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细节描写能突出人物的品质。如《背影》中父亲攀爬月台的细节突出父亲对“我”的爱;《美丽的颜色》中“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的细节表现居里夫人观察镭发光的认真专注和期盼。
B.茅以昇写的《中国石拱桥》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详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及特点,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说明文。
C.孟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创始人,他与弟子所著的《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
D.冠礼是中国古代汉族男性的成人礼。《富贵不能淫》中“丈夫之冠”是指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无垠(yín) 秀颀(qí) 街坊( fāng) 潜滋暗长(qiǎn)
B. 蹒跚(pánshān) 田畴(shòu) 绢(juàn)本 恹恹欲睡(yàn)
C. 舳舻( zhú lú) 倔强(jué) 洗涤(dí) 筋疲力尽(jīn)
D. 憎恶(zēng) 炽热(zhì) 苔痕(hén) 不辍劳作(zhuì)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匿名 遒劲 沥青 春寒料俏
B.娴熟 滞留 轮廓 催枯拉朽
C.擅长 不缀 仲裁 因地制宜
D.推崇 吹嘘 簇拥 触目伤怀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夜深人静,徘徊于庭院,我看见星河璀璨、虫儿低吟。
B.通过观看世界女排联赛中国女排战胜了日本这场比赛,使我受到很大鼓舞。
C.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上,中国北斗卫星系统将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D.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如何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6、名句默写。
(1)《三峡》用“重岩叠嶂,_____”和“自非亭午夜分,_____”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绘了三峡山势的挺拔险峻。
(2)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道“千里江陵一日还”,《三峡》中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
(3)《三峡》中写夏水浩荡,凶险万分的句子是:_____,_____。
(4)《三峡》中总写春冬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
7、完成小题
(1)《昆虫记》既是一部优秀的科普作品,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法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昆虫记》的相关内容,在括号内填写对应的昆虫名称。
①体色淡绿,薄翼修长,前爪是“杀人机器”;雌性在交配后会把雄性吃掉。( )
②两片鞘翅由宽大的半透明干膜构成,通过相互摩擦产生震颤,从而发出声音。( )
③幼虫蛰伏地下四年,成虫出洞后尽情歌唱五个星期,直至耗尽生命。(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栓在琴凳上的十年
①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年,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②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正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③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④“嗯!”我怯弱地答应了。
⑤后来我明白,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侯,——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⑥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
⑦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林。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⑧“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镇上会钢琴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⑨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驼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业课”。
⑩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
⑪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把成本拉制在一次100块以内。”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⑫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
⑬每次回想拴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
⑭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
⑮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于多达教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⑯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
⑰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它轻易是化解了。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
⑱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体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⑲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己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⑳话刚到罪边,我就哽咽了。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 情节 | “我”的心理 |
4岁半 | ① | 怯弱 |
学琴的十年 | 往返银川学琴 | ② |
考完业余十级之后 | ③ | 如释重负 |
多年后 | 我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 | ④ |
【2】结合文意,说说标题“拴在琴上的十年”的含义。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回忆了“我”十年学琴的一些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B.文章刻画了一个为了女儿的“兴趣”,辛苦奔波、甘于付出、严厉苛刻的母亲形象,而女儿对母亲始终充满怨恨。
C.“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说明学琴这件事无论对“我”,还是对妈妈而言,都是很辛苦、很煎熬的一个过程。
D.第⑧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从油田小镇到银川那条每周学琴必经的道路,更好地烘托了“我”学琴路途中的艰辛。
【4】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母亲称为“虎妈”?你对“虎妈狼爸现象”有怎样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社会上有些父母被称为“虎妈”“狼爸”,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打骂兼备,常常备着藤条、鸡毛掸子,孩子背不出课文,打!作业做不好,打!不练琴,打!……一方面,这种教育方式受到很多人指责;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打”出过“一门三北大”的教育奇迹。这种现象被称为“虎妈狼爸现象”。
9、根据下面的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我们成长的旅途中,会有许多美好的遇见,或温暖,或感动,或欣喜……美好的遇见总令人难忘。
请以“最美的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写真情实感,不得不抄袭、不套作。(3)卷面整洁,书写工整。(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