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屏东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xùn       孜孜不倦(

    B.色(dài     chuò  斯底里(

    C.suī   rāng  miǎn  后继(

    D.养(juàn  取(   占鹊巢(jiū

  • 2、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把》,通过歌颂太阳、探索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战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B.《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作者是毛泽东,词的上片主要写景,词的下片主要议论抒情。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其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我的叔叔于勒》。

    D.《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情怀。

  • 3、下列词语中音、形有误的一项是()

    A. 阴晦(huì   恣睢(suī 牡()蛎 根深蒂()固

    B. 五行(xíng 嬉()闹   煞(shā)白 袖(xiù)首旁观

    C. 瑟索(suǒ)   拮(jié)据 发窘(jiǒng   吹毛求疵(

    D. 惘(wǎng)然 栈(zhàn)桥   抽噎( 咬文嚼(jiáo)字

  • 4、小组成员搜集了相关名言,请你选出与“自强不息”精神无关的一项( )

    A.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B.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C.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太子少傅箴》)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寒食后雨,午霁,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为乐。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返。

    (节选自袁宏道《雨后游六桥记》)

    注:①寒食:传统节日名称。②翻:同"反",反而。③光晃衣:绸衣上的白光晃人眼睛。④多者浮:脸上落花多的人饮酒。浮,饮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一小舟______

    ②雾凇沆砀______

    ______

    ④鲜丽倍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

    3山水风景,寄情达意。请你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名著《艾青诗选》选篇,完成后面各题。

    煤的对话(1937年)

    艾 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下列诗歌不是与《煤的对话》同创作时期的一项是(     

    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B.《手推车》

    C.《礁石》

    D.《太阳》

    【2】这首诗采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有什么好处?

    【3】读诗,要把握诗中的意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艾青的诗歌也有许多独特的意象。请指出本诗中“煤”的象征意义,并说一说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流淌在荆楚大地的汉江,清澈、安宁,她传承了悠久的秦楚文化,抚育了一江两岸的儿女。孝感市××中学开展了 “背起行囊走汉江”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在行走汉江的过程中,小组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激发了同学们作为汉江儿女的自豪感。请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披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活动结束后,班级根据襄阳市近期颁布的《襄阳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向大家征集公益广告用语,呼吁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

    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一条。(格式大体一致,字数不限)

    示例:拒绝拋洒,净化汉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很多人用诗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再如席蔡蓉《乡愁》中的“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你还知道哪些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文名句?请写出一例。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盲道上的爱》,回答问题。

    盲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然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⑥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1】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

    【2】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3】文章第⑤段画线句“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4】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主要指哪两种爱。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它的好处是而易见: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单填埋的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污染环境。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还可以减少危害。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卫生筷子数十亿双,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以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融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材料二)全国人民都在讨论高考,而上海人却在苦学垃圾分类知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上海即将成为全国首个立法强制公民要进行垃圾分类的城市,从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生效。上海人丢垃圾必须要进行分类,个人混合投放垃圾罚款200元,单位混合装运垃圾罚款5万元。

    也许有人会问:不就四类嘛?简单。不要太自信吆,出个简单的问题考考你:如果你手头有一杯奶茶没喝完,该如何丢弃呢?

    懵了没?告诉你正确答案吧:奶茶和里面的珍珠属于湿垃圾,奶茶杯属于干垃圾,奶茶盖属于可回收垃圾,记得拆开后分门别类,若嫌麻烦,可以选择不喝奶茶,还能顺便减肥。

    有些知识,不止是麻烦,还很生僻,例如:核桃壳属于干垃圾,花生壳属于湿垃圾……赶紧记下来,别以为这只是上海的事。

    毫不夸张地说,当下全上海都在苦学垃圾分类知识,现在打开一个上海人的手机,搜索记录、朋友图,几乎都是垃圾分类的科普文章。为了怕大家弄错,在法规生效之前,政府安排了清洁阿姨守在垃圾桶前面。据说现在上海人每天都要接受一次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

    (材料三)初到日本的外国人,都会对其叹为观止的垃圾分类所折服。日本的垃圾分类有以下特点:

    (一)最大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垃圾,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孙项目,以此类推。前几年横滨市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更细分为十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试看几例:口红属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水壶属金属物,但12英寸以下属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上则属大废弃物;袜子,若为一只属可燃物,若为两只并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领带也属旧衣料,但前提是“洗过、晾干”。不过,这与德岛县上胜町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该町已把垃圾细分到44类,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零垃圾”的目标。

    在回收方面,有的社区摆放着一排分类垃圾箱,有的没有垃圾箱而是规定在每周特定时间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点,由专人及时拉走。很多社区规定早8点之前扔垃圾,有的则放宽到中午,但都是当天就拉走,不致污染环境或引来害虫和乌鸦。

    (二)外国人到日本后,要到居住地政府进行登记,这时往往就会领到当地有关扔垃圾的规定。当你入住出租房时,房东也许在交付钥匙的同时就一并交予扔垃圾规定。有的行政区年底会给居民送上来年的日历,上面一些日期上标有黄、绿、蓝等颜色,下方说明每一颜色代表哪天可以扔何种垃圾。在一些公共场所,也往往会看到一排垃圾箱,分别写着:纸杯、可燃物、塑料类,每个垃圾箱上还写有日文、英文、中文和韩文。

    (三)养成良好习惯,非一日之功。日本的儿童打小就从家长和学校那里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如果不按规定扔垃圾,就可能受到政府人员的说服和周围舆论的压力。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非常严格:废旧报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用过的喷雾罐要扎一个孔以防出现爆炸。

    (四)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废弃电器被送到专门公司分解处理;可燃垃圾燃烧后可作为肥料;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

