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教育部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
B.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不仅仅是实现抚州发展战略必须突破的基础性工程,而且是为了拿个金字招牌。
C.青少年要及时规避网络“陷阱”,要积极面对和主动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D.有效遏止“舌尖上的浪费”的原因,是我校食堂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的结果。
2、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典文学”“传承文化”“自由民主”“热闹起来”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动补短语。
B.“这种人工克隆新鱼种的出现,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途径。”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出现开辟了途径”。
C.古代可用地名称呼人,因此柳宗元又称柳河东:可以官职称人,所以杜甫也称杜少府:也可用字称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刘禹锡阔别多年的诗友白居易。
D.“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包括《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①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②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③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④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⑤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A.①⑤②③④
B.②③④①⑤
C.③①⑤②④
D.④③①⑤②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陵城区颜真卿公园的建设因地制宜,突出了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B.爷爷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休后,有时到菜市买菜,有时到河边钓鱼,有时还到公园下下象棋,打打太极拳,过着茶饭无心的生活。
C.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D.《奇妙的朋友》在湖南卫视热播,看到自己崇拜的明星们不怕脏不怕累地辛勤付出,观众们忍俊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5、(二)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加点词语。
⑴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______ ⑵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
⑶长跪而谢之_______________ ⑷以头抢地耳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面语句,说说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①公尝闻天子之怒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臣而将四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单分析秦王与唐雎各是怎样的人?
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主题阅读。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试作简要分析。
【2】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7、根据语境,完成任务。
2018年2月20日,有网友在新浪微博曝光“两名男子在南京抗日碉堡遗址前身穿仿制二战日本军服”的照片,引起广大网友的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警方依法对二人分别予以行政拘留15日。
请你写100字左右的发言稿表达心声,传达青年人铭记历史,爱我中华的正能量。要求有观点,有理由,有条理。
8、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 (《诗经关雎》)
②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
④笛中闻折柳, 。(李白《塞下曲六首》)
⑤ ,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⑥竹外桃花三两枝, 。( 《惠崇<春江晚景>》)
9、书香缕缕为何来
①打从认字开始,我们便开始了与书为伴的生活,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纸质书不断受到电子阅读器的冲击,但仍有许多人执著地钟爱纸质书。纸质书除了能给人手捧书卷的实在感,那时不时地从书页中飘散出来的缕缕书香,也时常令爱书人陶醉,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
②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书香”呢?
③书,无论新旧,都会释放出几百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所有香味一样,书香之源可以被追溯到若干化学成分。“新书气味”主要有三个来源:纸品本身以及制造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用于印刷的油墨以及用于书本装订的胶黏剂。
④纸品制造的过程经常需要用到化学品。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这些化学品可以通过它们的反应或者其他过程,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到空中,成为我们可以觉察到的气味,油墨和胶黏剂也一样。
⑤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
⑥通常说来,是纸张中的化合物分解导致了“旧书气味”的产生。纸张包含纤维素、少量的木质素还有其他化学成分。虽然现代的高质量纸品会通过化学过程来清除木质素,但是纸张中的纤维素分解过程仍然会缓慢发生,这是因为周围环境中存在酸性物质。这些反应,统称为“酸水解”,“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⑦现已明确的,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化学降解过程)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和它们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
⑧据说,外国有家公司曾经生产了一系列的气雱剂来复制“书香”的味道,销量很好,卖到断货,看来人们对“书香门第”的追求,古往今来仍未改变。也许有一天,人们希望自己闻起来像本书,“书香味”香水就会应运而生。还有一些释放的化合物可以用来确定旧书降解的程度,糠醛便是这些化合物之一,可以用来确定书籍的年代和成分。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新书闻起来味道可能不一样,是因为“新书气味”受到了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的影响。
