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炽痛(chì) 喷怒 断壁残垣(huán) 万恶不郝
B.模样(mó) 嘻戏 义愤填膺(yīnɡ) 迫不及待
C.荇藻(xìnɡ) 要诀 毛骨悚然(sǒnɡ) 张皇失措
D.沉湎(miǎn) 娴熟 气冲斗牛(dòu) 通霄达旦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禅师/禅让 衣冠/冠冕堂皇 哄堂大笑/一哄而散
B.牵累/累及 折扣/百折不挠 眼花缭乱/歌声缭绕
C.取缔/真谛 星宿/夜宿荒野 浑身解数/解甲归田
D.嗔怪/缜密 肖像/惟妙惟肖 旁逸斜出/无暇顾及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世界教科文组织将在协调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合作中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B.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加快,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C.疫情期间,不可恐慌乱购药物,许多药物在名称上仅差毫厘,药效却迥然不同。
D.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宫廷器座,雕刻精致,设计优美,美轮美奂,让人刮目相看。
4、下列加点字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折磨/折本 枉然/矫枉过正
B.阻挠/妖娆 闭塞/茅塞顿开
C.弱冠/冠冕 绮丽/杞人忧天
D.娉婷/聘书 红晕/晕头晕脑
5、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
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
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楚项襄王 侍奉
B.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 认为……有品德
C.愿相国孰虑之 仔细
D.而黄歇守舍,常为##dot##谢病 托病谢绝会客
【2】为文中划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
A.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
B.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
C.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
D.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派黄歇与太子楚完到秦国做人质,秦国把他们扣留了几年之久。
B.春申君劝说应侯,如果不让太子回楚国,太子将不能进宗庙。秦国将会失去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并说服了应侯。
C.太子易服驾车逃出秦国后。黄歌估计太子走远秦兵追不上后,才对秦王道出实情。
D.秦昭王最终无罪放黄歇回楚国。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
6、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从诗题可知,这是刘禹锡写给___(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的一首___诗。
【2】这首诗感情浓郁,请你说说前四句与后四句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
7、岁月如梭,韶光易逝。初中生活即将画上完美的句号。你所在的班级即将举办以“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班史我主编】
(1)班上组织编写一本班史,已经设计出“班级留影”“班级大事记”“班级素描”三个栏目,显得单薄,请为其内容再设计两个板块,并写出板块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会我主持】
(2)班上准备举办毕业晚会,由你主持。请你拟写一条晚会主题语,要求语言简洁、紧扣主题。
【师恩我感念】
(3)三年时光转瞬即逝,无数的不舍填满心房。分别在即,依依不舍充溢教室的每个角落,此情此景下,请你在老师的纪念册上写一句留言,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以内)
8、古诗文默写(10分)(任选10空填)
(1)花间一壶酒, 。(李白《月下独酌》)
(2) 欲问行人去那边?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3)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5) , 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6)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雪暗凋旗画, 。(杨炯《从军行》)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最能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 ______。(9)《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论点是:生,__________ __;义,________ __。
二者不可得兼, ______ ____。
9、(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都有顺风耳
①这几年,我和姐姐相继在城里买了房。73岁的母亲仍住在老家。为了能经常和母亲团聚,每到周末,我都会和姐姐一起,回老家看看她。
②假日里,我和姐姐又一起回到老家。我们在门前菜园一边种菜,一边闲聊。我说:“这几年,我的颈椎疼得厉害,很不好受。”姐姐说:“年纪轻轻,怎会颈椎疼啊?”我笑着说:“可能是经常对着电脑写作的缘故。”
③我和姐姐说话的声音不大,却不料被正在井边洗菜的母亲偷听到了。母亲一边朝我们走来,一边问我:“怎么了,颈椎疼得厉害?”见母亲过来,我们立即停止了说话。姐姐连忙小声说:“妈虽然年纪大了,可她耳朵却特别好使,她在偷听咱们说话呢!”
④正说着,母亲已来到我们的身边,她用粗糙的手,摸了摸我的颈椎,说:“是啊,年纪轻轻,怎么就有颈椎病了呢。以后要多运动运动,不要总坐在电脑前写呀写,挣那么多钱干吗?”
