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眺望 别墅 恣睢 前仆后继
B.瑟缩 糟塌 麾下 根深蒂固
C.鸳鸯 逞能 压榨 娇揉造作
D.制裁 剪影 骈进 如雷惯耳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
②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③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
④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
⑤当落日沉设,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
A.①④②⑤③
B.④③①⑤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③②④⑤
3、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B.《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南宋司马光编写;《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司马迁编写。
C.“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是指苏洵、苏轼、苏辙、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这六位文学家。
D.《海燕》的作者是高尔基,苏联作家,代表作是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5、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婢侍。吴玠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②四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③,岂大将安乐时?”飞辞不受,玠益敬之。少嗜酒,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欲为飞营第④,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改动)
【注释】①吴玠:人名.岳飞的朋友。②名姝:有名气的美女。③宵吁:即宵衣旰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①营第:建造宅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前人之述备矣 备:________
②南极潇湘 极:________
③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乃: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飞辞不受,玠益敬之。
【4】通过甲文中的“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可以看到作者怎样的写作目的?
【5】通过乙文可以看出岳飞是一个怎样的人?
6、阅读下列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南征①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这两首诗都采用了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体现了杜甫__________的诗歌创作风格。
(2)请简要分析杜甫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
7、阅读下列材料,请按要求作答。
(1)我市某初中学校组织了一次以“绽放青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下是该校关于“青春靓丽计划”问卷调查的结果,请你根据结果,写出两条结论,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学生对青春期相关内容的关注度
A.
B.
(2)星期二下午,你班学生魏晨昊受班主任委托,邀请本校张老师于本周五下午四点在九(1)班教室给你们班做“怎样练习硬笔书法”的专题讲座。假如你是魏晨昊同学,见到张老师后,你准备怎么说?(不超过60字,4分)
8、文言诗文默写。
(1)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5)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天蔽日。
(7)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
(9)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1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方法,蕴含着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共享单车,疯长之后需规范
①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飘过,成为今春各大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
②共享单车,有低碳出行的环保理念引领,有时尚的共享经济支撑,解决了公交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好处多多,其受追捧自然在情理之中。
③人们在体验共享单车便捷的同时,也有丝丝忧虑:共享单车这种绿色骑行的方式到底能走多远?能不能为减少交通拥堵、尾气污染发挥更大的作用?人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正因为共享单车一出生就头上顶光环,所以备受资本青睐。在商业的竞争角逐中,共享单车迎来了惊人的发展速度,同时也让一些问题集中暴露了出来:有的城市或地区投放车辆过多,乱停乱放、挡道堵路;并排骑行、逆道骑行,骑入机动车道,给道路交通添堵;涂改颜色、安装私锁、嫁接儿童座椅等等不文明、不安全现象屡屡出现。还有押金如何管理?骑车受伤由谁担责?这些问题和顾虑,是共享单车成长中的烦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共享单车的评价。
④能否解决共享单车快速成长带来的问题,不仅事关共享单车的前途命运,还影响着人们对绿色骑行、低碳出行的选择。因此,共享共治,让共享单车健康发展,让绿色骑行行稳致远,显得重要而紧迫。
⑤可喜的是,近日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出台了监管共享单车的征求意见稿,这让人们看到了政府对共享单车这一创新模式的认可,以及对绿色骑行的支持。翻阅这些意见草案,有的设定了车辆投放总量上限,有的明确了停放规矩,有的规定了车辆技术门槛,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强管理的思路。【甲】
⑥除了立规矩,人们还普遍呼吁,改善骑行环境,让共享单车有路可走、有路好走。笔者在骑行的过程中就常常遇到“骑着骑着就没路了”的尴尬,时不时被停在自行车道上的汽车挤到机动车道,还有逆向而来的电动车等等。骑行环境的好坏,是人们选择绿色骑行的一个重要考量,也是影响共享单车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打造良好的骑行环境和规范的骑行秩序,各个城市还真得当个事儿来抓。【乙】
⑦让绿色骑行行稳致远,对相关企业来说,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千万不能唯利是图,不能像有的“互联网+”企业那样,砸钱跑马圈地占领市场,一旦培育起消费习惯后,就肆意宰割消费者。毕竟,共享单车涉及的老百姓众多,绿色骑行意识一旦受到创伤就很难恢复。【丙】
⑧当然,共享单车也离不开使用者的呵护。使用者要遵守社会公德,做到文明、安全骑行。
⑨如此多方共治,才能促进共享单车健康有序地发展,才能把绿色骑行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
【1】选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话语回答)
【2】下面的文字放在【甲】【乙】【丙】哪一处最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有规矩才成方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些管理意见的实施,共享单车“野蛮生长”时期会很快过去,成长中的烦恼也会越来越少。
放在_____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起到什么作用?