B.纸张中的纤维素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C.第①段从对“书香”的不同感受谈起,除了引出说明对象外,也容易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味,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一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请指出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标题“书香缕缕为何来”的作用。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坡居士
林语堂
①苏东坡由现在起,于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②在元丰三年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③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趴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④在元丰四年,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来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⑤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⑥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再一个是马梦得,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追随苏东坡二十年。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
⑦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慥。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癖”这个典故,季常是陈慥的号。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⑧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颇引为憾事。他给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⑨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作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
⑩在这种农村气氛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自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苏东坡由于每天在田亩耕作的感想,把《归去来兮辞》的句子重组,照民歌唱出,教给农夫唱,他自己也暂时放下犁耙,手拿一根小棍,在牛角上打拍子,和农夫一起唱。
⑪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请富人捐钱,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⑫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通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摘自《苏东坡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有删改)
【1】苏轼为什么自称“东坡居士”,读完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2】东坡出语脱俗,比喻新奇,请从文中挑选一处进行赏析。
【3】第⑫段文字属于什么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4】根据传记中所记之事,谈一谈你眼中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初中所学过的苏轼的诗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记承天寺夜游》当中的具体内容,来印证你的看法。
11、 书法要有“丈夫气”
①梁启超在《书法指导》中曾提到,学书法,不宜从赵孟頫、董其昌一派入手,不是不好,只是不容易学,易导致笔力软弱,无“丈夫气”。
②“丈夫气”固然不是书法所有之必须,却是值得提倡的一种精神气质。
③何为“丈夫气”?即有大丈夫的气概。孟子有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丈夫气”,即有使命、有责任、有担当、有毅力、不忸怩、不矫饰。书法的“丈夫气”,则是融书卷气、金石气、士大夫气、雄健气于一体的阳刚博大的精神气质,是书法雄健、雄强之气的一种拟人化表达。这其中,书卷气尤为重要,没有书卷气的“丈夫气,常是一种狂怪之气、粗鄙之气和莽夫之气,去书法之本质远矣。
④“丈夫气”是书法的大格局、大气象、大境界的精神表征,不是逞强使气、矫揉造作,也不是粗都狂怪、哗众取宠。
⑤倡导书法的“丈夫气”,并不是说书法只能是男儿所为,也不是大男子主义,即使是女性书法,也可以具备此种气质。现代著名女书法家游寿、萧娴,碑学功力深湛,浑朴雄健,其书法便深具“丈夫气”
⑥客观来讲,书法之美并无优劣之分,有阳刚雄强之美,也有阴柔妍媚之关。阳刚雄强,好比黄钟大吕、金鼓雷鸣,是一种壮美;阴柔妍媚,好比江南小调、丝竹管弦,是一种柔美。这是艺术之美的两极。然而,阴柔妍媚之美虽是书法的一种气质,当代书法艺术却不能仅停留于此,因为一个伟大时代的书风,绝不能缺少昂扬的精神气度。
⑦磅礴浑朴的摩崖“三颂”,线条奔放的章草简牍,盘曲繁复的瓦当书法,半篆半隶、华美典雅的汉碑额书法以及朴茂直率、不事雕琢的工匠之作——汉石阙书法和汉砖书法,共同筑就了汉代开张烂漫、雄强大气的艺术风格。在汉代,任何一个阶层,只要稍识字者,包括女性和一般工匠,都不乏强烈的书法艺术表达冲动,这是其有别于其他朝代之处。故此,康有为才盛赞汉人之“分”,并在其书学名著《广艺舟双楫》中专辟“本汉”篇,阐述汉代的“八分”气象。
⑧汉代之后,从曹魏到西晋到十六国时期,再到北魏、北齐、北周,书法艺术几乎都表现为一种阳刚伟岸之象,可谓“丈夫气”十足。东晋书法则为之一变,开启了一种南朝风雅,其雄豪之气稍逊于汉魏八分。唐人崇尚雄强阳刚,但总体而言,已逐步走向定型化和规范化,缺少一点率性、烂漫的艺术气质。
⑨清代碑学促生了金石书风。书法的金石气拓宽了笔墨与宣纸的关系,将视野转向更广阔的书写材质,即两晋以前的书写载体——甲骨、碑石和竹木等硬质书写材料,使书法呈现出阳刚之美,书法审美产生巨大变革。碑学固可以救帖学妍媚之弊,然仍需以帖学之妍雅救碑学粗鄙之弊。
⑩书法审美总是在一种正反合的历史轨迹中前行,但不论如何发展,书法的“丈夫气”不可或缺。每个时代的精神面貌都体现在这一时代的主流书风之中。当今时代是一个社会变革的伟大时代,需要一种大丈夫的担当精神,尤应倡导阳刚大气、与时代精神相符的书风。
【1】通读全文,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请分析选文第①段的作用?
【3】第⑥段画线句子初稿和修改稿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何不同?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表达作用?
初稿:阳刚雄强,是一种壮美;阴柔妍媚,是一种柔美。
修改稿:阳刚雄强,好比黄钟大吕、金鼓雷鸣,是一种壮美;阴柔妍媚,好比江南小调、丝竹管弦,是一种柔美。
12、请以“因为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