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国庆70周年联欢晚会上楚悦和任鲁豫的一组解说词,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楚悦:荆棘遍布,陡峭巍峨的崇山峻岭,不会忘记有一群勇敢开拓的中国人,开山路,架桥梁,铺铁轨,通天途,让祖国每一个偏远闭塞的角落都能看到光与希望。
任鲁豫:飞沙走石寸草不生的大漠戈壁,不会忘记有一群勇敢开拓的中国人,勤耕耘,敢奉献,舍青春, ,让祖国的每一寸干涸之地都滋养出绿油油、金灿灿的美满、丰裕。
A.变绿地 B.换绿洲 C.换新貌 D.变新颜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课外补习蔚然成风,孩子们失去了节假日,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
B.梁启超的子女们都很有教养,他们富有同情心、感恩心,处事礼数周到,这与梁启超先生对他们的耳提面命分不开。
C.环塔拉力赛赛事在即,负责北疆段勘路的一行人,经过半个多月的辛苦劳作,日前勘路工作已告罄。
D.提高学习成绩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过程,想靠考前突击,一口吃成胖子,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济南甜沫参加了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让参会者品尝到了独特的体验。
B.草包包子用荷叶打包,配上“四面荷花三面柳”的美誉,不只是文化,更是一种美食。
C.隋朝年间,鲁地厨师用草绳捆扎做出来的“把子肉”,入口即化,香而不腻。
D.清道光年间就已有油旋店经营,葱香浓郁,外酥内嫩,很受欢迎,流传至今。
4、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露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词都是宋代辛弃疾的作品,“破阵子”“南乡子”都是词牌名。
B.【甲】词全词采用写实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C.【乙】词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简洁明快、层次分明。
D.两首词都抒发了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名之者谁? _____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
(3)觥筹交错 _____ (4)树林阴翳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第二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句,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B.第三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C.文章除第一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4】阅读以下材料,再结合课文和材料中的具体语句,谈谈你对欧阳修为政之道的认识。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方贬夷陵时,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①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②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欧阳修传》节选)
【注】①宽简:宽松简易。②便:安逸、安适。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中的“酬”“翻似”是什么意思?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7、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3班将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的主题班会,根据下面对话,完成下列任务。
王 悦:李老师,这次“君子自强不息”的主题班会什么时候举行呢?
李老师:下周五下午(11月20号)第三节课班会课吧,场地就安排在本班教室。
王 悦:听说郑校长刚获得“重庆市名校长”殊荣,可不可以请他参加?
