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雾淞 对弈 峰回路转 不言而寓 B.恪守 亵渎 相得益璋 抽丝剥茧
C.褴褛 秘决 随机运变 断章取义 D.漫游 摇曳 茅塞顿开 富丽堂皇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以讽刺的笔调塑造了范进、孔乙己等一大批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形象。
C.豪放派为中国宋词流派。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D.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体栽。如《醉翁亭记》《出师表》《送东阳马生序》等题目中的 “记”“表”“序”,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村爱情》为力挺东北新人,把剧中最重要的角色都给了年轻演员,而赵本山、范伟等著名演员在剧中反而成了举重若轻的角色。
B.他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体无完肤。
C.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
D.济南各大医院准备联合推出电话及网上预约挂号的消息不胫而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B.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玩手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他难以入睡。
C.中美贸易之争让世界认识到,中国再也不是一个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D.不仅我们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5、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贺仁杰,字宽甫,京兆人。父贲,有材略,善攻战,数从军有功。尝治室于毁垣中,得白金七千五百两,谓其妻郑曰:“语云:匹夫无故获千金,必有非常之祸。”时世祖以皇太弟受诏征云南,驻军六盘山,乃持五千两往献之。世祖曰:“天以赐汝,焉用献!”对曰:“殿下新封秦,金出秦地,此天以授殿下,臣不敢私,愿以助军。”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即召入宿卫。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仁杰从世祖,南征云南,北征乃颜,皆助劳绩。后与董文忠居中事上,同志协力,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多所裨益,而言不外泄,帝深爱之。帝一日召仁杰至榻前,出白金,谓之曰:“此汝父六盘所献者,闻汝母来,可持以归养。”仁杰固辞,帝不许,乃归白母,尽散之宗族。
(选自《元史·贺仁杰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治室于毁垣中 治:修建
B.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 状:状态
C.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 白:禀告
D.仁杰固辞 固:本来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A.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B.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C.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D.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贺仁杰之父因怕意外获金而招致祸患,以助军为由,将所获之金大部分献给了世祖
B.贺仁杰听从世祖军令,向南征战过云南,向北征战过乃颜部落,都立下过头等战功
C.贺仁杰和董文忠同心协力,对朝廷多有帮助,并且话不外传,世祖对仁杰喜爱有加
D.贺仁杰之母来,世祖以此为由将贺父所献之金送还给他,贺将这些钱散发给了族人
6、( )
苏轼
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
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
【1】由于年代久远,诗歌的题目已模糊不清,请你根据诗歌内容,补全诗歌题目(一动物),并说说你的理由。
【2】这首诗写了( )的“升高”,请分析诗歌寓意。
7、学校组织学习“国庆特别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时间镌刻崭新年轮,岁月书写时代华章。回首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众志成城、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民生得到有效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国庆社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二周年》
材料二 《人民日报》国庆日头版报道及其社论,只是中国发展图谱的注释和缩影,但它历时性呈现和逻辑性改变的轨迹。
在1949至1977年间,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关键词分别是:“万岁”、“毛泽东思想”、“无产阶级专政”、“大道”、“斗争”、“革命”;
在1978至1999年间,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关键词分别是:“改革”“建设”、“生机”、信心”、“美好”、“新世纪”;
