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乐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雪足足下了一夜,早晨,推开大门,整个世界粉妆玉砌,分外妖娆

    B.雨后,一阵风吹过,整座城市都簌簌作响,仿佛叶子就在耳畔轻语呢喃

    C.有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失实报道,给当事人造成了伤害。

    D.下课的空隙间不容发,有些同学抓紧时间做题,有些同学调整学习状态。

  •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这些诗作中,能读到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士人情怀,_______、_______。有慷慨激昂的壮志,也有落寞黯淡的愁肠,还有婉转低回的心曲。

    A.也能读到宦海沉浮、隐逸山林的社会生活

    B.也能感受到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隐士之风

    C.也能读到边塞行旅、宫闱妇怨的社会生活

    D.也能感受到宦海失意者的永远不灭的杀敌报国之志

  •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他的小说《最后一课》和《我的叔叔于勒》。

    B.“一门父子三词客”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人也并称“三苏”,苏轼被称为“大苏”。

    C.“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自古是坚贞高洁的象征,荷花、芙蕖等为莲花的别称。

    D.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桑梓”指的是故乡,“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

  • 4、下图是李小强同学两次月考成绩的雷达图,根据图中所示,以下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语、数学是小强的优势学科。 B.小强的物理学科最薄弱。

    C.小强的语文成绩有退步。 D.小强的二月考比一月考考得好。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 《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1甲词中“水调歌头”是___________,“明月几时有”是题目。

    2下列对甲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欲”一“恐”暴露了诗人千丝万缕的思想矛盾。

    B.“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C.“此事古难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失望。

    D.“何事长向别时圆”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子由的思念。

    3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4根据文段回答。

    甲词中展现出一个浪漫、旷达的苏轼,乙文中展现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苏轼。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诗歌赏析。

    关 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陕西某学校九年级(2)班举办进行“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书法秀】你参加硬笔书法比赛,请你把下面的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小说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剂。

    (2)【活动二:栏目设计】同学们准备出一期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一个栏目。

    栏目一:小说人物我来猜       栏目二:______

    (3)【活动三:小说推荐】请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小说,并写出推荐的理由。(70字左右)

    (4)【活动四:对对联】为烘托活动气氛,请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仿照上联,完成下联。

    上联:沉醉小说世界,看人物悲欢

    下联: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关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相见欢》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天山共色。   吴均《与朱元思书》  

    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梁实秋先生尚在世的时候,有一天我跟他同桌用餐。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加了冰糖;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最后端上八宝饭,我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里面既有糖又有饭,梁大师则笑说他早知道,就因为早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我发现许多伟大的人,他们都因为节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取得杰出的成就。

    ②功课好的学生也一样。最近报上刊登大学考试榜首的学生,都说他们常常打电脑游戏,而且天天上网。当记者问他们成绩怎么还能那么好的时候,答案则是专心──玩的时候,尽情放松自己,回到课业则全力以赴。

    ③这也使我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个统计报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平均寿命长得多,老来也比较健康。报告分析,一方面因为那些人收入高,生活比较优裕;另一方面因为他们能克制自己,想吃的东西不吃,不想动的时候,仍然强迫自己运动,所以老来发胖的概率都比一般人低。可不是吗?

    ④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智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那些既能玩又能读书的人,都有个本事,就是他们在玩耍之前先有个计划,如同梁实秋先生决定最后要吃八宝饭,于是在前面特别节制。

    ⑤相反,一玩就忘了时间、忘了考试,以及回到书本上仍然不能收心的学生,则不可能表现得好。

    ⑥岂止读书如此,工作也一样。有位企业家说得妙——美国工人可能自己去上夜校,拿到文凭就要求加薪,不满意则跳槽。表面看糟透了,但是有人从我这里跳到别家,也有别家栽培的跳来我的公司。结果人才交换,大家都能进步。

    ⑦日本公司则不一样,员工到一定时候,公司会安排进修、安排出国,届时又调回国,按部就班地升迁,一干一辈子,甚至死了之后都葬在公司的墓园。但也正因为他们以公司为家,所以能乐于奉献、忠于自己的本职工作

    ⑧可是我们的员工,没学到人家的优点,却学到缺点。他们希望有日本公司的福利,却没有日本工人的忠诚;他们要求有美国式的自由,却没有美国员工的自动自发。

    ⑨如果我们把这位企业家的话,用在华人孩子的身上,会不会也很有道理?今天,华人孩子希望有中国式父母的溺爱,却没有传统中国式的孝敬;希望有美国家长的放任,却没有美国孩子的独立。

    ⑩各位年轻朋友,收入付出常是相对的,当我们拿起一些的时候,往往也得放弃一些。

    如同梁实秋先生想吃后面的八宝饭,就不碰前面的冰糖肘子。也像美国工人要跳槽的自由,就得有进修的主动性;日本工人要公司无微不至的照顾,就得有恪尽职守的忠诚。

    如果你既不愿少玩一分钟,又不愿多用功一点;既想成绩好,又不愿牺牲玩耍的时间;读书时开着手机,心猿意马;玩的时候又惦着功课,提心吊胆,怎么可能成功?结果到头来既没能玩好,又误了学业。

    后面要过瘾,前面就得牺牲。

    (选自《再试一次就成功》,现代出版社)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分析文章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文章第①段“我发现许多伟大的人,他们都因为节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取得杰出的成就。”请你为这句话补充一个典型事例。

    【4】请把文章第⑦段画线部分改成与“乐于奉献”结构类型一致的四字短语,并说明这样改动的好处。

    【5】请简述本文的论述结构。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加减乘除的世界

    李子燕

    ①父亲的抽屉里有一把老式珠算盘,木框和细杆是浅褐色的,算盘珠是白色的。有事儿没事儿,他喜欢戴着老花镜,熟练地拔弄那些算盘珠。偶尔,我会调侃他,口算就能完成,干吗非像账房先生似的?偶尔,我会督促他,与时俱进使用计算器。父亲并不气恼:“珠坚梁正角分明,加减乘除账目清。这珠来珠往的妙处,你还不懂吗?”

