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本诗是一首古体边塞诗。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
B.诗文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极言天气的寒冷,边塞的苦寒,既反映了战争的艰苦,也体现了将士们以苦寒为美的豪迈之情。
C.“胡琴”“琵琶”“羌笛”等具有西域特色的乐器给军中宴饮增添了几分苍凉悲壮的豪气,渲染了送别的隆重场面。
D.最后两句,从壮丽的雪景回到送行的主旨,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写出了边塞空旷苍凉之景,表现了诗人思念家乡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圆明园昔日宏伟壮丽的景象已荡然无存。
B.整个科研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归为己有。
C.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D.从小性格孤僻的她,自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后,渐渐变得豁然开朗了。
3、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刚为成绩不理想而郁闷,小海劝他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学习的料,你就看开一点吧!”
B. 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C. 小伟爱讲脏话,小明批评道:“脏话既脏人耳,又伤人心,文明用语才让人舒心哪!”
D. 小静把自己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恭恭敬敬地说:“请您拜读,再给我面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战士们虎视眈眈地守卫着祖国边疆。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要靠我们持久奋战,不可能一蹴而就 。
C. 李明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简·爱》,真是妙手偶得啊!
D. 金庸的武打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广大读者。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乎?”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名之者谁 ②欧阳修谪滁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
【4】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分别是什么意思?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我们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他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足为怪。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 绝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
(1)请仿照画横线句子写一句话,要求运用比喻修辞。
(2)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8、填空。
(1)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3)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9、放 牛
李汉荣
大约六岁的时候,生产队分配给我家一头牛,父亲就让我去放牛。
记得那头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体较瘦,却很高,大家叫它“老黑”。
父亲把牛牵出来,把牛缰绳递到我手中,又给我一节青竹条,指了指远处的山,说,就到那里去放牛吧。