⑤在母亲眼里,我写作是为了钱,却不知我写作的快乐,一篇好的文章出炉,那种精神上的享受,母亲是不知道的。
⑥再一个假日,我和姐姐又回到老家,只见母亲从卧室里拿出一台颈椎治疗仪,对我说:“我去镇上医院问了医生,医生说,颈椎病疼得厉害,会引起头晕,此类病手术会有风险,医生建议还是给你买一台治疗仪。”
⑦母亲还没有说完,我竞生出了万般感触。原来,上次在老家,母亲偷听我和姐姐的谈话,并悄悄把我颈椎病的事记在心头,还特地花了好几百元,为我买了一台颈椎治疗仪。
⑧母亲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好几次。去年暑假,母亲从农村来到我家。吃完晚饭,我和妻子谈到城里买的蔬菜既不新鲜,而且还有残留农药。我们在客厅说话,母亲在卧室里看电视。没想到,母亲回家后,把门前的菜园扩大了一倍。品种也从以前的青菜、萝卜、韭菜,扩大到扁豆、丝瓜、青椒等二十多个品种。现在,只要我们回家,或是村里有人进城,母亲都会准备好一大堆新鲜蔬菜,托人捎来,或自己送来,真是让邻居羡慕不已。
⑨母亲的耳朵喜欢关注儿女们的谈话,只要母亲在我们附近,我说话的内容,总逃不过她的耳朵。其实,这是天下母亲对儿女们爱的本能。
⑩前几年,父亲因病去世了。年迈的母亲可能因为悲伤过度,耳朵越来越不好使了,有时我们和她说话,不得不抬高音量,可是奇怪的是,每次虽然我和姐姐说话的声音很小,但是她却听得一清二楚,让我很是纳闷。
⑾也许,母亲的爱,已全部集中到了她的耳朵上,她很在意儿女们的一言一行,因为我相信,只有爱,才可以让母亲的听力如此灵敏,只要她在我们身旁,哪怕我们有一丝动静,也逃不过她的耳朵。
【1】本文写了“我”与母亲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第⑾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细读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野草》
注解:“聪明人”“傻子”“奴才”便是鲁迅所发现的三种类型形象,是社会上某一种人的标本。
【1】面对“奴才”诉苦,“聪明人”和“傻子”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请简要概括
【2】联系上下文,关注注解,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品析画线句子。
【3】作家毕飞宇认为,闰土是鲁迅笔下众多“奴才”中的一个。结合《故乡》,比较分析闰土和本文中“奴才”的异同
(以下《故乡》的片段,供参考)
(1)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2)“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4】本文中,鲁迅为何要将“那人”称为“傻子”?借助“导读”,联系全文,阐述你的理解。
11、阅读孟祥菊的《爱的缺口》,完成后面小题
爱的缺口
①从小到大,我一直固执地认定:母亲许给我的每样爱,都是带有缺口的。
②年少时,母亲以我“体弱”为由,让我九岁才入校上学,并与小我两岁的妹妹同读一年级,据我所知,真实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妹妹没人带的大问题。逢年过节,家里的孩子每次添置新衣,母亲总让妹妹先去挑选,原因很简单,妹妹的年纪小,选不到中意的衣物便要闹情绪“哭鼻子”,而我则是个永远没有态度的“闷葫芦”早就习惯了母亲赐予我的“逆来顺受”。高考那年,母亲在对待我和妹妹两人的志愿填报一事上也持有不同态度,她固执地让我去报考本市的一所师范学校,说是省钱的同时还能安置工作,将来的吃穿嫁人都不愁,却暗中让妹妹去读外省的一所重点大学,光学费一项每年便要整整高出我两倍。
③面对母亲的“偏心”,我表面上虽不言语,心中却对她充满怨怼并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加倍努力,将来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上人”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④带着一种不服输的倔强劲儿,我顺利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如约返乡,做了一名小学教师。自从登上讲台的那天起,我便坚守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念,在自己熟悉的三尺讲台上,完成着传道、授业、解感的使命。课上,我与几十双充满好奇的眼睛真诚地交流互动,用智慧传授知识;课下,我努力把自己降到孩子的高度,与孩子们结成“忘年交”。几年工夫,我所执教的班级成绩突出,优秀率和及格率均达到全校之首,得到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和好评。我个人也由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执教的语文课多次获奖,撰写的论文陆续在各大报刊上发表,自己还被评为市县级优秀教师。事业成功的同时,我也收获了一份心仪的爱情,并于婚后将自己的小家安在几十公里外的县城。
⑤岁月催人老,如今的我迈进不惑的门槛,母亲则变成一株腰身渐弯的廊下柳。为着一份不舍的牵念,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要返乡一次,洗涮之余,还要给母亲多备一些吃用之物,顺便给她放些零用钱。对此,母亲总是欣然收下,并无太多的客气,我也早就习以为常。
⑥上周六,我照例驱车去看母亲。老人很高兴,用满满一桌家乡菜款待了我。午后的阳光奇暖,我和母亲躺在炕上唠家常,聊着聊着,母亲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从炕头的夹壁墙内取出一个神秘的包裹,说是特意送给我的。打开一看,里面居然是码得齐整的两捆现金。母亲笑着告诉我,这些钱都是我平日里送给她的,几年来她分文没花,一直给我攒着呢。母亲还说人老了,家里的开销自然也就少了,这些钱她留着也没用。索性一并转还给我。
⑦我不解地望向母亲,嗔怒着推辞道:“娘,您怎么说出如此见外的话!这些钱本来就是孝敬您的,我绝对不能要!"母亲见状,柔声向我说明原因:“菊啊,娘知你性格憨实,打小儿心善,不懂防人之术,我当年刻意将你留在身边的目的,是怕你在外面受了欺负也不懂声张。细想这些年来,你明里暗里给我的零花钱真的不少,就连我的日常用药也向来由你担负着,娘心里实在过意不去。近两年,娘的岁数大了,心里总感觉亏欠你的这两万元钱就当作是我的一种补偿吧,将来娘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这些钱就等于是娘的一点儿念想……”我的眼角瞬间潮湿一片。为了不驳母亲的好意,我违心地将钱收好,打算回城后帮她转存银行。
⑧天黑之前,母亲催我速速返城。车子开出村口的一刹那,我的泪终于滴落下来。感谢母亲,是您用一份有缺口的爱,鼓励我在获得生活安逸的同时,一直鼓足勇气倔强前行。
(作者:孟祥菊。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1期)
【1】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为什么第④段要花这么多笔墨写“我”获得的成绩与收获?
【3】选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作者运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来着表现母亲的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B.“这两万元钱就当作我的一种补偿吧”这句话表现了母亲的歉疚心理。
C.文章主要通过叙写“我”不搭理母亲、拒绝两万元钱等典型事件来刻画母亲形象。
D.标题新颖有深意,看似“缺口的爱”实则是母亲对“我”偏心的爱,点明了主旨。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很多时候,我们踮一踮脚就能够到自己想要的,如挂在枝头的苹果,如前方那似乎遥不可及的终点线。追梦的路上,我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铭记了许多难忘的瞬间。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最______的时刻
题目二:踮一踮脚就够到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