在2000至2019年间,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关键词分别是:“伟大复兴”、“小康社会”、“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明”。
(1)学校团委要求全体学生学习《人民日报》今年国庆日的社论。假如依据上面的材料二提取了中国2021年的“关键词”,你会从材料一中找出哪些词语?(至少三个)
(2)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在班里举行“我爱祖国”主题班会,请你拟写一条主题宣传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3)学校发起“我为祖国献礼”的倡议,可以画一幅画、写一幅毛笔字、做一件手工、写一篇文章、弹一首曲子等等,方式不限。请谈谈你的创意和理由。
8、古诗文默写。
(1)看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雪》)
(2)______________,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3)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表达了作者之痴——痴情于山水,亦痴情于故国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情实感,耐人寻味。李商隐别后相思,至死不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催人泪下;刘长卿凭吊贾谊,怜君伤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沙过贾谊宅》)令人动容。
9、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擦星星的人
王伟锋
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晚自习放学后,我孤单一人坐在空荡的教室里,抬眼望去,窗外满天的星星都在冲着我眨眼睛。
①我好想出去看星星,只是潘老师交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动笔呢——写一份不少于500字的书面检查。
个头瘦小、身子单薄而面孔严肃的班主任潘老师是教数学的,偏偏我感到最难学的便是数学应用题。我越学越差,越差越怕,渐渐产生了逃学的想法。我逃课跑去山上挖蝎子,不幸被潘老师抓住,狠批一道。最后,他脸一沉,说:“检查写完送到我办公室!我一会儿通知你爸,晚上在我这里补课。”我心里害怕极了,可是越害怕越写不出,检查怎么都凑不够字数,我磨磨蹭蹭地来到潘老师的办公室,准备挨批。潘老师不在,我松了口气,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解那些根本看不懂的应用题。
一会儿,潘老师回来,看到我老老实实在解题目,就什么都没说,坐下来批改作业,批累了,他也会抬头凝神看一会窗外的星空。
等他忙定,我的作业也写完了。他看过后,脸上竟然难得地浮现出笑容,说:“做得不错嘛!很聪明的孩子,不过有一道题搞错了。”然后,仔细地给我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直到我听懂为止,我心中的疑惑渐渐解开,似乎还有一丝好感在悄悄萌生。
天色更暗了,潘老师泡了一碗方便面给我,说:“饿了吧,赶紧吃!”回想起来,那碗泡面味道实在不错。那年头,泡面在乡下也不易得,我狼吞虎咽,还没品出味道就见了底儿。
从那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再怕潘老师,也不再逃课了。潘老师总是在放学后给我补课,看我狼吞虎咽地吃泡面,我则看着他聚精会神地批改作业。渐渐地,我从那些应用题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主动开始找他问问题,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也大有起色。②那段时间,潘老师严肃的脸终于有了笑容,像阴郁了一整个雨季后的晴空,也照亮了我的心情。
潘老师他从不缺课。记得深秋时节的一天,大雨如注,上午第三节课,踏着铃声,他匆匆赶来,裤腿挽得老高,裤子上溅满了黑黝黝的泥巴,黄胶鞋里不时“吧唧吧唧”朝外冒泥浆,或许是刚从田里赶来。他在讲台上边走边讲,不时哈气搓手。我发现,③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他冻得发抖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但依然时刻提醒着我要做好笔记。
那堂课,我的心也被雨水打湿,根本无心听讲,但依然做着笔记,只盼望着下课铃快些响起,这样,潘老师就能去办公室换换湿衣服和鞋子。我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冷。要知道,潘老师已是50多岁的人了。他坚持把那节课上完了,下课铃响,布置完作业,才踩着泥泞的黄胶鞋,匆匆而去……
多年后,我大学毕业,因为数学出色,最后去深圳做了老师。有一次,还惊喜地收到了潘老师的来信,里面没有一句说教,只是细数了我这个调皮鬼的糗事,和一步步蜕变的过程,最让我感到温暖的还是末尾的那句话:“④星星是天上的鲜花,再小也会在夜空里盛放。”此刻我真想回去见见我的潘老师。后来课堂上,我始终不敢忘记潘老师对这方讲台的尊重,从不缺课,从不迟到,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很淘气的孩子。在我心里,他是永远的恩师。
某天,有老同学打来电话告诉我,潘老师去世了。我走进阳台,默默地追望星空。窗外的星星,时隐时现。让我想起来多年前在潘老师办公室的那一晚,想起那好吃的泡面……
那夜,我梦到了星空,上面繁星点点,也梦到了潘老师,他还是那么瘦削单薄,满身粉笔尘,他使劲擦着什么。
“潘老师,您干什么呀?”我问。
“擦星星呀!”潘老师停下来,回身说,“瞧,那颗星星,还有那颗,灰扑扑的,我得去把它们擦亮!”
