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两句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
⑴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
⑵我的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①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②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
③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④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生长在草滩上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
C.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D. 今天的荧幕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关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3、下列句中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疫情时代,中国在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使十三亿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与日俱增。
B.成语是固定的词组,它是通过整体来表示一定意义的,因此必须全面掌握成语的含义,而不能断章取义。
C.小明虽然成绩不错,可他不善于分类整理,书桌上总是乱蓬蓬的,一点也不整洁。
D.在人生的第一个分岔口徘徊、踌躇着不知该走哪条路的孩子们,记住吧,时光匆匆不可待!
4、【对标榜样人物】
爱国主义始终是凝魂聚气、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 )把爱国转化为实践,把对祖国的深情厚谊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的力量( )如有源之水,流之不竭。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十六岁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爱国给予的奋斗力量;大科学家黄大年在祖国的事业面前“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爱国赋予的奉献力量。
当代青年务必坚定爱国的自觉、奋发为国的情怀、激发强国的力量,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
读文赏句,品读上面的文段,找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文中加点的“攻坚克难”“激发强国的力量”“报国之行”三个短语类型完全不同。
B.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爱国主义是力量”。
C.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括号中加入条件复句的关联词是“只有”“就”。
D.朗诵第二段应该语气坚定、情感昂扬。
5、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①之野,鹿裘带索②,鼓琴而歌。
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
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
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节选自列御寇《列子•天瑞》,有删改)
【注释】①郕(ché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②鹿裘带索:形容衣着粗陋,多指隐士之服。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山行六七里/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
B.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而吾得为人
D.吾乐甚多/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善乎!能自宽者也。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甲文段表现了作者与滁州百姓同游的盛景,表达其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C.“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D.乙文段画线句子正确的断句是: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
