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于中国足球今后的发展不但没有丝毫益处,反而容易使我们踏上周而复始的老路。
B. “袖珍之国”梵蒂冈是全球八亿多天主教徒的信仰中心,古老神圣的辉煌史迹,众多的文化艺术瑰宝,令游人心驰神往。
C. 2016年我国全面推进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为核心的供给端改革,资本市场的重要地位被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D. 他在高中毕业填报大学志愿时,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中填上了西北农学院农学系,并如愿以偿地被录取。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公园里静谧的湖水、惬意的沙滩与旁边的文化墙浮雕相得益彰,让人流连忘返。
B.特朗普近来的诸多决定引发国际舆论的反对,他似乎要让美国与全世界分道扬镳。
C.七十年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懈奋斗,才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
D.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力争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闻道龙标过五溪”,“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之艰,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惦念之情。
B.《峨眉山月歌》首句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C.《观沧海》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把“海”外与“江”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隆冬,北风凛洌,银灰色的云块在天空中奔腾驰骋,寒流滚滚,正酝酿(1iàng)着一场大雪。
B.美国发表《香港政策法报告》,对香港事务指手画脚,香港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与立法会议员郭荣铿,莫乃光三人狼狈为奸,附和(hè)该报告内容来抹黑香港。
C.秋收在即,有经验的种地农民感慨(kǎi):如果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又将是一个喜出忘外的丰收年。
D.如果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美好与澄(chéng)澈都会永驻心中,即使身形羸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而神采熠熠。
5、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①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②。挟清漳③之通浦④兮,倚曲沮⑤之长洲⑥。背坟衍⑦之广陆兮,临皋隰⑧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⑨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王桀《登楼赋》)
[注释]①暇:通“假”,借。②仇,匹敌。③清澈的漳水④通浦:两条河流相通之处。⑤曲沮:弯曲的沮水。⑥长洲:水边或水中长形陆地。⑦坟衍:坟,高。衍,平。⑧皋隰(xí):水边低洼之地。⑨黍稷:泛指农作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连月不开( ) (2)实显敞而寡仇( )
【2】请用“|”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北 弥 陶 牧 西 接 昭 丘。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2)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4】甲、乙两段皆用了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依次表现了迁客骚人( )和( )两种心情。(后两个空各填一个字)
【5】甲文第一段和乙文都写了登楼之感,楼虽不同,但所写的感情却有相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两段中登楼的“文人骚客”有怎样的共同情感。
6、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对这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B.首联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诗人两次使用“难”字。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
C.颈联写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每晚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遗,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
D.尾联写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
【2】请赏析颔联。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爨是东汉末年到唐朝中叶云南东北部少数民族的统称。爨体字,中国古代稀有字体,代表云南特色。爨体字在中国缤纷多彩的书法字体中,有特殊的地位,是中国汉字隶书到楷书的过渡字体,堪称中国文字演变的“活化石”。曲靖市留存的碑刻《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是研究爨文化的主要凭证。
为了让大家知晓身边的文化遗产,了解曲靖历史文化,响应国务院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的号召,珠江源学校将举办“走近爨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认识“爨”字
“爨”,读音“cuàn”。云南文化史上有句民谣:“興(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用火烧。”说的是“爨”字的现代写法。“爨”的意思是:烧火做饭;灶;姓氏。请你将爨字规范写入“田”字格中,并数一数其笔画数。
(2)走近“爨”学
珠江源学校拟邀请当地爨文化博物馆王馆长,于6月30日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师生作“爨文化知识”的专题讲座。现请你以学校名义,写一份邀请函。
邀请函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待您的到来!
珠江源学校(签章)
2019年6月30日
(3)传播文化
为了将曲靖的文化遗产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爨文化,请你拟写一则含有“爨”字的广告词。
8、根据提示,完成默写填空。
主题 | 诗句 | 作者及出处 | 批注 |
生活哲思 | ①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时代在飞速前进,不会等待任何颓废者和落伍者 |
游子情思 | ②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 | 苏轼《水调歌头》 | 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
③有弟皆分散,__________。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在“有”“无”的对比中,抒发深沉的思念之情 | |
无私奉献 | ④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李商隐《无题》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理想追求 |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 | 李白《行路难(其一)》 | 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昂扬之情舍我其谁! |
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超越个人忧乐的博大襟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担当 | |
⑧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愈老弥坚,刚正不阿,忠君报国的信念 | |
自然之景 | ⑨有桃花红,________,菜花黄。 | 秦观《行香子》 | 从色彩的角度描绘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景 |
⑩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 温庭筠《商山早行》 | 早行之景,历历在目 |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为何独有唐诗流传最多最广?