我望了望牛,又望了望远处的山,那可是我从未去过的山呀。我有些害怕,说,我怎么认得路呢?
父亲说,跟着老黑走吧,老黑经常到山里去吃草,它认得路。
父亲又说,太阳离西边的山还剩一竹竿高的时候,就跟着牛下山回家。
我跟着老黑向远处的山走去。
上山的时候,我人小爬得慢,远远地落在老黑后面,我怕追不上它我会迷路,很着急,汗很快就湿透了衣服。
我看见老黑在山路转弯的地方把头转向后面,见我离它很远,就停下来等我。
这时候我发现老黑对我这个小孩是体贴的。我有点喜欢和信任它了。
听大人说,牛生气的时候,会用蹄子踢人。我可千万不能让老黑生气,不然,在高山陡坡上,他轻轻一蹄子就能把我踢下悬崖,踢进大人们说的“阴间”。
可我觉得老黑待我似乎很忠厚,它的行动和神色慢悠悠的,倒好像生怕惹我生气,生怕吓着了我。
我的小脑袋就想:大概牛也知道大小的,在人里面,我是小小的,在它面前,我更是小小的。它大概觉得我就是一个还没有学会四蹄走路的小牛儿,需要大牛的照顾,它会可怜我这个小牛儿的吧。
在上陡坡的时候,我试着抓住牛尾巴借助牛的力气爬坡,牛没有拒绝我,我看得出它多用了些力气。它显然是帮助我,拉着我爬坡。
很快地,我与老黑就熟了,有了感情。
牛去的地方,总是草色鲜美的地方,即使在一片荒凉中,牛也能找到隐藏在岩石和土包后面的草丛。我发现牛的鼻子最熟悉土地的气味。牛是跟着鼻子走的。
牛很会走路,很会选择路。在陡的地方,牛一步就能踩到最合适、最安全的路;在几条路交叉在一起的时候,牛选择的那条路,一定是到达目的地最近的。我心里暗暗佩服牛的本领。
有一次我不小心在一个梁上摔了一跤,膝盖流血,很痛。我趴在地上,看着快要落山的夕阳,哭出了声。这时候,牛走过来,站在我面前,低下头用鼻子嗅了嗅我,然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刚够着我,我明白了:牛要背我回家。
我骑在老黑背上,看夕阳缓缓落山,看月亮慢慢出来,慢慢走向我,我觉得月亮想贴近我,又怕吓着了牛和牛背上的我,月亮就不远不近地跟着我们。整个天空都在牛背上起伏,星星越来越稠密。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里,又像飘浮在高高的星空里。不时有一颗流星,从头顶滑落。前面的星星好像离我们很近,我担心会被牛角挑下几颗。
牛把我驮回家,天已经黑了多时。母亲看见牛背上的我,不住地流泪。当晚,母亲给老黑特意喂了一些麸皮,表示对它的感激。
秋天,我上了小学。两个月的放牛娃生活结束了。老黑又交给了别的人家。
半年后,老黑死了。据说是在山上摔死的。它已经瘦得不能拉犁,人们就让它拉磨,它走得很慢,人们都不喜欢它。有一个夜晚,它从牛棚里偷偷溜出来,独自上了山。第二天有人从山下看见它,已经摔死了。
当晚,生产队召集社员开会,我也随大人到了会场,才知道是在分牛肉。会场里放了三十多堆牛肉,每一堆里都有牛肉、牛骨头、牛的一小截肠子。
三十多堆,三十多户人家,一户一堆。
我知道这就是老黑的肉。老黑已被分成三十多份。
三十多份,这些碎片,这些老黑的碎片,什么时候还能聚在一起,再变成一头老黑呢?我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人们都觉得好笑,他们不理解一个小孩和一头牛的感情。
前年初夏,我回到家乡,专门到我童年放牛的山上走了一趟,在一个叫“梯子崖”的陡坡上,我找到了我第一次拉着牛尾巴爬坡的那个大石阶。它已比当年平了许多,石阶上有两处深深凹下去,是两个牛蹄的形状,那是无数头牛无数次地踩踏成的。肯定,在三十多年前,老黑也是踩着这两个凹处一次次领着我上坡下坡的。
我凝望着这两个深深的牛蹄窝。我嗅着微微飘出的泥土的气息和牛的气息。我在记忆里仔细捕捉老黑的气息。我似乎呼吸到了老黑吹进我生命的气息。
我忽然明白,我放过牛,其实是牛放了我呀。
我放了两个月的牛,那头牛却放了我几十年。
也许,我这一辈子,都被一头牛隐隐约约牵在手里。
有时,它驮着我,行走在夜的群山,飘游在稠密的星光里……
【1】根据文章理路,整理作者对牛的态度填空。
( )→喜欢(信任)→( )→悲伤→怀念→( )
【2】 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文中的划线句。
(1)牛走过来,站在我面前,低下头用鼻子嗅了嗅我,然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刚够着我,我明白了:牛要背我回家。
(2)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里,又像飘浮在高高的星空里。
【3】 如何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我放了两个月的牛,那头牛却放了我几十年。
【4】联系全文分析,第29自然段中“我似乎呼吸到了老黑吹进我生命的气息”,具体是指什么?