李老师:是啊,郑校长德高望重,我们可以请他来做个点评。
王 悦:那么我们就以班委的名义给他发个邀请书,可以吗?
李老师:可以。学校最近迎“国检”,比较忙,别忘了提前一周发出邀请。
李 敏:好的!我写好就给郑校长送去。
(1)【邀请校长】请以九年级3班班委名义拟写一份邀请书。只写正文,不超过60字。
邀请书 尊敬的郑校长: 您好! 九年级3班班委 11月12日 |
(2)【采访校长】围绕班会主题,请你拟定两个问题现场采访郑校长。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1)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4) ,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诗经·蒹葭》)
(6)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诗经· 》)
(8)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说“费事”
王子潇
①生活里,“费事”二字,总会不时听到。“真不想费事”“需要费这么多事……”其语一出,往往伴着脑袋一摇,眉头一紧,心中嘀咕几句,面露为难之色。
②“费事”释义多种。但概括起来,就是麻烦、费周折。做事总要花时间和体力,但觉得费事,多半是感到付出与回报不匹配。出差归来,要清理衣物,件件手洗,实在费事。洗衣机键设定,功能多样,省时省力还洁净彻底。购买火车票,以前要到车站,辛苦奔忙不说,还要排长队。如今购票软件打开,余票多少,车次信息一目了然,一键下单,省时高效。智能家电推广、网上购物风行、在线选座普及……科技的发展,服务的优化,让我们的生活愈发方便快捷。某种意义上看,社会的发展历程,就是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越来越省事的历程。
③ ,有的时候,所谓不愿费事,可能只是一个借口。体重上升,身材肥胖,深知应该减重。可转念一想,要跑步,要健身,要挥汗如雨,要注意饮食,坚持下去不易,太费事了,索性放弃,照常如昨。大学读书,想要考证,获得一技之长。可一看专业书籍众多,学习压力巨大,想要考过不易,实在费事,还是算了,立时心生退意。这些时候,与其说怕费事,不如说是怕用功、怕付出,都是懒惰和消极的托词。这样的怕费事,本质上是不想做事。
④ ,是有些时候我们必须去“费事”、要“费事”,否则就在投机取巧,破坏规则,危害不小。想过马路,要步行一段过天桥。不愿“费事”,横穿车道翻栏杆,看似方便自己,却在破坏交通规则,制造巨大安全隐患;毕业论文难写,不想“费事”,找人代笔,抄袭粘贴,看似省事,却在破坏学术公平,污染学风正气,也难让自己真正学有所成。借怕费事之名,行做错事之实,都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不负责。
⑤ ,“费事”虽然时常听到,但真正有多少是真的费事,还是值得反思一下。
⑥不过话说回来,费事虽然时常意味着麻烦、耗时耗力,但在生活中,也会看到有一些人,愿意去费事,甚至主动去费事。
⑦比如我的一位好友。他有个习惯,出差一地,总要买些礼物带回家,次次不落。细看他买的东西,也不是什么特殊的宝贝,多是点心零食,小件摆饰。大家常调侃他“老派”,如今网购发达,下单快递,省时快捷;次次亲力带回,费事不说,价格也未必划算。可他总说一句习惯了,也不多做回应。直到有一次,我刨根问他缘由,他才说了心里话——我很享受家人看到我带回礼物时那惊喜的表情。他们知道,无论我去哪,心里始终想着他们。
⑧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我忽然意识到,很多我们看似费事甚至不理解的举动,往往蕴含着别人更珍视的东西。
⑨我曾遇到的一位电器销售员。那次我买完电器,因时间匆忙,忘记打印发票。没想到第二天一早,销售员来到我家,亲自把发票送过来。我说完全可以快递寄过来,不必费事跑一趟。她告诉我,快递虽方便,但亲自送过来,她才放心。这句话,让我感动许久。
⑩我曾见过一位驻村扶贫干部。那天,他有事要联系一户村民。本来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但他却执意走一段路,到村民家去说。我问他何必这么费事?他说电话虽然省事,却只能就事说事。到村民家里看看,不仅把事说了,还能坐下聊聊,万一他有什么别的困难,自己也能及时了解,帮上忙。
⑪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我还见过很多。我相信,他们并非不知道网购更划算、快递更省事、电话更方便,但是他们愿意费力背回、亲自登门、多跑几里,只因他们有着更珍视的东西——责任与情意。因为看重这些,他们觉得这些用心的付出就不是费事,而是情之所至,理所应当。
⑫说到底,“费事”二字,关键看所费何事。若是无用之功,耗费一点都为费事;若是心中看重,或许费事还成了乐意的事,甚至更加用心。可见,“费事”二字,看似简单,所含之意,并不简单!
