山顶,从前都是老街坊,现在还住一起。外婆先过世,在山脚下。外公在山腰,两人生前在一间屋子里争吵打闹半辈子,这下总算隔开了距离。

    ④山上熙熙攘攘都是来上坟的人。当然有熟人,却是他认得你,你不记得他,或他不记得你,你还认得他。所以也没有多少旧可叙。20年,在从前不算什么,在当代,却可以让每个离去的人都变成石室山观棋的烂柯人。

    在爷爷坟前,妈妈长叹一声说:等我们这代人走了,这坟也就没人知道了。

    ⑥故乡,对于我们这一代早已远离它,只在头脑中残存些童年记忆的人,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低头想了好久,并不能确定,将来会不会携儿女回来上坟。也许到那时候,连坟地都已经不存在了。谁知道呢?这是个连年轻人都迫不及待怀旧的时代,变化得那么快,那么令人措手不及。

    ⑦回乡之前便已经听说,整个镇子被开发商瞧中,明清时留下来的老街老屋要被打造成一个新的水乡古镇。住户大多已经搬走,留下空屋,以便改造成商铺。那些临街的老屋,木板的门全刷上了清漆,油光水滑,新崭崭,看上去与曾经旅游过的西塘、宏村、锦里有些相似。只是,不再是记忆里的那个老街。

    ⑧记忆里的老街非常破旧,却从清晨起就热闹无比,麻石条的街道两边排满了从乡下挑来的菜筐、鱼篓、肉案。在它们的背后,再上一级台阶,所有店铺的门板都下掉了,开张营业,布店、竹器店、杂货店、铁匠铺……早点铺子最热闹,油锅摆在门口,炸着黄灿灿的油条、糍糕,像外公那样的老头儿便端着那把家中谁也不能碰的宝贝茶壶,踱进去与熟人打着招呼,闲闲地坐在那油腻腻的木桌边上,伙计早已照例送上一笼米饺。许多桌子上的蒸笼与碗都在腾腾冒着热气,把人的视线都变得模糊了。

    ⑨回忆显得如此不合时宜,以后挤在这条老街上的,可能都是游客了。小镇上的居民都对这样繁荣的前景盼望并雀跃。他们早已经搬去新镇,住商品房,用空调和抽水马桶,他们并不喜欢老屋的逼仄阴暗和需要倒马桶的日子。

    ⑩他们并不曾离开,也就谈不上怀旧。而我们这些从外乡偶然回来的人却还在苦苦寻找。我们在找老屋。老屋已经不在了,因为是在后街,不能做商铺而被拆除,大片大片的荒地在春风里铺上茸茸青草,野花摇曳,有一种荒凉的美。

    我妈的娘家——我经常在梦里回去的屋子,连同屋前那棵桃树,全消失在空气里。这片地皮据说是要建小别墅,供有钱人偶尔来消夏。而与亲手将这老屋卖出的姨娘谈起,她却并未有多少惋惜之意。

    古旧、淳朴、自然,对于身在其中的人来说很可能只是负担。里尔克的诗中说:离开村庄的人将长久漂泊,也许,更多的人死在路上。故乡,只对离开它的人才存在着。它不是老屋,甚至也不是一座祖坟,它是童年记忆,是父母恩情,是我们在外乡漂泊时的情感寄托,直到且把他乡作故乡的那一天到来,它还是心头的那一粒朱砂痣。它还可能是,当我们老到对一切无动于衷时,压箱底的那最后一抹温柔。

    而所有的故乡都在远去,在今天,这或许是一个时代的宿命。

    本文来自网络

    【1】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通往坟山的田垄已经变成水泥路,如此的光滑锃亮,路边开设了养殖场,伴着宽敞的水泥路一寸寸挤压着坟山。”

    【2】文章第⑤段母亲说的话意味深长,试分析母亲的这段话在全文起的作用

    “等我们这代人走了,这坟也就没人知道了。”

    【3】阅读文章⑦一⑨段,谈谈作者记忆中的“老街”和现在的老街的变化,并试从“老街”的变化中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4】文章段中,作者将里尔克的诗与自己的思绪融合,抒发了“故乡,只对离开它的人才存在着”的感慨。下面是该诗全文,试结合该诗歌及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村子里立着最后一幢屋,