    1(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结合材料,说说垃圾分类有哪些好处。

    3仔细阅读材料三,概括日本垃圾分类的特点。

    4结合材料,完成下面的任务。

    家里的充电手电筒坏了,妈妈准备把坏了的电筒放进装着厨房垃圾的袋子里,一起扔进楼下的绿色垃圾箱里。作为环保小达人的你见此情形会对妈妈说什么呢?(提示:家用充电手电筒通常由塑料外壳、玻璃罩、金属配件、充电电池等组装而成)

    5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即将在蚌埠实施,结合材料说说可能会遇到哪些阻碍?怎样才能有效推进蚌埠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11、阅读《远去的歌声》,完成小题。

    ①记忆是一个奇妙的仓库,那些美好的库藏,可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张温和的笑脸,一幅优美的画,一个刻骨铭心的美妙瞬间,也可能是一种曾经拨动你心弦的声音。

    ②是的,我想起了一些奇妙的声音。那些声音早已离我远去,但我却无法忘记它们,有时,它们还会飘漾在我的梦中,使我恍惚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③常常是在一些晴朗的下午,阳光透过窗玻璃的反照,在天花板上浮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悠扬的女声:“修牙刷,坏格牙刷修喂……”这样枯燥乏味的几句话,竟然被唱出了婉转迷离的旋律,这旋律,悠扬、高亢,跌宕起伏,带着一种幽远的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些许忧伤和凄美,在曲折的弄堂里飘旋回荡,一声声扣动着我的心。这时,我正被大人强迫躺在床上睡午觉,窗外传来的这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的声音和旋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午后的阳光,就有着这样的旋律。我的想像力很自然地被这美妙的声音煽动起来,我追随着这声音,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奇怪的是,在我的联想中,就是没有和修牙刷的行当连在一起的东西,只是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我也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④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因为这些歌声,修牙刷这样乏味的活计,在我的想像中竟也有了抑扬顿挫的诗意。我常常想,能唱出如此奇妙动听的歌声的人,必定是一些很美丽的女人。我不止一次想像她们的形象:柳树一样的身姿,桃花一样的面容,清泉一样的目光,她们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我从来没有把这声音想成吆喝或者叫卖,它们确实是歌,或者说是如歌的呼唤。然而见到她们后,我吃了一惊,她们和我想像中的仙女完全是两回事。

    ⑤我不止一次观察过她们修理牙刷的过程,那是一种细巧的工作,用锥子在牙刷柄上刺出小洞,然后再穿入牙刷毛。她们的手很粗糙,然而非常灵活……

    ⑥有意思的是,这些长得不好看的村姑,并没有破坏我对她们的歌声的美好印象。记忆的宣纸上,依然是那团诗意盎然的彩晕。当我在午后的阳光中听到她们的呼喊时,依然会遐想联翩,走进我憧憬的乐园。

    ⑦那声音,早已远去,现在再也不会有人要修牙刷。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会一直清晰地记得它们。当我用文字来描绘这些声音时,它们仿佛正萦绕在我的耳畔。有时候,躺在床上,在将醒未醒之际,这样的声音仿佛会从遥远的地方飘来,使时光倒流数十年,把我一下子拽回到遥远的童年时代。

    ⑧在童年的记忆中,这样的优美歌声并不单一。那时,在街头巷尾到处有动听的呼喊,除了修牙刷的,还有箍桶的,配钥匙的,所有的手艺人,都会用如歌的旋律发出他们独特的呼喊。还有那些飘漾在暮色中的叫卖声,卖芝麻糊的,卖小馄饨的,卖炒白果和五香豆的,一个个唱得委婉百啭,带着一种甜美的辛酸,轻轻叩动着人心……

    【1】通读全文后,说说文章以“远去的歌声”为标题有何妙处。

    【2】请根据上下文,描绘一下第③段中“我的想像力很自然地被这美妙的声音煽动起来”后,“我”所想像到的情景,50字左右。

    【3】第⑧段中划线句中,为什么这些委婉百啭的声音会带着一种“甜美的辛酸”?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阅读许锋《自觉》中的两则材料,结合上文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劳动人民。

    【材料一】

    我们老批评进城的农民不自觉,特别是强调他们不自觉的原因是没文化,没素质,没眼界,没见过世面。是的,所以农民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偶尔还顺手牵羊,偷鸡摸狗;乃至成为江洋大盗,那是个别的。但是他们也干了城里人非常不愿意干,也干不了的事,运垃圾,掏大粪,捡破烂,当保姆,踩三轮——什么遭白眼、令人掩鼻就干什么,什么苦就干什么。城里人已经完全离不开他们了

    【材料二】

    我们老批评打工的青年不自觉,动不动就上“制高点”,跑到天台上、爬到电线杆子上要工资,不给就死给你看。是的,必须承认,他们的行为扰乱了社会正常的秩序,无端消耗了公共的资源,乃至引起了一定的不安和恐慌,还不断让后来者效仿走上了同一条路。但我们该自问——我们自觉地给了他们平等的待遇么?我们自觉地为他们发放工资么?在他们困难时,无助时,危难时,我们自觉地帮助、救助过他们么?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一个教授对学生说:打碎一个鸡蛋,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给它外力,另一种方式是让鸡蛋自己打碎自己。一个鸡蛋好端端地搁在那里,怎么会自己打碎自己呢?教授说:在外力下,鸡蛋打碎了,鸡蛋走向的是毁灭;但鸡蛋自己打碎自己,又会是怎样呢?他扫视了一眼课堂下的学生继续说,鸡蛋自己打碎自己,那只能是鸡蛋孵化自己,在蛋壳内孵化出新的生命,破壳而出。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