(摘自《教师博览》2020年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表现了潘老师对“我”要求的严格,“我”想出去看星星,他怕“我”耽搁了学习,就罚“我”写书面检查。
B.②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潘老师的笑容比作晴空,写出了“我”有了进步后潘老师的由衷的喜悦,表达了“我”对潘老师的感谢之情。
C.③句通过外貌和动作描写,写出了潘老师虽然自己很冷,但依然用心上课的状态,体现了潘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D.④句表明,在潘老师看来每个孩子都是有闪光点的,即使很渺小,也依然能绽放出自己的美丽,从中体现了潘老师对学生的热爱。
【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平实、情感真挚,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潘老师这一人物形象。
B.文中的潘老师是一个外表严肃,实则关心热爱学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
C.文章结尾,照应了标题与开头,也使文章主旨得以升华,强调了“我”对潘老师的感激与怀念,言有尽而意无穷。
D.本文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了“我”对潘老师由厌恶到感激的情感的变化,最终“我”也受潘老师的影响走上了教师之路。
【3】本文用“擦星星的人”作标题,有何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代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潘老师。
B.运用比喻手法,把学生比作星星,把潘老师说成是擦星星的人,蕴含了作者对潘老师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C.标题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用“擦星星的人”作标题,表明文中的主人公是个平凡而渺小的人。
10、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小题
谈谦虚
朱光潜
①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反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谦虚者的心目中必有一种为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老是要抬着头去望它。这东西可以是全体宇宙,可以是圣贤豪杰,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觉得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谦虚有它消极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识;也有它积极方面,就是高远的瞻瞩与恢阔的胸襟。
②看浅一点,谦虚是一种处世哲学。“人道恶盈而喜谦”,人本来没有可盈的时候,自以为盈,就无法再有所容纳,有所进益。谦虚是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一切自然节奏都是一起一伏。引弓欲张先弛,升高欲跳先蹲,谦虚是进取向上的准备。老子譬道,常用谷和水。“谷神不死”“旷兮其若谷”“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谷虚所以有容,水柔所以不毁。人的谦虚可以说是取法于谷和水,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这道理好比打太极拳,极力求绵软柔缓,可是“四两拨千斤”,极强悍的力士在这轻推慢挽之间可以望风披靡。
③看深一点,谦虚是一种宗教情绪。宗教都有一个被崇拜的崇高的对象,我们向外所呈献给被崇拜的对象是虔敬,向内所对待自己的是谦虚。虔敬和谦虚是宗教情绪的两方面,内外相应相成。这种情绪和美感经验中的"崇高意识"以及一般人的英雄崇拜心理是相同的。我们突然间发现对象无限伟大,无形中自觉此身渺小,于是栗然生畏,肃然起敬:但是惊心动魄之余,就继以心领神会,物我交融,不知不觉中把自己也提升到那同样伟大的境界。对自然界的壮观如此,对伟大的英雄如此,对理想中所悬的全知全能的神或尽善尽美的境界也是如此。在这种心境中,我们同时感到自我的渺小和人性的尊严,自卑和自尊打成一片。
(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请简述第①段的论证思路。
【2】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谦虚的作用。
【4】结合选文和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对“谦虚”的看法。
【链接材料】
在一次科研实验的关键环节中,导师要求一位同学独立去完成,可是这位同学却说自己不会做。在导师的坚持下,他无法推脱,结果实验完成的很成功,导师就问:“你为什么说不会做呢?”他说:“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导师听了哈哈大笑:“会就会,不会就不会,为什么要如此谦虚呢?”
