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年来疼痛的折磨已使他形销骨立。
B.这是她父亲留给她的产业,没想到她的叔叔却鸠占鹊巢。
C.从古至今,美就是一个千丝万缕的大谜题,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尝试着抽丝剥茧地去了解它。
D.在语文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同学小华的热心帮助下,李明在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这真是相得益彰啊。
2、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题目。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③,禹门④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春蚕”句:典出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诗:“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④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下列对两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词“沙场秋点兵”一句紧凑有力,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情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氛。
B.乙词“春蚕食叶响回廊”运用典故,形容考场一片寂静,只听见笔与纸摩擦的沙沙声响。
C.甲词“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词意急转直下。其中“可怜”两字极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现出极大的惆怅和愤慨。
D.乙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上片实写廓之参加秋试时的天气及考试情境,下片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和“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中的“布衣”,意思都是平民,指没有功名或没有官职的人。
B.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指远行之人,“大雁”“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阴”指山北水南。
C.《史记》长于记人,在本纪、世家、列传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周亚夫、唐雎等。班固赞其“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D.初中阶段,我们陆续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小说《故乡》《孔乙己》,被他弃医从文人生选择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怀深深折服。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 分风、雅、颂三大类。
B.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醉翁亭则是中国的古代四大名亭之一。
C.以官职相称,自古就有。我们学过的《答谢中书书》中的“谢中书”即是这种称呼。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5、李公起传
李公起,名峻,鄞县人。父子静,官侍御,出按辽阳,卒于任。
公起堕地而聋,虽聋,岐嶷①孝悌。发及额,侍御公讣至,号恸无昼夜,咽枯而嘶,凡五日,水浆不入口,乃更哑。免丧②,始尽取先世藏书纵读之,手自校雠③,虽凌寒溽暑,弗倦也。既聋,而问难辨证之路永绝。凡有疑义,俱于经史中,默自剖析,无所罔殆。
性好客,四方学士大夫亦乐趋之,相通以笔。有问奇者,则载纸往。粗及农桑,微如佛老,迨国家所有典故,户口边疆,叩之必应,咸尽精核。或既书与客,又自寻绎,幽奇毕呈,而终无遗佚,转更遐畅矣。
晚年尤好种植,奇花异卉,常满阶庭。舍旁有斐园、竹波轩、青罗阁诸胜,咸与客游处。性既宁淡,好学之外,嗜欲益清,反觉口耳为烦也。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改)
【注释】①岐嶷(qíyí):形容幼年聪慧。②免丧:守孝期满,除去丧服。③校雠:校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无所罔殆(迷惑)
B.叩之必应(应该)
C.幽奇毕呈(完全)
D.有斐园、竹波轩、青罗阁诸胜(美景、景致)
【2】下列句中的“于”与“卒于任”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皆以美于徐公
C.达于汉阴
D.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四方学士大夫亦乐趋之,相通以笔。
②性既宁淡,好学之外,嗜欲益清,反觉口耳为烦也。
【4】李公起作为一个聋哑人,却有许多过人之处,令人佩服。请简要概括。
6、古诗鉴赏
江上
[宋]董颖
万顷沧海万顷秋,
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
待汝成阴系钓舟。
【1】前两句诗写出了“水”“天”怎样的特点?
【2】诗中暗示了诗人将远行,伤别离。你从哪一句中读出这一点?请简要分析。
7、鄞州区某校文学社成员正在筹备“读风雅诗文・品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请你也加入进来吧!
【1】(方案一・诗文见民俗)
小萤在整理含有梅花的诗句时了解到,古人在冬日有绘制《梅花消寒图》的习俗。査阅了相关资料后,她编写了一份图文材料来普及诗文中的民俗文化:
我们说“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ー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自冬至始绘制“九九消寒图”是古人抵抗寒冬,期待春天的一种风雅活动,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贵族皇室都很热 zhōng ① 。因梅花位列“岁寒四君子”之首,所以最常见的消寒图就是画素梅一枝,枝上梅花九朵,
每朵花瓣九片,每过一天就用颜色染上一瓣,九尽春深,一幅《梅花消寒图》也就画成了。古人是多么智慧又温情啊!即使在没有网络,也没有娱乐设施的年代,仍能把万物萧条的寒冷时光过得诗意àng ② 然。有了这样闲适从容的心态,寒冬瞬间成了个美好的过渡,等在后面的是充满希望的暖春。
(1)书写时,小萤对两个字的写法不确定暂用拼音代替,请你帮她补写。
① ②
(2)朗读时,小萤对加点字的读音不确定,请你帮她选出正确的读音( )
A.数( shǔ ) 即( jì ) B.数( shǔ ) 即( j í )
C.数( shù ) 即( jì ) D.数( shù ) 即( jí )
(3)配图时,小萤想在《梅花消寒图》上题写相关的诗句,下列诗句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竹寒沙碧堂成处,移得官梅绕屋栽。
B.上月青阳启曙晖,园梅变腊识春归。
C.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D.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2】(方案二・诗文抒情志)
下面是小萤与小舟两位社员就上述图文材料展开的对话,请你一起参与。
小萤:我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梅花消寒图》的起源与爱国诗人文天祥有关呢!当时文天祥被流放边地,后又押解到北京,身为南方人的文天祥在北方冰天雪地中,画下八十一个格子,每天涂抹一格,期待熬过寒冷的冬天,能够重获自由。但为了坚守民族大义,他毅然拒绝了元朝大汗忽必烈高官厚禄的诱惑,慷慨就义。
小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写的正是这种舍生取义的志向啊!