    ②七十多岁的父亲并不显老态,多年的会计生涯,令他的头脑始终睿智敏捷。因此,我拒绝把他当成古稀老人;换句话说,在我心里,他一直是年轻时的模样,只不过头发花白了一些,皱纹增多了一点儿。

    ③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拥有一套神奇装备——算盘、账簿、钢笔。每当春耕秋收,村里有账目需要统计,他就会起早贪黑坐在桌旁,左手翻阅厚厚的账簿,右手快速地拨动着算盘珠,指法娴熟。时而左手翻得累了,便轻轻向指尖吐些唾沫,当作润滑油;时而右手略停下来,拿起笔快速记录着;再反复对比,确认准确无误后,才继续拨动算盘珠……全村年终大结算,也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天寒地冻,他顶风冒雪去附近各个小队作统计,为的是让家家户户“仓中有粮,账上有钱,心中有数”。几个小队的会计都是新手,对父亲的业务非常佩服,亲切地喊他“李叔”,或者尊敬地称他为“李会计”。几乎所有认识的人,都夸父亲算账快、账目明晰、井然有序,无论是统筹还是预算,无论是村里的大账还是各家的小账,从未出现过丝毫差错。于是,慢慢地,十里八村都知道了“李会计”业务精湛,每每他们村里遇到难题,就特意过来邀请父亲去帮忙,父亲也都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完成。

    ④上小学后,父亲的“会计”身份,令我感到无比的荣耀——四年级时,全乡举行数学竞赛,我竟然取得第一名;接着代表乡里去县里参赛;后来又代表县里,去省里参赛……当学校举行表彰大会时,我听到最多的话是——“虎父无犬女,这丫头将来是清华的苗子!”10岁的我,从此种下“清华梦”,尽管后来没有实现,但至今仍在心底闪亮着。从此,我更加崇拜父亲,常常学着他的样子,“三下五除二”地拨弄算盘珠;也效仿他的样子,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偶尔还帮助老师批改卷子。当然,也跟父亲一样,从来没出现过差错。

    ⑤再长大些,脑袋里的想法逐渐多了起来,这把长方形的“神器”是谁发明的呢?父亲回答: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我追问:古代谁啊?父亲被难住了,摇了摇头,常年拨弄算盘,竟然不知其来处,总是有些遗憾。后来,他去县里参加会计培训,第一时间跑到新华书店查阅资料,回来后第一时间讲给我听:“珠算盘起源于北宋时代,运算方便、快速。中国是算盘的故乡,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柜就画有一架算盘。关于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分时期,据说是关羽所发明,当时叫算板……”

    ⑥历史究竟怎样,虽暂时无法考证,但关羽的名字已经令我激动不已。谁都知道,他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估仁勇成显”的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那么算盘与他产生关联,立刻从单纯的运算工具被提升到一种精神高度,仿佛每一粒算盘珠都镌刻着“忠义”二字。父亲用手拨动着算盘珠神情比我更加庄严凝重:“丫头你看,这算盘珠不拨不动,一拨就动,要想最后不出错,我们的心里必须有颗定盘珠,这才能把握整体方向。做人啊,跟珠算一个道理……”

    ⑦彼时年纪小,只道这句话是简单的珠算法则;如今人到中年,慢慢悟出其中的人生奥妙。如果某天回娘家,父亲再问我珠来珠往的妙处,我想我的答案会很清晰了。其实,“珠坚梁正角分明”,正是父亲品格的写照,他一生勤奋严谨、思路清晰,以大隐隐于世的态度,过与世无争的生活。春去秋来数十载,岁月的风,染白的只是他的头发,却无法拨乱他心中那颗定盘珠。无论何年何月,身在何处,父亲都能唯实是求,珠起还落间,“加减乘除账目清”,清清爽爽面对流年碎影。

    (选自《天津日报》2020年6月23日,有删改)

    【1】作为一名优秀的会计,父亲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

    【2】结合第③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

    【3】“我”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父亲”的世界中“珠坚梁正角分明”的用意。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的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内容。

    情节:父亲拉着满当当的板车回家→______母亲“招待”做生意亏本的父亲→父亲看母亲劳作及孩子们玩耍。

    “我”的心理变化:______→有些难过→无比自豪→______

    【2】请分析第⑧段句中加点词“犒劳”的表达效果。

    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⑥段划线的句子。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5】选文第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小溪的远方是大海,雄鹰的远方是蓝天;墨子的远方是“兼爱”“非攻”,陶潜的远方是南山悠然。远方,是目标,是精神的归宿,是我们心心念念的追求……平凡的生活,因为有远方,便有了生机和光彩,有了信念和价值。

    请以“远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文中请不要出现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