①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诗,如六朝诗、宋诗、元诗、明诗、清诗等,也不乏名家和佳作。但今天社会上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名篇名句,十之八九都来自唐诗。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所有的朝代中,唯有唐代的诗歌流传数量最多、影响最为广泛。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根据我数十年来对唐诗的研究,感到可以初步归纳出主要的三大点,这就是:口语化、格律化、短小化。
②在唐之前,中国也有许多著名诗人,如屈原、曹植等,《离骚》等优秀诗作也堪称经典。但能让人记住、广为流传的名句名篇却不多,能被完整记住的极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能不归结于诗的语言过于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高。
③发展到唐代,却发生了一个重大转折,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这就是诗歌的口语化和平民化程度大大提高。“床前明月光”“红豆生南国”“春眠不觉晓”……因为写得朗朗上口,易记易背,也就容易口口相传,流传开来。这是唐诗流传既多且广、至今不衰的第一个重要原因。
④唐诗流传甚广,还因为诗歌的格律化。虽然在唐之前,沈约就提出过“四声八病”之说,但并不成熟。只有到了唐代,诗歌才进入了格律化,出现了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大量格律诗。格律化和平仄的运用有个好处,就是大大增加了诗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便于记诵和流传,有时还可根据平仄规律,轻松迅速地忆起上句或下句。
⑤唐诗广为流传的第三个重要原因,便是短小化,也就是短小精悍、篇幅不长的诗居多。在唐以前,无论是《诗经》《楚辞》,还是魏晋南北朝的诗,大多都有一定篇幅。像曹植较为短小的《七步诗》等反在少数。而到了唐代,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大量涌现,十分流行。这些诗短则20字,长则56字,相当容易背诵,许多都让人过目不忘,一听一诵便能记住。
⑥当然,不可否认,唐代也有不少长篇大诗。但据统计,《全唐诗》载诗近5万首,其中绝句万首、七律近万首、五律超万首,它们已占去大半比例,再加上这些诗口语化、格律化,自然不胫而走,以至脍炙人口,代代相传。
【1】通读全文,说说为何独有唐诗流传最多最广。
【2】第②小节中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并分析其作用。
【3】第⑥小节中划横线的句子为什么不可以删除?
【4】阅读以下链接材料:
我们说唐诗的世界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迈得很。在唐诗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宽阔的江河湖海,也能看到比它更为宽阔的万里长空,更能看到最为宽阔的人的心灵。唐诗让你的心情更为开阔,性情更为豁达,人生更为深刻。从唐诗中体悟人生,从而人们永恒的精神追求得以满足。我们说诗是可以陶冶性情,也就是这个意思。
——胡晓明
读了本文和链接材料后,说说李白的《静夜思》能妇孺皆知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静夜思》具体阐述。
10、 琴声中的玫瑰
①钢琴是乐器中的贵族,弹钢琴的人也应该是高贵而优雅的。邻家女孩小雪的母亲始终这样认为。
②小雪一派淑女状:白裙款款,玉指修长,平静淡雅的微笑,仿佛生活在清澄的和弦与悠扬的旋律之中,远离滚滚红尘的纷扰喧嚣。
③音乐不在谱子里,它在人心里。看到小雪,你就会对这句话深信不疑。月光如水的晚上,我常能听到如水的琴声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这是一种洁净的琴声,载着人的心灵驶回音乐深处,寻找精神的玫瑰。
④小雪学琴的费用很贵,一小时 30元。一个月下来,要花去母亲月收入的三分之一。小雪是个很懂事的女孩,总是用悦耳的琴声催开母亲的笑靥。她最渴望的,是尽快拿到钢琴等级证书。然而在我陪小雪去填报考试定级表时,一位已被内定为评委的老师叫住了她,善意地让她把指导教师的名字换成自己的。"这可是关系到你能否过级的大事。"那位评委语重心长地说。
⑤小雪的脸刷地红了,咬着嘴唇低下了头,细声细语地说我回家和妈妈商量一下。"你妈妈会明白的。"那位评委暖昧地笑了笑。
⑥那一晚,小雪弹的尽是些单调枯燥的练习曲,喑哑嘈杂,令在另一间房内的我也莫名地烦躁。
⑦小雪还是没有把指导老师的名字改过来。考试那天,那位评委一脸掩不住的惋惜:"她是很有希望过级的……"小雪的母亲没说什么,只是轻轻拂去小雪长裙上的一片落叶,告诉女儿,上台演奏的时候要沉着、冷静。
⑧小雪上台的时候,评委席上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她显得很平静,亮丽的琴声徐徐响起,渐渐如潮水般四溢开去,充盈着考场内的每一处空间。琴声中仿佛有一个白色的精灵在随风而舞,舞姿优雅高贵;又好像有一朵朵耀目的玫瑰次第开放,飘逸出音乐的芳香。评委席上又一次掠过一阵小小的骚动。那位评委悄悄走到小雪的母亲身边,小声地说,现在改变指导老师的名字还来得及。小雪的母亲再三感谢她,但还是婉言谢绝了。那位评委叹了口气,遗憾地摇了摇头。
⑨小雪后来告诉我,当她妈妈听到要改指导教师姓名的事后,只是淡淡说了句:女儿,你要活在你洁净不染尘埃的琴声中,懂吗?