(《人民日报》)
【1】请在认真阅读原文的基础上,完成以下的思维导图。
【2】在论证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请结合文意,将下列词语填入文章画横线处,并分析其作用。
然而 所以 更重要的
③ ④ ⑤
【3】“若是无用之功,耗费一点都为费事;若是心中看重,或许费事还成了乐意的事,甚至更加用心。”作为中学生,学习、生活中会有不少事需要我们主动“费事”,请你选择其中一件,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你的看法。(不少于100字)
10、阅读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修炼大智慧 不耍小聪明
①智慧,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矛盾问题的能力。智慧与聪明,区别在于眼光不同、格局不同,特别是大智慧和小聪明,更有云泥之别。比如,敢于担当是大智慧,推诿扯皮是小聪明。所谓大智慧,就是遇事能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考虑,具有过人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所谓小聪明,就是遇事往往从局部和眼前利益出发,看重个人利益,甚至玩弄损人利己的手段和伎俩。
②大量事实表明,智慧是广博知识、丰富经验在正确价值观指导下的提炼和升华。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功勋卓著的科学家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他们以生动具体的实践证明,智慧的练达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修炼大智慧,修的是眼界和心胸。
③顺势而为是一种大智慧。有大智慧者,懂得审时度势,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时代潮流,才能让生命焕发光彩,人生才会变得有意义。无论是从海外归来报国的钱学森、郭永怀,还是选择“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林俊德、黄旭华,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与时代共奋进,也必然会让人生获得超越时代的价值。顺应时势而努力作为,拥有的是大写的人生;汲汲于个人功名,甚至不惜逆潮流而动,落下的只能是卑微与可怜。
④务实肯干是一种大智慧。务实肯干方能立得长远,像《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那样,不抛弃,不放弃,真诚做人,踏实做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于保持一颗平常心,“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人生就进入了一种高远境界,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就一定会有大收获。相反,那些投机钻营、虚张声势者,最终则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⑤懂得取舍是一种大智慧。人生有所失,必然有所得。所以要拿得起、放得下。放下不是放弃,放下烦恼、获得快乐,放下自卑、获得自信,这是一种人生哲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懂得取舍,学会放下,是要培养一种健康人格,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态。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原谅生活的不完美。学会放下和取舍,有助于我们在人生前行的路上坦然面对一切。只有懂得该放下时放下,才能腾出更多时间精力,抓住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获得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大智慧和小聪明有云泥之别。
B.修炼大智慧,修的是眼界和心胸。
C.懂得取舍才能获得快乐和幸福。
D.修炼大智慧,不耍小聪明。
(2)第①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B.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C.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D.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眼界和心胸”在文中指的是“顺势而为”“务实肯干”“懂得取舍”的大智慧。
B.第⑤段中加点词“这”指的是“放下不是放弃,放下烦恼、获得快乐,放下自卑、获得自信”。
C.第⑤段发出有舍才有得的号召,强调了“懂得取舍是一种大智慧”的分论点。
D.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其中文章第③④⑤段之间属于并列关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登“天眼”的老人
(1)一路有雨,雨不大,一路有风,风亦不大。这是春雨春风,正好不热不冷。从贵阳出发,颠簸几个小时后,到达中国天眼广场。先是参观南仁东纪念馆,一位杰出科学家的身影,穿行在风雨中,跋涉在崇山峻岭中,震荡在人们心目中。
(2)要去观摩中国天眼了,公告牌介绍得很清楚,从这里到达中国天眼的位置,共需攀登668级台阶。抬望眼,一道木质台阶如天梯,一阶阶盘旋而上,直达云雾深处。平地观山,视角所限,阶梯如一块块木板,搭在陡坡上,看不出阶梯之间的层次。
(3)依旧是风,依旧是雨,在春雨春风中,在绿树掩映中,映山红围绕阶梯,挂满山坡。前天,我的腿部肌肉严重拉伤,平地行走已是勉力而行,这么高,这么陡,还有这湿滑的阶梯,能够攀登上去吗?我心里不仅嘀咕起来。
(4)吵吵嚷嚷中,一个旅行团出现了,全由老年人组成,有男有女。看样子,年纪最轻的也是古稀之年了。他们在阶梯前集合完毕后,女领队介绍了阶梯的情况,无非是有多高,有多陡,有多湿滑。她建议大家自由选择,量力而行。画外音很明白,“在下面看看,不要上去了”。有几个老人不假思索大声说:“上!这么远的路,专门为看中国天眼而来,干嘛不上?”一些老人互相商量一会儿,表示也要上去。还剩几个老人,抬头望几眼阶梯,低头思量一会儿,畏葸再三,摇摇头,摆摆手,显然是放弃了。
(5)这时,率先表示要登山的一位老人往前几步,站在这几位老人面前,伸出一根手指,点着他们说:“你,今年才76!你,今年刚满80!你,在我面前,还是个小毛头,才71,我都86了!千里迢迢来是为什么?这个团队我年龄最大,我落下过一场活动吗?”