10、阅读《女排精神历久弥新》,完成下列各题。
①在3:0完胜日本女排、3:2力克劲敌巴西女排、3:0横扫美国女排之后,今天中国女排迎来开赛八连胜,再一次为球迷们展现出历久弥新的中国女排精神。
②回想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大赛冠军的情景,依然让人心潮澎湃。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11月16日傍晚,无数中国人圈坐在黑白电视机前,焦虑地观看女排战况。面对实力强大的东道主日本队,在决胜局比分落后的不利形势下,女排姑娘咬紧牙关拼搏到底。随着“铁榔头”郎平一记重扣,中国队以3:2险胜,“三大球”首个世界冠军诞生!电视机前的观众热泪纷飞,“中国万岁!女排万岁!”的响喊响御夜空,这一幕至今那样清晰。
③女排魁力30多年不衰,粉丝遍中华,纵跨几代人,是因为总赢球吗?竟技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女排输过比赛,丢过冠军,很少轻松取胜,还经历过漫长低谷。但是女排有性格,有那么一股劲。用郎平的话说,“在实现自己梦想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应发扬永不放弃的精神去战胜它”。咬紧牙关拼到底,正是女排精神的内核。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2016年在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女排都上演过绝地逆转的奇迹。女排精神的魅力就在于,无论形势多严峻,总会拼到底,永远保持向上奋斗的姿态。
④女排气质塑造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女排精神是改革开放精神的产儿。从夺得首冠起,女排姑娘成为向世界证明中国体育强起来的时代英雄,激励几代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1981年女排夺得世界杯冠军次日,人民日报头版都是关于女排的新闻。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豪迈地写道:“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女排夺冠敲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战鼓,激发起一代代人滚烫的爱国热情,聚合起全国人民拥护改革、投身改革、建设国家的磅礴合力。
⑤女排精神植根于中华历史文化的沃土,女排的性格是中华民族性格的灿烂映射。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中,一脉相承绵延至今的只有中国,5000年里数不尽的挫折,生成了中华民族永不低头的倔强、愈挫愈奋的耐力、从容应对的智慧。精神强大是民族复兴的开始,也是民族复兴的必然。30多年来,中国女排创造了“五连冠”的神话,9次获得世界冠军,显露出祖国至上、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的英者风范,成为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艰辛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动见证。女排姑娘们的勇毅和坚定,极大激扬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
⑥“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新时代领路人的这一金句,悬挂在国家体育总局一楼大厅里,激励每一位体育工作者为中国梦挺身而出、奋勇担当。体育强则国家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挑战和风险仍有许多,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也有可能出现,除了奋发图强、勇敢斗争,我们别无选择。发扬好女排精神,保持昂扬斗志和磐石般定力,我们一定能在新征程上赢得新胜利,拓展新境界。
⑦女排加油!中国加油!