小萤:确实如此,这学期我们就学过不少抒怀情志的诗歌!比如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1)______,(2)_______”表达他刚直劝谏的胆魄与匡正祛邪的决心;李白在《行路难》(其一)这首诗中用“(3)______,(4)_______”抒发了他摆脱彷徨苦闷积极用世的追求。
小舟:再比如李商隐在《无题》中言说,“(5)______,(6)_______”,吐露了对所思之人缠绵执着的眷念与爱而不得的痛苦;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的“(7)______,(8)_______”两句道出了久别思归的忧愁之情;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的“(9)______,(10)_______!”是他对两遭迁谪的喟叹。
小萤:这样的诗句在古诗文中太常见了,我们不妨举办一场诗词接龙大赛,就以“诗言志”为话题吧!
【3】(方案三・诗文传雅趣)
小萤和小舟拟请学校的语文老师开设“诗文中的闲情雅趣”系列讲座,请正确解释加点字完成表格,这将成为你参加讲座的“入场券”。
诗 | 文 | 解释 |
竹窗秋睡美,荻浦夜渔寒。 |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 (1) |
缓歌慢舜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2) |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 (3)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孙权引肃合榻对饮言议。 | (4) |
8、古诗文名句填空。
(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 。(刘方平《月夜》)
(2)池上碧苔三四点, , 。(晏殊《破阵子》)
(3)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4)《观刈麦》中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请问听者“悲”从何来?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 。”
(5)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诗句“ , ”,和周敦颐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所表明的一样,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6)《沁园春·雪》中在写景与议论之间起着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 。
9、论述性文章
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做一个有趣的人。
B.“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
C.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阐述了“ 有趣的人”不仅自己生活快乐,而且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的观点。语言轻松活泼,具有趣味性。
D.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这样的趣也是真趣。
【2】下列事例与本文“做一个有趣的人”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钱钟书行事如顽童,经常在他女儿睡着时,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皮上画鬼脸,给女儿起各种形象的绰号来戏弄她。即使生活清苦,但这个有趣的爸爸却让他的女儿从小就知晓了乐观与探索的可贵。
B.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C.秦惠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疾。他为人幽默风趣,但美中不足的是,他脖子下面因病长了一个大肿瘤,被时人戏称为“智囊”,意思是他的智慧都在这大囊里。他自己对有这个大肿瘤不自卑,对别人的戏称也不介意。
D.战国政治家苏秦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不受重视。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直想睡觉,他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10、实用类文本阅读。
止暴制乱,香港才有未来
王尧
①8月17日下午,香港各界人士齐聚金钟添马公园,参加“反暴力、救香港”大集会。尽管遭遇雷雨,参加集会的市民队伍依然绵延几百米。现场,五星红旗、香港特区区旗飘扬,“支持警察、严正执法”“我爱中国、我爱香港”口号声不断。参加集会的市民们表示,无论天气多么糟糕,他们也一定要出来发声,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让香港尽快恢复安宁,集中精力重振经济。
②持续两个多月的激进示威活动,已经对香港繁荣稳定造成严重伤害,正在把香港拖向危险的深渊,每一个爱国爱港的人都深感忧虑。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香港不能再乱下去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各界人士纷纷站出来“撑警队”、坚决向暴力说“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十万香港市民在“反暴力、救香港”大集会上,表达了“乱够了、停暴力、勿扰民、止破坏、守法治、阻撕裂、返正轨”七大诉求。现在,摆在所有香港市民面前的选择十分明确,就是止暴制乱、恢复秩序。
③和平稳定犹如阳光和空气,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持续升级的非法集会和暴力冲击,让机场瘫痪、交通堵塞、商铺歇业,正严重动摇香港经济民生根基。访港旅客人数从7月中旬开始持续下跌,8月初跌幅扩大至31%,已经对餐饮、零售、旅游等服务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普通百姓不得不为暴力示威游行“埋单”。据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调查,中小企业经营者的信心指数跌至三年来最低。不仅如此,香港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正在急剧上升,特区政府已经将2019年经济实质增长率预测由此前的2%—3%,下调至0%—1%。
④关键时刻,为了纾解民困、应对风险,香港特区政府公布开支规模191亿港元的系列措施。但正如香港舆论指出的,只有止暴制乱、恢复法治,才能重振香港经济。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旅游城市,良好的国际形象和营商环境对香港至关重要,良好的法治、便捷的交通、便利的金融、高效的公共服务等,一直是香港引以为傲的优势。持续升级的非法集会和暴力冲击,伤及的正是香港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损害的正是香港的光明前途和700多万香港市民的福祉。