(6)所有的老人几乎同时愣了一下,然后互相看看,好似集体犯了错误。一位老人举起一只拳头,喊了一声:“上,都上,不到天眼非好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回头嗔道:“什么时候都改不了你那‘大男子主义’。别忘了,不管出门还是在家,都是我在照顾你!”刚才说话的老人马上改口高喊:“不到天眼非好女!”这对老夫老妻的幽默引来大家一片笑声。说话间,老人们开始登山了,那个自称年纪最大的老人,健步走在最前面。
(7)我想看看老人们到底能否爬上山头。俗话说,老者不以筋骨为能,八十黄忠不服老,让无数垂暮之人心生豪情。但不服老,只是态度,身体情况还是得实事求是,爬高争胜,毕竟是一桩体力活儿。起初,我跟在老人后面,上到大约200个台阶的平台时,大多数老人开始休息。刚才他们在决定上山与否时,我也在场,一路上,他们不时瞥我一眼。我估计他们要到此为止了,怕他们难堪,便甩开他们先往上走。
(8)台阶确实陡峻而湿滑,一脚踩上去,必须踏稳了再举步。爬到后来,每上一阶,都要举全身之力。漫山的青松翠柏环绕,细雨打在树梢,如旷野遥远的软侬私语;轻的风,细的雨,呵护着野花野草;最是那映山红,花枝轻柔,花朵潮红,似乎懂得自己正是人们心仪的美丽。被夹持在树木花草间的木质台阶,好似恢复了生命,风雨中,在脚下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时而传来人语,在风雨草木的过滤下,续续断断。到了500级平台,前后望去,此时此地唯我一人。切莫急,趁着这个空当,缓一缓,恢复体力,看天看地看花草,俯仰之间,体味一番天高地阔,清洗一下心中尘埃。
(9) 不一会儿,脚下人声渐近,低头看,几位老人已到眼前,而走在最前面的依旧是那位自称最年长者。他气喘吁吁,边走边回头招呼同伴,而脚下看起来却相当( )。他朝我微微一笑,我也回以微笑。我知道他们要在此处休息,便离座而去。
(10)终于爬上了制高点。天上云雾缭绕,有篮球场那么大的一块蓝天刚从云雾中露出来,又迅速隐入云雾中。低头,一只巨大的“锅”( )在更大的山坳中——这就是中国天眼啊,中国科学家的惊世杰作!所有的人都在低头观摩,举着各式照相机、手机,所有的人都在想办法使自己能与中国天眼同框。我一边欣赏着这科学家的杰作,一边想,那些老人能否到达制高点?究竟有几个人能够到达目的地?几乎是前后脚,一些老人已经上来了,率先到达的竟然又是那位自称年纪最长者!
(11)说实话,我心下有些愧zuò,凭什么怀疑那些老人的体力?人老了,体力固然是要下降的,但除了体力,驱动人的内核却是热情和毅力,也从来都是热情和毅力。今天游人众多,许多年轻人止步山下,或半途而返,最终爬上山顶的大多是中老年人。那些老者看起来精力更旺盛,比他们年轻一些的人,爬上来了,看一看天眼,心事已了,便要返回了。也许,因为年事已高,出来一趟不容易,老人们兴致便格外高。他们在中国天眼前欢呼雀跃,转着圈儿从不同角度观摩,兴致勃勃,乐此不疲。他们观看着,游玩着,也不忘盛赞这盛世辉煌。他们都是经历过无数世事风云的人,他们有着漫长的纵向比较经验,他们更能体察到中国天眼后面所( )的微言大义。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1)落_____下
(2)愧zuò_____
【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A.轻盈 放置 蕴藏
B.轻盈 镶嵌 蕴含
C.轻捷 镶嵌 蕴藏
D.轻捷 放置 蕴含
【3】文章第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联系上下文,赏析文章中划横线的句子,
(1)一位老人举起一只拳头,喊了一声:“上,都上,不到天眼非好汉!”(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2)几乎是前后脚,一些老人已经上来了,率先到达的竟然又是那位自称年纪最长者!(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5】文章的重点是描写登“天眼”的老人,但却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6】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该谈你对最后一段中“除了体力,驱动人的内核却是热情和毅力,也从来都是热情和毅力”这句话的理解。
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以“和谐之美,美在________”为题(从“诚信”“友善”“互助”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4)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