⑩小雪终于没有通过考试。在月光如水的晚上,依然有琴声悠然而起,也依然是那般的清纯、洁净。她虽然没有拿到钢琴等级证书,却拥有了精神的玫瑰。她又想起了那句话:音乐不在谱子里,它在人心里。
【1】请在横线上把本文的情节补充完整。
报名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试失败
【2】请简要分析⑦段中“小雪的母亲没说什么,只是轻轻拂去小雪长裙上的一片落叶”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3】小说以“琴声中的玫瑰”为题有什么含义?
【4】请从音乐艺术、小雪及其母亲三个角度,分别谈谈你从小说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可悲的教育,是寒门养贵子
①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父母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看中“富养”孩子,就算勒紧裤腰带,也要倾其所有地供养孩子。
②但普通家庭再怎么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无法凭空假装富裕。结果是,父母在身后负重前行,子女在人前过得光鲜亮丽,还嫌父母没见识,不懂生活。
③真正的富养,富在见识和眼界。可是,在焦虑的现代社会,“富养”早已被人误读,许多父母简单地将“富养”理解为“砸钱”,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
④之前去四川支教时,见到一个现象:支教的那个班级里,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只有春节期间才能回来见孩子一面。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他们给孩子买最新的iPad,每个月给他们高于当地生活水平的生活费。结果呢,这些孩子却花大量时间用iPad看小说、玩游戏,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最新的科技产品。他们在物质上贫乏吗?比起周围的孩子,他们的物质条件算是好的,但有了基本的物质,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教育,他们仍然缺乏眼界和知识。
⑤真正优质的教育从来不是砸钱就能获得的。家长们不应该为经济不够优渥而焦虑,而应该反省有没有在精神上富养孩子。
⑥在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16岁的武亦姝在舞台上表现的自信与从容令人折服。她至少有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用她的话讲就是:“先抢下来再说,反正我都会的。”但她并不是一个诗词的复读机。她的诗词沉淀,是出于热爱,更是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她父母喜欢阅读,家中藏书很多。
⑦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面,双门洞的孩子都是“富养”长大的,他们富在精神世界,富在父母给了他们很多很多的爱……孩子们也从父母身上继承了贱兮兮的乐观、穷兮兮的精致,以及好强。虽然生活很清苦,但大家在一起比什么都开心。
⑧给孩子很多爱,他们才会明白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也许贫困的家庭会让他们过早地感受到成人世界的不易,但也让他们更加懂得感恩父母,进而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
⑨富养不是为了满足孩子对富人生活的想象,而是教会孩子在生活的苦难面前竖强、坚韧;体贴父母的不易,引导孩子依靠勤奋和付出改变不如意的现状。让他们明白:唯有精神的成长、意志的坚强,以及勇气的磨炼,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⑩西方精英教育坚持一个育人准则:终身学习和全面成长。这是保证财富代际传承的必要条件。所以,“富养”并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物质要求,而是富在养精神、见识和自我修养。
(摘自《意林》2017年12月24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奋,本义为鸟展翅奋飞,引申为人有为奋发。考试、竞赛、社会实践……,处处闪现着拼搏者的身影;迎难而上、突破自我、持恒追梦……,时时演绎着奋斗者的精神。
奋,是青春的荣耀,是生活的缩影,是时代的折射。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成长,一种幸福。
请以“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XXX代替;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