【4】《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快乐”与乙文中荣启期的“快乐”,有何不同内涵?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首散曲中的“_______”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_______”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7、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班级将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中国古代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请任选一句,谈谈你对“自强不息”的理解。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④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我选择___________(填序号)。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中某同学搜集了一些有关自强不息的故事,你认为不合适的一项是( )
A.闻鸡起舞
B.高山流水
C.悬梁刺股
D.断齑画粥
8、补全唐代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一诗。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9、阅读《陶器与纸屑》,完成后面小题。
陶器与纸屑
①在香港的中国百货公司买了一个石湾的陶器。我从前旅行时总是反对购买那些沉重易碎的物品,这一次忍不住还是买了,因为那陶器的造型是一个赤身罗汉骑在一只向前疾驰的犀牛上,气势雄浑,非常生动,很能象征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境。
②百货公司里有专门为陶瓷包装的房间,负责包装的是一个讲标准北京话的中年妇人。她从满地满屋的纸箱中找来一个,体积大约是石湾陶器的四倍。接着她熟练地把破报纸和碎纸屑垫在箱底,陶器放中间,四周也都塞满碎纸,最后把几张报纸揉成团状,塞好,满意地说:“好了,没问题了,就是从三楼丢下来也不会破。”
③我的石湾陶器本来只有两尺长、一尺高、半尺宽,现在却成为一个庞大的箱子了。好不容易把它提回旅馆,我立刻觉得烦恼,这样大的箱子要如何提回台北呢?它的体积早就超过手提的规定了,如果空运,破的机率太大,还是不要冒险才好,一个再好的陶瓷,摔破就一文不值了。
④后来,我做了决定,仍然用手提,舍弃纸箱、碎纸和破报纸,找来一个手提袋提着。从旅馆到飞机场一路无事,但是刚上飞机没走几步,一个踉跄,手提袋撞到身旁的椅子,只听到清脆的一声,我的心震了一下,完了!我惊魂甫定地坐在自己的机位上,把陶器拿出来检视,果然犀牛的右前脚断裂,头上的角则完全断了。
⑤我非常后悔,后悔没有听包装妇人的话,更后悔把纸箱丢弃。这时我心里浮起一个声音说:“对一个珍贵的陶器,包装它的破报纸和碎纸屑是与它相同珍贵的。”确实,我们不能只想保有珍贵的陶器而忽视那些看来无用,却能保护陶器的东西。
⑥生命的历程也是如此,在珍贵的事物周围总是有很多看似没有意义、随手可以舍弃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忽略其价值,因为没有它们,我们的成长就不完整,就无法把珍贵的东西从少年带到中年,进而成为有智慧的人。同样,我们也不能忽视人生的负面因素,没有负面因素,我们就得不到教训、启发、锻炼,乃至成长。
⑦对于一朵美丽的花而言,它脚下卑贱的泥土是同样珍贵的;对于一道绚烂的彩虹而言,它前面的乌云与暴雨是同样有意义的;对于一场精彩的电影而言,它周围的黑暗与它是同等价值的。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叙述的事情。
【2】通读全文,说说文章第①节有何作用。
【3】文章作者因日常生活小事而触发人生感悟,这是什么写法?请结合文章第⑥节,概括作者的两点感悟。
【4】(1)从语言表达上看,文章最后一节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2)请仿照最后一节的句式,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再续写两句话。
10、(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窗外飘过蓝衬衣
①18岁那年,他离开农村老家到县城去上高中,学习紧张而忙碌,每个月只能在月末回家一次,每次只能住一天。
②在这短暂的一天里,终日忙碌的母亲,总是放下所有的农活,变着花样为他做饭,他安心地享受着母亲做的手擀面。短暂的停留之后,返校的时间到了,他远行的背包里,很快又有了干净的衣衫,从院子里采摘的新鲜水果。母亲会推出自行车,踏着乡间小路,陪着他从村子走到小镇,他再从小镇乘坐客车,驶向50公里之外的县城,每个月都如此。
③高二的那年夏天,语文老师选中了文笔优美的他去市里参加作文比赛。他在激动之余,却发现去参加比赛的日子,正好是学校放假的日子,也就是说,想要参加比赛,就不能回家了。自己家里没有电话,他跑到学校的小卖部里,打通了邻居家的电话,请他帮忙叫一下母亲。母亲听了很高兴,他却犹豫着说:“可是,那样的话,我就不能回家了……”
④母亲立刻明白了他的心思,这孩子从小就恋家,也恋娘呢。她想了想,笑着对他说:“你去市里比赛,长途客车不在小镇停留,但总要路过这里呀。那天小镇过集,我正好要去办点儿事,不如顺便在路边等着,你打开汽车的玻璃窗,就能看到娘了!”
⑤他感觉这个主意不错,能看到娘,哪怕只是冲她挥一挥手也好呀。于是,他放心地去参加比赛。返回学校时,他特意挑选了靠窗的位置,看着车窗外那些一闪而过的房屋和行人,想象着将和母亲有一次特殊的会面,心里竟有几分激动。
⑥从市区到小镇,需要两个小时,因为准备比赛的事情,他接连好几天没有睡好,不知不觉中,困意袭来,眼皮沉重得睁不开,他想稍微打个盹儿,就特意叮嘱坐在旁边的同学,路过小镇时,一定要叫醒他。
⑦他醒来时,车窗外万家灯火,汽车早已经驶过小镇,就快要到达县城了。他气急败坏地问同学:“路过小镇时,你怎么不叫我?”同学十分委屈地回答:“哎呀,你睡着了,我也睡着了呀!”
⑧每天从市区路过小镇的客车,至少有二十多辆,他想象着母亲冲着一辆辆客车摆手的样子,心中追悔莫及,却又无可奈何。回到学校,他立刻跑到小卖部,再次拨通了邻居家的电话,话筒那边传来的居然就是母亲的声音,原来她猜到他要打电话,早就在邻居家等候多时了!