2019年09月25日《人民日报》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由中国女排迎来开赛“八连胜”引出女排精神的话题。
B.大家对中国女排的喜爱是因为她们总能在赛场上绝地逆转夺得冠军。
C.1981年女排世界杯夺冠,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D.文章在结尾发出号召,发扬女排精神,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第②段回忆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杯冠军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女排精神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述。
11、材料一
某地区对四、六、八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测试数据显示,影响学生阅读素养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阅读态度
数据显示,那些课余时间能够主动阅读并能在阅读中体验到快乐的学生群体,其阅读能力测试总分明显高于那些“在老师或家长要求下才读书”的学生群体。可见积极的阅读态度有利于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并在此过程中提高阅读的综合能力。
2、阅读时间和阅读计划
对于学生的阅读时间投入,可以用“日平均阅读时间”来衡量。数据显示,四年级学生每天阅读时间达到0.5~1小时的学生群体,其阅读测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组学生;六、八年级学生每天阅读在半小时以上的学生群体其得分也明显较高。进一步分析发现,有阅读计划的学生阅读能力测试得分显著高于没有阅读计划的学生。
3、阅读能力自我评价
分析发现,认为阅读很容易的学生,阅读能力测评得分显著高于认为阅读不容易的学生;在独立阅读时,认为自己都能读懂的学生群体阅读能力测评得分显著高于认为自己不能都读懂的学生群体。
材料二
什么样的书对学生有益,有没有证据证实学生阅读这些书更有益?我们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大面积抽样测试。数据分析如下:
1、学生的阅读面越广,阅读品位越高,阅读水平越高。如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科幻科普作品、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报纸杂志等读物,“从不”读的占比,阅读水平Ⅳ(4级)的学生平均仅为6.6%,而阅读水平Ⅰ(1级)的学生高达26.76%,相差20.16个百分点。
2、阅读水平高的和阅读水平低的学生都勤于阅读教材辅导材料。如,水平Ⅳ的学生“每周读”的平均为51%,阅读水平Ⅰ的也高达35%。但是,从调查数据看,__________。一方面,阅读能力水平高的学生不是从阅读此类读物中获益,而是从阅读品位高的读物中获益;另一方面,阅读能力水平低的学生阅读此类读物也没有获益,他们阅读水平低是因为“从不”阅读品位高的读物所致。
3、不管阅读什么样的读物,读得少、读得疏、读得低(品位低)的,阅读能力水平就低;阅读能力水平低,阅读品位也低——或者说,阅读品位低,阅读水平就低。如,处于水平Ⅰ的同学“每周读”的阅读材料排名靠前的是:卡通漫画(44.9%)和教材辅导读物(29.1%)。
4、所有抽样的学生课外阅读整体水平都不够高、阅读也不够勤。如,除教材辅导读物“每周读”的超过四成,达43.95%外,其他读物“每周读”的不足三成,平均仅为29.57%。
材料三
《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1小时。鼓励中小学图书馆设立家长定期开放日,提倡学生和家长共同读书、读同一本书,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1】下列各句,填入材料二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阅读水平高的和阅读水平低的学生都喜欢阅读教材辅导材料
B.阅读水平高的和阅读水平低的学生都要靠教辅材料帮助学习
C.阅读此类读物,并不会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D.阅读此类读物,可迅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显示,影响学生阅读素养水平的因素有阅读态度、阅读时间和阅读计划、阅读能力自我评价等。
B.从“阅读能力自我评价”来看,对自己的阅读能力评价高的学生,阅读能力测评得分往往也高。
C.材料二的数据分析表明,学生的阅读品位越高、读高品位的书越勤,阅读能力水平也就越高。
D.材料三中提倡学生和家长共同读书、读同一本书,其目的是让家长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并起到监督作用。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材料三中“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1小时”的必要性。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孤独地寄居他乡,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诸葛亮却常常自比贤相管仲、名将乐毅。二十七岁那年,自信的他迎来了茅庐三顾、隆中一对,走上通往千古名相的道路。
对于一个深知自己价值的人,生活是支配不了他的。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