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儿童智能机器人具备强大的语言交互功能,可以根据主人的要求回答各种难题,它是孩子的忠实伙伴,专业的家庭教师。
B.在第55届布达佩斯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了5枚金牌,充分展示了他们奋发向上,顽强拼搏。
C.不仅中草药能与一般抗生素媲美,而且副作用较小,成本也较低。
D.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使中小学生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那么,勤劳美德如何体现呢?一是对待事情尽心尽力,心无旁骛。在劳动内容选择上不拈轻怕重,在劳动效率产出上不滥竽充数。
二是要孜孜不倦。无论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体力劳作,还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脑力创作,劳动的辛苦都【甲】。但是,对于勤劳的人而言,其对劳动的热爱执着以及对于劳动价值的深刻体会,使得他们能够克服并超越这些身心苦累。从古至今,那些广受赞誉的人,都是“习其苦”“安其苦”的,并且常常以苦为乐。
选文中甲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根深蒂固
B.不言而喻
C.不由分说
D.与日俱增
3、下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失败就好像蜜蜂每一次采的蜜,一直积攒着,就会酝酿成成功,你才能尝到成功的甜头。
B. 针对运动会开幕式入场问题,他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同学们都随声附和着赞同。
C. 日寇在南京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D. 电影《秀春刀》中的演员十分珍惜难得的机会,拍摄中从文戏到武戏,每一个动作、 每一场戏都有一丝不苟。
4、下面的一段话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好的家训是一代又一代人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时过境迁,许多人不禁发问:家训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日前举行的“家训与文化传承”理论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③家训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家训。为此,④许多专家呼吁要重建现代家训文化。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诸军①俱发,陈②于香积寺北沣水之东。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贼众十万陈于其北,李归仁出挑战,官军逐之,逼于其陈;贼军齐进,官军却,为贼所乘,军中惊乱,贼争趣辎重③。李嗣业曰:“今日不以身饵贼,军无孑遗④矣。”乃肉袒、执长刀,立于陈前,大呼奋击,当其刀者,人马俱碎,杀数十人,陈乃稍定。于是嗣业帅前军各执长刀,如墙而进,身先士卒,所向摧靡。都知兵马使⑤王难得⑥救其裨将,贼射之中眉,皮垂鄣目。难得自拔箭,掣去其皮,血流被面,前战不已。贼伏精骑于陈东,欲袭官军之后,侦者知之,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引回纥⑦就击之,翦灭殆尽,贼由是气索。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诸军:“安史之乱”中唐朝对抗叛军的各路兵马。②陈:同“阵”,阵列,这里作动词,列阵。③争趣:巡夜搜捕,这里有争抢的意思。辎重: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④孑遗(jié yí):遭受兵灾等大变故多数人死亡后遗留下的少数人。⑤都知兵马使:官名,唐朝时掌军府兵权。⑥王难得:唐代将领,下文中的“仆固怀恩”也是唐朝将领。⑦回纥:唐朝北部的游牧民族政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既克(_____________)
②再而衰(______________)
③所向摧靡(_____________)
④以身饵贼 (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日不以身饵贼
A.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D.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贼 伏 精 骑 于 陈 东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难得自拔箭,掣去其皮,血流被面,前战不已。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5】甲乙两文同样表现战争,描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6、(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作者___(人名)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2】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域内地的独特景色,表现边塞的悲凉,同时也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下面提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7、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小区为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的随机调查,统计如下表:
材料二:日本国民需要在垃圾清运当天的早晨 8 点之前,把垃圾堆放到指定的地方,错过时间就必须要等到下一周。韩国的垃圾回收除了定点定时,有的地方还要在垃圾袋上写上姓名。在瑞典,许多超级市场都设有易拉罐和玻璃瓶自动回收机,公众喝完饮料后只要将易拉罐和玻璃瓶自觉投入回收机中,就会凭收据领取相应的奖金。
(1)阅读材料一,请概括你从图表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
(2)某小区要张贴对联形式的标语宣传“垃圾分类”,上联已经给出,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配合垃圾分类;下联:_____________。
(3)结合生活实际和材料二,请你对“垃圾分类”的实施提出二条可行性的建议。
_____________。
8、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① ,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②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③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④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⑤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南乡子》)