【5】请从结构与内容两个角度,分析文章最后两段的作用。
10、成由节俭败由奢
①俭,即节俭,不靡费。因为节俭,所以清心寡欲,没有贪念,心地坦荡,正气长存。俭,犹如一面镜子,映出了国与家的兴衰,也映出了人生的成败。
②首先,俭可以治国。墨子有言:“节俭则昌,淫逸则亡。”明太祖朱元璋倡导节俭,看到臣子送他的镂金床,非常气愤,说:“这与后蜀亡国之君孟昶用金银装饰便壶有什么区别?”立刻命人将它捣毁,又说:“即使富有了,又岂能放纵?即使显贵了,又岂能奢侈?”一国之君,抑奢倡俭,上行下效,节俭之风由此盛行全国,明朝国势日益昌盛。
③其次,俭可以持家。司马光在家训中,把勤俭节约当作教子的第一要务。他在《训俭示康》中告诫儿子:“有德者皆由俭来。”汉朝的杨王孙虽然家境富有,却对当时大办丧事的陋习深恶痛疾,在病重时立下遗嘱:“吾以羸葬,将以矫世也。”(羸葬:不用衣衾棺椁下葬。)他用裸葬自己的行为树立了节俭的家风。以俭教子,家风淳正;以俭治家,家业兴旺。春秋时期的齐相晏婴,用一生书写了“俭朴”二字。他穿的是粗布短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上朝时乘坐的是劣马拉的破车,却婉言谢绝了景公赏赐他的骏马豪车。他身居高位,却能抑制奢侈之心,力求俭朴,“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俭能兴家;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侈能败家。可见,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与能否厉行节俭息息相关。
④再次,俭可以修身。“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清代封疆大吏于成龙崇尚节俭,把“俭以成廉,侈以成贪”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为官几十年,他始终保持两袖清风的清廉本色。 在富甲天下的江南做官时,他常年布衣蔬食,被当地民众戏称为“于青菜”。他俭约不贪,克己修身,以节俭的行为塑造了大清廉吏的形象。反观当今落马的那些贪官,有多少人因为生活奢侈,滋生贪欲,总觉得钱不够花,而伸出贪婪的双手,最终走上腐败的不归之途。这正应了颜真卿所说的“不节则志倾”。
⑤一个国家弘扬节俭之风,就会风清气正,长治久安;一个家庭传承节俭之风,就会兴家立业,蒸蒸日上;一个公民保持节俭本色,就会一身正气,受人敬重。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原文有改动)
【1】请在选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请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3】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②~④段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①“中国!中国!生日快乐!”10月1日上午,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队伍中,由中外青年组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阵首次亮相,备受关注。各国青年穿着特色服饰,手持中国国旗热情挥舞。虽然肤色各异、信仰有别,但无论哪个国家的人民,都向往和平、崇尚美好,这是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的。
②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预言:中华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当人类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各种机遇和挑战并存。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十字路口,面对“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历史悠久的中国,投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当今世界正处于不断发展、变革和调整时期,来自经济、政治、资源、生态环境、疾病传播、网络攻击等普遍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无论身处何国,有何种信仰,显然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成为解决全球危机和挑战的中国方案,正所谓(甲)“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④“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植根于历史,面向未来;源于中国,惠及世界。9月24日上午,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鸣响,满载铁路建设物资的“齐鲁号”中欧班列从济南发车,历时约25天,途经蒙古、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国,在二连浩特、波兰转关换轨后,运抵目的地。借着“一带一路”东风,搭乘中国“快车”的朋友越来越多:东部非洲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白俄罗斯第一次有了轿车制造,哈萨克斯坦第一次有了出海通道……
⑤“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得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世界银行今年6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可使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使全球贸易增加6.2%,沿线经济体贸易增加9.7%,全球收入增加2.9%。6年来,“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发展持续注入“中国动力”,展现出中国这个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国应有的胸怀和心志,更彰显着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智慧和担当。
⑥中国所倡导的文明交流互鉴理念,必将让不同文明在和而不同中生生不息,实现(乙)“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我们坚信,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中国一定能够不断铸就中华民族新辉煌,也一定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来源:《光明日报》 有改动)
【1】本文是《光明日报》时评的一节,下面作为小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让文化自信照亮复兴之路 B.用大国胸怀弘扬传统文化
C.为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D.为世界和平提供思想资源
【2】结合文章,说说第⑤段中提到的“中国动力”具有怎样的特点。
【3】文中(甲)(乙)两处均引用了名言警句,请任选一句,说说它在文中的含义。
( )句,含义:
12、按要求作文。
作为祖国新一辈青年,除了要有风云之志,还需要有披荆斩棘的勇气、衔石填海的毅力和随机应变的智慧,只要我们有的放矢、锲而不舍,就一定会有金石为开的一天。
请以“成功的花”或“成功来自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