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陵水县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B鲁智深原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 出家当和尚,后与杨志、武松占领二龙山担任大头领。

    C《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吴用,“义”是关羽。

    D《培根随笔》是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苏东坡被贬居黄州三年,心情十分______________,寒食节______________,心潮澎湃,诗兴大发,不吐不快。于是______________,把三年来积压在心中的郁郁不平,通过书法表现出来。《黄州寒食诗帖》就是当时苏东坡情绪起伏的描写,有感而出,痛快淋漓,______________。

    A.憋闷             借景抒情             妙笔生花             一气呵成

    B.烦躁             借景抒情             展笔挥毫             一鼓作气

    C.烦躁             触景生情             妙笔生花             一鼓作气

    D.憋闷             触景生情             展笔挥毫             一气呵成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国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髓。 国学的魅力,在经典中升华和沉淀,国学典籍中的精妙之言千年流传,默而无言,与你遥遥相对,无声的召唤令你心驰神往,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近国学,当你 国学,践行国学多时,你会 发现,国学的种子,其实早已在你心里生根发芽。

    A.感悟     体味     蓦然

    B.感受     体味     突然

    C.感受     体会     蓦然

    D.感悟     体会     突然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央视的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对国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B.从中国的简帛、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C.《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D.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期待自己收到最新的信息,获得更丰富的交流素材。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国藩家书

    【甲】纪鸿吾儿: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受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乙】温甫六弟:尔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余从前教诸弟,常限以功课,近觉限人以课程,往往强人以所难,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

    【丙】诸位贤弟足下: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注释】①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②纪鸿:曾国藩次子,数学家。③温甫:曾国华,字温甫,曾国藩胞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但:______________

    (2)薪牧豕,皆可读书。       负:______________

    (3)则家塾不读书。       宜:______________

    (4)不能发奋自立             苟: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且苟能发奋自立,家塾可读书       缊袍敝衣处其间

    B.常限功课             先旁帝不臣卑鄙

    C.余不愿大官             身死而不受

    D.诸位贤弟足下             足下事皆成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

    (2)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

    【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5】先文中曾国藩对子女和弟兄有哪些告诫?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题目。

    (1)词的上片中词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词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___________”,一个是“ _________”。

    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书上的小说引起了同学们阅读和创作小说的热情,于是初三(2)班开展了“走进小说天地”的活动,请你参加。

    (话题讨论)第二小组同学关注了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他们结合以下三个片断,围绕“在小说中如何描写景物”展开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补充两点意见。

    片断一: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故乡》)

    片断二: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的叔叔于勒》)

    片断三: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的明亮。

    (《孤独之旅》)

    小张:我认为要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小王:我认为要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来描绘景物。

    你的补充:(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合理想象)活动中,同学们还即兴进行了文学创作。下面是一篇未完成的微型小说,请你发挥想象简要地补写后面的情节。

    墙根下

    高中住校时,他沉迷网络,经常半夜翻墙,出校上网。某天半夜,他照例翻墙出校,刚翻到墙顶,他立即拔足狂奔回寝室,面色凝重,问之不答。从此专心读书,再不上网,学校盛传他见鬼了。

    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补全唐代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一诗。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短文片段,完成小题

    两国只隔着一条八百码宽的海峡。我还不曾见过这个岛屿。我自从得到敌人企图发动侵略战争的消息以后就避免到那一带海岸去,恐怕被敌人的船只发现。战争期间两国间的来往一律严格禁止,违者处死;同时皇帝又下令封锁了大小船只,所以直至如今,他们还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我的情报。我向皇帝提出了我打算如何夺取敌人舰队全部船只的计划。……我扒在一座小丘后面,拿出袖珍小望远镜来观察停泊在港内的,大约包括五十艘战舰和许多艘运输舰的敌人舰队。然后我回到家里,下令(皇帝颁发了一份委任状给我,所以我可以下令)赶办大量最结实的缆绳和铁棍。缆绳大约有包扎货物用的绳子那么粗细,铁棍的长短、粗细跟编结用针一样。我把三根缆绳搓成一根,这样就更结实了。为了同样的理由,我又把三根铁棍扭成一根,把两端弯成钩形。我在五十只钩子上拴上了五十根缆绳,就向东北海岸去了。我脱了上衣、皮鞋和袜子,穿着牛皮背心走下海去。大约这时离满潮还有半个钟头。我赶紧涉水而过,在海峡中部泅了三十来码两脚才能够到海底。不到半个钟头,我就到了舰队停泊的地方。敌人见了我都吓坏了,就从舰上跳到海里去,向岸边泅水逃命,一时跳下水去的不下三万人。我赶快拿出绳索、钩子,把钩子缚在每只船船头的一只孔里,接着又把所有绳子的另一头聚拢起来扎在一起。我正在这样作的时候,敌人就放了几千枝箭,有许多枝射中了我的手和脸。这时我不但感到箭创疼痛,工作也大大受到干扰。我最怕伤了眼睛,如果不是那时我忽然想到了应急的办法,难免弄得双目失明。