⑥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⑦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⑧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毛泽东《泌园春·雪》)
9、家有母亲
①父亲去世10年后,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一起生活。这一年,母亲70岁。70岁的母亲瘦瘦的,原本只有一米五的身高,被岁月又缩减了几厘米,看起来更加瘦小,面容却仍然光洁,不见太多沧桑的痕迹,头发亦未全白,些许黑发还倔强地生长着。
②我们借了一辆车回去接她,她早已整理好了自己的行李,行李中有两袋面。但那天,那两袋面我决定不带了,因为车的后备箱太小。母亲却说:“一定要带。”
③她这样说的时候,我便明白了什么,示意先生把面搬到里屋,我伸手在外面试探着去摸。果然,在底部,软软的面里有一小团硬硬的东西。如果我没猜错,里面是母亲要给我们的钱。
④把钱放在粮食里,是母亲很多年的秘密。
⑤我刚刚结婚时,在郑州租了很小的房子住,正是生活最拮据的时候。那时,我最想要是一个像样的衣柜。
⑥就是那年冬天,母亲托人捎来半袋小米。后来先生将小米倒入米桶时,发现里面藏着500块钱,还有一张小字条,是父亲的笔迹:“给梅买个衣柜。”
⑦面带回来后,我把钱取出来交还母亲,母亲说:“这是我给童童买车用的。”童童是她的外孙,这段时间他一直想要辆赛车,因为贵,我没有给他买,上次回老家,他许是说给母亲听了,母亲便记下这件事。
⑧记忆中,母亲一直是个舍得的人,对我们,对亲戚,对左邻右舍。
⑨母亲来后不久,有天对先生说,星期天你喊你那些同学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来过呢。
⑩我便替先生解释:“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母亲摇头:“外面哪儿有家里好,外面饭菜贵不说,也不卫生。再说了,哪儿能不来家呢?来家才显得亲。”然后,母亲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同学们带回家来聚一聚。我们拗不过她,答应了。
⑪周末一整天,母亲一直在厨房忙碌着。
⑫下午,先生的同学陆续过来了。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男人,立刻被几盘小菜和几样面食小点心吸引过去。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很多年没吃过了。
⑬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说,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
⑭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他也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⑮那天晚上,大家酒喝得少,饭却吃得足,话也说得多。说到家乡,说到父母……竟是久违的亲近。那以后,家里空前热闹起来。
⑯母亲来后的第三个月,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
⑰女人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
⑱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原本就不熟络,这样一来,关系更冷了下来,住了3年多,没有任何往来。连门前的楼道,都是各扫各的那一小块儿地方。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
⑲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我才恍然明白过来,是母亲。
⑳在母亲看来,“远亲不如近邻”是句最有道理的话。所以她先敲了人家的门,给人家送小点心,送自己包的粽子,还送自己种的新鲜小蒜苗……诚恳地帮我们打开了邻居家的门。
㉑后来,我和那女人成了朋友,她的孩子也经常来我们家,奶奶长奶奶短地跟在母亲身后,亲得犹如一家人。
㉒母亲是在跟着我第三年时查出肺癌的。结果出来以后,有个做医生的朋友诚恳地对我说,如果为老太太好,不要做手术了,听天命尽人事吧。
㉓和先生商议过后,决定听从医生的安排,把母亲带回了家,还向她讲了实情。母亲平静地听我们说完,点了点头,说:“这就对了。”然后,母亲提出要回老家。
㉔母亲在世的最后一段时间,我陪在她身边。她渐渐吃不下饭了,喝口水都会吐出来,却从来没有流露过任何痛苦的神情,那些许黑发依旧倔强地蓬勃着,面容消瘦却光洁,只要醒着,脸上便漾着微微的笑容。
㉕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妈,可是我舍不得,”我握着她的手,握在掌心里,想握牢,又不敢用力,只能轻轻地握着。
㉖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
㉗母亲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不官不商。母亲未见过大世面,亦没有读过书,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她只是有一颗舍得爱人的心。
【1】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在下列表格的空缺处填入相关内容,梳理文章故事情节。
母亲 | ① | 要到郑州跟我一起生活,行李中有两袋面 | ③ | 敲女邻居的门,送上点心、粽子、小蒜苗 |
“我” | 刚结婚时,想要一个像样的柜子 | ② | 周末先生的同学到家里吃饭,将母亲做好的饭菜端出 | ④ |
【2】熟读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赏析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母亲平静地听我们说完,点了点头,说:“这就对了。”
【4】肖像描写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法之一,请从文中找出一段属于肖像描写的文字,并分析这一段肖像描写的作用。
【5】“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父母生、养之恩比泰山还重!“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更何况我们人呢!请你结合实际,说说你是怎样孝敬你的父母的。
10、阅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完成小题。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①习近平主席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提到一句中国古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出自《礼记·学记》,本身是在探讨学习的法则。意思是说,一个人,独自苦学再深,也难免偏颇狭隘,如果没有学友之间互相交流,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孤陋寡闻、见识闭塞。
②在知识潮汐磅礴蜂拥的今天,愈发彰显出了来自两千年前这句话的现实性——文化的发展、文明的前进,都离不开交流互动。
③交流,就意味着生命力。历史发展中的每一种文明,都如同是人类文明版图上一个独立的学生,倘若行辟而坚、固执封闭,这种文明的发展就会越来越艰涩,这种文明的存在就会越来越脆弱。这就同理于生物物种的生存规律,太过纯粹而无交杂,就会走向纤弱、病态甚至灭亡。