⑤无数事实证明,“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稳定是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发展经济是香港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解决香港各种问题的金钥匙。香港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诸多民生问题,都需要在“止暴制乱、恢复秩序”的前提下解决。人为制造对立、对抗,让香港深陷社会纷争的泥沼,会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损害香港的整体利益。如果为了一己之私,用暴力劫持香港这样的法治社会,迫使全体香港市民卷入政治纷争,注定会事与愿违,也必然遭受市民的唾弃和法律的严惩。
⑥严惩暴力,止息纷争,恢复理性。任何一个地方,都经不起反复折腾,都经不起持续动荡。当前,特区政府正在想方设法稳定人心、提振信心,采取措施推动经济发展、纾解民困。这迫切需要社会各界同声同气群策群力,香港的稳定和繁荣,需要爱国爱港者勠力同心共同维护。不能再让香港的繁荣稳定和经济民生成为暴力的牺牲品,止暴制乱、恢复秩序,尽快回到稳定发展的正道,香港才有未来!
(《人民日报》2019年08月18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为了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完成下面表格。
论证方法 | 例句 | 作用 |
举例论证 | 特区政府已经将2019年经济实质增长率预测由此前的2%—3%,下调至0%—1%。 | ①____ |
比喻论证 | ②____ | 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和平稳定的重要性。 |
③____ |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 语出《管子·正世》,使“维护社会稳定,是治国的头等大事”的论述更加有力。 |
【3】请为第⑤节的中心句添加一个事实论据。
11、人生需要“顶住”
李秦卫
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
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
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象,也是一种内心观念。“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
④“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⑤“顶住”是毅力,坚忍不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
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马克思说,他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前后坚持40余年时间进行《资本论》的研究撰写,关键是“目标始终如一”。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⑦“世界上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满了太阳的光辉!希望是一种坚持,使灵魂深处保有一片自由的天空,为相同的生命做出不同的解释。”的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有转型的难题,有升级的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让“关不住”的鸟儿,“羽毛都沾满太阳的光辉”,始终飞翔在希望的田野上。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8月25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用中国女排获得金牌的事例,提出“人生需要‘顶住’”的观点,然后层层深入展开论述,结尾重申“顶住”的重要性。
B. 第⑤段,举出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事例,从而论证了勇于创新、不断创造的观点,事实胜于雄辩,具体有力。
C. 中国女排的胜利,并不是“不费功夫”的偶然,而是靠着不服输、不放弃的女排精神,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
D.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论证、事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来阐述道理,既使论证生动形象,又丰富了文章内容,极富有说服力。
【2】下列与“顶住”精神不符合的一项是( )
A. 南宋宰相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元军俘虏,不愿丧失气节,仍旧吟诵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豪情。
B. “百败而其志不折”,“失败是块磨刀石”,失败了并不可怕,屡败屡战,百折不挠,定能走上成功的大道。
C. 开国领袖毛泽东年轻时候就树立了拯救我们穷苦的国家,让劳动人民过上安乐的日子这样高尚的目标,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而取得成就。
D.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有梅花扑鼻香”。人只有克服困难,才能成就事业,道出了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3】第③段“压舱石”和“发动机”的含义是什么?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顶住”精神的理解。
12、下列句子中在标点符号使用、语言结构、用词得体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6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利亚宣布,中国将于明年9月4日至5日在杭州举办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据有关专家表示,此次杭州峰会是中国“主场外交”重要组成部分,给中国提供了很好的展示舞台。
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基于当前形势和各方期待,中方把2016年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中方将从创新增长方式、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完善、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等四个重点领域进行峰会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