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阿拉尔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跚(pán   xīng)味 zǎi 惟妙惟xiào

    B.shè)取   zhě)皱   bàng   yǎo)无消息

    C.zhēn)酌 rǒng)杂   摩肩接zhǒng

    D.pín)临   juè)强   锐不可dǎng   è)痛疾

  • 2、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栋现代化的建筑,在这个老小区里显得鹤立鸡群

    B. 在公共场所吸烟,乱扔东西等不良行为让人深恶痛疾

    C. 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后,他才如梦初醒,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D. 只要坚持改革开放,狠抓经济建设,达到小康生活的美好日子就杳无音信了。

  • 3、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退(kuì) (sài)   (juàn)   息敛声(pínɡ)

    B. (qiào)  (jié)   (yōu)   痛疾(wù)

    C. (chú) (zènɡ) (lòu) 首低眉(hàn)

    D. (huì) (shā) (yú) 滋暗长(qiǎn)

  • 4、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奇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孤寂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运用了“比”和“兴”的手法,请选择一种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如何表达主人公的情感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文。

    (1)那天,你和小粤一起登梧桐山,一路上“芳草鲜美,______”,“青树翠蔓,____________”。

    (2)当你们满怀豪情登顶梧桐山,极目远眺,望着远处的云与山与海,你们不由得发出慨叹。你说:“八月湖水平,______。气蒸云梦泽,______。”小粤接:“海内存知己,______。”

    (3)小粤突然很感慨:“眼前美景如此壮阔大气,可是我的梦想却如《蒹葭》所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求之不得,______。悠哉悠哉,______。’我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我的梦啊?”

    (4)你拍着小粤的肩膀说:“‘______,悠悠我心。’青春年少,当奋发有为,______,儿女共沾巾’。我们要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

    【甲】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不看见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罢!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欢喜打,你到老都欢喜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愿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乙】你的信,字迹虽是草率,可是写得太好了,我们大为欣赏,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所发的感想都是真情实意。你所赏识的李太白、白居易、苏东坡、辛稼轩等各大诗人也是我们所喜欢,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乐也。等到你有时感到什么苦闷、寂寞的时候,多多接触我们祖国的伟大的诗人,可以为你遣兴解忧,给你温暖。

    (1)【甲】文选自《_____________ 》(作品);【乙】文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2)甲乙两文都谈到关于读书的话题,请结合名著分析两位作家对读书的看法的异同。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地球的碳循环是复杂的,在时间尺度上分为短期碳循环和长期碳循环。植物、藻类等通过光合作用大气和海洋中获取碳,一部分碳通过呼吸作用回到大气,而另一部分则作为能量储存在生物体内。以这些生物体为食的动物会将碳转移。这些生物死后,一部分碳被微生物分解,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一部分被食腐动物、细菌和真菌吃掉。然后,微生物从基质中再生(如植物生长),部分残骸埋藏在地下或海洋下,经历长久的化学变化,形成石油和煤炭等矿物燃料。人类祖先学会了钻木取火,通过燃烧矿物燃料以获得更高的能量,但燃烧过程中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

    【材料二】

    全球有近二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因使用矿物燃料造成的。大型发电厂、炼油厂、污水处理厂、水泥厂、钢铁厂和化工厂等是二氧化碳的主要工业来源。目前,人们为二氧化碳的回收和利用作了诸多努力。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和碳捕集与利用技术(CCU)是针对二氧化碳收集的主要技术。两者的区别在于捕获二氧化碳的最终目的地不同。CCS是将捕获的二氧化碳转移到合适的地点进行长期储存,而CCU是将捕获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商业产品。

    CCU可以将排放的二氧化碳废料转化为化学品和燃料等有价值的产品,同时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它能够将二氧化碳直接利用在工业生产中,如食品和饮料工业能将二氧化碳用作碳酸化剂、防腐剂、包装气体等。另外,二氧化碳还可以转化成高需求的产品,如尿素、甲醇和生物燃料。与传统的石油化工原料相比,二氧化碳作为可再生资源的优势是成本低且无毒,能够进行安全生产。为应对全球变暖和价格不断上涨的矿物燃料,二氧化碳回收和利用是未来工业发展的趋势。

    CCS是将捕获到的二氧化碳经压缩、运输或直接管道输送到地下、海洋或矿物碳酸盐中进行储存。地质储存是将二氧化碳注入800~1000米深度枯竭的油气储层或煤层层中。目前,人类对枯竭的石油储藏地质层的结构特征已有了深入的研究和了解,钻井技术的发展能够将碳成功地储存在地质层中。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碳中和就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努力(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

    中国作出了“双碳”目标的重大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早已在诸多相关领域发力:我们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不会造成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国家能源供给的转型;我们也设法保护自然生态,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一项项与环境为善的举措,都是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可能享受更清洁的空气、拥有更多的自然伙伴、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正是这一切,组成了中国发展潜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动植物呼吸、生物死亡后体内的碳被分解、人类燃烧矿物燃料释放的二氧化碳。

    B.CCU可以将排放的二氧化碳废料转化为化学品和燃料等有价值的产品,同时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

    C.碳中和就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被人为努力和自然过程所吸收。

    D.关于二氧化碳排放,中国采取了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能够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加点词“复杂”“从”“能量储存”“食腐动物”分别为形容词、介词、主谓短语和偏正短语。

    B.材料二画线句子的定语是“经压缩、运输或直接管道输送到地下、海洋或矿物碳酸盐中”。

    C.材料二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说明了发展CCU和CCS技术的意义。

    D.材料三的图二告诉我们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碳排放达到峰值,之后排放净值逐步降低。

    【3】结合材料三,谈谈中国为达成“双碳”目标,采取了什么措施。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从以下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完成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富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1)央视节目《朗读者》中主持人董卿说过这样一段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了暖,就有了雨;春遇见了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从今往后,愿你遇见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述,遇见一花一叶,遇见大千世界。”那么,你遇见了什么?又会怎样呢?

    请以“遇见   ”为题,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文章。

    (2)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时间给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陪伴就成了一种习惯;陪伴很有力量,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我们生命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陪伴。

    请以“一段美好的陪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