    1本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国人。

    2本文中交战的两个国家分别是什么名字?“我”当时代表哪个国家出战?

    3引起本次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影射了当时怎样的现实?

    4为什么“敌人见了我都吓坏了”?我用什么办法保护眼睛?

    5请概括本文中“我”的性格特点。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汉文化与筷子(杜宣)

    重阳这天,大家都在吃重阳糕。有的用手拿着吃;有的用力切开,用叉子叉着吃;有的则用筷子吃。看到大家不同的进食方式,想起汉文化和筷子的关系问题。因此写下这点文字.

    人类社会,共有三种进食方式。其一是用手。这是自然的进食方式,例如婴儿,不须母亲教导,自然地会用手抓东西吃。其二是用刀叉。这当然是在人类发明火和冶铁之后,才会有的工具。人用刀叉获得猎物之后,在火上烤熟,然后用叉叉着,用刀割来吃,这比用手抓已经大大进了一步。其三是用筷子进食。这种进食用具是如何进化得来的,尚待考证。筷子用手操作,手与大脑相连;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筷子是汉文化的特征,只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才用筷子。

    当今世界分布上,在亚洲除了直接受汉文化影响的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新加坡外,其余均是用手进食的。中国还有部分兄弟民族,如维吾尔等也是用手进食的,非洲多是用手进食的,欧、美、澳洲白种人均用刀叉进食,只有当地土著民族用手进食。

    筷子,原名。我的故乡江西,现在还有地方将筷子仍叫箸。我们的祖先究竟从什么时代开始,放弃了用手和用刀叉进食,我不知道。从书中查到,纣为象箸,而箕子唏此话意思是说纣王用象牙做箸,箕子感到很忧虑难过。本意是批判纣五的奢侈。因此,我们从这话中得知在商代已经使用箸了。但在这之前,究竟哪个年代开始使用箸,则尚待考证。

    既然称箸,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称箸而都叫它筷子呢?据说,这是由船民开始的。过去的船都是木料做的。在长江大河中行驶,不仅很慢而且危险,小时候常听人说:行船走马三分险。船民迷信,所以产生了一些忌讳。在行船时,如姓陈的,只许说耳东,不许说陈,因同音,又在船上不能说翻身,只能说转身,因船上忌字。同音,船行要快,不能,因此忌用。住的反义为快,船上就将改称为快,但快是形容词,因此造了一个字。为什么用竹字头,因筷子是竹子做的。

    今日西餐桌上的刀叉,是过去刀叉的缩短。虽然在一些富豪餐桌上的刀叉,用金子或银子,甚至镶上宝石,经过有名的艺匠精心做出来的,放在洁白的桌布上,熠熠发光,但它毕竟摆脱不了它原始的、野性的痕迹。而筷子则是手的延长,早从原始的野性中异化出来了。

    【1】段中,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这句中有人说三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2】写出本文主要运用的三种说明方法。

    【3】根据第段文意能否理解为中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了。请说明理由。

    【4】用筷子与用刀叉,哪一种进食方式更为文明?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 11、   

    董黛

    ①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很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②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③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④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A.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⑤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⑥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还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地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B.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⑦看来,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重点描写了电梯中的四个场景,请加以概括。

    场景一

    场景二

    “她”帮农民模样的大伯上楼

    场景三

    场景四

    【2】在第①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联系上下文,思考括号内的A、B两句话在文中的关系和作用。

    【4】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请以“我也了不起”为题目,完成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