⑨“娘,我……”他不知道如何向母亲解释。“儿子,看到娘了吧?我很早就去小镇了,看着从市区开过来的客车,等到最后一辆也开过,我才回家了。”母亲开心的笑声,让他果断地决定,要撒一个小小的谎:“娘,我看到你了!可惜那辆车开得太快了,我没来得及挥手……”
⑩“看到了就好,娘就没有白跑这一趟。”母亲欣慰地说完,忽然又像个小孩子一样逗他,“你真的看到娘了,那你说说,娘今天穿的什么衣服?”“蓝衬衣!”他毫不犹豫地说。“看来你没说瞎话。”母亲咯咯地笑着。他却久久地握着话筒,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⑪因为,自从父亲在五年前去世,母亲仅仅在他上高中的那年,特意买了一件蓝衬衣参加他的开学典礼,此后,她再也没有添过一件新衣服。两年来,每次去镇里送他,母亲总是郑重地穿上蓝衬衣。这次,当然也不会例外……
(有删改)
【1】根据选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困睡错过会面
【2】选文以“窗外飘过蓝衬衣”为题有何妙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3】请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提示:可从描写方法、语言、情感等方面任选角度)
他却久久地握着话筒,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4】选文多次叙写母子情深,息息相通,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加以概述。
【5】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②段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面情节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B. 本文语言虽朴实无华,却也不乏生动诙谐,深入地刻画了母亲这一伟大的形象。
C. 第⑫段中“特意”、“郑重”写出蓝衬衣的昂贵,突出了当时家境贫寒,买不起新衣服。
D. “‘看来你没说瞎话。’母亲咯咯地笑着。”这句运用语言和肖像描写,表现母亲高兴的心情。
11、阅读《着眼湿地,呵护“地球之肾”》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着眼湿地,呵护“地球之肾”
杨志峰
①在我们居住的这颗蔚蓝的星球上,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生态系统:湿热的雨林、广袤的海洋、寒冷的苔原,还有时常寒风凛冽的高耸山脉和四季分明的温带平原,为诸多的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生存环境。但几乎没有哪个生态系统能够像湿地一样,以狭小的面积,孕育了如此众多的生命。
②顾名思义,“湿地”就是富含水分的湿润地方。广义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还是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以及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而狭义的湿地则仅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且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
③即使按照最为宽泛的定义来划分,湿地在地球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也只有大约6%。它们可能是天然形成,也可能由人类活动所塑造。但就是这些只占地球表面积很小一部分的区域,却为全球大约20%的生物提供了居所。栖居于湿地的野生动植物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数量繁多,以至于湿地成为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④当我们走近湿地,我们可以领略到栖息其中的动物们的独到生存智慧。黑鹭会将自己的翅膀围成伞状来遮住阳光,使想要寻找阴凉的鱼落入陷阱;丹顶鹤演化出修长的双腿,使它们可以在沼泽地带跋涉和觅食;弹涂鱼独特的身体结构,使它们可以离开水生活一段时间……如果有幸观察这些生活在湿地里的生灵,相信你会不由得感慨演化的力量留在它们身上的印记。
⑤而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湿地如同天然的海绵,在洪水来临时充分蓄水,削减洪峰;在干旱的季节则成为重要水源,补给河川和地下水。而且,不同于河流,湿地里的水流较缓,使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渐沉淀下来,通过化学转化、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富集等途径去除污染物,从而有效地净化水质。这种全方位的调蓄和净化能力,使湿地扮演着“地球之肾”的角色。
⑥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许多多的湿地特别是天然湿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围填海、城市扩张和工农业活动,都在挤压着本已不多的湿地;而在一些湿地周围,过度排放的污染物也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令“地球之肾”面临“坏死”的命运。但如果某一个湿地系统完全退化,栖居于其中的动植物,还有巧妙的食物网,以及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也会随之永远消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呵护脆弱的湿地系统,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里需要认真审视的任务。
【1】结合全文概括“湿地”的功能,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滋养生命
B.调节水分平衡
C.净化水体
D.提供旅游资源
【2】下面对第③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湿地在地球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特别大。
B.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栖居于湿地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数量繁多。
C.使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D.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湿地在陆地面积中所占比例小,但是栖居于此的动植物却丰富繁多。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保护湿地就像保护我们的“肾”一样重要。
B.第①段中加点的“几乎”一词表示范围,删去后不会影响整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C.第②段文字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介绍了什么是湿地,简洁准确又通俗易懂。
D.第⑥段指出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引起人们的忧思。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北京时间 2022 年 11 月 28 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开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阵容,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邓清明,终于出现在名单中。为了这张“太空门票”,邓清明准备了近 25 年。25 年来多次备份,却屡屡与梦想擦肩而过的故事令许多人动容。然而,邓清明明白,“太空不会因为故事感人就向我张开怀抱。人生能有几回搏。”他直言:“25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有过失落,也有过泪水,但我从没有彷徨过、更没有放弃过。作为航天员,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是我的常态,更是我的姿态。”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悟?请任选一题作文。
(1)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和立意,拟写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2)请给邓清明叔叔写一封信,分享阅读以上材料的心得体会。
(3)如果苦苦等待25年的那个人是你,在这25年期间的某一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你从犹豫彷徨走向坚定信念?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凡涉及真实地名、校名、人名,请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