    那么孤单,像世界的最后一幢屋。

    大路缓缓地延伸进黑夜,

    小小的村子留不住大路。

    小村子只是一条过道,

    夹在两片荒原间,畏怯地,

    神秘地,大道代替了房前的小路。

    离开村子的人将长久漂泊,

    也许,还有许多人会死在中途。

    【5】对于作者而言,故乡是他心头的一粒朱砂痣,寄托着压箱底的那最后一抹温柔,而对于你来说,故乡又意味着什么?试结合生活经历,描绘故乡对于你的温情。

  • 10、【甲】

    海的梦

    关露

    (1)小时候,我生长在有山的地方。成年看见黄色的土山,覆着灰沙的路。

    (2)我没见过海。有一次我听见了海的故事,听说海的离奇。海会呼啸,海岸连天。海水是蓝的,波浪是白的。从那时起,我对海就发生了慕恋,我想看海,想听海的呼啸,看海岸连天。因为不曾见过海,就把海想象得更离奇。我想海啸像音乐,像小学里唱的那支校歌。当海在唱歌时,风就给它打拍子。船行的响声,海燕的叫声,许多声音都合在一起,这样就成了一个乐队。

    (3)我只见过黄河,黄河的水是黄的。我没有见过蓝色的水,我没有见过白色的波浪,黄河里的浪也像黄河的水一样,看上去是一片尖而细微的黄土垄。

    (4)海连着天又是什么样呢?我想了好几天,但都不得要领。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坐了一只小船,那只船像风筝一样,漂漂荡荡,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我漂到海中间去了。于是我就过起海的生活来,我看见了和天连在一起的海岸。忽然之间,天黑了,起了一阵大风浪,我的风筝船在海面上翻呀翻的,我就醒了。醒来之后,我发觉自己睡在床上,白色的夏布帐子四面连接着,就像梦里不见边的大海。

    (5)梦想了多少年的海,我终于看见了。

    (6)有一年夏天,我乘船到广州去。在上船之前,我想:“我要看见真的海面了!”行到海中间,果然,我看见了蓝色的海水和白色的海波,遥远而模糊的海岸。还听见风起时,像音乐一样的海的呼啸。在夜里,看见月亮从海边上升起,升到海面的天空上,一个神仙的世界!

    (7)我想,海的世界是比任何世界都要美和幸福多了。这时,风浪大起来,船波动起来。不惯于航海的人都头晕起来,慢慢地,都躺到舱里去了。

    (8)在船上过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太阳出来了,从窗子里看出去,海面上闪着亮光,泛出金子的颜色。想走出去,呼吸早上的风,得一点海的气息,但头是沉重的,像一座冰山,身体却是轻的,像一个风筝一样。【A】把冰山搁在风筝上,风筝就会立刻倒下来。

    (9)站起来,还没有走到外窗去,一样也不曾看见,就仍然睡下了。

    (10)我是一个人去旅行的,但是在船上结识了几个同伴,他们是一家子,除开一个老人,都是不曾见过海的,但都梦想着海,和我一样。

    (11)他们也跟我一样,在船航行以后就站到甲板上,去倾聆海的故事。也跟我一样,以为海是美的,人一到海上,就可以欣赏它的美景和享受幸福。但海还有一种威胁,就是海浪的威胁,由于海浪的威胁,他们也躺下来,静静地,不能行走,也不能进餐,像一个害病的人一样。

    (12)第三天,一个可爱而晴朗的日子。天空没有云彩,风是微和的,船身不很震荡,我们又起来了。我又到甲板上去,又看见了那一群同伴。老人问我,他是他那一家中顶老的一个。

    (13)“你怕晕船么?”

    (14)“我怕!”我说。

    (15)“你觉得怎么样?”

    (16)“我觉得很痛苦!像害了病一样。”我说。

    (17)“那么你希望什么?”