11、挡道的外卖员
①窗外又是突然而至的大雨,本来正在忘我加班的朱启星被这暴风疾雨拉回了现实,才发觉肚子饿,一看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了,于是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点了一份常吃的外卖。
②他计算过,一般外卖员都会在十五分钟之内送过来,于是设了个闹钟小憩一会儿。闹钟响了,他打开手机查了一下外卖员的定位,怎么这兄弟绕着弯越走越远了呢? 他有些气愤,可是打了几通电话都没人接。
③此时,一位外卖员正在暴雨中骑着电动车行驶在大街上,速度有点快,还霸道地骑在路中央,更要命的是后面还有一辆闪着灯的救护车,离他大概十米左右的距离,救护车的速度明显是被压在了电动车的后面。
④路边站在棚子下做生意的老板,看见这一幕,气不打一处来,拼尽全力吼道:“那个小哥,你让开点啊,后面有救护车,别挡道了。”但是电动车和救护车瞬间从他面前呼啸而过,他说的话也淹没在了风雨声中。
⑤气愤的也不止这老板一人,还有人开着小车逼近电动车,不顾狂风骤雨,摇下车窗吼道:“送外卖的,你快点让开,让人家救护车先走。”外卖小哥始终认真地骑着车,丝毫不为所动。
⑥雨渐渐地小了,路上的行人开始多了起来,大家看见这两辆僵持的电动车和救护车,都不约而同地着急了起来。可是,电动车始终像是个领跑者,护着他脚间夹着的外卖餐往前疾驰而去,救护车也毫不示弱紧随其后。
⑦终于雨停了,救护车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医院就在前方,还有二十米的距离。电动车按了两声喇叭似乎在宣告胜利,然后往左边转走,救护车往右边转走,这一场恶战终于结束了。
⑧此时的朱启星有些气急败坏,接连打了几十个电话,终于接通了。已经被焦虑烦躁包围着的他,对着电话就开骂,电话那边只是静静听着,不敢出声,等朱启星骂完了,才颤抖着说了句:“实在对不起,您的餐到了。”
⑨朱启星抓起一件外套披上,乘电梯来到了一楼,然后气冲冲地打开了公司大门。外卖员浑身湿答答地拎着外卖站在一旁,可以看出他的手和脸被雨水浸泡得有些发白,嘴唇也不停地哆嗦。外卖员看见朱启星朝着他走来,于是十分抱歉地鞠了个九十度的躬,开口说道:“真是不好意思,这外卖送迟了,刚才我是……”没等外卖员解释清楚,朱启星已经抢过外卖,摆了摆手,说:“不用跟我解释,我知道你想说这雨太大了是吧? 现在哪行哪业不是这么辛苦,解释和借口都是没有用的。你看我现在还在赶工作。我要是明天交不出货来,谁会听我解释,谁会听我诉苦? 老板还不是照样扣我工资,根本不管你苦不苦,累不累。”
⑩外卖员就像个受训的小学生,不停地点头。朱启星拿起手机准备投诉,但是看着外卖员这个样子,心里还是泛起了同情,算了,谁都不容易。他转身要走,还不忘说一句:“工作努力点,别人才瞧得起你,你走吧,这次我不投诉你了。”外卖员又深深地鞠了个躬转身离去。
⑪朱启星正准备开门回公司的时候,接到了老爸的电话,电话那头劈头盖脸地骂了起来:“你小子在做些什么,电话一直打不通。你知不知道你妈刚才心脏病犯了,我找邻居打120,医院都没有救护车了,最后叫了一辆附近急救站的救护车来,结果司机又不认识去医院的路。还好有一个外卖小哥在前面带路,人家一送我们到医院就走了,脸也没看清楚,我只记得他的车牌号是230577,你查一下,我们当面去给人家道个谢……”
【1】请从外卖员的角度理清小说故事情节,概括完整。
_________________→遭人误解→顺利到达→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小说,分析第⑨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题目含义及作用丰富,既交代了本文的主要人物,又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第⑪段,朱启星父亲的话,交代了开头外卖员骑电瓶车挡道的原因,解开读者心中的疑惑。从写法上看,这是运用倒叙,增强了表达效果。
C.第④⑤⑥段,写路人对外卖员挡道的反应,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用路人的不满和愤怒,显示出事情的紧急,最终更突显外卖员此举的意义和品质高尚。
D.文中几处写到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增加事件的真实性,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有利于深化作品的主题。
12、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学会感恩……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自定立意,符合文体;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0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