④比如,中华文明虽然古老,但是从不古板,始终都呈现为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永葆互动、交流融合的态势,否则,没有鲜卑族的加入,就不会有大唐精神的豪迈风采;没有波斯文化的影响,不会有青花瓷这种蓝白色调优雅了中国千年的瓷器;甚至,我们的家具、乐器以及饮食,无一不是靠“胡风”炫丽了今天的“中国风”。
⑤世界文化的交融互动更是如此。唐宋中国,提升了日本文明,印度佛教,走进了中国文化。指南针的外传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西域的玻璃制造术应用到我国的陶瓷制造上,才有了更精湛的唐三彩……文明形态正如江河,包容吸收才能绵延不绝,百川交汇就会磅礴成海。
⑥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⑦当然,文化交流适宜与否,也要有一定的选择。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而对于那些不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应坚决抵制。
⑧同学窗下,善学的人不拒绝任何友人;同行路上,善意的国不拒绝任何友邦。让我们“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彰显泱泱大国,开阔气象。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下面语句出自论语,哪一项与文中论述内容不一致?
A.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样改编的京剧好不好,为什么?
【材料链接】
3月10日至21日,由中国京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京剧《图兰朵公主》在保利剧院连演12场。其阵容之大,场次之多,可谓近年京剧演出中的一大盛事。
近年来,京剧有些沉醉于老戏迷的叫好声中而忽略了日新月异的文化市场。此次京剧首先是将著名的意大利歌剧《图兰朵》改写为一个符合中国人自己审美情趣的故事。在音乐上,该剧尝试将歌剧《图兰朵》中的经典名段《茉莉花》和《今夜无人入睡》融入京剧唱腔,给人以别具一格的感受。在舞美方面,绚丽辉煌的宫廷楼阁代替了传统京剧的一桌两椅,绝妙的灯光变化不仅使视觉焕然一新,更加重了戏本身的表现力度。京剧《图兰朵》展示了京剧艺术传承中的创新和拓展,使京剧逐步进入世界主流文化舞台。
11、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张抗抗
①每年下的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为了一些闲言碎语。那时我初涉文坛,尚未习惯文坛的无事生非。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愤怒和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③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某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我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然后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
④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天色很快暗了下来,空中飘起了雪花。昏黄的路对照着银色的雪地,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手找那个记录着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⑤雪下得越来越大,密集的雪沫子刮得我睁不开眼,分不清天上地下,我来回找了一会儿,可是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那时我才发现,自己一定是迷路了。
⑥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泄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然后她眯着眼将那张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⑦“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⑧“猜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⑨我心里咯愣一下……
⑩似乎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发生了一丝怀疑。我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逐流而去。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才那样做。那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⑪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
⑫“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囔。
⑬“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
⑭“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喑哑了。
⑮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⑯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着。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因为路属于自己的脚。世上如果曾有误解和诽谤,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宽宥和融化一切呵。
⑰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跳下火车时那种激愤的心情。我平静地站了一会儿,将那张被雪水泅湿揉皱的纸条撕碎,然后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1】通读全文,概括作者“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子。
【3】文中第⑨段划线处写到了“我的心突然咯瞪一下”,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4】请分析第⑯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5】请分析标题“雪化一化,就有路了”的含义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12、作文
《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在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中锤炼了自己,他为自己“长大了。坚强了”而感动。在成长之路上你或多或少地都曾被自己的一份成熟、一个进步、一次超越感动。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许都曾被自己感动,那是美丽的起点,是精神的升华。
请以“被自己感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