    (18)“我希望早一点到。”我说。

    (19)“但海景多好看呀!你不是说,没见过海景,现在要来欣赏么?”同伴说。

    (20)“本来是这样想的,但是现在不想了。我想安安静静坐在家里。不看海景,但也不受罪。”

    (21)我的同伴没有说话,大家都沉默了。

    (22)“你觉得怎么样呢?”我反问那个人,那个年老的。“你也害怕晕船么?”

    (23)“也怕过,”他说,“但现在不怕了。”

    (24)“为什么呢?”我问他。

    (25)“许多怕过的事我现在都不怕了。经验多了,惯了!”

    (26)“你也喜欢海吗?”

    (27)“喜欢过,但是现在不喜欢了!”

    (28)“为什么呢?”我问他。

    (29)“看惯了,平凡了!”他微笑着。

    (30)“那么你厌倦海吗?”我问。

    (31)“也不!”

    (32)“为什么呢?”

    (33)“因为我要在海面上找我需要的东西,海水,和波浪以外的东西!”

    (34)“除开波浪和海水,海上有想的东西吗?”

    (35)“有,我的生活。每一次航海,我都可以找到不相同的生活。这是我需要的。”

    (36)天黑了。狂风又怒吼起来。我的头又像小山,身体又像风筝一样。但我不怕了,这是我的生活,也像我欣赏蓝色的海水和金色的海波一样生活。

    (有删改)

    【乙】

    海的梦

    曾卓

    我曾经有过海的梦

    ——当我幼小时

    在朝霞的光华中

    坐在故乡的小溪旁

    我折一支纸船丢进小溪

    看它远远地流走。梦想着

    我将当一名勇敢的水手

    去征服很大很大的海洋

    我长大了,告别家乡

    去寻找梦中的海

    我一面艰难地跋涉

    一面欢乐地歌唱

    我有时在阳光下

    有时在风雪中

    我有时穿越沙漠

    有时攀登高岗

    [B]我跌倒过,而歌声

    从未折断

    我曾经失去一切,只留下了

    永远闪耀着的希望

    只是,渐渐的

    海在我的梦中淡漠了

    它在哪儿呢?

    遥远而又渺茫

    有一天,我有些劳累了

    在夕阳的晚照中

    坐在山坡上

    遥望走过来的道路:

    看啦,波涛起伏,激流汹涌

    如此壮阔,如此美丽

    呵,原来那正是我梦中的海

    原来我一直就飘航在梦中的海上

    速读文章•梳理情感脉络

    【1】梳理散文《海的梦》中“我”的情感脉络,用文中词语填空。

    听见海的故事

    梦见大海

    初见大海

    海上晕船

    听老人谈论海后

    _____

    新奇

    惊喜

    害怕

    ______

    批注品析·聚焦“陌生化”

    【2】从语言陌生化角度,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A.把冰山搁在风筝上,风筝就会立刻倒下来。

    B.我跌倒过,而歌声/从未折断

    小贴士:陌生化,是指文学创作中,作者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而采取的异于常规的表现手法。“陌生化”往往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常情、常理、常事,打破形式逻辑却又合乎情感逻辑。

    细读文本·解读“海”之意象

    【3】结合两篇《海的梦》,从以下意象中选择一组,谈谈你的理解。

    A.海与波浪(波涛)

    B.海与风(风雪)

    联读拓展•感受“人”之情怀

    【4】散文《海的梦》中的老人说:“每一次航海,我都可以找到不相同的生活。这是我需要的。”请联系诗歌《海的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月21日起,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了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们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4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扶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1】第③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

    【2】给第④段空缺处补写一句话,使上下文内容连贯。

    【3】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材料后作文

    一位画家画了一幅画,取名为“敬”。作品是一幅乡村风景图:河水清澈,缓缓流淌;杨柳挺拔,苍翠欲滴;田野里稻谷吐穗,丰收之喜悦弥漫。弟子观摩画作几天,感觉此画与“敬”扯不上关系,于是请教画家。画家解释道:河水因为“敬”,才受河堤约束,不至于泛滥成灾;杨树因为“敬”,才感恩河水滋养、土地喂养,拼命长成栋梁之才;稻谷因为“敬”,才遵循自然规律,在秋天馈赠谷穗。弟子听后,茅塞顿开。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